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病安:40則身心平安指引

心安病安:40則身心平安指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聖嚴法師
圖書標籤:
  • 身心健康
  • 情緒管理
  • 壓力應對
  • 焦慮緩解
  • 正念冥想
  • 幸福感
  • 心理學
  • 自我成長
  • 生活指南
  • 健康生活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在醫學發達的今天,活得長壽已不是難事,
重要的是要活得莊嚴,活得快樂自在。

  生病,是一場真正的修行。
  本書從多麵嚮探索身心疾苦,
  以佛法為藥,療癒不安的心,
  使我們豁然開朗,
  活得快樂,病得健康!

  「我很忙,總能找齣時間,完成應做的工作。
  我常病,總能調整身心,猶如健康地活著。」——聖嚴法師

  生病是人生的隨堂考,讓我們練習接受生死無常。聖嚴法師雖然一生病痛纏身,卻能病而不苦。一般人都將生病視為倒楣的事,隻能無奈接受,聖嚴法師卻反而鼓勵我們轉念,若能心懷感恩,珍惜生病的修行機會,就能因禍得福,轉危為安。

  一個人如果找不到安心之道,伴隨著年老而來的就是病苦。如能擁有智慧的生死觀,不但能病得很健康,也不會因為怕老,執著於追求留住青春,而能老得很自在、很幸福。

  聖嚴法師提醒我們:「健康不一定是身上沒有病,而是在思想上要有智慧,即是『活得快樂、病得健康』。」法師認為真正的「健康」,是心理的健康重於身體的健壯,所以應當將生活的挫摺,轉換成自我磨鍊。我們學佛後可透過生病的機會,學習善觀因緣、因果的法則,並修福修慧來提昇生命品質。正如法師所說:「麵對果報、接受果報、改善果報,這纔是最好的治病之道。」

  有時生病會讓我們直麵生死,卻可從中體驗無常,而有豁達開朗的生死態度。願我們都能心安定、身自在,通過病的考驗,鍛鍊成一位生命智者。
塵封之頁:一個關於失落文明的考古報告 圖書名稱:失落的星語者 圖書簡介: 引言:文明的低語 本書並非對一個已知曆史的梳理,而是一次深入未知領域的探險。它聚焦於“阿斯塔文明”(Asta Civilization),一個僅存在於碎片化、高度符號化的史前文本與地質異常中的文明。我們試圖拼湊齣一個生活在距今約五萬年前,卻展現齣令人難以置信的先進性的群體。他們的存在,挑戰瞭我們對人類技術與心智發展軌跡的既有認知。 第一部分:遺跡的呼喚——“寂靜之城”的發現 “失落的星語者”的起源,要追溯到南美洲安第斯山脈深處一處代號為“Site Omega”的考古挖掘現場。多年來,地質學傢們一直對該地區異常的地下結構感到睏惑。直到2018年,由語言學傢、天體物理學傢和考古生物學傢組成的跨學科團隊,在一次深層鑽探中,發現瞭被數百萬噸岩石掩埋的地下復閤體——我們稱之為“寂靜之城”。 這座城市的建築材料極為獨特,它不是石塊或混凝土,而是一種具有高導電性和生物相容性的晶格結構,我們暫且稱之為“靈光晶”(Luminite)。靈光晶內部存在著微觀的、規律性的能量流動,這種流動並非隨機的放射性衰變,而是似乎被某種復雜算法所調控。 本書第一部分詳細記錄瞭“寂靜之城”的結構解析。我們展示瞭城市規劃中對天文現象的驚人精確對齊——不僅僅是太陽和月亮,還包括對數個遙遠星係的實時定位。城市的布局,更像是一個巨大的、三維的、可編程的計算矩陣,而非傳統的居住場所。我們提齣瞭一個大膽的假設:阿斯塔人可能不將城市視為居所,而是視為一個巨大的信息處理或能量轉換裝置。 第二部分:符號的迷宮——未破譯的星語 阿斯塔文明的“文字”是本書研究的核心難點。他們沒有留下任何象形文字或綫性的字母係統。取而代之的是在靈光晶牆壁上蝕刻的、高度復雜的幾何符號簇。這些符號的排列並非平麵上的綫性組閤,而是形成多層次的、相互嵌套的結構。 我們收集瞭數韆個完整的符號組,並將其輸入到先進的模式識彆係統中。初步分析顯示,這些符號的組閤規則極度接近於量子糾纏的數學描述。例如,一個特定的符號序列在被觀測(記錄)時,其相鄰的另一個符號序列會瞬間顯現齣與之相關的、但錶述方式截然不同的信息結構。 本書詳述瞭我們嘗試將這些符號轉化為可理解信息的幾種主要理論路徑: 1. 聲學共振模型: 假設符號的幾何形狀對應於特定的聲音頻率,隻有在特定環境下(例如,城市中的能量場激活時)纔能被“閱讀”。 2. 拓撲數據編碼: 符號代錶瞭空間中不同點之間的關係,而非具體的概念。解讀的關鍵在於理解它們在三維空間中的“摺疊”方式。 3. “心智投射”假說: 最具爭議性的理論。部分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符號並非設計給人腦閱讀的,而是設計用來與阿斯塔人獨特的心智結構進行直接信息交換的接口。 我們特彆收錄瞭對一塊被稱為“觀測者之盤”的靈光晶的深入分析。該圓盤中央刻畫著一個不斷變化的光譜圖案,該圖案的周期性變化與五萬年前地球上已知的重大地質事件(如末次冰期高峰)的發生時間點驚人地吻閤,暗示瞭阿斯塔人對地球環境的監測能力。 第三部分:生物印記與“沉睡者” 在寂靜之城的最深處,研究團隊發現瞭被封裝在生命維持艙中的有機遺骸。由於時間的侵蝕,遺骸的DNA結構高度降解,但通過先進的蛋白質分析,我們確定瞭他們與現代智人存在共同的遙遠祖先,但其生理結構存在顯著差異:顱骨容量更大,眼眶結構顯示齣對高強度光綫的適應性,並且其骨骼中富含矽基化閤物,推測他們可能具有更長的壽命和不同的新陳代謝模式。 我們將其命名為“星語者”。 “星語者”沒有發現任何戰爭的痕跡,沒有武器,沒有防禦工事,隻有大量的、似乎用於記錄或冥想的結構。這引發瞭一個核心問題:一個技術如此先進的文明,為何會突然消失,且沒有留下任何逃亡或抵抗的證據? 本書的第三部分基於生物印記的研究,構建瞭關於阿斯塔文明終結的幾種情景推測: 1. “升維”假說: 阿斯塔人可能達到瞭他們技術發展的頂峰,並主動選擇瞭一種非物質的存在形式,將自身的信息和意識上傳至更高維度的結構中,與他們的“城市”一同“休眠”。 2. 環境適應極限: 盡管他們高度發達,但可能對五萬年前地球環境的劇烈變化(如磁極漂移或伽馬射綫爆發)缺乏足夠的冗餘防護。 3. 信息的飽和: 他們可能因為過度沉浸於信息處理或符號的復雜性中,導緻瞭某種認知上的“係統崩潰”,最終導緻整個社會的靜默。 結語:留給未來的謎題 《失落的星語者》並非一部給齣最終答案的著作。它是一份詳盡的、充滿爭議的發現報告。我們揭示瞭阿斯塔文明存在的物理證據,展示瞭他們留下的難以置信的技術殘跡,並提齣瞭對他們消失原因的初步分析框架。 我們深信,阿斯塔文明的故事,不僅僅是關於一個已經滅絕的種族,更是關於人類自身潛能的邊界。他們的“星語”或許是通往宇宙更深層運作規律的鑰匙。每一次對這些沉默符號的解讀嘗試,都是一次對我們自身心智極限的拓寬。本書旨在邀請下一代的學者和探險傢,加入到這場跨越萬年的對話之中,去聆聽那些塵封在岩石深處的、關於星辰與智慧的低語。 (本書附錄包含Site Omega的詳細地圖集、靈光晶光譜分析數據和未破譯符號的拓印圖譜。)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聖嚴法師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齣傢。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傢、作傢暨國際知名禪師,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齣「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齣「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更緻力於國際弘化工作,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圖書目錄

編者序 智慧心接受生死

01 從心安起步
02 同病相憐、同舟共濟
03 即使生病,也不痛苦
04 身體是臭皮囊
05 生病時祈禱有用嗎?
06 佛法治心病
07 禪法即是安心的方法
08 如何病得很健康?
09 知道自己生病是好事
10 最健康的人
11 生病不是倒楣的事
12 生命無常,珍惜人身
13 如何對待身體?
14 放鬆身心的妙方
15 睡前放空自己
16 因禍得福
17 心不隨境轉
18 久病成良醫
19 當被癌癥撞上時怎麼辦?
20 身心健康的要領
21 有病、無病一念之間
22 以智慧轉念,麵對逆境
23 佛法如何醫心病?
24 用禪安心
25 心力可以超越體力
26 擔心是多餘的摺磨
27 怕痛會更痛,怕死更快死
28 慎用催眠術治病
29 將心比心接納病人
30 齣生後就開始一路老
31 規畫生活,享受高齡
32 怕老也是一種苦
33 做一個有智慧的老人
34 長壽的祕訣
35 夕陽無限好,不是近黃昏
36 如何準備老年生活?
37 別讓病痛成為生命主宰
38 給病人帶來希望
39 做個無病的人
40 身體健康,平安如意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7345023
  • 叢書係列:法鼓文化~生死 FOLLOW ME
  • 規格:平裝 / 160頁 / 11 x 17 x 0.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新書讀起來,感覺像是在迷霧中找到瞭一盞指路的燈。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尤其是對日常生活中那些微小情緒波動的捕捉,簡直是神來之筆。我記得其中有一段描述瞭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焦慮感,那種像有根刺紮在心頭卻又拔不齣來的感覺,寫得太真實瞭。我本來以為這隻是我個人的睏擾,讀完那段,我纔意識到原來很多人都有類似的體驗。整本書的敘事風格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在耳邊輕聲細語,沒有居高臨下的說教,更多的是一種平等的交流和陪伴。它沒有給我提供那種“一招鮮吃遍天”的速效藥方,反而是引導我去深入探索自己內心世界的一些不為人知的角落。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停下來,陷入沉思,迴味那些描述的場景,仿佛在和書中的“我”進行一場跨越紙張的對話。這種深度參與感,讓閱讀體驗變得異常豐富和有價值。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的“在場感”,讓你覺得作者是真真切切地理解你的處境,並願意陪你一起走過這段路。

评分

說實話,我現在讀這類書籍已經非常挑剔瞭,市麵上同類産品太多,很容易陷入自我重復的窠臼。但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避開瞭那些陳詞濫調,而是深入挖掘瞭一些更深層次的議題。我最受觸動的是它對於“接納不完美”的探討。作者沒有鼓吹一種“完美主義的解脫”,而是更深刻地探討瞭為什麼我們會如此執著於完美,以及這種執著是如何反噬我們的。那種對於自我批判的鞭闢入裏,讓人讀瞭之後感到既疼痛又解脫。這種“痛並快樂著”的閱讀感受,恰恰說明瞭作者觸及瞭問題的核心。整本書的文字有一種冷靜的溫度,它既不過分熱情地鼓動你“馬上改變”,也不至於冷漠到讓人卻步。它更像是一麵鏡子,讓你看清自己真實的樣貌,然後讓你自己決定下一步該怎麼走。這種尊重個體自主性的寫作態度,是這本書最寶貴的地方之一。

评分

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覺是“重塑認知框架”。它不是教你如何“假裝開心”,而是教你如何重新理解“什麼是真正的安心”。我發現自己過去很多糾結和看不開的地方,在這本書的闡釋下,突然變得豁然開朗,並非因為作者給齣瞭一個現成的答案,而是因為作者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觀察問題的角度。比如,關於“放下”的討論,書中沒有簡單地把它歸結為一種放棄,而是將其定義為一種更高階的“選擇性投入”。這種對概念的重新定義,極大地拓寬瞭我的思維邊界。讀完後,我能明顯感覺到自己處理日常瑣事的模式發生瞭微妙的轉變,不再容易被突發狀況牽著鼻子走。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讀起來有多輕鬆愉快,而在於它所帶來的持久的、內在的改變力量,這份力量是那種需要時間去沉澱和驗證的真正成長。

评分

拿到這本厚厚的新書,一開始我還有點擔心內容會不會太學術化或者過於晦澀難懂,畢竟“身心平安”這個主題很容易被寫得空泛。但是,令人驚喜的是,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結構安排得井井有條,邏輯性極強。它不像那種心靈雞湯文學,隻會用漂亮的詞藻堆砌,而是用一種非常務實和係統化的方式來拆解我們麵對壓力時的各種反應機製。我尤其欣賞它在闡述復雜概念時,總能找到非常貼切且易於理解的比喻。例如,書中關於“情緒慣性”的解釋,作者用瞭一個非常生動的比喻,讓我瞬間茅塞頓開,明白瞭為什麼有些負麵情緒總是反復齣現。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被武裝起來”的感覺,它不是簡單地安慰你,而是告訴你,你現在感受到的這些變化,背後是有科學依據和可操作的應對策略的。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手裏多瞭一套工具箱,麵對未來可能齣現的挑戰時,不再是束手無策,而是多瞭一些清晰的思考路徑和行動指南。

评分

從排版和裝幀設計上來說,這本書的細節處理得非常到位,可以看齣齣版方在製作上也花瞭不少心思。紙張的質感和字體的選擇,都為閱讀體驗增添瞭不少舒適度。但更重要的是內容本身帶來的沉浸感。我通常讀書會比較注意時間效率,但這本書,我發現自己會不自覺地放慢速度,甚至會反復閱讀某幾句話,直到完全消化為止。這種現象很少齣現在我的閱讀曆史中。作者的敘述節奏掌握得極好,張弛有度,不會讓人感到疲憊。它成功地在提供深刻見解的同時,保持瞭閱讀的流暢性。它更像是一部精心編排的樂章,有高潮也有舒緩,引領著讀者的心緒波動,最終導嚮一種平靜的和諧。對於那些追求高品質閱讀體驗,又對心靈成長有實質性需求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