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中的天主子民:公教會史綱

旅途中的天主子民:公教會史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田煒帥
图书标签:
  • 天主教史
  • 教会史
  • 公教会
  • 历史
  • 信仰
  • 神学
  • 旅途
  • 子民
  • 基督教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系統、全面、簡要地概述從古至今的整個公教會歷史,對公教會史的重要事件、制度建設、禮儀演變、教義發展等,進行了提綱挈領的梳理,既有嚴謹的學術基礎,也是通俗易懂的歷史著作。
 
各界推薦
 
  「本書清楚地表達出作者將對真實歷史的嚴肅追求,與他對天主信仰的溫暖心懷所結合的企圖。」──陳方中(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
 
  「田煒帥神父的這部著作用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呈現出天主的救恩計畫如何異彩紛呈地傳播,落地生根、結出碩果。」──陳開華(中國天主教神哲學院教授)
 
  「本書相當完整周全,有關耶穌創立教會以來發生的重要事件、制度的建設、儀式的演變、教會藝術的發展、宗教生活的情形等,都在論述的範圍內,很方便按照時間的先後,找到所需的教會史知識。」──古偉瀛(前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田神父將一本幾乎具有百科全書規模的著作,以提綱挈領的方式呈現給讀者,讓讀者能夠獲得教會史中重要事件與人物所傳遞的歷史和神學方面的內涵。」──洪力行(輔仁大學天主教史研究中心主任)
 
  「這部經典著作應該成為每一個公教家庭書架上必備的讀物,希望它能喚起更多信徒的學術興趣和對公教會的愛慕。」──雷立柏(Leopold Leeb)/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本書在近年來留學歸國的新生代公教學者著述中屬出類拔萃。展讀一過,頗為中國教會、中國學界高興,應向讀者隆重推薦。」──李天綱(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宗教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這是一部史料豐富、條理井然、學術水準極高的專著;同時,也具有普世教會的修和異象。」──王艾明(前南京金陵協和神學院教授兼副院長)
 
  「此公教會史綱界說清晰、蒐羅豐富、結構完整、梳理系統而有批判,既有對公教史的宏觀論述,也有對重點事件的個案介紹。」──張化安(河北天主教神哲學院教授兼教務長)
 
  「田神父的這本公教會史綱簡要明瞭、提綱挈領,是一本可以供教友和大眾閱讀的通俗歷史書。」──張西平(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
探索未竟之路:一部侧重于教会改革与社会关怀的编年史 书名: 探寻信仰的边界:中世纪晚期至现代的教义演变与社会实践 简介: 本书旨在提供一部详尽的编年史,专注于公元1300年左右至20世纪中叶的西方基督教世界,尤其是天主教会内部在教义、权力结构以及与世俗社会互动方面所经历的深刻变革。不同于聚焦于早期教会形成或神学体系基础构建的传统史著,《探寻信仰的边界》将焦点置于教会如何应对挑战、内部张力以及持续的自我修正过程。 第一部分:分裂、重塑与权威的转移(约1300年 – 1550年)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教宗权力的衰落与世俗王权的崛起。我们将详细考察“阿维尼翁之囚”及其对教会在欧洲政治版图中的地位造成的持久影响。随后,重点探讨“西方大分裂”如何不仅是政治上的纷争,更是对教会普世权威的实质性侵蚀。 接下来的章节聚焦于早期的人文主义思潮如何渗透至教会内部,尤其是伊拉斯谟等人的思想如何为后来的宗教改革埋下伏笔。我们将分析早期改革运动的先驱,如威克里夫和胡斯,他们的神学观点及其与地方教会和民族身份的复杂关联。此阶段的叙述力图展现,信仰的实践正日益从罗马的单一中心,向地方化的、更具民族色彩的表达方式过渡。 第二部分:信仰的冲突与教义的固化(约1550年 – 1750年) 这一核心部分详述了宗教改革运动(Reformation)对欧洲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冲击。我们不仅描述路德、加尔文等改革者的主要教义论点——特别是“唯独因信称义”和“信徒皆祭司”原则——如何颠覆了传统的圣事体系和教会等级制度,更侧重于这些变革在德意志邦国、瑞士联邦以及英格兰王国引发的社会动荡和政治重组。 作为回应,本书将详细分析天主教会内部的“反宗教改革”(Counter-Reformation)。特里恩会议(Council of Trent)的决议不仅仅是神学上的澄清,更是一场彻底的行政与精神纪律重塑。我们将审视新成立的修会,尤其是耶稣会的崛起,他们如何通过教育和传教活动,重新巩固了天主教的阵地,并将其影响力播撒至新大陆。此阶段的叙述强调了信条的标准化如何伴随着对异见的严厉压制,形成了相对僵硬的信仰边界。 第三部分:启蒙运动、革命与教会的世俗化挣扎(约1750年 – 1900年) 本部分探讨了启蒙思想的挑战,以及这些挑战如何动摇了教会与国家之间长期以来形成的共生关系。洛克、伏尔泰、卢梭等思想家的理性主义和自然法观念,直接质疑了教会基于神授君权的合法性基础。 我们将详细分析法国大革命对天主教会造成的毁灭性打击,包括教产的没收、教士的世俗化以及对传统宗教实践的暴力否定。随后的拿破仑时代与19世纪初期的政治反动,使教会陷入了与其世俗统治者之间复杂且充满张力的和解与冲突之中。重点关注教宗庇护九世时期(Pius IX),特别是“第一届梵蒂冈大公会议”的召开,它在教会面临外在巨大压力时,采取了加强内在集权、巩固教宗无误论的策略,以维护其精神权威。这一时期的叙述旨在揭示教会如何在现代民族国家兴起的背景下,努力界定其在公共生活中的角色。 第四部分:全球化、社会关怀与现代性的融合(约1900年 – 1960年代初) 进入20世纪,教会面临新的全球性挑战:工业化带来的工人阶级问题、无神论思潮的蔓延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本部分的核心在于分析教会对“社会问题”的回应。我们将细致考察教宗良十三世的《新事物》(Rerum Novarum)及其后继通谕,如何标志着天主教会正式介入经济伦理和社会正义的讨论,从而塑造了现代天主教社会训导(Catholic Social Teaching)的基础框架。 最后,本书会概述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Vatican II)前的准备阶段,描绘了教会内部在教义理解、礼仪实践和普世教会观上日益增长的改革呼声。这一时期的教会,正处于一个旧有框架即将被打破,新方向呼之欲出的关键转折点。 本书的整体基调是批判性地分析权力运作、教义适应性与社会责任的张力,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近代以来西方基督教世界如何持续适应、抵抗并重塑自身的历史框架。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田煒帥 神父(1979~)
 
  巴黎天主教大學教會史碩士(2011年)、巴黎索邦大學(巴黎四大)近現代歷史博士(2014年)、輔仁聖博敏神學院博士後研究員(2016年)。目前任職於天主教滄州(獻縣)教區北辰文化研究所,兼職任教於河北省天主教神哲學院。主要研究基督宗教發展史,特別關注法語區傳教士在華事業。
  
  著有《陸徵祥與中國教會:皈依還是聖召?》(石家莊:河北信德社,2016)、《煌煌北國望學府:私立天津工商學院-津沽大學(1923-1951)》(新北:輔仁大學天主教史研究中心,2017)、《安逝的麥籽:直隸東南代牧區-獻縣教區中外傳教士列傳(1856-1956)》(新北:輔仁大學出版社,2022)。

图书目录

瑪納叢書總序
陳開華序
推薦語
導論

第一篇 古代公教會史
第一章 宗徒時期的教會
第二章 受迫害的教會
第三章 初期至四世紀的教會生活
第四章 一個信奉公教的羅馬帝國
第五章 四世紀後教會生活的豐富發展
第六章 聖教文學與教父時代
第七章 「教義之爭」及大公會議
第八章 公教會與羅馬帝國周邊世界

第二篇 中世紀公教會史
第一章 西方教會與加洛林王朝
第二章 公教會在北歐和東歐的傳播
第三章 封建制度下的教會生活(十至十三世紀)
第四章 東西方教會大分裂
第五章 十字軍東征
第六章 托缽修會
第七章 異端與宗教裁判所
第八章 教宗與世俗權力之爭
第九章 十四、十五世紀公教會的慘澹境遇
第十章 宗教敬禮、聖學與藝術的發展

第三篇 近代公教會史
第一章 宗教改革
第二章 脫利騰大公會議
第三章 公教會的革新工作
第四章 走向地極的公教會
第五章 新衝突與宗教紛擾(十六、十七世紀)
第六章 十八世紀歐洲公教會面臨的主要挑戰
第七章 法國大革命與公教會
第八章 神學、靈修生活與聖教藝術的發展

第四篇 現當代公教會史
第一章 十九世紀上半葉公教會概述
第二章 教宗庇護九世與自由主義時代
第三章 邁入新時期的羅馬宗座
第四章 十九世紀中葉至廿世紀中葉公教會概述
第五章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
第六章 梵二後公教會的危機
第七章 梵二後公教會的活力
第八章 中國教會對梵二大公會議的接納

附錄 全球公教會統計資料
後記
主要參考書目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9991292
  • 叢書系列:瑪納/瑪納叢書
  • 規格:平裝 / 456頁 / 14.8 x 21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推薦語
 
  田煒帥神父不只是神父,也是一位地道的歷史學者。在他編撰的《旅途中的天主子民:公教會史綱》中,可以清楚看到他把對真實歷史的嚴肅追求與他對天主信仰的溫暖心懷所結合的企圖。這使得這本公教史與歷史學者所寫的基督宗教史有所不同,多了對信仰的內在理解;也與沒受過歷史訓練的神學家寫的所謂教會史不同,不會嘗試先畫靶再射箭,多了對歷史真實地臣服。
 
  田煒帥神父也是一位勤勞的文字工作者,每隔數年都能在寬嚴不一的環境中,或是自己作研究,或是整理研究的參考材料,或是編寫一本為教友及大眾有益的書,本書就是一本可惠及教友及一般大眾的書。在閱讀本公教史時,希望讀者可在腦中浮現出一個旅途中教會的圖像,因為此圖像為整個人類都有益處。
 
陳方中(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
 
  天主公教會的歷史涵蓋的時間及空間很久很廣,發展過程中又有許多爭議,要寫出一本值得閱讀的公教會史著作,實在不太容易。我是懷著欽佩的心情瀏覽了這本田神父的公教會歷史著作的,因為我愈讀就愈感覺這本著作的優點可以總結為三大項:
 
  第一是簡明扼要,這麼長遠及述及全球的天主教會史,竟然寫得如此條理井然、綱舉目張,很容易掌握住要點。
  
  第二是相當完整周全,有關耶穌創立教會以來發生的重要事件、制度的建設、儀式的演變、教會藝術的發展、宗教生活的情形等,都在論述的範圍內,便於按照時間的先後,找到所需的教會史知識。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本書雖然是站在公教的立場來寫基督宗教史,但卻是以史實為基礎,力求以同情的理解來論述不同的教派,平衡報導,令人感覺作者能將人、地、事、物放在恰如其分的位置。
 
  總之,田神父的這本以中文寫成的教會史此時出版很有意義,不但有助於我們理解全球基督宗教史,也是發展中華神學本地化的重要參考資源。──古偉瀛(前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田煒帥神父是研究教會歷史的專家,這本《旅途中的天主子民:公教會史綱》是作者累積自身所學,以及教授公教會史課程的相關經驗而編成的一本教會史著作,內容從古代公教會歷史一直談到梵二後的地方教會發展,鉅細靡遺。作者的文字精簡凝鍊、論理清楚,將一本幾乎具有百科全書規模的著作,以提綱挈領的方式呈現給讀者,讓讀者能夠在閱讀過程中獲得教會史重要事件與人物所傳遞之歷史與神學方面的內涵。本書對於想要進一步認識教會歷史與思想的讀者來說,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洪力行(輔仁大學天主教史研究中心主任)
 
  要在四百多頁的文字內囊括羅馬公教會從古至今的歷史,實屬不易!長期在法國留學的田煒帥博士所完成的這部公教會史綱內容豐富,文筆通俗而精確。
 
  他結合歷史事件、人物傳記和神學思想,不僅提供了關於古代和中世紀的基本知識,也廣泛地描述了新教核心人物的思想、十六世紀以來的海外傳教區、法國革命所帶來的動盪、梵二所帶來的變化,以及當代世俗化所造成的種種挑戰。
 
  作者的知識依靠多種外語文獻,並用標準的公教術語和傳統人名翻譯來敘述天主子民走過的路。這部經典著作應該成為每一個公教家庭書架上必備的讀物,希望它能喚起更多信徒的學術興趣和對公教會的愛慕。
 
雷立柏(Leopold Leeb)/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太抓人了,那种复古的油画质感,配上略带神秘感的标题,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从书名本身来看,它似乎在邀请我们进行一场深刻的精神之旅,不仅仅是历史的梳理,更像是一次对信仰核心精神的追溯。我特别喜欢那种“在路上”的感觉,仿佛作者不是高高在上地讲述教义,而是和我们一起,踏上了一条充满挑战和发现的漫长旅程。书中的文字运用非常讲究,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学术陈述,而是充满了故事性和画面感。读起来,你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些古代信徒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挣扎、坚守与狂喜。

评分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一点,在于它对“旅途”这个意象的深刻挖掘。它不仅仅描绘了地理上的迁徙或疆域的扩张,更着重于精神层面的不断自我革新与对真理的持续探寻。每次读到教会面对重大危机或文化冲突时,作者展现出的那种韧性与适应性,都让我深思。这种“天主子民”的身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意味着不同的责任与挑战,书中对此的阐述充满了哲学思辨的深度。它不是在歌颂或批判,而是在展现一个群体如何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求张力与平衡的过程。

评分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节奏感把握得恰到好处。它不像某些历史著作那样,仅仅是罗列年代和人名,而是巧妙地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生动的人物侧写结合起来。作者在处理重大历史转折点时的笔触尤为细腻,仿佛将我们带到了当时的决策现场,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历史巨人的内心活动和信仰的重量。我尤其欣赏它在探讨教会内部思想流变时的那种平衡感,既尊重了历史的复杂性,又保持了清晰的脉络,使得像我这样对教史了解不深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这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而是鲜活的生命脉动。

评分

装帧设计上的用心程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纸张的质感温润厚实,拿在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庄重感,仿佛握住了一段厚重的历史。字体排版非常考究,行间距和字号的比例拿捏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潜移默化地提升了阅读的仪式感,让人感觉自己不是在随便翻阅一本书,而是在进行一场庄重的对话。这种对实体书本身质量的重视,在如今这个数字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和难得。

评分

从文本的整体氛围来看,作者似乎带着一种深沉的关怀和极大的同理心来审视这段漫长的历史。书中没有出现那种居高临下的评判语气,而是充满了对人类信仰历程的理解与尊重。它成功地将那些遥远而宏大的历史事件,拉回到我们能够感知的、充满人性挣扎的层面。读完之后,留下的是一种既开阔又沉静的感觉,仿佛进行了一次长途跋涉,虽然疲惫,但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滋养与充实。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过去、审视当下的全新视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