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為人生最迫切需解決的問題!試一閉目,前際茫茫,後際墨墨,何處是吾人安身立命之處?生死大事為根本,飲食男女乃至利名傢國為枝末;根本問題不獲解決,則一切枝末落空!
然,為何有此生死輪迴現象?現前迷惘的身心世界由何而起?曰:由眾生迷失真心,隨逐妄想而起!譬猶清淨的水(即真心),為灰土等雜質(指煩惱亡想)所汙染(真妄和閤),遂現此混濁狀貌(各各有情的根身),和不可樂現象(濁水苦澀猶老、病、死等八苦)。
由以一譬喻,我們可以明白,眾生由於背覺閤塵,故有此生死流轉,今欲返本還源,也唯有自背塵閤覺下功夫!亦即:混濁的水(六道眾生),須經瀋澱、過濾等過程(修戒定慧三無漏學),俟水質純清淨白(朗然大覺,常、樂、我、淨)即大功告成(成佛)。
同時,佛法如大海,愈入愈深,進一步我們可以觀察到:真如不變隨緣,隨眾生煩惱的厚薄,而有右述的昇瀋互見(猶水隨汙染程度顯現不同形狀顏色);復由真如隨緣不變,佛與眾生雖迷悟之有殊,而現前一念覿體無二(水雖混濁,然此水性究與灰土等雜質性離;亦猶虛空雖為雲霧所翳,然此虛空終不更動絲毫;鏡花,水月,均可為喻),苟起真正觀照,一念即至佛地(昔本無迷,今亦無悟;體自如如)!世尊菩提樹下睹星悟道,首先明見斯理(在此之前,六年苦修,雖行的是背塵閤覺功夫,仍屬漸修),以後禪宗燈燈相傳,皆奠基於此!佛為一大事因緣齣現於世,不外以此頓漸二種法門,使眾生翻迷啟悟,脫齣苦海。
《法海點滴》係由筆者的閱經劄記、學佛心得等彙編而成,內容散漫無章,屬隨筆性質,然其重點則在闡發右列要義。
本書分上中下三編。上編「閱經錄片」,內容以阿含經為主,在每擷一段經文後,附有筆者的一些心得感想。中編「珠璣集」,係將佛經祖語精簡部分,加以分門別類;屬於閱經劄記。下編「禪悅錄」,為筆者較早時期的學禪心得,內容多引證祖師語錄。筆者一嚮疏於文墨,且所閱讀過的經典也極為有限,但以佛恩難報、信施難消,且經律中有「剝皮為紙,析骨為筆,書寫經典」的訓喻,古德有「半偈亡軀,一句投火」的求法精神,是以不得不勉,遂斷斷續續集成這一冊子,自覺深度、廣度均不夠,然意在接引初機,使對正法生起欣求之心;尚望博達之士,賜予教正。
書成,濛真華老法師於百忙中撰序,悟明老法師題字,法振法師設計封麵,增光篇幅,併緻謝意。
民國六十八年九月五日 釋惟明於埔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