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以前:既談學問,也說情感,以真摯的筆觸表達對生活的關注

立春以前:既談學問,也說情感,以真摯的筆觸表達對生活的關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作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窺周作人豐富的思想情感、悠遊於世界萬物風情
 
談文學、談教育、談風土、談美……
周作人獨具風格的經典散文集
 
  ▍談寬容
  大度弘量,均是以上對下而言,其原因大抵可歸於我慢,若以下對上,忍受橫逆,乃是無力反抗,其原因當然全由於怕,蓋不足道,唯由於懶者殊不多見,如能有此類例子,其事其人必大有意思,惜乎至今亦尚無從徵實耳。
 
  對人寬大,此外還有一種原因,雖歸根亦是我慢,卻與上邊所說略有不同,便是有備無患之感,亦可云自恃。
 
  ▍女人的禁忌
  女人的所謂不潔淨與聖人的神聖,由原始民族想來,實質上並沒有什麼分別。這都不過是同一神祕的力之不同的表現,正如凡力一樣,在本身非善非惡,但只看如何應用,乃成為有益或有害耳。這樣看來,最初的意思是並無惡意的,雖然在受者不免感到困難,後來文化漸進,那些聖人們設法擺脫拘束,充分的保留舊有的神聖,去掉了不便不利的禁忌,但是婦女則無此幸運,一直被禁忌著下來,而時移世變,神祕既視為不潔淨,敬畏也遂轉成嫌惡了。這是世界女性共同的不幸,初不限於一地,中國只是其一分子而已。
 
  ▍蚯蚓
  達爾文計算在英國平常耕地每一畝中平均有蚯蚓五萬三千條,但如古舊休閒的地段其數目當增至五十萬。此一畝五萬三千的蚯蚓在一年中將把十噸的泥土悉自腸胃通過,再搬至地面上。在十五年中此土將遮蓋地面厚至三寸,如六十年即積一英尺矣。這樣說起來,蚯蚓之為物雖微小,其工作實不可不謂偉大。古人云,民以食為天,蚯蚓之功在稼穡,謂其可以與大禹或后稷相比,不亦宜歟。
 
  ▍國語文的三類
  我看《雜鈔》的十一類中,只有其一論著,其三序跋,其六書牘,其十一雜記,這四類的文章現在我們能夠寫,其餘的便有點困難,實在也是不大有此需要。例如其二詞賦,這就為才力所限,用國語文又難用韻,只好敬謝不敏,其四五詔令奏議,現已不用,其七八哀祭傳志,雖尚有用處,也總不是人人來得,其九十敘記典志,屬於史事典章,更是專門之事了。
 
本書特色
 
  本書收錄了周作人創作的三十三篇散文。內容既探索文學也緬懷故人;在談論價值觀時,關注教育、寬容精神與性別關係,亦抒發對於生活裡的天氣、和紙之美等等的閒適之情,是周作人獨具風格且富於思想的作品。藉由作者優美流暢的文字,讀者可以一窺其豐富的思想情感與對世界的思考,值得珍藏、細細品讀。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周作人(西元1885~1967年)
 
  著名散文家、思想家、翻譯家。開啟「閒適散文」流派,上承蘇軾、李漁、袁枚等小品文,下啟廢名、俞平伯、梁實秋、冰心等人的審美情趣。閒適散文代表作:《喝茶》、《北京的茶食》、《故鄉的野菜》、《苦雨》等;翻譯作品代表作:《石川啄木歌集》、《枕草子》、《古事記》、《浮世澡堂》等。

图书目录

關於教子法
關於寬容
關於測字
關於送灶
雨的感想
醫師禮讚
男人與女人
女人的文章
女人的禁忌
蚯蚓
螢火
記杜逢辰君的事
明治文學之追憶
廣陽雜記
楊大瓢日記
寄龕四志
笑贊
大乘的啟蒙書
雜文的路
國語文的三類
文學史的教訓
十堂筆談
苦茶庵打油詩
文壇之外
立春以前
幾篇題跋
後記

图书序言

 
  《立春以前》是我的散文集之第二十二冊。自民國十二年《自己的園地》出版以後,至今亦已有二十二年,算是每年平均出書一冊,也還不多。但是這一冊裡的文章二十幾篇,差不多全是半年中所寫,略有十萬字左右,那就不能說寫得少了吧。這個原因本來也很簡單,因為我從前說過,以看書代吸紙菸,近來則又以寫文章代看書,利用舊存稿紙筆墨,隨時寫幾頁,積少成多,倏忽成冊。紙菸吸過化為煙雲,書看了之後大半忘記,有點記得的也不久朦朧地成了塵影,想起來都似乎是白花了的,若是做文章則白紙上寫黑字,總是可以留存得住,雖然這本身有無價值自然還是一個問題。話雖如此,既然寫下來了,如有機會,收集起來設法出版,那也是人情之常,以前的二十一冊都已如此的印出來了,這回可以說是照例而已,別的說明原來是無須的,所以這裡就不多說了。
 
  我寫文章也已不少,內容雜得可以,所以只得以雜文自居,但是自己反省一下,近幾年來可以找出兩個段落,由此可看得出我的文章與思想的軌道。其一,民國廿九年冬我寫一篇〈日本之再認識〉,正式聲明日本研究店的關門,以後對於不懂得的外國事情不敢多開口,實行儒家的不知為不知的教訓。其二,民國卅一年冬我寫一篇〈中國的思想問題〉,離開文學的範圍,關心國家治亂之源,生民根本之計,如顧亭林致黃梨洲書中所說,本國的事當然關切,而且也知道得較多,此也可以說是對於知之為知之這一句話有了做起講之意吧。我對於中國民族前途向來感覺一種憂懼,近年自然更甚,不但因為己亦在人中,有淪胥及溺之感,也覺得個人捐棄其心力以至身命,為眾生謀利益至少也為之有所計議,乃是中國傳統的道德,凡智識階級均應以此為準則,如經傳所廣說。我的力量極是薄弱,所能做的也只是稍有論議而已,卻有外國文士見了說這是反動,我聽了覺得很有意義,因此覺得恐怕我的路是走得不錯的,因為冷暖只有自家知,有些人家的非難往往在己適成為獎勵也。以前雜文中道德的色彩,我至今完全的是認,覺得這樣是好的,以後還當盡年壽向這方面努力,雖然我這傳統的根據卻與世界的知識是並行的,我的說話永久不免在新的聽了以為舊,在舊的聽了以為新,這是無可如何的事。因為如此,我又感覺我的路更沒有走錯,蓋那些人所想像的路大抵多是錯的也。我重看這集子的目錄,所慚愧的只是努力不夠,本來力量也自然不很大。我寫文章雖說是聊以消遣,但意思卻無不是真誠的,校讀一過,覺得蕪雜原不能免,可是對於中國卻是多少總有益的吧。說到文章,實在不行的很,我自己覺得處處還有技巧,這即是做作,平常反對韓愈方苞,卻還是在小時候中了毒,到老年未能除盡,不會寫自然本色的文章,實是一件恨事。立春之後還未寫過一篇文章,或者就此暫時中止,未始非佳,待將來學問有進步時再來試作吧。
 
民國三十四年二月二十八日
知堂記於北京

图书试读

關於教子法
 
俞正燮《癸巳存稿》卷四,有《陸放翁教子法》一篇云:
 
「放翁《寒夜》詩云,稚子忍寒守蠹簡,老夫忘睡畫爐灰。《新涼夜坐有作》云,硯屏突兀蓬婆雪,書幾青熒蓮勺燈,稚子可憐貪夜課,語渠循舊未須增。《冬夜讀書示子遹》云,簡斷篇殘字欲無,吾兒不負乃翁書。《喜小兒輩到行在》詩云,阿綱學書蚓滿幅,阿繪學語鶯囀木,畫窗涴壁誰忍嗔,啼呼也復可憐人。其教子之主於寬也如此。就其集觀之,其子才質宜於寬也。
 
《與建子振孫登千峰榭》詩云,二稚慧堪憐,猶賒志學年,善和書尚在,他日要人傳。《浮生》詩云,橫陳糲飯側,朗誦短檠前,不用嘲痴絕,兒曹尚可傳。《感貧》詩云,翁將貧博健,兒以學忘憂。《夜坐示子聿》云,學術非時好,文章且自由,不嫌秋夜永,問事有長頭。《喜小兒病起》詩云,也知笠澤家風在,十歲能吟病起詩。《示兒》詩云,讀書習氣掃未盡,燈前簡牘紛朱黃,吾兒從旁論治亂,每使老子喜欲狂,不欲飲酒竟自醉,取書相和聲琅琅。《燈下晚餐示子遹》云,遹子挾冊於於來,時與老翁相論難,但令歆向竟同歸,門前籍湜何憂畔。《閒居》詩云,春寒催喚客嘗酒,夜永臥聽兒讀書。《白髮》詩云,自憐未廢詩書業,父子蓬窗共一燈。《由南堰歸》云,到家亦既夕,青燈耿窗扉,且復取書讀,父子窮相依。《出遊暮歸戲作》云,莫道歸來卻岑寂,小兒同守短燈檠。《示子》詩云,老憊簡編猶自力,夜深燈火漸當謀,大門舊業微如線,賴有吾兒共此憂。又云,儒林早歲竊虛名,白首何曾負短檠,堪嘆一衰今至此,夢迴聞汝讀書聲。《縱談》詩云,高談對鄰父,樸學付痴兒。《忍窮》詩云,尚餘書兩屋,手校付吾兒。《即事》詩云,詩成賞音絕,自向小兒誇。家庭文章之樂,非迂刻者所能曉也。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