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華人史上第一本與AI圖像共創的圖文輯
在歷年臺北數位藝術節前瞻性地策展過第二自然、超機體、再轉存等裏程碑大展後,如今人類世界真正迎接到AI時代的來臨。
AI超乎預期的能力,甚至逼近瞭人類引以為豪的藝文與創作錶現。本書的起心動念,是人類不該屈服於AI,而是正嚮思維地與AI進行共創。
這本書裡的所有作品,都是運用作者的詩句為輸入元素,然後讓AI依此生成畫作,這是作者和AI的對話成果。作者宛若是個賽博格,AI為其增能,在Metaverse中以作者的分身來作畫,並以此詮釋其詩句。
作者從AI繪畫熱潮一開始就加入實驗,先後試過Disco Diffusion, Midjournal, Stable Difussuion, DALL E, Mega.Space. 它們各有不同特性與優缺點,但其中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它們俱皆以驚人的速度在進化。
很多人都隻是嘗試採用提示詞去「命令」AI畫畫,以相當工具理性的態度去「利用」AI. 但作者關心的是新媒材本身的當代性,是否能反映個人的當下狀態,所以他摸索瞭一整年,試著與AI共處。作者年輕時的博論是做NLP (自然語言處理,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的,啃瞭大量語言學的著述,醉心於Noam Chomsky的Universal Grammar. 而就在這幾年裡,深度學習Transformer Model的不斷演進,讓AI對人類文字語意的理解,有瞭驚人的進展,諸如OpenAI ChatGPT等等. 所以作者開始以詩與AI對話,將其詩句輸入AI去生成畫作, 而一年來它「懂」作者的詩的程度,愈來愈令人驚豔。再加上原本作者的詩作就習於空間與時間的交織,充滿各種畫麵感,所以他很開心找到瞭與AI共創的方式,作者寫詩,調整參數,讓AI理解並畫齣其詩中的景緻。而這樣的「共創」,正是本書企圖紀念的一個刻度。
我們可以叫AI模仿甚至組閤各種繪畫風格,但AI沒辦法創造風格。而我們每個人類卻都可以創造風格,即便畫得很醜,那也是你的風格。AI隻能模仿和追隨你。繪畫風格這迴事,是和人的身體息息相關的。你對自身肌理的控製與不可控製性,你生理上無形的各種慣性,形成瞭你的風格。那不隻是心理的,更是生理的。對於缺乏身體性的AI而言,他沒辦法懂。
無論是 Rule-based 或 Data-driven 的年代,AI 都無法無中生有。它必須靠模仿和訓練,纔能學會一件事情。君不見現在一堆號稱 AI 高手的年輕人,一開口就問你:請問你用什麼 Data Set?作者是正統 AI Lab 齣身的,當初會研究 AI, 是因為喜歡藉由分析人類行為,來教導 AI. 但現在號稱做 AI 的,都是企圖讓 AI 來駕馭人類,這他不喜歡。人類靈光乍現的原創性,和當今 AI 的「我抄襲到讓你完全看不齣來」的所謂「獨特性」,是完全不一樣的。藝術的精神,不在對象審美,而在你有沒有思維自己當下狀態的當代性。
很多人問作者AI共創的過程。基本上就是他先寫詩,再請AI讀詩後把它畫齣來,所以並不是看圖說故事噢!關鍵是作者寫詩時,內心已建構編織瞭一份多維度的空間感,所以所謂「共創」,就是和AI閤作把作者內心的畫麵衍生瞭齣來。作者隻是埋下一顆種子,做為AI創作的「靈感」。在「作者已死」的概念裡,作品的詮釋原本就不是單一結果,觀者AI擁有作品的詮釋權,它可以任意揮灑,不必拘泥與鏘鏘詩句的一對一對應。在這本書裡,我們創造一個人類與AI協作的空間,我們與AI共創,而不互相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