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無敵多的超強練肌圖鑑:南瓜肩、鬼背,打造體想體態不盲練,體大教授+健美金牌選手不藏私的188個訓練動作全剖析

細節無敵多的超強練肌圖鑑:南瓜肩、鬼背,打造體想體態不盲練,體大教授+健美金牌選手不藏私的188個訓練動作全剖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岡田隆
图书标签:
  • 健身
  • 肌肉
  • 训练
  • 健美
  • 力量训练
  • 体型塑造
  • 运动
  • 解剖学
  • 动作指导
  • 南瓜肩鬼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打造未來巨巨的超細節練肌圖鑑
 
過了新手期肌肉量就再也增加不了,該怎麼做?
一週五六練卻遲遲看不到效果,練到想放棄
胸大肩小比例不協調,該怎麼調整?
獻給無法達成理想體態的你
 
  日本體大教授的「科學觀點」X健美金牌選手的「經驗觀點」
  結合體重自重訓練、自由重量、器械訓練
  帶你輕鬆突破停滯期  打造稜角分明的一身肌
  巨巨不說,卻都默默在練的188個動作全揭露
 
  ◉選定3大目標部位,訓練不迷路
  ►南瓜肩、線條分明的二頭和三頭
  ►飽滿的胸肌、鬼背、斜方、粒粒分明的腹肌
  ►蝴蝶臀、野獸般的大腿、鑽石小腿
 
  進健身房訓練的人常會遇到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總是為「雖然發憤練習,卻無法達成理想體態」而煩惱。這幾年,健身房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社群網站、影音分享網站的健身資訊也多如牛毛,想訓練完全不愁找不到方法。
 
  但即便如此,理想和現實的差距恐怕仍不會消失;因為每個人的身體都不一樣,訓練目的、所處環境也各有不同。就算是同一個人,訓練需求也會依時間而改變,你需要更清楚你到底在練什麼,重點不只是練大就好,更需要分區的細部鍛鍊,才能打造零死角的完美肌肉。
 
  本書作者岡田隆,不僅是日本體大教授,也是健美選手,他結合兩種觀點──研究者的「科學觀點」與健美運動者的「經驗觀點」,選出最適用的多種訓練項目,進行全面性的說明。現在,讓我們開始新型態的訓練方式,自己選擇想練的部位,好好鍛鍊吧!
 
練肌推薦
 
  健身狂|Sally
  超核心健身中心創辦人|林勁瑋Willis
  健身牙醫|炫晨
  台灣健美先生比賽冠軍|楷教練
突破平台期,重塑身體的終極指南:全方位功能性訓練與動作優化實戰手冊 目錄 第一部:從基礎科學到高效訓練設計 第一章:人體運動學的深度解讀:超越表面肌肉 1.1 動作的生物力學基礎: 探討關節活動度、力矩與力線在複合動作中的影響。解析核心穩定性如何成為肢體力量傳遞的關鍵樞紐。 1.2 肌肉募集的效率最大化: 深入分析不同收縮類型(向心、離心、等長)對肌肥大與力量提升的具體作用。探討神經系統在訓練中的調節機制。 1.3 恢復與適應的藝術: 詳述超量恢復原則的實際應用,包括睡眠質量管理、營養窗口期的精確把握,以及主動恢復技術(如泡沫軸、動態伸展)的科學依據。 第二章:建立個人化的訓練藍圖:摒棄「一體適用」的迷思 2.1 評估工具箱: 系統介紹功能性動作評估(FMS 類評估框架),識別潛在的動作代償與不平衡。如何利用視覺觀察和簡單的自我測試,精準定位身體弱點。 2.2 周期化訓練的科學建構: 從線性周期化到非線性(Block Periodization)的轉變。如何根據個體訓練年資、目標(力量、耐力、體態改善)設計微觀、中觀與宏觀的訓練週期。 2.3 訓練變量(Variables)的精妙調控: 不僅是重量與次數。深入探討組間休息時間、訓練密度、節奏(Tempo)的精確控制,以及如何利用這些變量在同一訓練日實現多重目標。 第二部:動作解析與技術精修:追求動作的「完美執行」 第三章:下肢力量的核心引擎:深蹲與硬拉的細微差別 3.1 高槓與低槓深蹲的骨盆力學: 針對不同髖關節活動度,如何調整站距、腳尖朝向與軀幹角度,以優化股四頭肌與臀大肌的募集。 3.2 硬拉的「啟動點」策略: 分析傳統硬拉、相撲硬拉、羅馬尼亞硬拉(RDL)在啟動時,髖部與膝蓋角度的黃金比例。專注於背部中立位的維持,而非僅追求最大重量。 3.3 輔助與單邊訓練的必要性: 解析保加利亞分腿蹲、單腿硬拉如何修正左右不平衡,並強化穩定肌群對下肢動作的控制。 第四章:上肢推拉的效率革命:胸、背、肩的精確發力 4.1 臥推的槓鈴路徑與肩關節保護: 探討槓鈴下降至胸部的不同位置(胸骨、鎖骨下)對三角肌前束與胸大肌的刺激差異。肩胛骨後收與下沉的實戰技巧。 4.2 引體向上與划船的背部激活: 如何區分「聳肩」與「背闊肌下拉」的發力感。解析寬握、窄握、反手握在背部不同區域(上背厚度、下背寬度)的側重效果。 4.3 肩部訓練的三角平衡: 專門探討如何通過精確的側平舉、俯身飛鳥,平衡三角肌前、中、後束的發展,避免因前束過度訓練導致的圓肩問題。 第五章:核心:從「平板支撐」到「動力傳輸塔」 5.1 核心穩定與動態軀幹控制: 區分抗伸展(Anti-Extension)、抗側屈(Anti-Lateral Flexion)與抗旋轉(Anti-Rotation)訓練的重要性。 5.2 腹肌的解剖學視野: 探討腹直肌、腹內外斜肌在捲腹、側彎、旋轉動作中的協同作用。如何設計能同時訓練到深層核心(腹橫肌)的動作。 5.3 結合複合動作的核心應用: 如何在農夫走路、負重行走、藥球投擲中,將核心力量轉化為可觀測的功能性力量輸出。 第三部:體態優化與運動表現的進階策略 第六章:打破停滯的進階技術應用 6.1 超負荷的創新手段: 探討遞減組、超級組、強迫次數(Spotting)在實際操作中的安全邊界。如何利用等長收縮(Isometrics)來衝破重量瓶頸。 6.2 疲勞管理與訓練量堆疊: 深入解析「過度訓練」的早期信號。如何通過調整訓練體積(Volume)和強度(Intensity)的關係,確保訓練始終處於最佳壓力區間。 6.3 專項化與弱點攻克: 針對特定運動表現(如跳躍高度、衝刺速度)所需肌群的強化訓練方法,與純粹的健美訓練進行區隔和融合。 第七章:營養素的精準調配:身體的燃料與修復系統 7.1 蛋白質的吸收與利用效率: 探討不同種類蛋白質(乳清、酪蛋白、植物蛋白)在訓練前後的最佳攝取策略。計算維持或增加肌肉量所需的實際克數。 7.2 碳水化合物的時機與類型: 解析高升糖指數與低升糖指數碳水化合物在不同訓練階段的作用。如何策略性地安排碳水循環以優化身體組成。 7.3 脂肪攝取與激素平衡: 確保必需脂肪酸的攝入,以支持睪固酮、生長激素等關鍵合成代謝激素的正常分泌。探討 Omega-3 對炎症反應的調節作用。 第八章:心理韌性與長期堅持的內在驅動力 8.1 設定可實現的里程碑: 將宏大目標拆解為可量化的短期任務,提升自我效能感。 8.2 專注力與訓練儀式: 如何在嘈雜的健身環境中,建立專屬於自己的專注狀態。探討音樂、冥想和視覺化在提升訓練專注度中的潛在益處。 8.3 應對倦怠與重建熱情: 識別長期訓練中出現的心理疲勞跡象,並提供結構化的「減載週」(Deload Week)實施方案,以維持長期的訓練熱情與生理健康。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岡田隆
 
  日本體育大學體育學系教授、健美選手。
 
  日本奧委會體能強化教練(柔道)、日本柔道男子國家代表隊體能強化部門負責人、日本健美、健身聯盟 青少年大師賽主席、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骨骼肌評論家。
 
  視訓練為「心靈與身體的鍛鍊」,為各種領域的人,包括頂級運動員到一般人,量身定做塑身計畫,並加以指導;以選手身分挑戰健美比賽;並以骨骼肌評論家「火箭砲岡田」之名出現在多家媒體。
 
  1980年生於愛知縣,日本體育大學畢業、日本體育大學體育科學碩士、東京大學研究所博士課程修畢。
 
  健美運動包含嚴格的訓練與減重,不只鍛鍊身體,也鍛鍊心靈──他以此原則指導學生,擔任日本體育大學槓鈴俱樂部顧問。他也是重量訓練的實踐者,在2014年首次挑戰健美比賽,初次登場就獲得東京公開賽70公斤級冠軍;2016年在日本社會人士健美大賽稱霸,2017年持續參賽。
 
  作品包括《健美金牌的增肌剷脂大作戰:減脂≠減重、減肥≠節食,擊退脂肪,永別復胖!》(除脂肪メソッド,楓書坊文化出版社)、《無敵肌力訓練飲食》(無敵の筋トレ食,ポプラ社)等多種。目前出版的書本總數超過100萬本,YouTube頻道「火箭砲岡田的肌力訓練教室」(バズーカ岡田の筋トレラボ)訂閱人數已超過25萬人
 
譯者簡介
 
林雯
 
  東吳大學日文系、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畢業。譯有《學資訊安全的第一本書》、《拍出美感構圖》、《人體復原黃金5力》、《日本溝通大師教你生氣的技術》、《哈佛×慶應超強邏輯談判學》、《自戀病》、《外商投資銀行最高效資料製作術:1步驟1秒鐘!66招提案秒過、訂單成交、征服人心的Excel與PPT技法》、《誇大自體症候群》等。

图书目录

前言
 
訓練項目INDEX
 
肩推式伏地挺身P35
倒立肩推P36
啞鈴肩推P37
頸後推舉P38
前平舉P39
機械肩推P40
啞鈴上斜前平舉P41
上斜俯臥前平舉P42
外轉前平舉P43
側平舉P44
滑輪垂直划船P45
直立划船P46
啞鈴側斜平舉P47
啞鈴俯身平舉P48
臉拉P49
躺姿單臂側舉P50
 
上臂
徒手二頭彎舉P53
啞鈴二頭彎舉P54
直槓彎舉P55
外轉仰臥上斜彎舉P56
單手傳教士彎舉P57
二頭彎舉P58
曲槓彎舉P59
滑輪彎舉P60
上斜彎舉P61
徒手正握彎舉P62
正握滑式彎舉P63
曲槓滑式彎舉P64
滑輪滑式彎舉P65
反向伏地挺身P66
法式彎舉P67
滑輪過頭三頭伸展P68
反向伏地挺身P69
仰臥法式彎舉P70
滑輪繩索下壓P71
徒手三頭伸展P72
法式推舉P73
鑽石伏地挺身P74
窄握臥推P75
正握繩索下壓P76
滑輪肩膀內收P77
 
前臂
徒手錘式彎舉P79
錘握滑式彎舉P80
滑輪錘式彎舉P81
啞鈴手腕彎舉P82
站姿正握手腕彎舉P83
繩索手腕彎舉P84
手腕伸展P85
滑輪手腕伸展P86
 
下斜伏地挺身P89
上斜臥推P90
纜繩胸飛鳥(上胸)P91
上斜啞鈴飛鳥P92
伏地挺身P93
臥推P94
胸推P95
纜繩胸飛鳥P96
啞鈴飛鳥P97
胸肌撐體P98
雙槓撐體P99
下斜臥推P100
下斜胸推P101
纜繩胸飛鳥(下胸)P102
下斜啞鈴飛鳥P103
挺胸窄握臥推P104
合掌推胸P105
單手飛鳥P106
前鋸肌伏地挺身P107
前鋸肌撐體P108
坐姿伏地挺身P109
啞鈴仰臥拉舉P110
胸小肌撐體P111
 
寬握曲體划船(寶特瓶)P113
槓鈴寬握曲體划船P114
胸部支撐啞鈴划船P115
寬握單臂划船P116
寬握坐姿划船P117
滑輪划船(肩胛骨內收)P118
俯臥前平舉P119
槓鈴曲體划船P120
單臂划船P121
坐姿划船P122
啞鈴外轉1P123
啞鈴外轉2P124
啞鈴外轉3P125
頸後滑輪下拉P126
肩胛面局部側舉P127
啞鈴肩胛面局部側舉P128
曲體聳肩(寶特瓶)P129
槓鈴曲體聳肩P130
菱形肌坐姿划船P131
引體向上P132
滑輪下拉(窄握)P133
滑輪划船P134
負重引體向上P135
寬握引體向上P136
寬握滑輪下拉P137
寬握負重引體向上P138
寬握引體向上P139
背部伸展P140
硬舉P141
 
捲腹P143
捲腹(前伸)P145
仰臥起坐P146
仰臥起坐(前伸)P147
負重捲腹P148
負重仰臥起坐P149
反向捲腹P150
懸吊左右提腿P151
扭轉捲腹P152
扭轉捲腹(前伸)P153
仰臥腿轉體P154
站姿扭轉P155
真空吸腹P156
縮小腹呼吸法P157
 
頸~肩
頸部前屈P159
頸部側屈P160
仰臥負重頸部前屈P161
負重頸部側屈P162
頸部伸展P163
俯臥負重頸部伸展P164
過頭聳肩P165
啞鈴聳肩P166
槓鈴聳肩P167
背後槓鈴聳肩(內側)P168臀部
保加利亞深蹲P171
後跨步P172
後踢(外轉、外展)P173
蛙腿抬臀P174
啞鈴保加利亞深蹲P175
槓鈴後跨步P176
臀推(蛙腿)P177
單腿腿舉P178
滑輪後踢(外轉、外展)P179
寬站深蹲P180
後踢P181
抬臀(內收)P182
寬站槓鈴深蹲P183
槓鈴臀推P184
寬距腿舉P185
滑輪後踢P186
單側保加利亞深蹲(徒手)P187
髖關節外展P188
單側啞鈴保加利亞深蹲P189
側弓步P190
滑輪髖關節外展P191
蚌殼式(彈力帶)P192
 
大腿
挺髖深蹲P195
負重挺髖深蹲P196
腿部伸展(髖關節中間位置)P197
擺腿‧腿部伸展P198
全蹲P199
槓鈴全蹲P200
腿部伸展(內收)P201
平行蹲(史密斯機)P202
底部深蹲(史密斯機)P203
窄站底部深蹲P204
窄站平行蹲P205
腿部伸展(外轉)P206
窄站平行蹲(史密斯機)P207
窄站底部深蹲(史密斯機)P208
內側踢P209
縫匠肌滑輪腿拉P210
髖內收P211
大腿雨刷P212
寬站深蹲(史密斯機)P213
寬站全蹲(史密斯機)P214
立姿滑輪髖內收P215
髖內收(前方)P216
立姿滑輪髖內收(前方)P217
屈膝近胸變化型P218
懸吊提膝(啞鈴)P219
滑輪提膝P220
椅子抬臀(外轉)P221
直腿硬舉(外轉)P222
俯臥式腿部彎舉(外轉)P223
椅子抬臀P224
直腿硬舉P225
坐式腿部彎舉P226
 
小腿
站姿提踵P229
小腿推舉P230
站姿提踵P231
小腿推舉P232
屈膝提踵P233
負重坐姿提踵P234
背屈(彈力繩)P235
蹠曲與外展(彈力繩)P236
負重坐姿提踵P237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897971
  • 叢書系列:悠活YOHO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4.8 x 21 x 1.7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前言
 
給無法達成理想體態的你
 
  「開始肌力訓練半年後,肌肉就不再增加」、「雖然很努力,卻徒勞無功」、「想練臀部,結果腿變粗了」……。
 
  做肌力訓練的人常會遇到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總是為「雖然發憤練習,卻無法達成理想體態」而煩惱。為了拯救這些人,我們健身教練費盡心思,提出合適的方法。最近,健身房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社群網站、影音分享網站的健身資訊也多如牛毛,想做肌力訓練的人再也不愁找不到方法了。
 
  但即便如此,理想和現實的差距恐怕仍不會消失;因為每個人的身體都不一樣,訓練目的、所處環境也各有不同。就算是同一個人,訓練需求也會依時間而改變,很難為每個人量身定做最適合的項目。那麼,該怎麼辦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當自己的健身教練。也就是說,無論你要「鍛鍊上胸」、「瘦小腹」,或「這個月練人魚線」,都可依照不同的目的,採用最適合的項目。
 
  為此,我們必須盡可能地細分訓練目的,再依不同目的提出成千成百種訓練項目,其中的關鍵字是「解剖學」。肌肉的結構極其複雜,最適合的項目、姿勢也依每個人想練的重點而不同。另外,我們通常將肌肉視為一整塊,忽略肌肉的細節;為了突破停滯期,必須針對每塊細部肌肉,給予不同的刺激。
 
  對於肌力訓練,我有兩種觀點;一是身為研究者的「科學觀點」,一是身為健美運動者的「經驗觀點」。在本書中,我會用這兩種觀點,盡可能囊括多種訓練項目,為大家全面說明。坊間許多書籍會宣稱「B方法優於A方法」,本書不會如此主張。請大家把本書當做「辭典」或「圖鑑」,不要當做「聖經」。現在,讓我們開始新型態的訓練方式,自己選擇想練的部位,好好鍛鍊吧! 
 
岡田隆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关于健身的书简直是为我这种“想练但又怕练错”的人量身定制的。我一直对那些看起来很玄乎的健身术语感到头疼,但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接地气。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堆砌,而是真正让你明白每个动作背后的原理。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健身房尝试做某个肩部训练,总感觉发力点不对,练完之后肩膀酸痛感也很奇怪。翻开这本书,看到它对“南瓜肩”的讲解部分时,茅塞顿开。它把复杂的动作分解成几个简单的步骤,配上清晰的图解,让我瞬间明白了自己之前的错误在哪里。这种细节的把控,真的体现了作者在健身领域的深厚积累。对我来说,它不是一本普通的动作指南,更像是一个随身携带的私人教练,随时都能提供最精准的指导。

评分

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全剖析”名副其实。我特别喜欢它那种不藏私的分享态度。作为健美金牌选手和教授级别的专家联手打造,这本书的内容既有实战经验的支撑,也有科学依据的佐证。我试着按照书里的建议调整了我的训练计划,特别是针对一些平时容易被忽略的小肌群,比如旋转肌群的激活。以前我总觉得这些小动作没用,但坚持了这本书里的方法后,我发现不仅力量有了提升,身体的稳定性也好了很多,在做大重量复合动作时也更加自信了。这本书提供的细节信息量巨大,但我一点也不觉得杂乱,反而像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每次翻阅都有新的收获。

评分

从装帧设计和内容排版来看,这本书也做得非常用心。图文并茂,而且图片的选择非常具有指导性,能清晰地展示出关键的发力点和身体姿态。我以前买过一些国外翻译过来的健身书籍,虽然内容不错,但翻译和图解总感觉有点水土不服。这本完全是本土化的成果,非常贴合国内健身爱好者的实际情况和常见的训练环境。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可以放在床头经常翻阅的“修炼秘籍”。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动作,更是一种对待训练的态度——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对身体的尊重,这才是通往理想体态的真正捷径。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安全”和“高效”。现在健身圈里充斥着各种“快速见效”的口号,但往往伴随着受伤的风险。这本书的重点在于“不盲练”,这对我这种有旧伤困扰的人来说太重要了。它会详细说明哪些动作适合哪些体型或身体状态的人,以及在不同阶段应该如何调整强度和动作幅度。比如,它对基础动作的修正建议,让我学会了如何用更小的重量实现更好的肌肉刺激,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数字上的膨胀。这真的是一本能让你走得更远、更稳健的训练指南,把那些不必要的弯路都帮你绕开了。

评分

说实话,我以前看很多健身书,要么就是追求“大重量、高强度”,要么就是侧重于“完美身材的展示”,但很少有能真正教会我如何“科学训练”的。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平衡了理论与实操。它不仅仅告诉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这么做”。那种对肌肉解剖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的深入浅出的解释,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以前总觉得健美就是堆砌肌肉,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体态的调整和线条的塑造才是更重要的。那种对“鬼背”的剖析,不仅仅是教你练出宽阔的背部,更是让你理解如何通过正确的动作模式来激活深层肌肉,避免代偿。这种深入骨髓的讲解,绝对是市面上少见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