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活到80歲:隨心所欲,不留遺憾!日本精神科權威的幸齡樂活提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如果活到80歲:隨心所欲,不留遺憾!日本精神科權威的幸齡樂活提案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著者 和田秀樹
出版者 方言文化
翻译者 羅淑慧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23/03/31
语言 語言:繁體中文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1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人生70古來稀?如果活到80歲,更要隨心所欲!
銷量突破60萬冊!2022年全日本最多人讀過的書!

  根據行政院內政部公布資料,2021年,
  臺灣人均壽命已來到80.86歲,其中男性77.67歲;女性84.25歲。

  當人可以活到80歲,甚至100歲都不再稀奇時,你,打算怎麼過?

  ★日本精神科權威,寫給「團塊世代」最深情的情書
  本書作者和田秀樹是日本精神科權威,
  亦是臨床經驗超過35年的熟齡精神醫學專家。

  《如果活到80歲》是和田醫師出版於2022年3月的暢銷力作,
  上市當日便空降日本亞馬遜總榜冠軍,年底已加印25刷,
  成為該年度最多人讀過的書,銷量至今已突破60萬冊。

  何以如此?若從感性面來看,這其實是一封
  寫給全日本高達810萬人的「團塊世代」,最深情的情書。

  所謂團塊世代,係指生於1947~1949年二戰末,「戰後嬰兒潮」第一代。
  之所以用「團塊」來比喻這個世代,是因為當時人們為了改善生活,
  緊密地聚在一起,默默地辛勤勞動,支撐起日本社會和經濟。

  自2007年起,全日本的團塊世代相繼退休。
  然而,在社會發展與公共衛生的進步之下,長壽已成常態;
  退休後的團塊世代,幾乎是從離開公司的那一刻,
  便在晚年生活、年金、醫療保險等方面,面臨嚴峻挑戰。

  和田醫師指出:

  「過去,80歲給人的印象是『人生的終點』。
  但在人生百年的時代裡,真正的終點卻是在遙遠的20年之後。」

  儘管活到100歲已不是稀奇之事,但人們的平均健康壽命,
  卻離百歲還有段距離:男性72歲;女性75歲。
  這是因為年過80之後,大部分人不是臥床不起,就是需要長期照護。
  有的老人家甚至遭到家人虐待,或是陷入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的癡呆狀態。

  當長壽已成常態,任何人都需要以全新的方式迎接百歲時代。
  若你本身已屆四十不惑,此書正是你提前準備幸齡樂活的最佳提案;
  如果家中奉養年邁雙親,本書便是最符合現實的新世代孝道。

  ★珍惜現有,放膽去做!輕鬆跨越80歲的屏障
  和田醫師於本書前言提到:

  「比起「高齡者」這種空泛的稱謂,超過80歲的人,應該被稱為『幸齡者』。
  不僅能表現敬意、更有溫度,也會有運氣與自己同在的感覺。」

  然而,長壽固然令人欣喜,卻仍有不少憂慮。
  在邁向人生百年之前,你將碰上各種高聳厚實的「80歲的屏障」,包括:

  開始頻繁看診、服藥、頻繁往返醫院與住家,晚年生活逐漸失去樂趣。
  伴隨老化的不便與麻煩,例如體力消退、飲食忌口、戒除菸酒、遺產安排等。
  任何人都有可能失智、癡呆,有辦法延緩,或從容地與之共處嗎?

  面對這些屏障,和田醫師提出了最強心法:完全無須忍耐、隨心所欲過活。
  如此一來,便能輕鬆跨越屏障,活出「就算明天死去,也不留半點遺憾」的人生。

  和田醫師更強調:
  「若是主動放棄自己能做的事,就會養出什麼都做不到的身體。」

  例如,必須靠步行輔具才能正常走路的人,
  如果因為「柱枴杖的樣子很醜」或是「使用助行器太丟臉」而放棄走路,
  最終就會陷入完全無法行走的窘境。

  這種因為老化而形成的屏障:硬是把「沒有」當作「有」,說穿了就是虛榮。
  必須認清事實:「沒有」就是「沒有」;如果「還有」,就好好珍惜,盡情享受。

  此外,本書還有更多兼具實用與顛覆性的幸齡樂活提案,
  清楚告訴你哪些事應該多做、放膽去做,例如:

  想吃什麼就吃,喝酒也沒問題;大口吃肉,尤其便宜的紅肉更要多吃。
  不戒菸也沒關係,菸癮焦慮帶來的壓力反而有礙健康。
  沒人能保證「吃了藥就能活更久」,你唯一要聽從的,就是自己的身體。
  年過80就無須治療癌症;比起預防用藥,事後醫療更實際。
  找個尊重你醫療意願的醫師,不和只會要你積極治療的醫師打交道。
  運動很重要,但適度就好;散步最佳,一天不超過30分鐘。
  天真是老年人的特權,適時當個「不良老人」更好。
  手邊有錢盡量花,不要留給子孫。
  不論年紀多大,都有追求色色的權利。

  幸齡樂活的最終解答,就讀這本!

本書特色

  ◎2022年全日本最多人讀過的書,蟬聯亞馬遜總榜冠軍TOP 1!銷量突破60萬冊!
  ◎精神科權威、熟齡精神醫學專家和田秀樹暢銷力作!40歲開始準備的幸齡樂活提案。
  ◎詳盡解說各種「跨越80歲屏障,邁向幸福百年」的顛覆實作法,活出不遺憾的老後。

專業推薦

  POP Radio聯播網臺長、主持人/林書煒
  醫師、FB粉專「時尚老人」/林經甫
  資深影劇記者、暢銷作家/高愛倫
  《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
  人氣YT頻道「單程旅行社」/郭憲宏(小冬瓜)
  金馬雙獎影后、國民阿嬤/陳淑芳
  資深媒體人、照護者/楊月娥
  臨床心理師/劉南琦
  資深媒體人、中廣《蘭萱時間》節目主持人/蘭萱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和田秀樹(Hideki Wada)


  1960年出生於日本大阪。畢業於東京大學醫學系,精神科醫師。曾任東京大學醫學系附屬醫院精神神經科助理、美國卡爾.梅寧格(Karl Menninger)精神醫學院國際研究員,現為和田秀樹身心診所院長。以專治高齡者的精神科醫師身分,積極參與高齡者的臨床醫療,迄今已有超過35年經驗。

譯者簡介

羅淑慧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日文系畢業,曾任出版社編輯。自2008年起專職翻譯,迄今譯作超過百本,包含辦公室應用工具書、商業理財、經營管理、醫療保健、食譜等領域。

  聯絡信箱:Lo.Yosie@gmail.com
 
如果活到80歲:隨心所欲,不留遺憾!日本精神科權威的幸齡樂活提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推薦序 人活到八十歲,別當啞巴!
推薦序 如果活到八十歲,你準備好了嗎?

前言 跨越八十歲的屏障

第1章 跨越醫生、藥物、醫院的屏障
年過八十,不做健檢也無妨
過度仰賴醫療,反而失去健康
不上醫院求診,死亡人數反而減少
要接受何種治療,決定權在你手上
與癌症共存,而非對抗
你也害怕成為「醫療難民」嗎?
醫療自主,自己的生活自己選
地區診所比大醫院更適合幸齡者
一招問出醫師是否認真診療
尋找「明醫」比迷信「名醫」重要
不能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沒人能保證「吃了藥就能活更久」
比起預防用藥,事後醫療更實際
你希望整日病懨懨?還是如往常般硬朗?
邁入幸齡之後,癌症無須治療
癌細胞該不該切除?哪種選擇更長壽?
做任何事都有風險,遇上就正向應對
對幸齡者而言,健檢幾乎毫無用處
血壓稍高一點也沒關係
COVID-19 的教訓:為何高齡者容易重症化?
治療糖尿病,竟會助長阿茲海默症?
醫學並非完美,你得以自己的方式過活

第2章 跨越老化的屏障
我的高齡者醫療觀察
停止忍耐「這三件事」,不再為難自己
美食當前不忍耐,想吃什麼盡量吃
感興趣的事盡量去做,不要忍
男性荷爾蒙越多,人就越有活力
有趣的事能提供刺激,活化腦部額葉
不論年紀多大,都有追求色色的權利
為何明明很有錢,卻很難再婚?
手邊有錢就盡量花,不要留錢給子孫
你也覺得年紀越大,越不容易感動嗎?
當然可以喝酒,但以「夜晚小酌」為主
不戒菸也沒關係,菸癮焦慮有礙健康
賭博能刺激大腦,但必須避免成癮
繳回駕照放棄開車,照護機率增兩倍!
運動適度就好,每天散步三十分鐘
預防高齡憂鬱症,積極活動身心靈
做想做的事,自然就能發現生存價值
積極安排身後事,安心活到最後一刻
好事多想想,壞事由它去
老想著失去多少,只會帶來更多不幸
輕鬆面對孤獨,無所顧忌,盡情享樂
改變看待事物的角度,正確答案不只一個

第3章 跨越癡呆、失智症的屏障
關於失智,你是不是誤會了什麼?
失智也奪不走的人生智慧
失智是一種認知障礙
失智更容易被騙?一般人不也是?
該趁著腦袋還清醒時,預立遺囑嗎?
延緩失智症,用腦比用藥更有效
癡呆後更怕死,意外狀況反而少
死亡時會痛嗎?大多是單純失去意識
大腦不用就會萎縮,幾歲鍛鍊都不遲
因失智重拾童心,上天賜予的最後機會
在生存本能下活得更加安全、堅韌

第4章 輕鬆跨越屏障的樂活提案
長命百歲重要,還是過好餘生重要?

◎堅持走路:現在不走,以後就走不動了
◎焦慮時,深呼吸;補充水分吃美食也有效
◎運動要量力而為
◎開冷氣、多喝水,保護生命免於酷暑殘害
◎紙尿褲是行動好夥伴,一點都不丟臉
◎吃東西多嚼幾下,身體和腦部更有活力
◎記憶力與年齡無關,是因為太少用腦
◎重新檢視服藥習慣,以不影響日常活動為目標
◎無須刻意降低血壓、血糖,稍高一點無妨
◎孤獨不等於寂寞,享受放鬆時光
◎不用把自己逼太緊,偶爾偷懶不可恥
◎高齡危險駕駛率相對低,駕照無須繳回
◎只做你想做的事,討厭的就不要做
◎有性慾很正常,不必不好意思
◎刻意走出戶外,長時間窩在家,大腦會悶壞
◎想吃什麼就盡量吃:微胖有點肉,最剛好
◎任何事都只做一點點,你會更容易持續
◎重新檢視人際圈,不和討厭的人往來
◎關掉電視,到外頭走走
◎與疾病共存,「在宅臨終」也是種選擇
◎幸齡者的魔法咒語:船到橋頭自然直
◎大口吃肉吧!便宜的紅肉更要多吃
◎控制泡澡水溫,浸泡不超過十分鐘
◎睡不著,就不要勉強自己入睡
◎多做快樂的事,比腦部訓練還有效
◎多和他人分享自己故事,能讓心情變好
◎積極尋找適合的主治醫師
◎當個不良老人也可以,乖乖牌老人太累了
◎自打嘴巴、朝令夕改也無妨,這是人的天性
◎行動乃學習之師,放棄學習,人會老更快
◎不要怕丟臉,以真實的樣子活著
◎天真是老年人的特權
◎越麻煩的事,其實越有趣
◎多晒太陽,亮光能讓腦部更愉快
◎做個有用的人,善用過去經驗
◎不設定目標,好好慢活
◎欲望是生命的燃料,不致枯萎
◎靠腹式呼吸驅散衰老
◎自己訂定生活規則
◎順其自然地過活,成為「朗化」老人
◎笑口常開好運來

結語 跨越人生百年的屏障
 

图书序言

推薦序

人活到八十歲,別當啞巴!


  我今年84歲了,但我的人生其實只有三天:昨天很好、今天開心,明天能張眼活著就好!每天醒來,我都覺得自己又賺到了!

  雖然心態年輕,但是一輛車子跑了80年,也得定時進廠保養,人又怎能例外?上個月去回診,我問醫師:「我這個藥要吃到什麼時候啊?」他竟說:「最好有吃一輩子的打算!」我當下聽了好沮喪,回家後,整整兩天都不太理人。後來轉念一想:「管他的!我聽醫生的話也聽得夠久了,假如不吃藥,就這樣自然走掉……也好呀!有什麼關係呢?」

  所以我認為,一個人活到80歲,別當啞巴!自己樂意不樂意、想或不想,若是埋在心裡頭不說,那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例如談戀愛這件事,我從影到現在已經六十多年了,一路打拚養家,還沒有好好談過一場戀愛。到了這把年紀,如果遇到不錯的對象,就算對方年紀比自己小又如何?講句直接的:「男人可以找妹,女人為何不能找弟?」其實老人家談戀愛,也不見得真要什麼肌膚之親,能夠彼此陪伴、知道心裡有個依靠就夠了。當然如果還「做得動」,代表你夠年輕、有活力,這是好事。只要不強迫、不違法,這些情情愛愛不過就是人之常情,不用太過禁忌。

  另外,我也同意年輕時有什麼習慣就繼續做,老了不要戒。像是抽菸喝酒這些一般人認為老人家應該克制的嗜好,真的不用因為上了年紀而調整。我很能喝酒,所以我不排斥偶爾小酌,但抽菸我從以前開始就沒辦法適應,若不是演戲需要,我基本上是不抽菸的。我還記得自己為了演出某個角色,在家裡拚命練習,最後整包菸被我抽完,我也暈倒了!人老了之後,習慣做的事還是可以維持下去;做不來的事,也無須刻意勉強,隨心所欲就是了。

  持續做自己喜歡的事,對於預防失智也有幫助。我現在每個月都會固定和初中時期的同學們聚會,彼此輪流作東請客。除了和好朋友敘舊之外,我也希望藉此多約大家出來走動。就我的觀察,失智絕對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漸進式的惡化,而在一個人徹底失智前,身邊的親友一定要設法多多陪伴他/她。

  至於最後真的要走了的時候,比起一般人熟知的「樹葬」,我比較希望採取浪漫的「花葬」。我自己很喜歡日式插花,甚至還取得日本池坊花道教授的資格,特別欣賞鮮花美麗的姿態。如果我走了能化成春泥,好好地守護每一朵盛開的花朵,那就不留遺憾了。

  這本書的作者提出了「人生百年」的觀念,人如果能活到100歲,從80歲算起,還有20年可活。距離一百歲,我現在仍有十幾年的時間,我還能多賺些錢,捐出來做公益、回饋社會。很多家境貧困的學生沒錢讀書、甚至連飯都吃不飽,我覺得自己必須幫助他們。仔細想想,要做的事還有好多好多……這麼說來,我好像也不能說走就走呢!

  (本文作者陳淑芳,1939年生。1957年以電影演員身分出道,歷經臺語片黃金年代、老三臺創立、臺灣新電影浪潮、兩岸熱、有線電視頻道百家爭鳴、鄉土電視劇風行等階段,參與並見證臺灣影視產業發展。2020年獲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女配角。2021年獲臺灣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女演員。從影六十餘年,詮釋過無數母親、阿嬤形象,並持續活躍於演藝工作、投身公益,素有「國民阿嬤」之稱。)

如果活到八十歲,你準備好了嗎?

  我於1987年進入財訊傳媒集團,三十餘年來目睹臺灣諸多革命性的變化。近幾年臺灣令人憂心的社會現況之一,便是超高齡社會即將來臨,且速度之快,堪稱世界第一。臺灣早在2018年成為高齡社會,但在不久的2025年,便會邁入超高齡社會,而這中間不過短短七年時間。屆時,從國家、社會、家庭、個人,都將面對巨大衝擊。

  我常常問自己及身邊友人,「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必經歷程,但我們的旅程只有單程票,無法回頭重來。超高齡風暴轉眼就到,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我認為,以前人為鏡,勿重蹈覆轍,是最好途徑,這本《如果活到80歲》彙整了諸多日本幸齡者(年過八十的長者)經驗,極具參考價值,實屬難得。

  本書作者和田秀樹醫師,是擁有35年臨床經歷的熟齡精神醫學專家。在他的娓娓道來之下,我們彷彿正一幕幕地觀看諸位長者年過八十歲以後的生活。今年十一月,我即將六十五歲。由於我常與家母互動,本身亦從事新聞工作,對於銀髮族的生活及健康等面向,我一直有著深度的觀察與思考。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對幸齡者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體認,作者提出的部分觀點,更顛覆了我原本的認知。

  我個人深信健檢的重要性,不只身體力行,也常提醒家人親友這樣做。這五、六年來,我鼓勵許多人做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以及早發現肺腺癌,此舉也確實幫助了周遭的同事與朋友。和田醫師卻說:「年過八十,不做健檢也無妨」,與我截然不同,的確相當特別。

  在和田醫師對幸齡者的諸多建議中,最引起我的共鳴有三點:

  一是「要接受何種治療,決定權在你手上」。我常建議朋友建立自己的健康檔案,做過什麼檢查、看了什麼醫師等,都要確實記錄,才能讓醫生在短時間內了解你的病症並妥善治療。這也是我早已依據《病人自主法》,完成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的考量。

  二是「尋找『明醫』比迷信『名醫』重要」。臺灣諺語道:「先生緣,主人福」;「先生」指的是醫生,「主人」指的是看病的民眾。此俗諺與和田醫師的主張有幾分相似,「契合度」是幸齡者選擇醫師時的重要考量。

  三則是本書第四章提及的「輕鬆跨越屏障的樂活提案」。在多達41個項目當中,有的是我一直想做,卻總是忘記的,例如:「吃東西多嚼幾下,身體和腦部更有活力」;有的則是提醒我,在未來真的碰上時,必須寬心坦然地接受,像是「紙尿褲是行動好夥伴,一點都不丟臉」。

  敝公司曾出版《退休練習曲》,告訴我們退休是需要準備的。其實,面對八十歲以後的人生,同樣需要準備。《如果活到80歲》對於家中奉有年邁雙親,或年屆四十、五十、六十歲的人,都有極大的啟發,值得一讀。

  (本文作者梁永煌,政大企管系畢業;政大企研所企業家班。現任《今周刊》發行人。曾任《今周刊》社長、《財訊》月刊總編輯、《工商時報》採訪記者、南亞塑膠公司助理管理師等。)

前言

跨越八十歲的屏障


  男性九年、女性十二年——大家知道這些年數代表什麼嗎?

  上述數字是指因病或失智症導致臥床不起,或是需要他人照護的平均生存期間。當然,臥床不起並非出於這些人自身意願;每個人都希望能隨心所欲,想吃就吃、想做就做,過得自由且獨立自主,直到人生的盡頭。然而,事實豈能盡如人意呢?

  八十歲和七十歲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代;就算現在的你十分硬朗,也沒人知道未來會如何。這句話或許尖銳,但也十分真實。

  ▍幸福感恩和抱憾終身,你怎麼選?

  現在已經是人生百年的時代。據說日本國內超過百歲的人瑞高達8萬6000人之多(編按:2021年,臺灣百歲人瑞為4738人)。大家身邊應該也有不少年過九十、甚至百歲仍身體硬朗的長者吧?

  當然,雖說人生百年,但並非所有人都能夠活到九十歲或一百歲。另外,即便能活到九十歲或一百歲,也沒人能保證,所有的高齡者都能過得健康且幸福:他們有可能長期臥床,需要接受照護;也有可能經常被家人虐待,又或者早已癡呆,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

  未來的事誰能預料?講得更殘酷一點,我們就連明天會如何也無法得知。

  我今年六十一歲(編按:2021年時),已在老年精神科領域累積了35年的臨床經驗;診療過的患者超過6000名。若再加上照護機構或演講等醫院以外的場所,數量應該已經超過一萬人了吧?真的不是我自誇,但我可以很自豪地宣告,自己是名老年醫學專家。

  當然,每個人的年齡、體型都不同;個性、想法也不一樣;生活環境、家庭結構、工作、身上罹患的疾病也有著個人差異。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著與他人截然不同的人生。不過,人最終都會邁向死亡,這一點是大家共通的。雖然死亡的方式和年齡因人而異,但無論如何,人們終究無法避免死亡。

  然而,在死亡之前,你還有兩條道路可選。

  一條是幸福之路:在人生的最後,了無遺憾地離開人世,並感謝上天讓自己擁有一段美好人生。另一條則是抱憾之途:在面臨死亡時,仍不斷懊悔「早知道那個時候就……」,或是感嘆:「事情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種局面?」

  幸福感恩或抱憾終身,大家想選哪條路呢?答案應該十分顯而易見吧?

  ▍服老,珍惜自己能做的事

  如同前文提過的,八十歲之後的人生,和七十歲完全是天壤之別。

  昨天明明還能做的事,今天卻突然辦不到了,這種情況越來越常發生。此外,身體不適的情況也會變多,舉凡癌症、腦梗塞、心肌梗塞、肺炎等,種種攸關性命的疾病紛紛找上門;有時也會逐漸失去自信,懷疑自己患上失智症。而在心理方面,則可能在歷經配偶或親近之人身故後,感到孤獨或絕望。

  種種因生老病死而起的巨大屏障,將有如怒濤拍岸般襲來。

  本書將分享各種方法,協助各位跨越矗立在眼前的屏障,不過,全書所說明的做法,可用一個想法來概括——那就是服老,珍惜自己能做的事。我認為這就是幸福或抱憾的分界線。

  所謂幸福,源自於本人的主觀感受,意即取決於自己的想法。

  例如,有些人會怨嘆自己衰老,成天唸叨著自己有哪些事已做不來、只剩下哪些事能做,不斷細數自己的無用之處。有的人則是在服老的同時,珍惜那些自己還有能力辦到的事情,充分享受自己的可用之處。試想,哪種人會比較幸福呢?

  答案也許只有當事人才知道。然而,就我過去的臨床經驗來說,充分享受可用之處的人看起來比較幸福;他的家人和周遭的人也比較快樂。

  日本國內習慣稱六十五歲以上的人為「高齡者」;七十五歲以上則為「後期高齡者」。但不論高齡者也好,後期高齡者也罷,大家不覺得這樣的字眼很空泛且缺乏情感嗎?

  我是覺得,既然已經努力活了大半輩子,應該擁有一個更樂觀且充滿希望的稱呼才對。因此我提議——超過八十歲的人,應稱之為「幸齡者」,這樣的稱呼不僅能表現敬意、更有溫度,也會有運氣與自己同在的感覺。同時,大家也會對於高齡這件事懷抱更多的希望。因此,在這本書裡,我會將八十歲以上的長者稱為幸齡者。

  ▍年過八十罹癌,但多數人一無所覺

  過去我長年任職的「浴風會醫院」專門醫治幸齡者,每年大約會解剖一百具遺體。然而,大部分的情況是,我們很常在患者體內發現連本人都沒有察覺的嚴重病灶,而患者卻是死於其他疾病。

  也就是說,這些病患直到離世時,身體裡仍有疾病沒被察覺;就連癌症也不例外。只要有機會解剖年齡超過八十五歲的亡者遺體,就會發現幾乎每個人的身上都有癌症。換句話說,成為幸齡者之後,任何人體內都可能有癌症。

  社會一般的認知為「癌症足以致命,應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但事實並不僅止於此。這些高齡亡者的遺體就是在告訴我們,儘管身體裡存在著連本人都沒能察覺到的癌症,也不見得會對生活造成障礙。

  尤其,癌症的惡化速度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緩,因此,「就算置之不理也沒有關係」的案例更是出乎意料地多,希望大家都能明白這個事實。

  那麼,這樣的事實所引導出的選擇又是什麼呢?那就是「年過八十,就不必再忍耐」的生存方式。

  例如,為了避免罹患癌症,大家總是想吃不敢吃,並盡可能地減少菸酒,但大部分的幸齡者早就已經罹患癌症了(不論本人知情與否)。

  既然如此,那些為了避免罹患癌症的忍耐,又有什麼意義呢?相較於此,能自由自在地想吃就吃、想喝就喝,反而更快樂,也更沒有壓力,是吧?

  事實上,相較於努力忍耐的高壓生活,隨心所欲反而更能提高身體的免疫力,還能延遲癌症惡化,這也是眾所皆知的事實。

  人生沒有好壞對錯,盡可能讓自己開心

  既然努力了大半輩子,幸齡者就應該盡可能地讓自己開心。

  精神科醫師的任務就是傾聽患者的心聲。這等於是在理解病患的整個人生,有時還能接觸到自己無法想像的世界。

  在臨床診療的現場,單靠醫學書籍或論文知識遠遠不夠;患者本身就是本活的教科書。每個人的人生劇本都不相同,但人人都是劇中主角;任何人身上都可能發生導致心理疾病的不幸或是不得志。

  久而久之,我漸漸發現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同時,人生沒有所謂的好壞、對錯。在我以心理專家的身分引導患者的同時,我也從患者的身上得到了深刻的教導。現在的我,已經可以從與年輕時完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佛家所謂的「生老病死」。

  我在臨床現場學習到的智慧,全數裝載在這本書裡。我要感謝那些栽培我的患者們,並藉此回報他們的栽培之恩。

  家中有年邁雙親,年屆四十、五十、六十歲的人也請務必閱讀。這將是獻給長壽父母們的新世代孝道。
 

图书试读

邁入幸齡之後,癌症無須治療

就事後醫療的觀點來看,我認為邁入幸齡(年過八十)之後,就不需要治療癌症。

如果事情發生在我自己身上,除非癌症成為我的痛苦來源,或是影響食道等造成進食問題,否則我不會考慮切除癌細胞。

所謂癌症是從單一細胞的癌化開始,然後再慢慢逐漸變大。據說癌細胞需花上十年時間,才能長成1公分大的腫瘤。而在轉移方面,癌細胞肯定會在成長的那十年期間轉移。

因此,大家不該慶幸「才長到1公分就能及早發現,真是太幸運了」,其實癌細胞可能早在被發現前,就已經轉移到某個地方,只是因為尺寸太小,沒被找到罷了。同樣的道理,之所以會發生「癌症在三年後復發」的情況,並不是因為手術時癌細胞沒有切除乾淨,而是在進行切除之前,癌細胞早就已經轉移到他處了。

這便是我決定「若是罹癌,也不切除惡性腫瘤」的理由。

尤其,我認為年過八十的幸齡者不需要進行手術。年齡越大,癌症的惡化就會變得越加遲緩,同時也比較不容易轉移。在這種情況下,什麼都不要做、不要管它,才是最好的做法。

這裡要釐清的事實是,癌細胞在被發現的好幾年之前就已經存在。之後,癌細胞會便會慢慢惡化,絕非瞬間惡化。

癌症的治療並不簡單。不論是切除也好、化療也罷,都將對身體造成巨大的傷害,同時也會使體力大幅下降。尤其是幸齡者,一旦接受癌症相關治療,就有很高的機率無法再像從前那樣生活。

對幸齡者而言,健檢幾乎毫無用處

現在活到八十歲的人,可以說是「勤跑健康檢查」的世代,將健檢視為絕對必要的舉措。

的確,六十歲之前,健康檢查具有極大的意義。可是,對於年過八十的幸齡者而言,健檢幾乎毫無用處。為什麼呢?且聽我娓娓道來。

首先,是「正常」和「異常」的分界線。

健檢的「正常」,多數情況是指落在平均值九五%範圍內的檢驗數值。當檢驗數值超過或低於該範圍,即判定為「異常」。

檢驗數值會因為個人的體質、體型、性別或生活環境而有差異,甚至,就連職業也會影響檢驗結果,年齡自然也不例外。

如果活到80歲:隨心所欲,不留遺憾!日本精神科權威的幸齡樂活提案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如果活到80歲:隨心所欲,不留遺憾!日本精神科權威的幸齡樂活提案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如果活到80歲:隨心所欲,不留遺憾!日本精神科權威的幸齡樂活提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如果活到80歲:隨心所欲,不留遺憾!日本精神科權威的幸齡樂活提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