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台灣小吃,就是讚
台灣獨特的地理位置,從大航海時代開始,即是兵家必爭之地,荷蘭、葡萄牙、西班牙先後帶入他們的文化,而明鄭時期帶入漢人文化,之後又因日本統治而融入日本文化,國民政府來台後,又帶來了眷村文化。直至現在,隨著東南亞移工的到來,也引進些許東南亞文化。隨著不同族群的到來,許多料理手法、飲食方式也隨之來台,並在台灣落地生根。
不同的文化,為台灣注入源源不絕的活水,也讓台灣人擁有十足的創造力。加上台灣地跨亞熱帶與熱帶,地形垂直高度落差接近四千公尺,擁有豐富的物種,在飲食上,不僅讓台灣成為美食天堂,也造就了各式各樣的庶民小吃。
早期的小吃是以方便取得的食材製成分量較小的餐點,主要是在正餐間食用,用來補充體力。因為分量較少所以價格相對低廉,大多數的人都負擔得起。隨著時代演進,烹調手法愈來愈繁複,小吃也越來越精緻,跳脫只求果腹的作用,成為美食的一環。在國際間,「台灣小吃」也成為行銷利器,許多外國人到台灣觀光,都備有必嘗的小吃名單,成為重要的觀光資源。
在台灣的我們非常幸運地被各種美食包圍,這些食物不僅是我們的生活,也代表我們的歷史與文化,本書主要從歷史與文化的角度切入,追尋小吃的身世。每道食物都猶如有機體,它承載了過去,也不斷融入新的元素,跟隨我們的腳步了解食物來龍去脈,就猶如偵探解謎般有趣。
撰文時,本書已盡量提出每道小吃的由來,然而隨著更多的史料或研究,未來或許會有更接近事實的緣由,所以我們也扮演拋磚引玉的角色,期盼更多人參與小吃的探究之旅。
在台灣不計其數的美味小吃中,我們從中挑選了101種,分為米麵食類、湯品、飲品、點心、伴手禮五大類,介紹台灣四大族群的特色小吃。希望在有限的文字中,帶大家了解台灣小吃的故事。
編輯的話
萬方協助的美食之旅
在台灣,民以食為天,外國可以批評台灣的交通,但只要批評飲食幾乎都會成為在網路上的引戰話題,可見台灣人有多重視吃。我自己也喜歡小吃,尤其小吃背後反映的是在地歷史,我有一個關於小吃的經驗法則,是歷史愈悠久的地方,幾乎食物品質就愈高,如台南、彰化等地方,都有歷史悠久且美味的在地小吃。這次能編這樣一本收錄101 道台灣小吃的書,展現這些在地小吃背後的故事,不僅感到相當高興,也受益良多。
這本書可以出版,首先必須感謝沈慈雅的編撰,與王韻絜的企劃、部分文章書寫。再來有關書籍圖片部分,這裡還得特別感謝兩人,一是開在宜蘭礁溪的玉仁八寶冬粉,他們慷慨地提供自己的照片,讓這本書得以收錄,本書第一篇〈八寶冬粉〉中有介紹他們的故事,歡迎大家去礁溪泡溫泉時也順便品嚐這道在地美味;再來是台南人劉恬寧小姐,感謝他數次帶親友吃台南有名的在地小吃「香腸熟肉」時都有拍下高品質美照,讓本書得以收錄,我也好想早餐就吃這樣的小吃啊。
此外,書中有些圖片是我親身去拍攝。晨星是位在台中的出版社,因此如大麵羹等台中小吃,自然是直接去最有名的店面拍攝(題外話,曾獲選為必比登小吃的英才大麵羹,真的是我吃過最好吃的大麵羹)。而竹山蕃薯包等小吃,我更是直接騎摩托車,從台中殺去南投竹山拍攝,竹山的蕃薯包與意麵都很不錯且獨特,確實是出竹山後就難以再吃到同樣的美味了。因為編了這本書,我才親身走過許多小吃所在的地點,大開眼界,感謝這本書讓我走一趟美食之旅。
編輯 許宸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