那冰屑就像雪花一般,一片一片飛落盤中,
俄頃堆積成一座小冰山……。
「國民散文」〈吃冰的滋味〉,古蒙仁的人間告白!
從吃冰的滋味中學習、成長,進一歩去感受、喜愛台灣鄉土的芬芳。
俄頃堆積成一座小冰山……。
「國民散文」〈吃冰的滋味〉,古蒙仁的人間告白!
從吃冰的滋味中學習、成長,進一歩去感受、喜愛台灣鄉土的芬芳。
■白先勇、張瑞芬 專文推薦
■經典作品 絕版珍藏
〈吃冰的滋味〉選入國中國文教科書,已逾四分之一世紀,歷久彌新,影響深遠,堪稱為「國民散文」,也是青年世代共同的記憶。
自從民國八十六年〈吃冰的滋味〉被選入國中國文教科書後,就成為國中生必讀的一篇文章;即使後來推行「一綱多本」,這篇文章同樣被三大教科書採用,迄今未曾中斷,已有二十六年的歷史。它的影響力早就超過一時一地,深入年輕學子的心中,成為典型的「國民散文」,也是莘莘學子共同的記憶!
古蒙仁曾說:「小說是我的初戀,報導文學是我的最愛,散文則是我的紅塵知己」,這三種文類剛好也歷經了他的青、壯、中三個人生階段。本書同樣在闡述「成長」與「啟蒙」的人生課題。吃冰的小孩會長大,吃冰的作者會老去,只有美好的滋味能永存,因此《吃冰的滋味》在此時出版,剛好可做為他一生的告白。
本書精選古蒙仁的散文經典作品,從民國七十六到八十九年的十三年之間,出版的《流轉》、《小樓何日再東風》、《天使爸爸》、《同心公園》、《吃冰的另一種滋味》、《大哥最大》、《虎尾溪的浮光》七本散文集中,精選五十篇名作,加上近年幾篇新作。本書橫跨二個座標,時間上,從小到大,從青年到老年;在空間上,從故鄉虎尾,到美國麥迪遜,從第二故鄉天母,再到終老之鄉青埔。兩相對應,人生座標終於定格在這四個地方,串連成個人的生命史,也是古蒙仁的人間告白。
專文推薦
民國六十八年,《現代文學》復刊第六、七兩期連載了古蒙仁的中篇小說〈雨季中的鳳凰花〉,當時我讀到這篇極為清新自然,真情流露的小說就非常喜歡。那年我擔任「第二屆時報文學獎」的小說獎評審,便極力推薦而獲得小說推薦獎。我很為古蒙仁高興,那年他才二十八歲,已展現了驚人的寫實能力。二十年後重讀這篇作品,感染力依然存在。古蒙仁日後雖以報導文學著名,也練就了一手漂亮的散文,他的報導文學既是事實的記載,也是優美的散文。──白先勇
古蒙仁的寫作歷程,以民國七十二年為分界點,之前出版了七本報導文學專輯,之後轉換為抒情、生活散文,從《流轉》到《虎尾溪的浮光》恰好也是七本。《流轉》書寫美國求學的生活感觸,文字精美華瞻,可力追余光中六十年代旅美的《逍遙遊》。《虎尾溪的浮光》書寫虎尾糖都的繁華與沒落,河水悠悠,餘暉閃爍,預告了一個輝煌時代的向晚。那是虎尾糖廠員工宿舍裡的美麗童年,一部南台灣蔗鄉生活的回憶,與他七十年代報導文學的成就可堪比肩。──張瑞芬
〈吃冰的滋味〉是我流傳最廣的一篇文章。歷經二十六年的歲月,我已從青壯年歩入晚年,第一代閱讀此文的國中生也已歩入中年。但它的影響力依然未減,餘味猶在校園浮盪,召喚著一代代的年輕學子,從吃冰的滋味中學習、成長,去體會台灣鄉土的芬芳。──古蒙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