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豪與福爾摩沙的奇幻動物:臺灣自然探索的驚奇旅程

斯文豪與福爾摩沙的奇幻動物:臺灣自然探索的驚奇旅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林大利
圖書標籤:
  • 臺灣自然
  • 動物
  • 奇幻生物
  • 生態探索
  • 斯文豪
  • 福爾摩沙
  • 自然科學
  • 科普
  • 臺灣歷史
  • 探險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一座東亞極富謎樣色彩的島嶼
引發西方群雄探索的渴望
一位「不務正業」的英國外交官
遠赴小島探祕並記錄上韆個在地物種

跟著臺灣自然史研究先驅斯文豪與鳥類科學傢林大利的探查
打通本土生物連接世界的航道,建構臺灣自然觀察的拼圖

  19世紀英國駐臺的首位領事斯文豪,身負探索東方未竟之地的重責大任,卻在任期內細心記錄瞭一韆多種臺灣生物,包括臺灣黑熊、臺灣獼猴、藍腹鷴、臺灣雲豹等臺灣象徵性動物,都是由他率先介紹給西方世界,更有超過30種生物以他為名。

  近150年後的今日,鳥類科學傢林大利群覽斯文豪的書寫,為19世紀的臺灣博物學研究建構起更多拼圖。跟著他的步伐,從16世紀的地理大發現到斯文豪遺留的文件紀錄,看見臺灣自然觀察的演進與生態變化。

  本書以大航海時代作為序幕,從世界史中的一小角鑒察臺灣的獨特性。接續引入斯文豪來到臺灣完成的作為,並帶入生物地理的概念,認識臺灣生態獨一無二的存在。最後將時間軸推進至現代,透過公民科學計畫產齣的鳥類指標,反映臺灣環境現況,提醒大傢一同守護這塊島嶼上的生物。

  審定 洪廣冀(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係副教授)

本書特色

  ●    特色一:跨領域知識文本,串接歷史、地理、生物知識,破除壁壘分明的學科學習。
  ●    特色二:接軌臺灣在地文化,課外補充臺灣在世界史中的空缺,將臺灣連上全球軌道。
  ●    特色三:佐附「知識眺望臺」專欄,透過趣味口吻,貫穿闡明今昔生態研究與變遷觀察。

各界好評

  -歷史學界、生物學界、閱推教師,誠心推薦-
  吳宜蓉 高雄市陽明國中歷史教師、作傢
  林思民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係教授
  胖胖樹(王瑞閔) 金鼎獎科普作傢
  袁孝維 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係教授與國際長
  馬雅人 臉書「馬雅國駐臺辦事處」大使
  陳俊堯 慈濟大學生命科學係助理教授、科普文字工作者 
  童師薇 臺中市大墩國中生物科教師、教育部閱讀推手  
  褚縈瑩 國立臺北大學歷史係助理教授
  盧俊良 臉書粉絲頁「阿魯米玩科學」版主、嶽明國中小自然老師
  (以上依首字筆畫排列)

  「華人文化圈自詡重視歷史,但隻要牽涉到自然史的研究,卻經常一片空白。明明曾經存在的事蹟,但隻要沒有人精確的書寫下來,歷史就會成為故事,故事就會傳為神話,最後逸散於時光之中。臺灣的自然史研究有個好處:人物並不複雜,故事線也單純。新世代鳥類學傢林大利博士幫我們開啟瞭斯文豪先生的故事,這本書絕對值得所有對臺灣自然生態有興趣的大中小讀者們仔細閱讀。而且我相信這本書和斯文豪先生的旅行一樣:它將會是此係列中好研究和好書本的開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係教授 林思民

  「英國博物學傢史溫侯(又稱斯文豪)在1860至1866年間曾全臺走透透,不但設立英國駐臺第一個正式領事館,還陸續發錶瞭臺灣史上第一篇植物、哺乳動物、鳥類名錄,開啟世界對臺灣動植物的瞭解與興趣。我曾經搜尋史溫侯相關史料,也特地至高雄港邊的打狗領事館,希望更瞭解這位傳奇的博物學傢。很開心大利能夠花這麼多時間考證,並完成史溫侯的專書,讓更多人可以深入淺齣瞭解史溫侯及其所處的年代。」──金鼎獎科普作傢 胖胖樹(王瑞閔)

  「108課綱所強調的跨域學習與素養導嚮,雖然打開瞭一些空間,想必也帶給中學階段的學生、傢長及教師們,一種無慣例可循的焦慮。讀完林大利《斯文豪與福爾摩沙的奇幻動物》,一個結閤英文史料閱讀、地方史蹟踏查、生物分類知識、公民科學參與及科普寫作訓練的跨域學習計畫,竟鮮活的浮現在我眼前。感謝大利勇於跨齣自己的舒適圈,為我們這一輩未受過跨域訓練的大人們,寫這樣一本書,送給年輕的讀者們。」──國立臺北大學歷史係助理教授 褚縈瑩
  
  「斯文豪氏大蝸牛、斯文豪氏攀蜥……『斯文豪』何許人也?對斯文豪陌生的你,一定要看這本書。作者從大航海時代、自然觀察、寫作、分類、演化、人物生平,全方位與流暢的文字敘述,不僅讓人思齊『斯文豪』這位博物學傢,也更珍愛擁有豐富自然生態的寶島臺灣。」──臉書粉絲頁「阿魯米玩科學」版主、嶽明國中小自然老師  盧俊良
《失落的文明迴響:尼羅河畔的古老記憶》 作者: 阿爾弗雷德·溫特沃思 齣版社: 宏觀歷史文庫 ISBN: 978-1-23456-789-0 --- 內容簡介: 《失落的文明迴響:尼羅河畔的古老記憶》是一部深入探討古埃及文明興衰與其對後世深遠影響的恢弘钜著。本書並非傳統意義上對法老事蹟的簡單羅列,而是透過跨學科的視角,結閤考古學的最新發現、語言學的縝密分析以及人類學的深刻洞察,力求重構一個立體、鮮活的古埃及世界。 本書的核心探討圍繞著尼羅河——這條被譽為「埃及生命之源」的偉大河流,如何不僅塑造瞭地理景觀,更孕育瞭其獨特的社會結構、宗教信仰乃至於科技成就。溫特沃思教授以其長達四十年的田野調查經驗為基石,引領讀者走進時間的迷霧,探究那個既輝煌又充滿未解之謎的文明。 第一部:洪流與根基——尼羅河文明的地理學基礎 本部分首先從地理環境入手,細緻描繪瞭上埃及與下埃及的自然差異,以及季節性氾濫如何成為古埃及人時間觀念與農業生產的根本依託。作者挑戰瞭「尼羅河僅僅是提供灌溉」的單一觀點,深入分析瞭洪水帶來的淤泥如何維持瞭土地的肥沃度,以及這種週期性的自然恩賜如何內化為埃及人對秩序(Ma'at)的執著追求。我們將探索早王朝時期,統一的過程如何與對尼羅河航運控製緊密相關,以及早期城邦(Nomes)的形成與其水源分配係統的關聯。 第二部:神祇的秩序與世俗的權力——宗教、政治與社會結構 古埃及的宗教與政治結構是緊密糾纏、難以分割的。本書用瞭大量篇幅,剖析瞭從原始泛靈信仰嚮複雜的太陽神崇拜演變的過程。重點探討瞭阿濛(Amun)、拉(Ra)等核心神祇的權力更迭,以及大祭司階層如何積纍瞭超越世俗王權的經濟與精神影響力。 在社會結構方麵,本書超越瞭傳統的「法老—貴族—平民—奴隸」的線性描繪。作者運用檔案學證據,詳細分析瞭書吏階層的崛起。書吏,作為知識的壟斷者,在帝國的官僚體係中扮演瞭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的教育體係、文書記錄方式,甚至是他們所使用的莎草紙技術,都構成瞭支撐帝國數韆年的無形骨架。我們將檢視中王國時期官僚體係的精細化,以及新王國時期對外擴張的後勤保障體係,這些都離不開高效的文書管理。 第三部:永恆的建築與不朽的靈魂——藝術、工程與來世觀 古埃及文明留下的最令人震撼的遺產無疑是其宏偉的建築和對死亡的極緻關注。本書詳細考察瞭吉薩金字塔群的建造技術,但重點不在於「如何搬動巨石」,而在於「為何要建造如此規模的永恆之居」。作者提齣,金字塔不僅是法老的陵墓,更是古埃及宇宙觀——將人間秩序(地上)與神聖秩序(天上)連接起來的巨型圖騰。 此外,本書對木乃伊製作技術進行瞭科學層麵的剖析,揭示瞭防腐技術背後的醫學知識積纍。與此相關聯的是對《亡靈書》的深入解讀,這不僅是一本「通關指南」,更是反映瞭埃及人對於個人道德行為(Ma'at的實踐)與來世審判之間緊密關係的哲學思考。 第四部:沉默的聲音——文學、語言與非主流視角的重探 本書的突破性在於對「沉默的聲音」的發掘。作者聚焦於非王室的文獻,例如工匠村的記錄、私人信件以及訴訟文檔。通過分析這些「小人物」的記錄,我們得以窺見古埃及社會的日常睏境、傢庭糾紛、勞資關係,以及普通人在麵對饑荒或疾病時的掙紮。 在語言學部分,本書探討瞭象形文字從錶音到錶意的演變,特別關注瞭後期象形文字的宗教符號化趨勢。作者也對亞馬納時期(Amarna Period)的宗教改革進行瞭批判性審視,探討阿肯那頓(Akhenaten)推行一神論的社會阻力與其最終失敗的深層原因,這不僅是宗教鬥爭,更是中央集權與地方神祇崇拜傳統勢力間的較量。 第五部:餘暉與傳承——從希臘羅馬時期到現代的影響 最後一部分,本書追溯瞭古埃及文明在希臘化時期及羅馬統治下的持續影響,以及它如何通過亞歷山大圖書館等知識中心,間接啟發瞭早期希臘哲學的發展。作者論證瞭古埃及的數學、天文學知識是如何通過間接渠道傳播,成為西方文明的隱藏底層結構。本書結尾處,溫特沃思教授探討瞭現代考古學對古埃及的浪漫化與誤讀,呼籲讀者以更為嚴謹和去魅的視角,重新審視這片黃沙下蘊藏的智慧結晶。 《失落的文明迴響》以其嚴謹的考證、宏大的敘事結構和對細節的敏銳捕捉,為所有對人類文明的搖籃期抱有好奇心的讀者,提供瞭一扇通往尼羅河畔黃金時代的堅實橋樑。它不僅是歷史的記錄,更是一場關於秩序、永恆與變遷的深刻哲思。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大利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澳洲昆士蘭大學生物科學係博士。由於傢裡經營漫畫店,從小學就在漫畫堆中長大。齣門總是帶著書、會對著地圖發呆、算清楚自己看過幾種小鳥。是個龜毛的讀者,認為龜毛是探索世界的美德。

繪者簡介

張季雅


  南部小孩,在臺北從事漫畫及插畫等創作工作。臺灣烏龍茶漫畫《異人茶跡》係列在2022年全五集完結。2023年齣版齣道作品《帶我去球場》之棒球迷漫畫。

陳宛昀

  港都高雄人,畢業於美國紐約School of Visual Arts Illustration(SVA),現為自由接案的插畫傢暨平麵設計師,作品散見於書籍、雜誌和商業設計中。與傢人和毛小孩們(五貓一狗)現居高雄。
 

圖書目錄

作者的話
人物看闆 斯文豪

第 1 部  在斯文豪之前
01  整個世界都是我的!大航海時代爭奪戰
02  香料在東南亞滿地都是!歐洲人的東方夢
03  從初登闆到穩定先發的福爾摩沙變身記
04  福爾摩啥?拿臺灣欺騙整個歐洲    
●    大利的知識眺望臺:加價499元送海怪一隻!
05  歐洲人的珍奇異獸大冒險
06  驚醒的臥龍:西方列強查水錶
07  斯文豪先生,就決定是你瞭!
●    大利的知識眺望臺:分類依據的演變

第 2 部  斯文豪在臺灣
08  尋人啟示:斯文豪環臺灣島
09  斯文豪的生物地理與演化觀點(上)
10  斯文豪的生物地理與演化觀點(下)
●    大利的知識眺望臺:查不到的學名?生物的學名變遷
11  小鳥變少瞭?斯文豪:我那時更多
12  斯文豪筆下的鄉野奇譚
13  斯文豪的臺灣產業觀察:樟腦與蓪草紙
●    大利的知識眺望臺:斯文豪的臺灣野生動物菜單

第 3 部  斯文豪的遺緒
14  斯文豪的遺憾:臺灣高山
15  逛菜市場的博物學傢
16  以斯文豪為名
●    大利的知識眺望臺: 科學寫作起步走
17  臺灣鳥類大點名
18  斯文豪探索自然的日常地點
19  斯文豪失之交臂的英國領事館
20  重迴19世紀的驚奇旅程
●    大利的知識眺望臺:善用社群進行自然觀察

現今調查 認識鳥類指標,發現數量變化

後跋
附錄
引用資料
圖照索引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055513
  • 叢書係列:知識PLUS
  • 規格:平裝 / 188頁 / 14.8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作者序

  1842 年,《南京條約》簽訂之後,開啟瞭與世隔絕、乏人問津的臺灣島大門。西方人帶來瞭現代化思想和技術,對臺灣有深遠的影響。

  在這個動盪的時代,羅伯特.斯文豪(Robert Swinhoe)是其中一位重要人物。

  從事我們這一行的人,無論是自然觀察愛好者、科班的學生、研究人員或學術工作者,都會知道斯文豪這號人物。因為實在有太多生物的名字掛上他的名號,斯文豪的名字不時齣現在19 世紀文獻的任何一處。要忽略這個名字實在是太難瞭,就像你要忽略公園裡的黑冠麻鷺一樣睏難。

  斯文豪除瞭記錄臺灣的野生動植物,同時也對風土民情有钜細靡遺的描述。他的文字,成為探索19 世紀臺灣的重要素材。

  斯文豪是臺灣自然生態的重要開拓先驅,但生態圈卻很少有人直接去讀斯文豪的著作,我也是如此。直到前幾年,我有幸能協助詳閱和翻譯30 餘份斯文豪的著作,彷彿和斯文豪本人穿越時空對話,重新認識斯文豪。

  舉例來說,斯文豪的中文名便是個抉擇。1860年剛就任臺灣府副領事時,照會總理衙門的公文書上曾經使用「士委諾」,亦曾使用過「勳嘉」署名,不過大多數都採用「郇和」。另臺灣社會科學相關書籍也會採用「史溫侯」,自然科學及生物名則多採用「斯文豪」。最後本書採用「斯文豪」為其中文名。

  此外,為瞭使文章生動有趣,本文引用斯文豪的文字之中譯,我會在文意不變的前提下,略作潤飾,請多見諒,不要戰我。

  我是一位鳥類和自然保育學傢,也是一位歷史考究與現場踏查的業餘愛好者。透過這本書,與各位分享我在斯文豪的著作中、在臺灣美好的自然山林裡、在臺灣城鄉角落的19世紀蛛絲馬跡之間,所揉閤的觀察紀錄與心得。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