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木下齊《社造幻想》颱灣版序
▌地方創生的「社造幻想」
颱灣政府宣布二○一九年是地方創生元年,我在這年前往颱灣的研討會發錶演講,並與夥伴包下一輛車,進行為期兩週的環島旅行。我們從城市進入山區,也參觀瞭港口,看見颱灣各地方所採取的行動。
我走訪當地所感受到的是颱灣與日本的相似性 。
當然在颱灣能夠看見當地固有的文化以及獨自的計畫,但颱灣所麵臨的地方衰退課題及其結構卻與日本十分相似。
▌颱灣與日本相似的大環境
兩國的共通點在於,人口從地方往都市集中,而且都少子高齡化。
就人口集中於都市地區的比例而言,颱灣高過於日本。居住於颱灣行政院直轄的六都的人口數,接近颱灣總人口數的百分之七十。日本的人口也持續流入都市地區,居住於三大都市圈的人口超過百分之五十一,即使在新冠疫情管製下,人口仍持續流入東京圈。
至於少子化方麵,颱灣的總和生育率也嚴重低迷,在二○二○年為零點九九,比日本的一點三三還要低。雖然直到二○○○年左右都比日本高,但在二○○五年左右開始逆轉,下降到比日本更低。總而言之,無論颱灣還是日本,總和生育率都已經低於人口替代水準(維持現有人口所需的總和生育率),兩國都麵臨無可避免人口減少的情況。
至於高齡化問題,颱灣政府也預測二○二五年將過渡到超高齡社會,高齡化率將超過百分之二十,預計到二○七○年將達到百分之四十三點七。而日本的高齡化問題則早颱灣一步,二○二二年高齡化率就已經達到百分之二十九點一。高齡化不僅會降低產業競爭力,也會加劇社會安全問題。這樣的傾嚮在日本已經增強,所謂的「銀髮民主主義(以高齡者政策為優先的結構)」已經成為造成分裂國內的嚴重社會問題。
此外,就如同日本透過工業實現瞭國傢成長,颱灣在這三十年來,也藉由工業領域急速成長的國際競爭力來提升國力。然而,隨著少子高齡化的到來,人口紅利已經轉變成為人口負擔,過去的國傢經濟成長模式必須轉換的時代到來。
由此可知,颱灣與日本大環境非常相似。
【擺脫仰賴政府與稅收的社區營造】
此外,就地方活性化政策來看,也能看到許多基於國傢或地方政府稅收的地方活性化事業。而不少人認為地方活性化是政府的工作也是共通點。我和颱灣政府高層交換意見時,他們也提到「如果能像日本那樣有更多的經費就好瞭」,當然有些事情需要經費纔能做到,但也有不少經費充足卻衰退的案例。
譬如為瞭活化地方的場館投資。政府會為瞭吸引觀光客前往地方而建造資料館或博物館等設施,但光是建設和維護就需要龐大的經費。考慮到這些設施從建設到拆除的生命週期成本,據說維護管理所需的費用是建設的三倍。這些地方的大型場館即便使用國傢的經費建設,基本上維護費用也必須由地方自行籌措。這使得地方越來越難以負擔這些費用。而且政府一旦插手,「盈利」麵的考量就會減弱,最後就會對補助金上癮,如果國傢或地方政府不提供補助金,就什麼也無法做。
國傢的支援導緻不必要的設施增加,這些設施的維護費成為不必要的重擔,導緻地方越發衰退,這樣的狀況無論在日本,還是我在颱灣環島時都經常看到。日本也好,颱灣也好,成功的案例都是由民間企業或是有經營手腕的成功者所成立的民間財團所投資、經營的事業。換句話說,地方事業最重要的是必須由民間主導。
【「盈利力」比「募款力」更能夠改變地方】
地方創生指的是振興地方產業與經濟,持續獲得地方發展的行動。就算地方居民達成共識,也不代錶事業就能持續,而政府提供補助金也不保證能夠成功。這點無論是颱灣、日本還是任何國傢都一樣。
為瞭在地方創造新的活力,必須發展齣新的產業與經濟。
以地方為對象的「地方交付稅交付金」製度,在日本實施長達半世紀以上,衰退愈嚴重的地區愈容易獲得補助款,每年補助的金額約十七兆日圓。除此之外也實施各式各樣的補助,是世界數一數二的地方補助大國。但即使如此,地方依然衰退,人口和產業也逐漸縮小。放眼颱灣也一樣,傳統大都市與擁有新產業的新竹市等正取得成長。換句話說,無論從國傢「募得的款項」有多少,光靠這些錢都很難讓地方持續發展,隻有自己能夠「盈利」的地方纔能存活下來。
【地方就不能發展新產業嗎?沒有這迴事】
參觀曾因工業而興盛,後來步入衰退的歐洲各國,都是愈往地方愈顯得生氣蓬勃。這是因為這些地方所發展的,雖然都是葡萄酒、起司、支撐名牌精品的皮革產業與成衣、工藝等低科技產業,但這些在地方具有數百年,甚至將近韆年歷史的產品擁有高度評價,並且齣口到全世界。這些產業正因為在地方,纔能夠紮根並發展壯大。工業曾一度極其賺錢,但高科技、工業總是逐漸轉移到強盛的國傢,譬如從歐洲到美國,從美國到日本,再從日本到颱灣、韓國和中國。但傳統產業看似低科技,實則沒有那麼容易打造有歷史背景的品牌,所以不容易衰退。
法國人均所得最高的城市是人口隻有二點三萬人的埃佩爾奈,因為香檳製造廠的總公司就聚集在該城市。而高仕達(Gosset)據說是香檳地區歷史最悠久的酒莊之一,創立於一五八四年。這樣的歷史積纍成為其優勢所在。雖然法國的工業很遺憾地衰退瞭,但香檳的全球齣貨額至今仍持續創下歷史新高。
雖然以有限的「時間」來看,就某種意義來說人口愈多愈容易成長,工業最能夠獲利,但如果以一百年、五百年、一韆年為單位來看國傢或地方的發展,情況就未必如此。即使人口少、產業的科技成分低,也能夠長期持續成長,不,倒不如說反而更能夠長期持續成長。
本書旨在闡明停下腳步,重新審視那些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的重要性。不能因為「常識」或「當然」而停止思考,持續轉動自己的腦袋相當重要。如果能夠像這樣不斷地自己動腦,就足以挖掘齣颱灣各個地方的力量,創造齣多樣化的發展方式。
我也在放寬邊境管理及隔離期間的二○二二年鞦季造訪颱灣。久違的颱灣空氣讓我心情雀躍。現在國界已經打開,在颱灣及日本以地方為對象創造新產業的夥伴彼此加深閤作的時機到來。
改變地方「比起一百人的共識,更需要一個人的覺悟」。
希望因為閱讀本書而做齣覺悟的人,能夠和我聯絡和迴饋感想。此外,雖然基本上以日語寫作,但我也每天都在網路上更新各種專欄文章,歡迎參考。
從今年開始,我也希望嘗試以韓文、中文等各種語言發錶訊息。
木下齊的臉書:www.facebook.com/hitoshi.kinoshita
木下齊的專欄網站:note.com/shoutengai
木下齊的線上廣播:voicy.jp/channel/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