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文選

唐宋八大家文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顏興林
图书标签:
  • 唐宋八大家
  • 散文
  • 名家散文
  • 文学
  • 古典文学
  • 文言文
  • 选集
  • 中国文学
  • 文化
  • 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唐宋兩代八位古文代表作家,唐:韓愈、柳宗元,宋: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本書主要選錄的是唐宋八大家文中一些富有思想教育意義和藝術上具有借鑑啓發性的作品,透過對相關文章的瞭解和學習,從中可以陶冶情操,揣摩文理,並充分領略古代散文之美,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作品,代表著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
 
  唐宋八大家:
  韓愈(768~824.12.25),唐朝中期官員、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
  柳宗元(773~819.11.28),唐代中期士大夫、文學家、思想家。
  歐陽修(1007.8.6~1072.9.22),北宋時期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
  蘇洵(1009.5.22~1066.5.21),北宋文學家。
  蘇軾(1037.1.8~1101.8.24),北宋時著名文學家、政治家、藝術家。
  蘇轍(1039.3.18~1112.10.25),北宋時期官員、文學家、思想家。
  王安石(1021.12.19~1086.5.21),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
  曾鞏(1019.9.30~1083.4.30),北宋史學家、政治家、散文家。
盛世烟云:大唐气象与宋代文心 一部穿越时空的文学史诗,为您展现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的两座高峰——唐与宋的文学风貌、思想底蕴与审美变迁。 本书并非对某一时期的文集进行选粹性的汇编,而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深入剖析唐宋两代文学精神内核的演进与差异。我们旨在构建一座精神的桥梁,连接盛唐的万丈豪情与宋代的内敛深思,探究文学如何映照时代变迁,又如何塑造民族性格。 第一部:大唐气象——诗歌的巅峰与哲思的激荡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是文学精神最昂扬、最外放的时期。本书将从多个维度,立体呈现唐代文学的磅礴气势。 一、盛唐之音:浪漫与现实的交融 唐诗的成就,在于其兼具了浪漫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现实关怀。 边塞诗派的雄浑:不同于前代的应和之作,唐代边塞诗彻底摆脱了哀怨的基调,代之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豪迈。我们将聚焦于高适、岑参等人的作品,分析他们如何在浩瀚的边疆图景中,注入对家国、对人生际遇的深刻体悟。这种对“大我”的关怀,是唐代精神的重要体现。 田园山水诗的禅意:王维的诗,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不满足于对其意境的简单描述,而是深入探讨其作品中融合的佛家“空”与道家“自然”的思想。这是一种对官场喧嚣的反拨,是对心灵净土的构建,是精英阶层精神避难所的文学呈现。 李杜的并峙与差异:李白的浪漫主义,是盛唐自信的极致体现,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自由精神的象征。杜甫的现实主义,则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直面社会矛盾,体现了儒家“兼济天下”的担当。本书将详细对比分析他们各自的艺术手法、用典习惯以及思想归宿,揭示他们如何共同构筑了唐诗的两大高峰。 二、唐代古文的初步觉醒 在诗歌光芒的掩盖下,唐代的散文同样孕育了变革的种子。虽然韩愈、柳宗元尚未完全形成宋代古文运动的声势,但其“文以载道,不为文而文”的追求,已经预示着文体变革的方向。本书将分析初唐四杰的清新文风,以及陈子昂等人对汉魏六朝文风的批判,为后续的宋代文风转型埋下伏笔。 三、唐代小说与传奇的兴盛 唐传奇,是中国叙事文学成熟的标志。从《枕中记》的奇幻色彩,到《莺莺传》对爱情的细腻描摹,再到《聂隐娘》中对侠义精神的探讨,唐代传奇已经具备了完整的小说结构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能力,为后世的章回体小说提供了直接的范本。 --- 第二部:宋代文心——理学、市民化与散文的典范 宋代,一个以文治武的时代,一个在经济、城市化和思想上发生深刻变革的时代。宋代的文学,从唐代的“外放”转向“内敛”,从追求“气”转向追求“理”与“实”。 一、宋词的市民化与情感的精微化 宋代文学最显著的成就无疑是词。词的产生和繁荣,与宋代市民阶层的壮大、城市生活的丰富密不可分。 婉约派的细腻入微:柳永的词,以其对都市生活、男女情爱的直白描摹,成功地“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我们将分析其铺叙手法,探讨词如何从宴乐歌唱的“艳科”走向表达个人私密情感的载体。 豪放派的变革与反思:苏轼是词体革命的旗手。他将诗歌的题材和议论引入词中,拓宽了词的意境。他的作品体现了北宋中后期文人面对朝政纷争和哲学思考时的超然与旷达。 格律的精炼与意境的转向:南宋词人如李清照、姜夔,将词的审美推向极致。李清照的“易安体”体现了女性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哀愁与坚韧;姜夔的“冷香派”则展现了宋人对“韵味”的极致追求,强调“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二、古文运动的全面胜利 唐代埋下的种子,在宋代终于开花结果,形成了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运动高潮。本书将不着墨于对某几位大家的简单罗列,而是集中分析这场运动的深层动因: 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要求文章必须清晰、有条理地阐述义理。这种对逻辑和清晰度的追求,彻底摒弃了骈文的华靡和对偶的束缚。 散文的典范:我们将详细剖析欧阳修的平易冲和、曾巩的谨严周密、王安石的锐利论断以及苏轼的汪洋恣肆。这些文章不再是简单的记叙或抒情,而是具有严密结构和深刻思想载体的“议论体”散文。 三、宋代笔记与说理的兴盛 宋代笔记小说的发展,是文人闲暇思考和知识积累的外化。从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对自然科学的记录,到洪迈《容斋随笔》对历史典故的辨析,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知识的系统化整理和实证精神的萌芽。 结语:唐宋之辩,文学之流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读者理解唐宋文学并非简单的先后继承关系,而是中国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两种最优表达形态。唐代以诗为核心,张扬的是“气”与“势”;宋代以散文和词为代表,追求的是“理”与“韵”。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文学最璀璨的双峰,为后世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艺术滋养。 本书结构清晰,论证详实,力求以兼具学术深度和阅读趣味的笔调,带领读者穿越千年,感受大唐的恢宏与宋韵的清雅。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韓愈文選
祭田橫墓文
與孟東野書
送孟東野序
圬者王承福傳
雜說‧其四
送李願歸盤谷序
與于襄陽書
師說
爭臣論
祭十二郎文
御史台上論天旱人飢狀
燕喜亭記
送石處士序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毛穎傳
諱辯
進學解
柳子厚墓誌銘
柳宗元文選
種樹郭橐駝傳
梓人傳
宋清傳
桐葉封弟辯
箕子碑
捕蛇者說
臨江之麋
黔之驢
永某氏之鼠
始得西山宴遊記
鈷鉧潭西小丘記
小石城山記
愚溪詩序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
送薛存義序
童區寄傳
歐陽修文選
原弊(節選)
與高司諫書
縱囚論
釋秘演詩集序
朋黨論
醉翁亭記
豐樂亭記
五代史伶官傳序
送徐無黨南歸序
相州晝錦堂記
秋聲賦
梅聖俞詩集序
記舊本韓文後
賣油翁
祭石曼卿文
瀧岡阡表
六一居士傳
蘇洵文選
名二子說
蘇氏族譜亭記
張益州畫像記
上歐陽內翰第一書
六國論
辨奸論
蘇軾文選
黠鼠賦
刑賞忠厚之至論
范增論
留侯論
賈誼論
晁錯論
喜雨亭記
凌虛台記
賀歐陽少師致仕啟
墨寶堂記
超然台記
寶繪堂記
放鶴亭記
日喻
方山子傳
赤壁賦
後赤壁賦
記承天寺夜遊
石鐘山記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
潮州韓文公廟碑
答謝民師推官書
蘇轍文選
上樞密韓太尉書
上昭文富丞相書
六國論
三國論
隋論
唐論
杭州龍井院訥齋記
為兄軾下獄上書
東軒記
廬山棲賢寺新修僧堂記
黃州師中庵記
武昌九曲亭記
黃州快哉亭記
南康直節堂記
丐者趙生傳
子瞻和陶淵明詩集引
巢谷傳
曾鞏文選
禿禿記
寄歐陽舍人書
醒心亭記
墨池記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
送蔡元振序
學舍記
南軒記
兜率院記
擬峴台記
南齊書目錄序
蘇明允哀辭
尹公亭記
越州趙公救災記
王安石文選
送孫正之序
傷仲永
同學一首別子固
芝閣記
遊褒禪山記
上人書
材論
上時政疏
答司馬諫議書
祭歐陽文忠公文
答呂吉甫書
回蘇子瞻簡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9822138
  • 叢書系列:經典典藏本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4.8 x 21 x 1.9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