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病安:40則身心平安指引

心安病安:40則身心平安指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聖嚴法師
图书标签:
  • 身心健康
  • 情绪管理
  • 压力应对
  • 焦虑缓解
  • 正念冥想
  • 幸福感
  • 心理学
  • 自我成长
  • 生活指南
  • 健康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醫學發達的今天,活得長壽已不是難事,
重要的是要活得莊嚴,活得快樂自在。

  生病,是一場真正的修行。
  本書從多面向探索身心疾苦,
  以佛法為藥,療癒不安的心,
  使我們豁然開朗,
  活得快樂,病得健康!

  「我很忙,總能找出時間,完成應做的工作。
  我常病,總能調整身心,猶如健康地活著。」——聖嚴法師

  生病是人生的隨堂考,讓我們練習接受生死無常。聖嚴法師雖然一生病痛纏身,卻能病而不苦。一般人都將生病視為倒楣的事,只能無奈接受,聖嚴法師卻反而鼓勵我們轉念,若能心懷感恩,珍惜生病的修行機會,就能因禍得福,轉危為安。

  一個人如果找不到安心之道,伴隨著年老而來的就是病苦。如能擁有智慧的生死觀,不但能病得很健康,也不會因為怕老,執著於追求留住青春,而能老得很自在、很幸福。

  聖嚴法師提醒我們:「健康不一定是身上沒有病,而是在思想上要有智慧,即是『活得快樂、病得健康』。」法師認為真正的「健康」,是心理的健康重於身體的健壯,所以應當將生活的挫折,轉換成自我磨鍊。我們學佛後可透過生病的機會,學習善觀因緣、因果的法則,並修福修慧來提昇生命品質。正如法師所說:「面對果報、接受果報、改善果報,這才是最好的治病之道。」

  有時生病會讓我們直面生死,卻可從中體驗無常,而有豁達開朗的生死態度。願我們都能心安定、身自在,通過病的考驗,鍛鍊成一位生命智者。
尘封之页:一个关于失落文明的考古报告 图书名称:失落的星语者 图书简介: 引言:文明的低语 本书并非对一个已知历史的梳理,而是一次深入未知领域的探险。它聚焦于“阿斯塔文明”(Asta Civilization),一个仅存在于碎片化、高度符号化的史前文本与地质异常中的文明。我们试图拼凑出一个生活在距今约五万年前,却展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先进性的群体。他们的存在,挑战了我们对人类技术与心智发展轨迹的既有认知。 第一部分:遗迹的呼唤——“寂静之城”的发现 “失落的星语者”的起源,要追溯到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深处一处代号为“Site Omega”的考古挖掘现场。多年来,地质学家们一直对该地区异常的地下结构感到困惑。直到2018年,由语言学家、天体物理学家和考古生物学家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在一次深层钻探中,发现了被数百万吨岩石掩埋的地下复合体——我们称之为“寂静之城”。 这座城市的建筑材料极为独特,它不是石块或混凝土,而是一种具有高导电性和生物相容性的晶格结构,我们暂且称之为“灵光晶”(Luminite)。灵光晶内部存在着微观的、规律性的能量流动,这种流动并非随机的放射性衰变,而是似乎被某种复杂算法所调控。 本书第一部分详细记录了“寂静之城”的结构解析。我们展示了城市规划中对天文现象的惊人精确对齐——不仅仅是太阳和月亮,还包括对数个遥远星系的实时定位。城市的布局,更像是一个巨大的、三维的、可编程的计算矩阵,而非传统的居住场所。我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阿斯塔人可能不将城市视为居所,而是视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处理或能量转换装置。 第二部分:符号的迷宫——未破译的星语 阿斯塔文明的“文字”是本书研究的核心难点。他们没有留下任何象形文字或线性的字母系统。取而代之的是在灵光晶墙壁上蚀刻的、高度复杂的几何符号簇。这些符号的排列并非平面上的线性组合,而是形成多层次的、相互嵌套的结构。 我们收集了数千个完整的符号组,并将其输入到先进的模式识别系统中。初步分析显示,这些符号的组合规则极度接近于量子纠缠的数学描述。例如,一个特定的符号序列在被观测(记录)时,其相邻的另一个符号序列会瞬间显现出与之相关的、但表述方式截然不同的信息结构。 本书详述了我们尝试将这些符号转化为可理解信息的几种主要理论路径: 1. 声学共振模型: 假设符号的几何形状对应于特定的声音频率,只有在特定环境下(例如,城市中的能量场激活时)才能被“阅读”。 2. 拓扑数据编码: 符号代表了空间中不同点之间的关系,而非具体的概念。解读的关键在于理解它们在三维空间中的“折叠”方式。 3. “心智投射”假说: 最具争议性的理论。部分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符号并非设计给人脑阅读的,而是设计用来与阿斯塔人独特的心智结构进行直接信息交换的接口。 我们特别收录了对一块被称为“观测者之盘”的灵光晶的深入分析。该圆盘中央刻画着一个不断变化的光谱图案,该图案的周期性变化与五万年前地球上已知的重大地质事件(如末次冰期高峰)的发生时间点惊人地吻合,暗示了阿斯塔人对地球环境的监测能力。 第三部分:生物印记与“沉睡者” 在寂静之城的最深处,研究团队发现了被封装在生命维持舱中的有机遗骸。由于时间的侵蚀,遗骸的DNA结构高度降解,但通过先进的蛋白质分析,我们确定了他们与现代智人存在共同的遥远祖先,但其生理结构存在显著差异:颅骨容量更大,眼眶结构显示出对高强度光线的适应性,并且其骨骼中富含硅基化合物,推测他们可能具有更长的寿命和不同的新陈代谢模式。 我们将其命名为“星语者”。 “星语者”没有发现任何战争的痕迹,没有武器,没有防御工事,只有大量的、似乎用于记录或冥想的结构。这引发了一个核心问题:一个技术如此先进的文明,为何会突然消失,且没有留下任何逃亡或抵抗的证据? 本书的第三部分基于生物印记的研究,构建了关于阿斯塔文明终结的几种情景推测: 1. “升维”假说: 阿斯塔人可能达到了他们技术发展的顶峰,并主动选择了一种非物质的存在形式,将自身的信息和意识上传至更高维度的结构中,与他们的“城市”一同“休眠”。 2. 环境适应极限: 尽管他们高度发达,但可能对五万年前地球环境的剧烈变化(如磁极漂移或伽马射线爆发)缺乏足够的冗余防护。 3. 信息的饱和: 他们可能因为过度沉浸于信息处理或符号的复杂性中,导致了某种认知上的“系统崩溃”,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的静默。 结语:留给未来的谜题 《失落的星语者》并非一部给出最终答案的著作。它是一份详尽的、充满争议的发现报告。我们揭示了阿斯塔文明存在的物理证据,展示了他们留下的难以置信的技术残迹,并提出了对他们消失原因的初步分析框架。 我们深信,阿斯塔文明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已经灭绝的种族,更是关于人类自身潜能的边界。他们的“星语”或许是通往宇宙更深层运作规律的钥匙。每一次对这些沉默符号的解读尝试,都是一次对我们自身心智极限的拓宽。本书旨在邀请下一代的学者和探险家,加入到这场跨越万年的对话之中,去聆听那些尘封在岩石深处的、关于星辰与智慧的低语。 (本书附录包含Site Omega的详细地图集、灵光晶光谱分析数据和未破译符号的拓印图谱。)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聖嚴法師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更致力於國際弘化工作,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图书目录

編者序 智慧心接受生死

01 從心安起步
02 同病相憐、同舟共濟
03 即使生病,也不痛苦
04 身體是臭皮囊
05 生病時祈禱有用嗎?
06 佛法治心病
07 禪法即是安心的方法
08 如何病得很健康?
09 知道自己生病是好事
10 最健康的人
11 生病不是倒楣的事
12 生命無常,珍惜人身
13 如何對待身體?
14 放鬆身心的妙方
15 睡前放空自己
16 因禍得福
17 心不隨境轉
18 久病成良醫
19 當被癌症撞上時怎麼辦?
20 身心健康的要領
21 有病、無病一念之間
22 以智慧轉念,面對逆境
23 佛法如何醫心病?
24 用禪安心
25 心力可以超越體力
26 擔心是多餘的折磨
27 怕痛會更痛,怕死更快死
28 慎用催眠術治病
29 將心比心接納病人
30 出生後就開始一路老
31 規畫生活,享受高齡
32 怕老也是一種苦
33 做一個有智慧的老人
34 長壽的祕訣
35 夕陽無限好,不是近黃昏
36 如何準備老年生活?
37 別讓病痛成為生命主宰
38 給病人帶來希望
39 做個無病的人
40 身體健康,平安如意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345023
  • 叢書系列:法鼓文化~生死 FOLLOW ME
  • 規格:平裝 / 160頁 / 11 x 17 x 0.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排版和装帧设计上来说,这本书的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可以看出出版方在制作上也花了不少心思。纸张的质感和字体的选择,都为阅读体验增添了不少舒适度。但更重要的是内容本身带来的沉浸感。我通常读书会比较注意时间效率,但这本书,我发现自己会不自觉地放慢速度,甚至会反复阅读某几句话,直到完全消化为止。这种现象很少出现在我的阅读历史中。作者的叙述节奏掌握得极好,张弛有度,不会让人感到疲惫。它成功地在提供深刻见解的同时,保持了阅读的流畅性。它更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乐章,有高潮也有舒缓,引领着读者的心绪波动,最终导向一种平静的和谐。对于那些追求高品质阅读体验,又对心灵成长有实质性需求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评分

拿到这本厚厚的新书,一开始我还有点担心内容会不会太学术化或者过于晦涩难懂,毕竟“身心平安”这个主题很容易被写得空泛。但是,令人惊喜的是,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结构安排得井井有条,逻辑性极强。它不像那种心灵鸡汤文学,只会用漂亮的词藻堆砌,而是用一种非常务实和系统化的方式来拆解我们面对压力时的各种反应机制。我尤其欣赏它在阐述复杂概念时,总能找到非常贴切且易于理解的比喻。例如,书中关于“情绪惯性”的解释,作者用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让我瞬间茅塞顿开,明白了为什么有些负面情绪总是反复出现。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被武装起来”的感觉,它不是简单地安慰你,而是告诉你,你现在感受到的这些变化,背后是有科学依据和可操作的应对策略的。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手里多了一套工具箱,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时,不再是束手无策,而是多了一些清晰的思考路径和行动指南。

评分

说实话,我现在读这类书籍已经非常挑剔了,市面上同类产品太多,很容易陷入自我重复的窠臼。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避开了那些陈词滥调,而是深入挖掘了一些更深层次的议题。我最受触动的是它对于“接纳不完美”的探讨。作者没有鼓吹一种“完美主义的解脱”,而是更深刻地探讨了为什么我们会如此执着于完美,以及这种执着是如何反噬我们的。那种对于自我批判的鞭辟入里,让人读了之后感到既疼痛又解脱。这种“痛并快乐着”的阅读感受,恰恰说明了作者触及了问题的核心。整本书的文字有一种冷静的温度,它既不过分热情地鼓动你“马上改变”,也不至于冷漠到让人却步。它更像是一面镜子,让你看清自己真实的样貌,然后让你自己决定下一步该怎么走。这种尊重个体自主性的写作态度,是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之一。

评分

这本新书读起来,感觉像是在迷雾中找到了一盏指路的灯。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尤其是对日常生活中那些微小情绪波动的捕捉,简直是神来之笔。我记得其中有一段描述了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焦虑感,那种像有根刺扎在心头却又拔不出来的感觉,写得太真实了。我本来以为这只是我个人的困扰,读完那段,我才意识到原来很多人都有类似的体验。整本书的叙事风格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耳边轻声细语,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更多的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和陪伴。它没有给我提供那种“一招鲜吃遍天”的速效药方,反而是引导我去深入探索自己内心世界的一些不为人知的角落。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停下来,陷入沉思,回味那些描述的场景,仿佛在和书中的“我”进行一场跨越纸张的对话。这种深度参与感,让阅读体验变得异常丰富和有价值。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的“在场感”,让你觉得作者是真真切切地理解你的处境,并愿意陪你一起走过这段路。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重塑认知框架”。它不是教你如何“假装开心”,而是教你如何重新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安心”。我发现自己过去很多纠结和看不开的地方,在这本书的阐释下,突然变得豁然开朗,并非因为作者给出了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因为作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察问题的角度。比如,关于“放下”的讨论,书中没有简单地把它归结为一种放弃,而是将其定义为一种更高阶的“选择性投入”。这种对概念的重新定义,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读完后,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处理日常琐事的模式发生了微妙的转变,不再容易被突发状况牵着鼻子走。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读起来有多轻松愉快,而在于它所带来的持久的、内在的改变力量,这份力量是那种需要时间去沉淀和验证的真正成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