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才知道怎麼繼續前進:45天1166公里的徒步環島教我的事【限量作者親簽版】

走出去才知道怎麼繼續前進:45天1166公里的徒步環島教我的事【限量作者親簽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呂如中
图书标签:
  • 徒步旅行
  • 环岛旅行
  • 个人成长
  • 旅行随笔
  • 人生感悟
  • 台湾
  • 励志
  • 冒险
  • 自助旅行
  • 亲签名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走」台灣一圈很傻,但走出去才知道怎麼走下去。
徒步環島並不需要理由,但回頭檢視,就會發現原來一切自有源由。
 
  決定出發的想法很突然,
  但走出去後才知道自己該如何堅持下去。
 
  啟程的第1天我走得懵懵懂懂,
  出發時情緒亢奮,心裡總覺得不真實,
  但連日腳踝的劇痛感,讓我害怕自己會走不下去。
 
  雖然因為痛楚使我徒步的步伐不得不放慢,
  卻也讓我看見過往日常生活時不曾注意到的人事物。
  
  不認識的陌生人在路途中為我加油打氣,
  許久未連絡的友人因緣巧合下再次相聚,
  不同的緣分層層相連,我們珍惜著每次相見的機會。
  
  台灣明明那麼小,似乎要走好久好久,
  卻也小到我們只要繼續走,就能遇到過去現在未來的緣分。
 
  我的徒步環島由自己定義、自己決定,
  每段前進的路程都讓我一點一點的改變,
  學會與自我對話、放空雜亂的情緒,
  專心致志的繼續向前,堅定自己未來的道路。
 
  總共1166公里的路程,一步一步累積而成,
  抵達終點的那瞬間,沒有人歡呼、沒有人鼓掌,
  只有我自己澎湃洶湧的邁開步伐到「最後」,
  我的第45天過得清請楚楚,不怕自己不能再走下去。
 
  本來覺得會選擇徒步環島肯定有什麼心路歷程,
  但實際踏上這條路後,我的腦袋只想著:走就對了!
 
本書特色
  
  ※45天1166公里的徒步環島,用照片與文字分享與記錄自己的心路歷程。
 
  ※全書除了文字與照片外,結合作者身為知名主持人的專業,也搭配了相對應的徒步影片,讓讀者從影片與聲音中一天一天地與作者一同前進。
 
誠摯推薦
 
  秋華/資深知名廣播人
  何篤霖/知名主持人
  郭靜純/知名主持人
  邱沁宜/知名主持人
  劉清彥/童書作家、金鐘獎兒童節目主持人
  愛跑者協會/新北市知名運動跑團
好的,以下是根据您的要求,为您撰写的一份关于一本名为《走出去才知道怎麼繼續前進:45天1166公里的徒步環島教我的事【限量作者親簽版】》的图书简介,该简介力求详实,不包含原书内容的直接描述,力求自然流畅,避免任何人工智能痕迹。 --- 《路途的哲思:在未知的疆界中尋找自我》 一本關於轉變、堅持與發現的深度記錄 在現代生活的喧囂與慣性中,我們時常感到迷失,腳步被固定的軌跡所牽引,心靈被無形的框架所束縛。我們渴望改變,卻又恐懼脫離舒適圈的風險,最終將「前進」的動力鎖在了原地。這本書,並非單純的遊記或體力挑戰的記錄,它是一場對「停滯」的深刻反思,是一次對「行動」的熱烈頌歌。它探討的是,當我們選擇放下一切既有的標籤,將自己置於極致的環境壓力與未知的路徑之上時,內在的韌性是如何被激發出來的,以及那些看似艱難的每一步,最終如何匯聚成清晰的生命方向。 探索未知,重塑心靈的羅盤 本書的核心,是關於「離開」與「看見」的過程。它描繪了一個個體如何主動打破日常生活的重力場,投身於一項需要極高意志力的長期自我賦能計畫。這趟旅程的價值,不在於最終達成的距離數字,而在於過程中所有微小的抉擇與掙扎。 想像一下,當所有預設的便利設施都被移除,當天氣、地形、體能的極限成為唯一的變數,人會如何應對?這本書細膩地捕捉了這種狀態下,精神層面的微妙變化。它深入剖析了「堅持」的真正含義——它不是盲目的衝刺,而是在連續的挫折中,學會與疲憊共處,並從中汲取下一次出發的力量。作者不回避那些極度懷疑、想要放棄的瞬間,反而將這些低谷視為理解自我限制與潛能的關鍵節點。 人際網絡的重構:每一次相遇的重量 長距離的獨處,往往是通往更深層次連結的起點。書中花了大量篇幅來描寫在路上偶遇的人們。這些相遇不再是社會關係中的例行公事,而是基於當下情境的、充滿人性和真誠的交流。從那些提供簡單幫助的陌生人,到分享彼此生命故事的同路者,作者展示了人與人之間最本質的互助與信任是如何建立的。每一次真誠的眼神交流、每一句溫暖的鼓勵,都被賦予了遠超日常交流的重量,它們是支撐旅人走下去的精神食糧,也揭示了社會連結中被忽略的美好細節。 時間感知的重塑:慢下來的力量 在高速運轉的現代社會中,我們對時間的感知往往是線性的、焦慮的。然而,一旦進入長時間、高強度的移動狀態,時間的體驗會發生奇特的轉變。每一天都像被無限拉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成為唯一的節律。本書細膩地描繪了這種「慢時間」如何迫使人專注於當下。當未來遙遠,過去已成定局,唯一重要的便是腳下的這一步。這種對「此刻」的絕對專注,如何有效清洗掉過往的包袱與對未來的憂慮,讓心靈重獲清晰的空間。 裝備與心靈的對話:極簡哲學的實踐 本書也觸及了「所需」與「擁有」之間的辯證關係。在必須背負所有必需品的長途跋涉中,對物品的選擇變得極其苛刻。什麼是真正必要的?什麼只是心理上的依賴?作者通過對行囊的取捨,引導讀者審視生活中的「過度負擔」。這種對物質的精簡,最終映射到精神層面,促使讀者思考:要真正輕裝上陣,需要放棄的,或許並非是外在的物質,而是內心深處對安全感與控制欲的執念。 前進的內在邏輯:從身體到精神的遷移 這本書的深層次魅力在於,它將身體的疲憊與精神的啟發巧妙地編織在一起。當身體達到極限,思想往往會突破慣有的邊界。作者在描述肌肉的酸痛、皮膚的磨損時,同時也在解構那些根深蒂固的信念系統。它告訴讀者,所謂的「前進」,往往不是找到一個完美的計畫,而是學會在不斷的調整、受傷、修復中,找到新的平衡點,從而在不完美的旅程中,看見最真實的自己。這是一部關於如何將身體的經驗轉化為心靈智慧的實用指南,它不提供標準答案,而是展示了一種可能性——即在不斷的「走出去」中,才能真正明白如何「繼續前進」。 適合誰閱讀? 這本書適合所有在人生道路上感到迷惘、渴望一次徹底的自我審視,或者正在籌劃一場重大人生轉變的人。它是一劑強效的清醒劑,提醒我們:真正的突破,往往發生在我們認為自己已經無路可走的時候。它鼓勵讀者,走出舒適的邊界,用雙腳丈量世界的廣闊,用汗水定義生命的厚度。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呂如中
 
  作家、主持人、藝人。
 
  曾任廣播節目主持人,主持經歷豐富,具備親切知性的優質形象,搭配幽默穩重的口條台風,總為活動氣氛點綴得恰到好處。能動能靜,是讓記者會及晚會呈現品味格調的靈魂,也是令客戶與媒體安心的橋樑,曾榮獲第50屆電視金鐘獎綜合節目主持人提名。

图书目录

推薦序 謝謝你出現在我生命𥚃
推薦序 步伐一旦邁開就不會停止
推薦序 用腳走出來的人生哲學
自 序 我不一樣了

第一梯次 摸索期
DAY1/2021年02月22日 新北→中壢
DAY2/2021年02月23日 中壢→竹北 
DAY3/2021年02月24日 竹北→竹南
DAY4/2021年02月25日 竹南→後龍 
DAY5/2021年02月26日 後龍→苑裡 
DAY6/2021年02月27日 苑裡→大甲 
DAY7/2021年02月28日 大甲→台中 
DAY8/2021年03月01日 台中 
DAY9/2021年03月02日 台中→溪湖 
DAY10/2021年03月03日 溪湖→西螺 
DAY11/2021年03月04日 西螺→斗南 
DAY12/2021年03月05日 斗南→嘉義 
DAY13/2021年03月06日 嘉義→南靖 

第二梯次 裝備期
DAY14/2021年03月18日 南靖→林鳳營
DAY15/2021年03月19日 林鳳營→新市 
DAY16/2021年03月20日 新市→保安 
DAY17/2021年03月21日 保安→南岡山 
DAY18/2021年03月22日 南岡山→衛武營 
DAY19/2021年03月23日 衛武營→潮州 
DAY20/2021年03月24日 潮州→東海 
DAY21/2021年03月25日 屏東 

第三梯次 驗收期
DAY22/2021年09月07日 高雄
DAY23/2021年09月08日 東海→楓港 
DAY24/2021年09月09日 楓港→安朔 
DAY25/2021年09月10日 安朔→金崙 
DAY26/2021年09月11日 台東 
DAY27/2021年09月12日 台東→知本 
DAY28/2021年09月13日 金崙→知本 
DAY29/2021年09月14日 瑞和→台東 
DAY30/2021年09月15日 瑞和→富里 
DAY31/2021年09月16日 富里→玉里 
DAY32/2021年09月17日 瑞穗→玉里 
DAY33/2021年09月18日 花蓮

第四梯次 零整期
DAY34/2021年10月16日 新北→白沙灣 
DAY35/2021年10月20日 白沙灣→加投里 
DAY36/2021年10月26日 加投里→深澳 
DAY37/2021年10月29日 福隆→礁溪 
DAY38/2021年11月01日 福隆→深澳 
DAY39/2021年11月06日 礁溪→蘇澳新站 
DAY40/2021年12月05日 花蓮→崇德 
DAY41/2021年12月06日 瑞穗→鳳林 
DAY42/2021年12月07日 鳳林→花蓮 
DAY43/2022年01月10日 漢本→南澳 
DAY44/2022年01月11日 崇德→漢本 
DAY45/2022年01月12日 蘇澳新站→南澳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297845
  • 規格:平裝 / 192頁 / 14.7 x 21 x 1.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推薦序
 
謝謝你出現在我生命裡
 
  哇!呂如中用文字來細數他艱難的每一步,這本書字字頁頁充滿了讓人佩服的毅力。疫情嚴峻的時刻,呂如中背著行囊、戴著口罩徒步環島,只為圓夢,旅途中無懼困擾,讓我們《午后兩點》連線報導,每當陳述深刻的故事,說到感動之處,當場熱淚盈眶!
 
  如中曾是我的同事,待人彬彬有禮、工作認真積極,曾經受託擔任我們節目的特派員,外出採訪各行各業!而在正聲 FM剛開播時,我為張晨光製作及一起主持半夜12點到1點的《棚裡棚外》,當張晨光因軋戲趕不上的時候,如中馬上幫我客串主持,非常受到聽眾的喜愛!
 
  女兒婚禮的晚宴,呂如中不只是主持人,吉日早上,女婿迎親需要一位生肖吉祥的男生開車門,如中臨時聽到我説他是最適合的人選,馬上放下正在忙的工作飛奔而至,這樣的熱心熱情,不只對我,常常出現在他的生活裡。
 
  如中的孝順我尤其看在眼裡,父親生病住院時他二十四小時陪伴,母親害怕地震又喜歡逛菜市場,他特別買堅固又靠菜市場的房子跟媽媽同住;爸爸不在之後,他因為工作較忙無法天天陪媽媽散步,若有市場可逛對媽媽的健康有很大的幫助。
 
  如今的呂如中已經是兩性專家又擁有如此多的粉絲,他的善良、樸實、感恩、惜緣,依然如初。他的新書談的是徒步環島,裡面傳遞的都是溫暖及正能量的思維。一個值得重視的人,寫了一本值得看的書,他用毅力鼓勵別人,我們用閱讀鼓勵他!
 
  如中,謝謝你出現在我生命𥚃!祝福你新書大賣!你和家人健康愉快!
 
資深知名廣播人 秋華
 
推薦序
 
步伐一旦邁開就不會停止
 
  如中是我的節目固定來賓,也是我的學長,很多年前我們就曾經搭檔主持過,每次見面的時候,他一定是搭配得宜,每個細節都不馬虎,帥得不要不要的出現在大家的面前。
 
  我一直覺得他是一個非常認真,用嚴謹態度努力生活、計劃生活的人,所以,當聽見如中有一天睡不著一時興起,就這麼走了出去,非常簡單的準備,一直走一直走,然後,打算就這麼走了下去,最後竟然變成徒步環台;我真的嚇了一跳,非常好奇他為什麼會有這種改變,也明白,如中即將要開始一段很不一樣的生命旅程。
 
  一個隨性的開始,卻是一個無比堅持執行的過程。不管是什麼樣的動機,當我們選擇離開了舒適圈,跨出那一步後,一切就會變得不一樣,這是五年前我離開電視台開始創業後一個很深的感受。在如中身上,我也看到了,從外而內。
 
  他身上多年的病痛,特別是肩膀的酸痛神奇的不見了。通常我們覺得不舒服的時候,就是選擇多休息,但很奇妙的,如中開始不斷地走下去,照理說身體應該更疲累,但是他反而覺得背痛肩痛的毛病完全消失了。
 
  「當我開始專心專注走路的時候,其他的痛感就不再了」如中說。這聽起來實在特別,一則驗證人體是需要更多的運動鍛鍊,身體會自然達成一個新的平衡;另外我覺得更重要的是,當開始設立一個目標,專心一意地要達標時,生命有了盼望,有些負面的感覺也會跟著消逝。身體的疼痛,其實往往也是伴隨心裡的壓力而來,當光進來了,黑暗也會跟著離開。
 
  不只肩頭上的包袱沒事了,治好的應該還有另外一個心理上的包袱。每次都要帥帥登場的如中自然會有些偶包(不要打我,我都說這是自然的),這些日子他全素顏甚至有時候累到狼狽地走在街頭,不但被認出來無所謂,還經歷了好多愛的加油陪伴支持,每一個小故事都讓他感受到巨大的能量。平凡中見偉大是真的,人與人之間看似微小卻能夠彼此支應的連結,原來我們的生活中有這麼多看不見的力量,在行腳中都成為他能持續堅持的動力。
 
  一趟環島之旅,如中瘦了黑了,更健康了,也更快樂了。很開心對人生非常感性細膩的他,同時具備高度理性分析能力,這次能夠出書,把這一段非常難得的生命歷程記錄下來跟大家分享,你一定會在這本書得到生命的啟發,也願讀者學習到這份勇氣,人生,是可以隨時迎向新的旅程的,只要你願意。
 
  如中,走出去了,步伐一旦邁開就不會停止,相信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生命的驚奇驚喜,我開始期待續集了😉
 
知名主持人 邱沁宜
 
推薦序
 
用腳走出來的人生哲學
 
  「所有真正偉大的思想,都是在行走的時候浮現出來的。」——尼采(德國哲學家)
 
  1879年,辭去巴塞爾大學古典語言學教授職的35歲尼采,決定開始放逐自己,花了十年的時間,遊走於法國、瑞士和義大利的各城市鄉間,透過步行觀察、思考,並且與當地居民互動,然後沉潛凝煉出多本非常重要的著作,包括《查拉圖斯特如是說》、《快樂的科學》,和備受爭議的《道德譜系學》。
 
  同樣,美國作家亨利•梭羅,也曾在1845~1847年間,隱身於瓦爾登湖畔,進行維持兩年的極簡生活實驗。每日早晨他都在林間散步沉思,然後回到小木屋寫作。這段期間,他完成了兩本對後世影響甚鉅的著作——《湖濱散記》和《論公民不服從》,一本開啟了現代環保主義與運動;另一本則喚醒了公民意識,成為甘地、甘迺迪和金恩博士畢生信奉的標竿與準則。
 
  2021年2月,我的好友呂如中也毅然決然踏出他舒服的窩,用自己的雙腳踩踏繞行台灣一周。儘管他嘴巴上說,這是因為受疫情影響工作量銳減,突然萌生想到台灣四處走看的玩耍意念。但我相信,這其實是他一直在心中琢磨計畫、自我挑戰的壯舉。畢竟,徒步繞行台灣,對身心思維都是極大的考驗啊。
 
  這些考驗來自於不可知的環境與氣候變化,還有途中各種可能的狀況、問題和困難,當然,體力、精神和意志力,更是當中決勝的挑戰。我卑微且榮幸的在他中途接待補給了一餐,席間聽他滔滔說著自己如何在雨中拖著磨破的雙腳咬牙前行;如何在筋疲力竭時,因為陌生人的一句加油,或是隨手遞上的一瓶水而淚水盈眶;還有他在各地所見所聞的風土美景,所感所知的人情溫暖……我聽得瞠目結舌之餘,新聞訓練的直覺也忍不住嚷嚷:「一定要記錄下來!」
 
  如今讀著他鉅細靡遺、栩栩描繪的完整徒步歷程,除了拼湊完整了未知的部分,更吸引我的是,他在行走間對自我的探究、記憶的深掘和人生的體會。一如尼采和梭羅,他將這些如晨露般晶瑩的思維點滴化為文字,交織在他的行旅記錄中,成為透過閱讀伴行的我們,珍貴的生命養分。
 
  細細品讀這本書,不僅能隨著如中的文字,和他一起徒步繞行台灣,更能在當中細細咀嚼、思考和體悟,他用雙腳走出來的「人生哲學」。
 
童書作家、金鐘獎兒童節目主持人 劉清彥
 
自序
 
我不一樣了
 
  走完台灣已過了十個月才寫這篇序言,仔細算一下行路多遠……45天的行程,其中6天全花在交通或休息,總共走了1166公里!這個數字如何得知呢?是從我一早走出旅館按下計步器,到吃完晚餐回住宿不再出門為止累積而成。你問我如何規劃每一天的距離及歇腳點?其實多是從第一日走出去才開始逐漸調整,大方向是:
 
  1.早出早歸,早上4點醒來吃早餐,天未亮5、6點出發,涼快些多趕些路,11點午餐稍作休息,希望下午4點前抵達住宿,晚上10點前完成洗衣、放鬆按摩、上床睡覺,沒有一天看電視。
 
  2.前一到兩天才計畫下一個停駐的城鎮,走哪條路直接參考Google Map提供的最短距離,停留的區域不要太偏僻有益覓食及住宿。為了好的睡眠品質不會訂太便宜的旅店,且盡可能要求安靜的房間。如果交通方便,旅館就盡量固定,這樣包包內不常用的東西就可放房間,以火車當作連接起、終點的通勤工具,省去負重更好前進。晚上一定要吃一頓好的或名產犒賞自己,因為每一天早午餐皆來自便利商店。
 
  3.盡量沿著或接近鐵路走,萬一需要趕回台北,至少有火車可搭,而且火車站周邊方便補給。
 
  4.每天控制在20~30公里,除非刻意趕路才會超過35公里,且不執著非去哪裡不可,也不願繞路前往觀光景點。
 
  5.選大馬路走,絕不冒險,刻意讓行人行車看到我,也通知好友我的行進方向(建議不要提早公開路徑於網路,因為永遠不知道會否碰到別有居心的歹徒),避免可能發生的危險,做個負責任的旅人。
 
  6.有工作就回台北,沒工作就繼續走,順順走、安心走,期望一年內完成台灣本島一圈。這一圈,恰巧沒進入南投,其他縣市都走過了,我仍當它是一圈。
 
  7.每一步路都靠雙腳完成,對自己誠實。
 
  我要謝謝親如家人的秋華姐,在我還在路上,就於廣播《午後兩點》幫我開單元。謝謝《命運好好玩》的篤霖哥與靜純,鼓勵我照顧家人也要愛自己,我才跟媽媽溝通,要不要輪流去我和姐姐家住,她可以享受天倫之樂,也讓我真正有自己的時間「走出去」。謝謝《單身行不行》的沁宜,最早在電視中關心並幫我宣傳徒步消息。謝謝好友清彥,看著我一路徬徨失落,也看著我成長蛻變。最後謝謝「愛跑者協會」,在夜跑團中陪我一起跑、訓練腳力。
 
  自徒步環島開始,我的外型、身體、心理都默默改變了,變得比較開放樂觀,更易感動、也更易感謝,所有改變,都呈現在書中故事裡。我建議每位台灣人都該來一趟屬於你自己的徒步環島,我不必吹噓它到底會對你產生怎樣的影響,走就對了,你一定可以感受,你不一樣了。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本关于徒步的记录,它成功地超越了单纯的地理探险范畴。作者通过这1166公里的足迹,铺陈出了一幅关于“如何面对不确定性”的社会寓言。我感受到了那种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下的那种谦卑感,面对大自然的宏伟时,人类的烦恼显得多么渺小。但与此同时,作者又通过对每一次小胜利的庆祝,展现了人类精神的韧性。这种张弛有度的叙事,使得阅读体验极为丰富,时而紧张,时而释然。这本书不仅仅是给那些想去徒步的人看的,更是给所有在人生十字路口感到迷茫的人准备的,它用一种近乎原始的方式,告诉我们:只要持续移动,即使缓慢,也终将抵达某个新的起点。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流畅自然,仿佛是作者在路途中对着日记本低语。我特别喜欢作者对“停顿”的描绘。在那样一段需要持续行走的旅程中,如何选择停留,停下来是为了休息还是为了观察,这些细微的差别被作者捕捉得十分精准。它让我意识到,人生中的许多“卡壳”并非真的走到了尽头,而是需要一个战略性的“暂停”来重新校准方向。这种对旅途节奏的掌控,也映射在了作者对生活选择的权衡上。对于长期处于迷茫状态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具体的参照物——用最原始的行走,去解码最复杂的内心困境。它提醒我们,很多答案,其实就藏在那些我们不愿轻易踏上的崎岖小路上。

评分

坦白说,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对“徒步环岛”这件事持保留态度,觉得那可能只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然而,作者的笔触很快就消除了我的疑虑。他没有美化任何困难,反而诚实地记录了那些想要放弃的瞬间,以及最终克服它们的原因。这种勇敢地展示脆弱性的姿态,反而构建了一种更坚固的信任感。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前进”并非意味着速度有多快,而是你是否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并坚持走下去。那些关于时间、距离、毅力的思考,穿插在旅途的见闻中,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游记,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与自己和解的指南。那种深刻的内省,是你在城市里快节奏生活中很难捕捉到的。

评分

这本关于徒步环岛的书,光是书名就充满了引人深思的哲学意味。我读了很多关于旅行和自我发现的书,但很少有能像这本书这样,将身体的极限挑战与内心的迷茫和成长联系得如此紧密。作者在文字中描绘的,不仅仅是台湾宝岛的风景,更是那些在日复一日的跋涉中,那些不得不面对的内心独白。当我合上书本时,脑海中浮现的不是华丽的辞藻,而是那种脚踏实地的、带着泥土气息的真实感。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节奏,思考那些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前进”的定义。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近乎赤裸的坦诚,让读者得以在作者的旅途中,找到自己前行的动力和方向,即便那方向并非直线,而是曲折蜿蜒的环岛之路。

评分

读完这本记录了长达45天徒步历程的书,我感觉自己仿佛也跟着作者一起,感受了那份孤独与坚持。书中对身体疲惫、天气变化、乃至路途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的细致描摹,都让人身临其境。特别是当提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琐事,比如如何解决一个水泡,如何与一个陌生的摊贩交流,这些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让整个故事充满了烟火气。我尤其欣赏作者的叙事方式,它不是那种矫揉造作的励志宣言,而是通过一系列真实的事件和感悟,自然而然地引导读者去体会“走出去”的意义。这种朴素的真诚,比任何宏大的口号都更有力量,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代入其中,产生强烈的共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