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空軍戰鬥機:細數戰機開發歷史沿革&200款特殊塗裝──世界飛機系列7

美國空軍戰鬥機:細數戰機開發歷史沿革&200款特殊塗裝──世界飛機系列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JP Vieira
图书标签:
  • 美国空军
  • 战斗机
  • 航空史
  • 飞机涂装
  • 世界飞机系列
  • 军事航空
  • 航空模型
  • 飞行器
  • 航空技术
  • 冷战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美國空軍1945至今17款戰鬥機★
★200款獨特塗裝&側面插圖★

  當美國空軍在1947年成為美國武裝部隊的獨立軍種後,為了因應各種作戰需求,在多家製造商的研發構思下,因而誕生了不少名氣響亮、威震國際的優良機型,例如從未被擊落的F-15鷹式、締造傳奇的F-4幽靈二式、輕量靈活的F-16戰隼式,以匿蹤馳名的F-22猛禽式等等,皆各擅勝場,在歷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本書便以17款機型、200架彩繪塗裝為主軸,一覽美國空軍從1945年直到現代的戰鬥機開發歷史沿革,帶讀者認識其中的開發心血,而透過電腦繪圖,可以更加仔細觀察其中細節,深具收藏價值。

聯合推薦(推薦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讀者可以透過專業畫師的熟練筆觸,欣賞美國空軍自建軍起到現在所使用過的各型噴射戰鬥機特色塗裝神還原,還可從每架飛機的介紹中了解目前全世界最強空軍歷代戰鬥機設計理念演進、硬體研發、功能創新及實戰表現。──于倉和/軍事作家

  這是近期少見的空軍專業叢書,內容包含二戰後的F-84到現在戰場上出現的F-35戰機。可以在精簡扼要的篇幅中得知每一型戰機的發展與服役紀錄,每型也都輔以精緻插畫,透過專業繪圖加深讀者對這型戰機的印象,對賞析考究的朋友也極具參考價值,為目前市面上少屬佳作。──陳國銘/全球防衛雜誌 採訪主任

  對於軍機迷來說,軍機的彩色側面圖是相當重要的資料。這本書當中就有大量的彩色側面圖,足以讓軍機迷大飽眼福,而且每一幅側面圖都附有詳細解說,更增加了蒐藏價值。──傅鏡平╱航空史研究者

 
深入探索全球航空史詩:從黎明到超音速的征程 本書並非聚焦於特定國家的空軍力量,而是以宏大的歷史視角,系統性地梳理了全球範圍內航空技術的演進軌跡,特別是民用、實驗性飛機以及多種不同用途的航空器所扮演的關鍵角色。這是一部涵蓋了從早期滑翔機到現代噴射客機、從大馬力螺旋槳時代到劃時代的超音速突破的航空百科全書。 第一部分:飛行的黎明與機械的萌芽 (1903–1920s) 本章節回溯至航空夢想誕生的時代。我們將詳細探討萊特兄弟的首次動力飛行及其後續的發展。內容著重於早期飛機設計中的空氣動力學基礎構建,探討木材、帆布等材料在飛機製造中的應用限制,以及螺旋槳技術如何從最初的簡陋設計演化出更有效率的推進系統。 重點案例分析將會涵蓋: 早期的歐洲先驅者: 剖析法國飛行家如阿爾貝·德·拉瓦萊特和路易·布萊里奧的貢獻,特別是他們如何推動了單翼和雙翼結構的設計辯論。 材料科學的初探: 考察早期金屬骨架(如鋼管)是如何逐步取代木質結構,為未來更大、更快的飛機奠定基礎。 跨洋的挑戰: 記錄那些早期的長途飛行紀錄,如聖地牙哥·阿爾維斯的南大西洋飛行,分析這些壯舉對當時技術的推動作用。 第二部分:螺旋槳時代的黃金紀元與商業化浪潮 (1930s–1940s) 這一時期是航空技術成熟與飛機商業應用爆發的時期。本書細緻描繪了從單引擎設計到多引擎巨型客機的轉變,同時也深入探討了航空攝影、氣象偵察等非軍事用途的發展。 客運巨擘的崛起: 詳述道馬丁(Martin)、陶德(De Havilland)和道格拉斯(Douglas)等公司如何設計出影響深遠的客運飛機,如DC-3,分析其營運經濟性與對全球航線網絡的影響。 極限速度的探索: 記錄了水上飛機時代的競賽,特別是麥克唐納船長(Captain T. K. MacDonnell)時代的挑戰,以及如何通過增加發動機功率和改進機翼外形來突破速度瓶頸。 氣動外形的優化: 專門一節探討了流線型設計的引入,如何利用懸臂式機翼(Cantilever Wing)和內置起落架的技術,顯著減少阻力,提高巡航效率。 第三部分:噴射革命與全球化運輸的加速 (1950s–1970s) 噴射發動機的誕生徹底重塑了航空工業,本書將此視為一個關鍵的轉折點。我們關注的焦點轉向了渦輪發動機的技術細節、對更高空域的開拓,以及跨大西洋和跨太平洋航線的標準化。 噴射發動機的原理與進化: 詳細解析了第一代軸流式發動機(Axial-Flow Engine)的工作原理、燃油效率的提升,以及對高空飛行環境(如對增壓客艙的要求)的適應性調整。 超音速客機的夢想與現實: 深入剖析協和式飛機(Concorde)和圖-144(Tu-144)的設計哲學、升力體設計(Lifting Body Concept),以及在音爆限制和營運成本下面臨的挑戰。這部分將侧重於其空氣動力學上的創新,而非軍事應用。 貨運航空的興起: 探討諸如C-130大力神(Herculues)等大型運輸機在人道救援和跨洲物流中的作用,以及它們如何推動了對機艙載重能力和快速裝卸技術的需求。 第四部分:現代航空的複雜性與未來展望 (1980s–至今) 最後一部分探討了當代航空技術的多元化發展,從高效率的寬體客機到無人機技術的興起。此處的重點是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複合材料的廣泛應用,以及環境可持續性對設計決策的影響。 複合材料的革命: 探討玻璃纖維、碳纖維強化塑膠(CFRP)如何取代傳統鋁合金,以及它們在減輕結構重量、提高疲勞壽命方面的優勢,並分析了波音787和空中巴士A350在材料運用上的創新。 數位化飛行控制(Fly-by-Wire): 詳解電傳飛控系統如何取代傳統機械連接,提高飛機的穩定性和操控靈活性,並探討了冗餘系統在確保安全上的重要性。 無人機系統(UAS)的興起: 分析從小型偵察機到大型長航時飛行器在測繪、環境監測和科學考察中的應用,探討其對傳統有人駕駛飛機領域的潛在影響。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面、非軍事取向的航空發展史景觀,著重於工程學的突破、設計哲學的變遷以及商業需求的驅動作用。它是一部關於人類如何征服天空,並將這項技術應用於全球連接與探索的史詩。

著者信息

繪者簡介

維埃拉(JP Vieira)


  維埃拉(JP Vieira)是一名擅長創作軍事歷史和航空主題藝術作品的插畫家。他完全無師自通,時時刻刻致力於提升作品中的技術和藝術細節,作品融合了傳統和數位手法。他對細節的注意和不斷精益求精的態度,使作品不但精確度令人滿意,藝術功力也值得讚賞。曾和許多作家、編輯和出版商合作,推出許多作品。
 

图书目录

004 洛克希德F-80流星式
010 共和F-84雷霆噴射式
018 共和F-84F雷電式
024 北美F-86A, E, F和H軍刀式
030 北美F-86D軍刀犬式
032 諾斯洛普F-89蠍式
038 洛克希德F-94星火式
042 北美F-100超級軍刀式
052 麥克唐納F-101巫毒式
058 康維爾F-102三角劍式
064 洛克希德F-104星式
068 共和F-105雷公式
076 康維爾F-106三角鏢式
084 麥克唐納-道格拉斯F-4幽靈二式
094 通用動力F-111土豚式
096 麥克唐納-道格拉斯F-15鷹式
106 通用動力F-16戰隼式
116 洛克希德-馬丁F-22猛禽式
122 洛克希德-馬丁F-35閃電二式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613274
  • 叢書系列:世界飛機系列
  • 規格:平裝 / 128頁 / 21 x 27.5 x 0.7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信息密度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平衡点。虽然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和历史时间线,但整体阅读体验却出奇地流畅。作者和编辑显然非常懂得如何“呼吸”——关键信息点总能被放置在视觉的焦点位置,同时又留出足够的空间让读者消化。每一页的设计都仿佛经过了精心的布局,图标、图表、照片注释之间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到位,不会让人在信息的洪流中迷失方向。对于需要快速检索特定年份或特定项目信息的读者来说,这种结构化的呈现方式无疑是高效且友好的,充分体现了专业工具书应有的严谨与体贴。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航空迷的福音,封面那张高清晰度的F-22猛禽照片,色彩还原度极高,金属质感扑面而来。内页纸张的选取也非常讲究,那种略带哑光的质感,使得印刷出来的图案和文字都显得非常细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细节的呈现,无论是早期的螺旋桨飞机还是现代化的隐身战机,每一个铆钉、每一道焊缝,都像是用放大镜观察过一样清晰。这不仅仅是一本图册,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都散发着一种专业和严谨的气息。我可以想象,为了达到这种印刷效果,出版社在制版和印刷工艺上投入了巨大的心血。特别是对于那些资深模型制作者来说,书中的细节图无疑是提供了极佳的参考资料,那种对每一个细节的执着追求,深深地打动了我。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记录历史,它在“特殊涂装”这一主题上的深入挖掘,简直是令人惊喜的“彩蛋”。我原以为这部分会草草带过,但没想到作者竟然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系统性地介绍那些不仅仅是为了任务,更是为了彰显身份、纪念战功或进行战术演练的独特涂装。比如,那些在特定演习中出现的“敌机模仿色”,或是胜利返航时喷涂的“鼻部标志”,甚至是仅仅为了庆祝某个里程碑而设计的纪念涂装,都被详尽地记录了下来。这种对视觉文化的关注,使得原本偏向硬核技术的读物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让我体会到了飞行员文化中那份特有的骄傲与幽默感。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上了一堂生动的航空发展史速成课。作者在梳理美国空军战斗机发展脉络时,展现出了极高的逻辑性和清晰的叙事能力。从P-40的早期经验到喷气时代的开启,再到冷战时期对速度和高度的极限挑战,直至今日空天一体化作战的概念,每一步跨越都被梳理得井井有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技术参数的罗列上,而是深入探讨了每一次技术革新背后的时代背景和战略需求。比如,对“米格危机”如何催生了F-100系列的诞生,这种结合了历史背景的分析,让冰冷的机械知识变得有血有肉,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代入感和趣味性,让人不禁感叹科技发展与国家安全之间的紧密联系。

评分

坦白说,对于我这种对航空领域有持续兴趣的人来说,很多基础的型号信息可能并不算新鲜,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成功地将“熟悉”的内容转化为“新知”。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这架飞机是什么”,而是通过对比不同世代同类机型的演变,来突显渐进式的改进。比如,将F-4和后来的F-15在特定任务指标上的设计哲学差异进行横向对比,这种分析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理解维度。它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设计师们在那一个特定的时间点,会做出那样的权衡和取舍,这使得阅读不再是被动接收信息,而更像是一场与历史工程师们的深度对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