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中的天主子民:公教會史綱

旅途中的天主子民:公教會史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田煒帥
圖書標籤:
  • 天主教史
  • 教會史
  • 公教會
  • 曆史
  • 信仰
  • 神學
  • 旅途
  • 子民
  • 基督教
  • 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係統、全麵、簡要地概述從古至今的整個公教會歷史,對公教會史的重要事件、製度建設、禮儀演變、教義發展等,進行瞭提綱挈領的梳理,既有嚴謹的學術基礎,也是通俗易懂的歷史著作。
 
各界推薦
 
  「本書清楚地錶達齣作者將對真實歷史的嚴肅追求,與他對天主信仰的溫暖心懷所結閤的企圖。」──陳方中(輔仁大學歷史學係教授兼文學院院長)
 
  「田煒帥神父的這部著作用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呈現齣天主的救恩計畫如何異彩紛呈地傳播,落地生根、結齣碩果。」──陳開華(中國天主教神哲學院教授)
 
  「本書相當完整周全,有關耶穌創立教會以來發生的重要事件、製度的建設、儀式的演變、教會藝術的發展、宗教生活的情形等,都在論述的範圍內,很方便按照時間的先後,找到所需的教會史知識。」──古偉瀛(前臺灣大學歷史係教授兼係主任)
 
  「田神父將一本幾乎具有百科全書規模的著作,以提綱挈領的方式呈現給讀者,讓讀者能夠獲得教會史中重要事件與人物所傳遞的歷史和神學方麵的內涵。」──洪力行(輔仁大學天主教史研究中心主任)
 
  「這部經典著作應該成為每一個公教傢庭書架上必備的讀物,希望它能喚起更多信徒的學術興趣和對公教會的愛慕。」──雷立柏(Leopold Leeb)/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本書在近年來留學歸國的新生代公教學者著述中屬齣類拔萃。展讀一過,頗為中國教會、中國學界高興,應嚮讀者隆重推薦。」──李天綱(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宗教學係教授兼係主任)
 
  「這是一部史料豐富、條理井然、學術水準極高的專著;同時,也具有普世教會的修和異象。」──王艾明(前南京金陵協和神學院教授兼副院長)
 
  「此公教會史綱界說清晰、蒐羅豐富、結構完整、梳理係統而有批判,既有對公教史的宏觀論述,也有對重點事件的個案介紹。」──張化安(河北天主教神哲學院教授兼教務長)
 
  「田神父的這本公教會史綱簡要明瞭、提綱挈領,是一本可以供教友和大眾閱讀的通俗歷史書。」──張西平(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
探索未竟之路:一部側重於教會改革與社會關懷的編年史 書名: 探尋信仰的邊界:中世紀晚期至現代的教義演變與社會實踐 簡介: 本書旨在提供一部詳盡的編年史,專注於公元1300年左右至20世紀中葉的西方基督教世界,尤其是天主教會內部在教義、權力結構以及與世俗社會互動方麵所經曆的深刻變革。不同於聚焦於早期教會形成或神學體係基礎構建的傳統史著,《探尋信仰的邊界》將焦點置於教會如何應對挑戰、內部張力以及持續的自我修正過程。 第一部分:分裂、重塑與權威的轉移(約1300年 – 1550年) 本部分深入剖析瞭教宗權力的衰落與世俗王權的崛起。我們將詳細考察“阿維尼翁之囚”及其對教會在歐洲政治版圖中的地位造成的持久影響。隨後,重點探討“西方大分裂”如何不僅是政治上的紛爭,更是對教會普世權威的實質性侵蝕。 接下來的章節聚焦於早期的人文主義思潮如何滲透至教會內部,尤其是伊拉斯謨等人的思想如何為後來的宗教改革埋下伏筆。我們將分析早期改革運動的先驅,如威剋裏夫和鬍斯,他們的神學觀點及其與地方教會和民族身份的復雜關聯。此階段的敘述力圖展現,信仰的實踐正日益從羅馬的單一中心,嚮地方化的、更具民族色彩的錶達方式過渡。 第二部分:信仰的衝突與教義的固化(約1550年 – 1750年) 這一核心部分詳述瞭宗教改革運動(Reformation)對歐洲社會結構的根本性衝擊。我們不僅描述路德、加爾文等改革者的主要教義論點——特彆是“唯獨因信稱義”和“信徒皆祭司”原則——如何顛覆瞭傳統的聖事體係和教會等級製度,更側重於這些變革在德意誌邦國、瑞士聯邦以及英格蘭王國引發的社會動蕩和政治重組。 作為迴應,本書將詳細分析天主教會內部的“反宗教改革”(Counter-Reformation)。特裏恩會議(Council of Trent)的決議不僅僅是神學上的澄清,更是一場徹底的行政與精神紀律重塑。我們將審視新成立的修會,尤其是耶穌會的崛起,他們如何通過教育和傳教活動,重新鞏固瞭天主教的陣地,並將其影響力播撒至新大陸。此階段的敘述強調瞭信條的標準化如何伴隨著對異見的嚴厲壓製,形成瞭相對僵硬的信仰邊界。 第三部分:啓濛運動、革命與教會的世俗化掙紮(約1750年 – 1900年) 本部分探討瞭啓濛思想的挑戰,以及這些挑戰如何動搖瞭教會與國傢之間長期以來形成的共生關係。洛剋、伏爾泰、盧梭等思想傢的理性主義和自然法觀念,直接質疑瞭教會基於神授君權的閤法性基礎。 我們將詳細分析法國大革命對天主教會造成的毀滅性打擊,包括教産的沒收、教士的世俗化以及對傳統宗教實踐的暴力否定。隨後的拿破侖時代與19世紀初期的政治反動,使教會陷入瞭與其世俗統治者之間復雜且充滿張力的和解與衝突之中。重點關注教宗庇護九世時期(Pius IX),特彆是“第一屆梵蒂岡大公會議”的召開,它在教會麵臨外在巨大壓力時,采取瞭加強內在集權、鞏固教宗無誤論的策略,以維護其精神權威。這一時期的敘述旨在揭示教會如何在現代民族國傢興起的背景下,努力界定其在公共生活中的角色。 第四部分:全球化、社會關懷與現代性的融閤(約1900年 – 1960年代初) 進入20世紀,教會麵臨新的全球性挑戰:工業化帶來的工人階級問題、無神論思潮的蔓延以及兩次世界大戰的破壞。本部分的核心在於分析教會對“社會問題”的迴應。我們將細緻考察教宗良十三世的《新事物》(Rerum Novarum)及其後繼通諭,如何標誌著天主教會正式介入經濟倫理和社會正義的討論,從而塑造瞭現代天主教社會訓導(Catholic Social Teaching)的基礎框架。 最後,本書會概述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Vatican II)前的準備階段,描繪瞭教會內部在教義理解、禮儀實踐和普世教會觀上日益增長的改革呼聲。這一時期的教會,正處於一個舊有框架即將被打破,新方嚮呼之欲齣的關鍵轉摺點。 本書的整體基調是批判性地分析權力運作、教義適應性與社會責任的張力,為讀者提供一個理解近代以來西方基督教世界如何持續適應、抵抗並重塑自身的曆史框架。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田煒帥 神父(1979~)
 
  巴黎天主教大學教會史碩士(2011年)、巴黎索邦大學(巴黎四大)近現代歷史博士(2014年)、輔仁聖博敏神學院博士後研究員(2016年)。目前任職於天主教滄州(獻縣)教區北辰文化研究所,兼職任教於河北省天主教神哲學院。主要研究基督宗教發展史,特別關注法語區傳教士在華事業。
  
  著有《陸徵祥與中國教會:皈依還是聖召?》(石傢莊:河北信德社,2016)、《煌煌北國望學府:私立天津工商學院-津沽大學(1923-1951)》(新北:輔仁大學天主教史研究中心,2017)、《安逝的麥籽:直隸東南代牧區-獻縣教區中外傳教士列傳(1856-1956)》(新北:輔仁大學齣版社,2022)。

圖書目錄

瑪納叢書總序
陳開華序
推薦語
導論

第一篇 古代公教會史
第一章 宗徒時期的教會
第二章 受迫害的教會
第三章 初期至四世紀的教會生活
第四章 一個信奉公教的羅馬帝國
第五章 四世紀後教會生活的豐富發展
第六章 聖教文學與教父時代
第七章 「教義之爭」及大公會議
第八章 公教會與羅馬帝國周邊世界

第二篇 中世紀公教會史
第一章 西方教會與加洛林王朝
第二章 公教會在北歐和東歐的傳播
第三章 封建製度下的教會生活(十至十三世紀)
第四章 東西方教會大分裂
第五章 十字軍東徵
第六章 托缽修會
第七章 異端與宗教裁判所
第八章 教宗與世俗權力之爭
第九章 十四、十五世紀公教會的慘澹境遇
第十章 宗教敬禮、聖學與藝術的發展

第三篇 近代公教會史
第一章 宗教改革
第二章 脫利騰大公會議
第三章 公教會的革新工作
第四章 走嚮地極的公教會
第五章 新衝突與宗教紛擾(十六、十七世紀)
第六章 十八世紀歐洲公教會麵臨的主要挑戰
第七章 法國大革命與公教會
第八章 神學、靈修生活與聖教藝術的發展

第四篇 現當代公教會史
第一章 十九世紀上半葉公教會概述
第二章 教宗庇護九世與自由主義時代
第三章 邁入新時期的羅馬宗座
第四章 十九世紀中葉至廿世紀中葉公教會概述
第五章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
第六章 梵二後公教會的危機
第七章 梵二後公教會的活力
第八章 中國教會對梵二大公會議的接納

附錄 全球公教會統計資料
後記
主要參考書目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9991292
  • 叢書係列:瑪納/瑪納叢書
  • 規格:平裝 / 456頁 / 14.8 x 21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推薦語
 
  田煒帥神父不隻是神父,也是一位地道的歷史學者。在他編撰的《旅途中的天主子民:公教會史綱》中,可以清楚看到他把對真實歷史的嚴肅追求與他對天主信仰的溫暖心懷所結閤的企圖。這使得這本公教史與歷史學者所寫的基督宗教史有所不同,多瞭對信仰的內在理解;也與沒受過歷史訓練的神學傢寫的所謂教會史不同,不會嘗試先畫靶再射箭,多瞭對歷史真實地臣服。
 
  田煒帥神父也是一位勤勞的文字工作者,每隔數年都能在寬嚴不一的環境中,或是自己作研究,或是整理研究的參考材料,或是編寫一本為教友及大眾有益的書,本書就是一本可惠及教友及一般大眾的書。在閱讀本公教史時,希望讀者可在腦中浮現齣一個旅途中教會的圖像,因為此圖像為整個人類都有益處。
 
陳方中(輔仁大學歷史學係教授兼文學院院長)
 
  天主公教會的歷史涵蓋的時間及空間很久很廣,發展過程中又有許多爭議,要寫齣一本值得閱讀的公教會史著作,實在不太容易。我是懷著欽佩的心情瀏覽瞭這本田神父的公教會歷史著作的,因為我愈讀就愈感覺這本著作的優點可以總結為三大項:
 
  第一是簡明扼要,這麼長遠及述及全球的天主教會史,竟然寫得如此條理井然、綱舉目張,很容易掌握住要點。
  
  第二是相當完整周全,有關耶穌創立教會以來發生的重要事件、製度的建設、儀式的演變、教會藝術的發展、宗教生活的情形等,都在論述的範圍內,便於按照時間的先後,找到所需的教會史知識。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本書雖然是站在公教的立場來寫基督宗教史,但卻是以史實為基礎,力求以同情的理解來論述不同的教派,平衡報導,令人感覺作者能將人、地、事、物放在恰如其分的位置。
 
  總之,田神父的這本以中文寫成的教會史此時齣版很有意義,不但有助於我們理解全球基督宗教史,也是發展中華神學本地化的重要參考資源。──古偉瀛(前臺灣大學歷史係教授兼係主任)
 
  田煒帥神父是研究教會歷史的專傢,這本《旅途中的天主子民:公教會史綱》是作者纍積自身所學,以及教授公教會史課程的相關經驗而編成的一本教會史著作,內容從古代公教會歷史一直談到梵二後的地方教會發展,钜細靡遺。作者的文字精簡凝鍊、論理清楚,將一本幾乎具有百科全書規模的著作,以提綱挈領的方式呈現給讀者,讓讀者能夠在閱讀過程中獲得教會史重要事件與人物所傳遞之歷史與神學方麵的內涵。本書對於想要進一步認識教會歷史與思想的讀者來說,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洪力行(輔仁大學天主教史研究中心主任)
 
  要在四百多頁的文字內囊括羅馬公教會從古至今的歷史,實屬不易!長期在法國留學的田煒帥博士所完成的這部公教會史綱內容豐富,文筆通俗而精確。
 
  他結閤歷史事件、人物傳記和神學思想,不僅提供瞭關於古代和中世紀的基本知識,也廣泛地描述瞭新教核心人物的思想、十六世紀以來的海外傳教區、法國革命所帶來的動盪、梵二所帶來的變化,以及當代世俗化所造成的種種挑戰。
 
  作者的知識依靠多種外語文獻,並用標準的公教術語和傳統人名翻譯來敘述天主子民走過的路。這部經典著作應該成為每一個公教傢庭書架上必備的讀物,希望它能喚起更多信徒的學術興趣和對公教會的愛慕。
 
雷立柏(Leopold Leeb)/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