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能輔導:寫給有心助人者的理論與實務技巧

人人都能輔導:寫給有心助人者的理論與實務技巧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延玲珍
圖書標籤:
  • 輔導技巧
  • 心理輔導
  • 助人技能
  • 溝通技巧
  • 人際關係
  • 自我成長
  • 心理學
  • 教育心理學
  • 實務指南
  • 理論實踐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你的陪伴,可以更有力量

  即使自己還沒預備好要幫助人,可能求助者已經找上你瞭!

  人們因著信任你,嚮你道齣煩惱,想得著一些意見或安慰。你是否暗暗擔心自己夠資格嗎?怕說齣反效果的話語……

  資深輔導延玲珍博士手把手帶領誌願關輔者學、做、教。建立必備的心理學理論基礎,並提供結閤實務的觀點,裝備實用的助人技巧,特別的是,幫助學員從自我瞭解到瞭解求助者,從認識心理疾病到助人者的心理健康,從助人界線到助人倫理的瞭解和警覺。

  本書是協助有心幫助人的誌願關懷輔導者,建立必備的心理學理論基礎,並提供結閤實務的觀點,裝備助人技巧,能辨識齣求助者的深層需要,進而在協助的過程中,適切地關懷陪伴,並初步輔導當事者麵對問題。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另一本假想書籍的詳細簡介,旨在避免提及您提供的書名及其內容: 《探尋心靈的地圖:非結構化對話中的深度連接與賦能實踐》 一、本書核心理念:理解“人”的復雜性與潛能 本書深入探討瞭在非正式、非標準化的互動環境中,個體如何通過細緻入微的觀察、共情傾聽與精準提問,建立起深刻而富有建設性的連接。我們摒棄瞭傳統谘詢模式中嚴格的階段劃分和預設目標,轉而聚焦於過程本身的價值——即在日常的、看似隨意的對話中,挖掘齣個體深藏的內在資源和清晰的自我認知。 我們認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張屬於自己的“心靈地圖”,它被迷霧、岔路和未被探索的區域所覆蓋。許多時候,人們並非缺乏答案,而是缺乏一個能夠幫助他們穿越迷霧的“領航員”——一個能夠提供安全空間、不加評判、並能用恰當的工具激發內在導嚮的夥伴。本書旨在培養的正是這種“非結構化引導者”的能力。 二、結構與內容深度解析 本書分為三大核心闆塊,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掌握從基礎感知到高階賦能的實踐技巧。 第一部分:基石構建——建立安全與信任的場域 (The Groundwork) 本部分著重於引導者(Facilitator)的內在準備與環境設置。 1. 自我的校準與謙遜: 探討“助人者姿態”的構建。真正的賦能始於自我覺察,瞭解自身的局限性、偏見以及“想要解決問題”的衝動。我們強調謙遜的姿態:承認自己無法“知道”對方的全部,而隻是協助對方去“發現”。 關鍵議題: 避免“專傢陷阱”;處理“拯救者情結”;如何運用“不確定性”作為工具。 2. 共情迴路的精細化調諧: 超越錶麵的“我理解你”,本書深入剖析瞭共情的三個層次:認知共情、情感共情和同理性行動。我們教授如何通過非語言信號(如呼吸頻率、肢體張力)和語言的細微之處,捕捉到對話中的“情緒張力點”。 3. 環境的無形塑造: 討論如何通過物理和心理層麵的設置,創造一個讓對方敢於暴露真實想法的空間。這包括語速的控製、聲音的頻率,以及如何使用“暫停”來增加對話的深度和重量。 第二部分:工具箱——非結構化對話中的核心技術 (The Toolkit) 本部分是本書的實踐核心,詳細介紹瞭在沒有既定議程的對話中,引導思考深入的實用工具。 1. 提問的藝術:從封閉到探索 (The Art of Inquiry): 我們係統地區分瞭引導性問題、推測性問題和“洞察性開放問題”(Insightful Open Questions, IOQ)。特彆關注如何設計那些能夠繞過邏輯防禦、直擊核心價值或矛盾點的提問。 實操案例: 如何將“你覺得該怎麼做?”轉化為“在你設想的未來中,讓你感到最有力量的那一刻,當時發生瞭什麼?” 2. 傾聽的層次與迴饋的力度: 區分被動傾聽、主動復述和“前瞻性澄清”。前瞻性澄清是指在對方尚未完全清晰錶達前,就捕捉其潛在的意義並予以反饋,從而加速其自我認知的過程。書中詳細解析瞭如何運用“反射性陳述”來確認事實與情緒,以及如何使用“概念重構”來幫助對方從不同角度審視睏境。 3. 能量的流動與障礙的識彆: 教授如何識彆對話中的“停滯點”或“防禦機製的升起”。當對方開始迴避、使用泛泛而談的詞匯或陷入重復的思維模式時,引導者應如何巧妙地引入“元對話”(關於對話本身的對話),或使用“類比與隱喻”來打破思維的僵局。 第三部分:賦能與收尾——讓影響持續深化 (Deepening and Integration) 本部分關注如何確保一次富有成效的互動能夠産生長遠的、內化的改變,而不是一次性的情緒釋放。 1. 從洞察到行動的橋梁: 探討在對話末期,如何幫助個體自行提取可執行的、符閤其內在節奏的“下一步”。關鍵在於引導個體承諾對自己負責,而不是被外部建議所驅使。我們強調“微小勝利”的重要性,鼓勵設定易於實現、能增強自我效能感的初期步驟。 2. 麵對情緒洪流的承接與釋放: 許多深度對話會釋放齣強烈的情緒。本章提供瞭處理高峰情緒的實用策略,包括如何保持鎮靜、提供必要的穩定支撐,以及如何在不介入解決的情況下,幫助個體自我調節情緒的節奏。 3. “陪伴”而非“結束”: 強調真正的賦能是一個持續的循環。本書最後指導讀者如何以開放的姿態結束一次會談,確保對方帶著一種“被看見”和“被相信”的感覺離開,並為未來的探索留下邀請的開放性。 三、本書的獨特價值與受眾 本書並非一本操作手冊,而是一份關於“存在方式”的指南。它不提供現成的劇本或固定的問題清單,而是培養讀者在變化中保持覺察和靈活性的心智模式。 目標讀者: 職場中的非正式領導者: 那些需要在沒有直接管理權限的情況下,激勵、指導團隊成員的經理和資深專業人士。 人際關係中的深度連接追求者: 渴望提升與傢人、朋友、伴侶之間溝通質量,尋求更真實交流的個體。 希望發展情境化輔導能力的新興助人者: 那些對心理學基礎有興趣,但希望將理論落地於日常情境中,而非局限於專業谘詢室環境的初學者。 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將學會如何成為一個能“看見”他人,並能有效運用日常對話的每一個瞬間,去點燃他人內在潛能的卓越夥伴。這本書是關於如何從“給予建議”過渡到“激發發現”的實踐哲學。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延玲珍


  ■ 臺灣正道福音神學院教牧博士
  ■ 美國加州豐收神學院道學碩士
  ■ 美國加州豐收神學院傢庭輔導碩士
  ■ 中國高級心理諮詢師
  ■ 臺灣真愛傢庭協會執行長
  ■ 婚姻導師學院院長
  ■ 紐約神學教育中心漢語網絡神學院傢庭事工係主任
  ■ 前好消息電視臺傢庭事工創部主任

  延玲珍博士與夫婿邱維超醫師育有一女二男,多年來從事婚姻傢庭事工,在海內外帶領恩愛夫妻營、活力婚姻夫妻營、開辦各類講座及研習會,也在中華福音神學院推廣教育處、臺灣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授課,講授夫妻成長、婚前婚後親子教育與輔導、傢庭風暴的關懷等課程。並與夫婿開發華人界首創「婚前、婚姻導友」教材,協助教會培訓「婚姻導友」,建立傢庭事奉團隊。

  曾獲聘好消息電視臺傢庭事工部創部主任,開設傢庭關懷專線,於「幸福學堂」主持數十集各類傢庭節目及「幸福來敲門」來賓專傢,亦為救恩之聲電臺「幸福好傢在」主持人及中廣電臺流行網專訪傢庭導師。

 

圖書目錄

推薦序 幫助人也要有智慧.馬玉玲 ......................................I
孕育更多優良謙卑有愛的醫心者.黃維仁 ................III
培訓非專業輔導的傑齣工具書.楊寧亞....................VI
全人、全麵、全程的關輔教導.葉高芳....................IX

自 序 從好消息傢庭關懷專線談起 ......................................X

前 言 寫給一般人也能上手的輔導書 ...................................1

第1篇 理論篇
第1章 關輔者的人觀 ......................................................7
一、關輔者的使命 .....................................................................9
二、從聖經看「人」 .................................................................17
三、心理學看「人」 .................................................................27

第2章 關輔者對人的認識 .............................................53
一、TA(Transactional Analysis)人際溝通分析理論 ............55
二、約翰.鮑比依附理論 ..........................................................62
三、人類社會心理發展學理論 ..................................................66

第3章 關輔者對傢庭的認識 ........................................77
一、傢庭的功能 .........................................................................79
二、失功能傢庭 .........................................................................87
三、傢庭係統 .............................................................................97

第2篇 關輔篇
第4章 關輔者的倫理觀 .................................................115
一、關輔者倫理觀 .....................................................................116
二、基督徒的輔導倫理觀 ..........................................................132
三、輔導的界線 .........................................................................142

第5章 認識關輔的歷程 .................................................153
一、建立關係 .............................................................................155
二、資料收集 .............................................................................174
三、有效的引導 .........................................................................189

第6章 初階同理心 ...........................................................199
一、溝通與積極傾聽 .................................................................200
二、同理心三部麯 .....................................................................206
三、自我問話與察覺論 .............................................................212

第7章 身心疾病傢屬關輔 .............................................221
一、心理精神異常和疾病的迷思與澄清 ...................................222
二、心理精神異常和疾病的人是大腦生病瞭 ...........................223
三、認識健康 .............................................................................229
四、心理精神健康範疇 .............................................................233
五、認識人格疾患 .....................................................................237
六、認識心理疾病 .....................................................................240
七、認識精神疾病 .....................................................................255
八、如何關懷陪伴心理疾患的病友和傢庭? ...........................257

第3篇 實務篇
第8章 傢庭實務難題處理 .............................................281
一、親密關係的暴力問題 ..........................................................283
二、暴力循環的五個心理層麵的階段 .......................................293
三、協助處理親密關係的暴力問題 ..........................................298

第9章 認識婚姻難題 ......................................................305
一、破除婚姻的迷思 .................................................................306
二、認識夫妻差異與衝突 ..........................................................312
三、外遇的迷思與多麵嚮 ..........................................................321
四、如何關懷陪伴外遇傢庭? ..................................................330
五、認識單親傢庭 .....................................................................338
六、颱灣離婚率的數據探討 ......................................................342

第10章 認識親子難題 ....................................................349
一、親子難題,怎麼辦? ..........................................................350
二、親子關係與調適的難題 ......................................................353
三、認識青少年的發展 .............................................................360
四、青少年的情緒處理 .............................................................365
五、學習放手的藝術 .................................................................376

第11章 危機與哀傷關顧 ...............................................383
一、認識危機 .............................................................................384
二、認識哀傷輔導 .....................................................................396
三、哀悼的四項任務 .................................................................403
四、悲傷的輔導原則 .................................................................409

第12章 認識自殺防治 ....................................................415
一、成為自殺防治守門員 ..........................................................416
二、自殺意圖初篩評估 .............................................................421
三、自殺危機處理與相關資源 ..................................................426

附註 ..........................................................................................435

附件 ..........................................................................................447
附件一 混亂階段的處理步驟 ..................................................448
附件二 練習覺察改變帶來的衝擊 ..........................................449
附件三 PAC問捲 ....................................................................451
附件四 傢庭功能評估(APGAR) ........................................454
附件五 1:雙嚮度傢庭功能檢測 ............................................456
2:傢庭關係圖 ...........................................................457
附件六 婚姻滿意度評估 ..........................................................458
附件七 颱灣親密關係暴力危險評估錶(TIPVDA) ............459
附件八 成人傢庭事件壓力錶 ..................................................462
附件九 情緒字詞 .....................................................................465

附錄 延伸影音輔助資料 ......................................................471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2773772
  • 叢書係列:事工類
  • 規格:平裝 / 528頁 / 17 x 23 x 2.2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自序

從好消息傢庭關懷專線談起


  撰書起源
  話說本書寫作的前身,要從2010年夏天我自美返颱,進到好消息電視颱(GOOD TV)開創的傢庭事工部談起。當時領受瞭媒體宣教的呼召,媒體好似空軍,散播福音的種子,為著廣傳福音落地生根的有效性,需要建立一群「陸軍特種」的關懷誌工部隊,使得電視機前的觀眾藉由媒體傳播作為認識上帝的管道,同時現場有一批可以在電話中作為傢庭關懷的陪伴者,迴覆或安慰心理需要受幫助的人,進而有機會引導他們進到附近的教會,實務性地加強認識福音及進行收割行動。

  記得培訓初期經過一年多且密集式連續每週開課的方式,聘請到瞭許多與傢庭及輔導相關領域的專業老師,開辦瞭將近200小時的課程,至終將一群百餘人原本聽見別人的問題也不知如何開口答話的誌工們,在將近一年半時間的學習與操練之後,終於在2012年元月初,啟動好消息傢庭關懷專線事工,至今關懷專線已有十餘年的事奉瞭。

  在歷經實務培訓以及開線後纍積接線經驗的結果,2014年,我再將培訓課程精簡規劃成72小時的「傢庭關懷誌工培訓教材」,並分別在颱灣北部與南部的教會,多次開辦與夥伴教會「陸軍特種」的相關培訓,得到許許多多的牧者同工對此培訓的認同與讚賞。從實際的電話關懷專線的數據中,好消息傢庭關懷專線事工從2012年至2017年初(我任職開線期間),來電求助者總計超過瞭40,000通次電話,至少有超過上萬多名的求助者來電,而且不隻是國內民眾,也有國外民眾打電話進來求助;其中轉介到教會的非基督徒朋友更超過上韆位,統計中至少有15%的人因轉介進到教會而有穩定聚會,這當中有10%的人從慕道開始,最後在教會中受洗歸主,成為基督徒。

  2017年,當我完成瞭最初上帝呼召藉由媒體傳達成立傢庭事工的使命後,我又被上帝差派進入以婚姻傢庭為主軸的基督教福音機構,擔任颱灣真愛傢庭協會的執行長,所麵對的挑戰與爭戰更是大過先前的,雖然這不是一條容易的路,但是我經歷瞭「神的道路總是高過人的道路」,直到今天,上帝的工作仍然在傢庭宣教的命定中進行著。

  因著「關懷輔導的馬其頓呼聲」越來越強烈,2018年至2020年間,我開始編著《基督徒傢庭關輔者手冊》,並使用此教材在中華福音神學院的推廣教育處以及某些教會的輔導訓練事工開課,同樣得到許多學生和會友的肯定,此教材不隻提供教學上的實用性,更可作為教會培訓關懷陪伴牧養係統的資源。

  2020年至2022年疫情期間,因我多次齣國後需被關在防疫旅館檢疫,那段日子使我能夠更加專心地將此教材的內容進行更縝密的寫作,完稿之際不但心中充滿感恩,同時也期許,希望有心想學習關懷輔導的使用者,能夠得到實際且可操作工具的幫助。

  特別感謝
  齣書之際,我要謝謝一直在傢庭事工提供指導的良師─國際真愛傢庭協會葉高芳會長,他慷慨不藏私的氣度是我學習的榜樣。

  感謝在2004年至2010年,我遠渡太平洋到美國學習的期間,作我個人諮商輔導的蔡欣老師,以至於在多年後我迴到颱灣接任好消息傢庭事工部主任時,更是特別邀請蔡老師成為我們培訓的講師之一,她傾囊相授讓許多學習傢庭關懷專線的誌工獲益良多。

  也要感謝過去在颱灣真愛傢庭協會的行政秘書陶瓊荷姊妹文字編排上的協助,使我能夠事半功倍地完成此書。

  最後我要承認並由衷地感謝我的終身良伴、我的丈夫─邱維超弟兄,他是我的伯樂,知道我是一匹韆裏馬,所以不斷地鼓勵支持我,我們相約在主裡一同為上帝的國度建立許多閤上帝心意的傢庭,直到見主麵。

  一切頌讚、榮耀、愛戴都歸給愛我的主。
  主啊!我願禰快來!

延玲珍
於2023年春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人人都能輔導》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我原本以為“輔導”這事兒得是專業的心理學背景或者積纍瞭多年經驗的人纔能勝任的,結果這本書從頭到尾都在強調,隻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成為一個有效的支持者。它沒有那些高深莫測的術語,而是用非常接地氣的方式,一步步拆解瞭輔導過程中的關鍵環節。特彆是關於傾聽技巧的部分,我以前總覺得聽就是“聽著”,但書裏詳細區分瞭主動傾聽、共情性傾聽和批判性傾聽的不同層次,還提供瞭很多實用的場景練習。我記得有一節專門講如何處理對方的沉默,那真是太及時瞭,我過去常常在對方沉默時感到尷尬,急著想去填補空白,結果反而打斷瞭對方深入思考的節奏。這本書告訴我,沉默本身就是一種信息,如何優雅地“等待”比急於“發問”更重要。它讓我對“助人”這件事有瞭更深的敬畏和理解,明白瞭真正的幫助不是給齣答案,而是提供一個安全的空間,讓提問者自己找到答案。這種賦能式的引導,纔是最高級的支持。

评分

不得不提的是,這本書的實操性設計非常齣色,幾乎每一章後麵都配有角色扮演或自我反思的練習題,這讓閱讀過程變成瞭一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邊界設定”的章節。在助人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些界限模糊的請求,比如要求在非工作時間進行長篇大論的電話傾訴,或者要求給齣超齣自己能力範圍的物質幫助。這本書用非常清晰的語言闡述瞭“保護自己的能量場”對於持續有效幫助他人的重要性。它沒有用道德批判的方式去批評那些“索取者”,而是教會我們如何用尊重但堅定的方式劃清界限,比如如何優雅地說“不”,以及如何將對方引導迴更閤適的資源渠道。這種成熟、務實的態度,讓我覺得這本書的作者不僅懂輔導技巧,更深諳人性的復雜和長期付齣的可持續性。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的心理能量儲備更健康瞭,不再輕易被他人的情緒“吸走”。

评分

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似乎避開瞭傳統輔導書籍中常見的“問題解決導嚮”,轉而聚焦於“潛能激發”和“資源整閤”。我曾經受邀在社區裏為一些年輕人做生涯探索的引導,當時我非常頭疼,因為我不是專業顧問,麵對迷茫的年輕人,我能提供的建議太有限瞭。但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框架——“優勢視角”。它反復強調,比起深挖痛苦的根源,不如去探索和放大對方身上已經擁有的那些閃光點和成功經驗。書中提供瞭一套非常實用的“成功故事重構法”,引導對方迴溯過去某個小小的成就,分析當時的決策、付齣的努力以及最終的結果,從而讓受助者自己意識到他們其實具備解決當前睏境所需的能力。這種從“缺乏”到“富足”的思維轉變,不僅讓我的輔導對象感到被尊重和鼓舞,也極大地減輕瞭我作為引導者的心理負擔。我不再需要扮演“萬事通”的角色,隻需要成為一個優秀的“聚光燈操作員”。

评分

我關注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對“情感處理”環節的細緻入微。在麵對他人的強烈情緒——無論是憤怒、沮喪還是恐懼時,很多非專業人士的第一反應往往是試圖“平息”或“說服”對方理性下來,結果常常適得其反。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情緒煉金術”的概念,它鼓勵輔導者先“接住”並“命名”這種情緒,而不是急於修正它。書中提到一個非常深刻的觀點:“情緒需要被看到,而不是被修正。”它詳細解釋瞭如何通過非評判性的語言(例如,“聽起來你現在感到非常無力”)來確認對方的感受,從而打開溝通的大門。我嘗試在一次朋友的危機中運用瞭這種“情緒的確認式迴應”,效果立竿見影,他不再處於防禦狀態,而是開始願意傾訴細節。這本書教會我的核心是:在提供任何實質性的建議之前,必須先建立一個情感上的連接和安全網。這種對情感深度和細微差彆的捕捉能力,讓這本書在眾多自助類書籍中脫穎而齣,顯得既深刻又實用。

评分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被裝上瞭一個全新的“人際互動雷達”。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如何與人談話的書,更像是一部關於“有效溝通”的行動指南。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構建人際關係模型時所采用的係統性思維。書裏有一章深入探討瞭“信任的建立與維護”,它將信任分解成瞭可操作的幾個要素,比如一緻性、可靠性和真誠性,並給齣瞭具體的小步驟來增強這些品質。比如,它建議在每一次互動結束時,都要做一次快速的“承諾兌現”迴顧,哪怕隻是一個小小的約定,這種細微之處的積纍,確實能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建立起穩固的閤作基礎。我嘗試著在工作中應用瞭書中提到的“反饋環”模型,以往的反饋總是讓人感到壓力山大,但按照書中的結構,從觀察事實到錶達感受,再到提齣期望,整個過程變得有建設性而不是指責性。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把那些模糊的“軟技能”硬是拉到瞭“硬技能”的層麵,讓我們可以像學習編程一樣去學習如何更好地與人相處和協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