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準提法門

讀懂準提法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黃國清
图书标签:
  • 准提法门
  • 佛教
  • 密宗
  • 修行
  • 法门
  • 观音法门
  • 净土法门
  • 消业障
  • 增智慧
  • 超度亡灵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準提菩薩以「滿願」著稱;
神咒之王〈準提咒〉更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

  準提法門為優質的大乘密教行法,顯密二教融通相成,易學易修,
  其修持效驗頗受僧俗二眾所肯定,可滿足各層次的學佛需求。

  從消災祈福的人生願望,到福慧圓滿的佛果菩提,
  在誦念神咒的加持之下,皆得以快速實現。

  本書兼顧教義解析,及儀軌、壇場、當代實踐等修持的務實面向;
  已持誦或對〈準提咒〉有興趣的讀者,務必一讀。

聯合推薦

  本書對於準提法門的論述,不但完備整全,並且深入細緻,除了經典的文義疏解之外,也涵蓋了經咒儀軌的修行與禮懺方法,包括:經典的持誦指引、壇場的布置要點、儀軌的修法次第、「身、口、意」三密的修持相應等,可說是面面俱到。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對於自力修持與他力加持,有不少論述,最後總結強調自他二力相輔相成,不宜偏廢。——釋慧開(佛光山寺副住持暨南華大學講座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

  最後一篇〈準提法門的現代啟示〉,讓我最是讚歎。聞、思、修最終要落在踐行的環節,就像手中握著大把地圖,並不能代替我們行走。現代修學意義與價值的提振,告訴人們,只有實修才能認識宇宙,安頓人生。
  書寫者突出準提法門的現代價值,就如同將一條魚放入水中,看到牠的游動。準提法門不是「文物」,不是「化石」,而是萬古傳燈,依然活靈活現。——溫金玉(中國人民大學淨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暨香港珠海學院佛學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國清兄對「準提」教法的儀軌施設、歷史發展、版本考據各方面,研究全面而細緻,既嚴守學術矩矱,同時保守修行歸趣。而此書著墨於準提教法的生活實踐,及其人間淨土宗旨的抉發;舊籍新詮、老樹新枝,契理同時兼顧時代機遇,尤見用心。——林其賢(國立屏東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

 
探索觉醒之光的秘境:一部深度剖析藏传佛教显密教义的指南 书名:《觉醒之光:探寻显密教义的圆融之路》 作者: [此处可填写虚构的、具有学术背景或修行经验的作者名] 出版社: [此处可填写一家严肃的、专注于东方哲学或宗教研究的出版社名称] 页数: 约 600 页 --- 导言:迷雾中的指引 本书《觉醒之光:探寻显密教义的圆融之路》,旨在为对藏传佛教的广博体系抱有深厚兴趣,却又感到其内部复杂结构令人望而却步的读者,提供一张清晰、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地图。我们深知,佛教的修持路径并非单一同质的河流,而是由多条支流汇聚而成的宏大水系。藏传佛教,作为印度佛教思想在雪域高原的独特结晶,其精髓恰恰在于将声闻、缘觉、菩萨所共修的“显宗”教法,与密乘深奥的“密宗”仪轨、禅定、本尊观想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逻辑严密、次第清晰的成佛之道。 本书并非仅仅是对某一特定传承或法门的浅尝辄止,而是一部旨在梳理和阐释显宗与密宗——尤其是大乘显宗(如中观思想、唯识学)与无上瑜伽密续——之间内在联系与互补性的著作。我们力求超越表面现象的描述,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哲学基础和修行逻辑,帮助读者构建一个完整、连贯的佛法认知框架。 第一部分:显宗的基石——通往智慧的阶梯 本部分专注于构建读者对大乘佛教核心哲学的理解,这是进入密乘之前必须坚实的基石。 第一章:轮回的本质与出离心(声闻基础的重申) 我们将从佛陀初转法轮的根本教义出发,详细阐述四圣谛、八正道在现代人心灵困境中的现实意义。重点不在于强调苦的消极层面,而在于剖析“我执”如何固化了“我所”,从而构建起无休止的痛苦循环。此处将引用《瑜伽师地论》的部分论述,阐明“熏习”的概念,为后续密宗的“转化”思想埋下伏笔。 第二章:性空的中观辩证(龙树菩萨的智慧) 中观学派是藏传佛教显宗的理论核心。本章将细致拆解“缘起性空”的深刻内涵,区分“世俗谛”与“胜义谛”。我们将深入研习《中论》中的二十八部中道论证,重点解析“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的立场,如何彻底破除“有”与“无”的二元对立。读者将理解,性空并非虚无主义,而是通往一切可能性的开放空间。 第三章:心识的构造与唯识探源(超越概念的界限) 为准备迎接密乘对心识的细致描绘,本章将引入唯识学的基本框架。重点阐述“八识”的运作机制,特别是阿赖耶识(藏识)如何储存业力种子。我们将探讨“三自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的辨析,展示心识如何投射出我们所经验的世界,这为密乘中“心识即佛性”的论断提供了逻辑支撑。 第二部分:密乘的门槛——三密相应与次第引导 本部分转向显宗与密宗的交汇点,阐述密乘如何超越显宗的渐修模式,强调“即身成佛”的速疾法门。 第四章:密乘的缘起——不共的道果观 密乘(金刚乘)的独特性在于其“果地觉悟”的修行观。本章将解释“三密”(身、语、意)修持的原理,以及密乘何以被称为“金刚乘”——因其强调将凡夫的烦恼(贪、嗔、痴)不予舍弃,而是立即转化为道用的“转化”智慧。我们将区分“因乘”(如显宗)与“果乘”(密宗)的根本差异。 第五章:本尊瑜伽的心理学基础(观想的力量) 本尊的修持是密乘的核心实践。本章将详细剖析“生起次第”的内涵。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想象,而是通过高度专注和意念力的培养,将自身观想为圆满的佛陀身相(报身或法身显现)。我们将探讨,为何观想与自身本性相应的本尊,能够迅速地“拔除”凡夫习气,校准心识的频率。 第六章:圆满次第的隐秘核心(风脉明点的精微科学) 这是全书最具探索性的部分,旨在揭示密乘修行的“内在工程学”。我们将以一种去神秘化、更侧重体验与生理反馈的方式,介绍拙火、中脉、左右脉(气脉)的理论结构。重点阐述“拙火”(Tummo)在提升觉知度、证悟“光明心”中的关键作用。本章将谨慎地讨论,这些生理层面的实践,是如何精确地对应于显宗中关于“心、识、空性”的最高见解。 第三部分:圆融与抉择——显密交归一处 最后一部分,着眼于将显宗的理论高度与密宗的实践深度整合,展现藏传佛教作为一整套完整解脱系统的恢宏气象。 第七章:大圆满与大手印的见地 本书将简要但清晰地勾勒出藏传佛教各派(宁玛、萨迦、噶举、格鲁)在“最高见解”上的共通之处——即大圆满与大手印的教法。我们将对比阐释,这些顶乘法门如何将显宗的中观空性、密宗的拙火光明,合而为一,直指“心性本然清净”的究竟实相。 第八章:伦理与生活中的觉醒 觉醒并非逃避世俗。本章探讨“利他”的终极实践——菩提心在显宗(发愿)与密宗(行持)中的不同体现。我们将讨论,一位深入修持者应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空性智慧来处理人际关系、面对困境,实现“以烦恼为燃料,证悟为火焰”的生命状态。 --- 总结: 《觉醒之光》如同一座精心搭建的桥梁,连接了深邃的哲学思辨与精微的内在实践。它忠实地呈现了藏传佛教作为一套完整、次第分明、且高度内洽的解脱系统,如何通过显宗的理论深化,和密宗的果地直指,最终导向众生本自具足的究竟觉醒。本书适合所有渴望系统性、深入性了解藏传佛教核心教义的严肃学习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國清


  國立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碩士、中華佛學研究所畢業、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碩士、博士。曾任南華大學宗教所所長,現職南華大學宗教所副教授兼唯識學研究中心主任、圓光佛學研究所兼任老師。研究領域包括初期大乘佛學、中觀思想、唯識思想、法華天台思想、華嚴思想、佛教生命教育、佛學與管理。著有《金剛經與藥師經的當代釋讀》、《真諦大師:漢傳唯識學先驅》、《星雲人間佛教與現代管理實踐》。長年在海峽兩岸推動佛教學術論壇,弘講佛教經論,致力於傳統佛典的現代譯釋工作,期望將寶典轉化為易為現代人所理解的表達方式。

張精明

  南華大學宗教所碩士、逢甲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班在讀。曾任空軍飛官與民航機長,因感悟生命無常而專志投入佛法研修,學而不倦。碩士論文以《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為研究對象,探討準提法門的義理與實踐課題;博士論文專攻《華嚴經.十地品》思想研究。

 

图书目录

〔推薦序〕修持準提法門的武功祕笈 釋慧開
〔推薦序〕一場漸行漸深、步步踏實的準提之旅 溫金玉
〔推薦序〕顯密相成,福慧圓滿 林其賢
〔代  序〕依經據典話準提

第一篇 準提行法的歷史之旅
前言
一、準提菩薩的印度行跡
(一)準提行法的流傳時代
(二)準提名號與形相示現
二、準提密法的中國傳譯
(一)準提經典的漢文翻譯
(二)準提儀軌的西天東來
三、準提法門的漢化演進
(一)顯密融通的理念開拓
(二)明清佛門的持誦風氣
(三)明清學人的準提著述

第二篇 經咒儀軌的修行方法
前言
一、準提佛典的修行要義
(一)準提法門的修持功德
(二)準提密法的修行條件
(三)準提經典的持誦指引
二、準提儀軌的修持規範
(一)準提壇場的布置要點
(二)準提儀軌的修法次第
(三)身口意密的修持相應

第三篇 準提法門的漢傳模式
前言
一、顯密圓通的觀行實踐
(一)顯密共通的菩提心戒
(二)華嚴為本的顯教觀門
(三)統合諸部的密法修持
二、明清佛門的漢傳行法
(一)準提經典的文義疏解
(二)準提法門的持誦儀軌
(三)準提法門的禮懺修行

第四篇 準提法門的現代啟示
前言
一、準提行法與人間淨土
(一)心淨土淨,人間修行
(二)深信因果,懺悔修善
(三)立足世間,放眼佛果
二、準提法門的生活實踐
(一)發菩提心,指引人生
(二)自力他力,豐富生命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345054
  • 叢書系列:智慧海系列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5 x 21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推薦序

修持準提法門的武功祕笈
釋慧開


  很高興接到黃國清教授的邀請,囑我為他的新書《讀懂準提法門》寫一篇推薦序,我欣然應允。

  黃老師是我在擔任南華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期間,應聘來到宗教學研究所任教,與我有將近二十年的同事之誼。對於黃老師的熱心教學、認真研究、勤於著述,以及用心指導學生寫論文,我非常欣賞與肯定。國清老師除了教學、研究、著述、指導學生之外,也非常關心宗教所所務的發展,與海內外的學術界以及各個宗教界,都有密切的往來互動與交流。所以我在擔任副校長時,極力向林聰明校長推薦,請國清老師擔任宗教所所長,後來他在所長任內,對於南華宗教所的發展,有很多貢獻。如今黃老師又有新書出版,嘉惠廣大讀者,我感到十分歡喜與讚歎。

  黃老師的這本新書《讀懂準提法門》,有別於多數的佛學著作,不單是就經典教義或史籍考證的義理論述,而是顯密融通、解行並重,兼顧教義哲理的闡釋解析,以及修行法門的務實踐行。國清老師用了相當多的心力,深入準提法門的經典、史籍與相關文獻資料,同時還兼顧準提法門的經咒、儀軌、壇場等修持的實務面向,旁徵博引,嚴謹論證,引導讀者從歷史的時空脈絡,了解準提法門的緣起與發展;從經典的義理深度,解析準提法門的修持要義;從修行的儀軌與方法,說明準提法門的觀行實踐。對於有心修持準提法門的佛弟子與學佛者,不啻是一部武功祕笈,殊為難得。

  我們都知道,佛法的修學,超越一般世間純知識性的學問,強調解行並重、定慧等持、福慧雙修的實證工夫,而不能偏廢。然而,現實的情況是,不少佛弟子與學佛者,對於佛法之中的諸多解門與行門,往往有所偏執,並且多半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於連「知其然」,也往往是「不求甚解」,含糊籠統地帶過,而流於盲修瞎練。究其原由,與華人傳統的宗教觀與宗教態度不無關聯。自古以來,普羅大眾的宗教態度有三大特徵:一者現實導向,祈求功名利祿、消災延壽等現實利益;二者功利導向,希求靈通感應、有求必應、威靈顯赫等信仰回報;三者融合導向,上焉者主張「三教同源、五教合一」,下焉者認為「有燒香就有保庇」等,即使是知識分子也往往未能免俗。

  黃老師在本書中,也於多處論及一般大眾的功利主義取向態度,並且引以為戒,提醒讀者,勿將佛法降格為世俗善法,造成佛法的智慧含金量遭到大幅地稀釋,殊為可惜。黃老師在序言中,就明確地表達了他撰述本書的旨趣,是幫助那些有心研讀準提經典與儀軌需求的讀者,期許大家更加明瞭其中的菩薩法義、修持條件與實修方法,然後依教奉行,從而增益其修行功德,可說是苦口婆心。

  本書對於準提法門的論述,不但完備整全,並且深入細緻,除了經典的文義疏解之外,也涵蓋了經咒儀軌的修行與禮懺方法,包括:經典的持誦指引、壇場的布置要點、儀軌的修法次第、「身、口、意」三密的修持相應等,可說是面面俱到。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對於自力修持與他力加持,有不少論述,最後總結強調自他二力相輔相成,不宜偏廢。

  綜觀漢傳佛教的發展,在顯密融通的歷程中,除了準提法門形成單一獨特的修持方法之外,黃老師也提到,密教中有不少咒語及手印,也廣泛受到漢傳佛教的吸收及採用,在佛門的早晚課誦以及法會儀軌中處處可見,用來祈求與諸佛菩薩相感通,加持佛事與修法成功。也因此,黃老師特別提醒大家要正確認識佛教的修行意義,以及他力法門的功用與價值,這一點非常重要,否則很可能會淪於貌似學佛,而實際上是在佛法之外空轉。

  佛法的真理是超越時空的,佛法的修持也是跨越時代的,眾生的煩惱苦厄也是無分古今的。最後,黃老師特別論及準提法門對於現代人以及現代社會的啟示,鼓勵大家將準提法門融入日常生活實踐。我也呼籲讀者,要認真研讀本書的內容,然後身體力行,在自力與他力的協作之下,福慧增長,結出豐碩的修證果實。

釋慧開
佛光山寺副住持暨
南華大學講座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



依經據典話準提


  準提法門在古今華人佛教圈中非常盛行,為一種優質的密教行法,易學易修,修持效驗頗受佛教僧俗二眾所肯定。準提法門富含漢傳佛教的特色,顯密二教融通相成,可滿足各層次的學佛需求,從消災祈福的人生願望,到福慧圓滿的佛果菩提,在誦念神咒的加持之下,得以快速實現。於此正法趨向衰微的學佛大環境中,人類的生存與生命問題依然存在,自力聞思與修習佛學有其嚴峻挑戰,持誦〈準提咒〉這樣的他力方便法門有助於深化佛法修行體驗。

  準提法門作為一種大乘密教行法,必須具足教法、發心、戒行各方面的正知見,以作為修法實踐的指引與基礎。修持準提密法有其所依的漢譯經典與儀軌;再者,中國佛教學人為這個行法編寫數種持誦儀軌,都是修習上的重要參考資源。〈準提咒〉持念者眾,或有研讀準提經典與儀軌的需求,以期更加明瞭其菩薩法義、修持條件與實修方法,依教奉行,從而增益修行功德,這是本書的撰寫旨趣,期望能為學佛大眾提供一本統整準提佛典教法的精要專書。

  會完成這本專論準提佛法的小書,可說因緣際會。原本以準提法門為主題的寫作計畫,是排在幾本書的後面,因為還有一些歷史斷點須要考察清楚,漢文準提著述尚未全面瀏覽,以及對日本密教與藏傳佛教的準提傳承所知有限。個人出版著作的習慣,是將問題大致都釐清了,才會放心付梓。二年前曾答應學生精明改寫其以唐密準提法為題的碩士論文出版,因事務繁多,遲遲無法動筆,但已埋下撰寫準提專書的種子;此番法鼓文化編輯向我邀稿,擬了幾個主題,未料「顯密融通的準提法門」雀屏中選,只能說因緣奇妙!

  探研準提典籍多年,只欠推動寫作成書的東風。趁著開學前還有段暑假時光,我排開一切事務,專心於此書的研究與寫作。印度準提流傳的歷史空白、遼代顯密融通的佛教背景、元代準提行法的回傳漢地,竟然都得出某種程度的補充。藉此機會精讀漢譯準提佛典,及道㲀法師所撰《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對其修行理念與持誦儀軌進行系統整理。對於明、清佛門大德的準提著述,一本一本把覽,理清來龍去脈,發掘其修持儀法特色。最後,依歷史、經典、修行三大主軸,以唐密準提儀軌與漢傳準提行法為範圍,依經據典系統地呈現準提法門的具體內涵。

  漢譯的準提經典與儀軌,及中國佛門大德的準提著述,是今日研修準提法門的寶庫,已給出豐足的實修指導與經驗體會,準提行者應先尋求適度的了解,掌握相對純正的準提教法,藉以建立菩薩修行的正知正見,及熟習密咒持誦的規範方法。坊間常見混合式的持念方法,民間信仰觀念、宗教神祕訴求、道教身體功法、藏密氣脈明點……,相雜其間,更有淪為世俗功利主義取向者。此處並非有意批判這些宗教實踐方法,而是如此摻合會使準提修學系統變得複雜玄祕,從而對原本的實修模式有所遮蔽。古來的準提經典與持誦儀軌,宜作為法門修習上的主要依據。

  本書共分四篇:首篇〈準提行法的歷史之旅〉,考察準提信仰與行法在印度密教時期、唐密時期、遼元時代、明清二代的發展軌跡,鳥瞰其發展與演變的流脈,曉了準提法門在漢地興盛的前因後果。第二篇〈經咒儀軌的修行方法〉,以傳譯到中國的印度準提經典與儀軌為研究對象,闡述其修行理念與持誦方法,這是準提行法的經典依據。第三篇〈準提法門的漢傳模式〉,探討遼代道㲀法師《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及明清二代的準提著述,掌握其前後相承關係,及各本的義理與儀法特色,鑑賞古德的修學智慧與持誦體驗。最後一篇〈準提法門的現代啟示〉,以先前各篇的論述為基礎,考量當今的佛教文化環境,思索準提法門的現代修學意義與價值。

  這本書的撰述分工,由我擔當全書架構的擬定,及主要篇章的撰寫。學生精明負責準提儀軌修持方法的部分,借助其持誦經驗,看能否提供另外一種思惟角度。當然,為了使全書的佛學觀念與行文脈絡得到統一,儀軌修持方法最後由我做了必要的大幅修改。寫完此書,個人的收穫應是最大的,發現了準提法門的廣闊世界,及摸索出實踐上的可行方向。

  撰稿期間會擔心此書內容是否偏於深奧與嚴肅而影響讀者的接受度,多方向編輯與學生們徵詢意見,有所調整,同時盡可能地保留自己的撰寫初衷。某日有位讀經學員問我「準提」之義,便將書中解說準提名義的幾段傳輸過去,並問是否深奧;他回覆說適中,說明清楚,如果只是普通的觀念,上網搜尋一下就有。這就是本書的定位吧!依經據典,把觀念說得明晰與深入。閱讀這本書可能要稍具耐心,相信讀後確實能增進許多新知。最後,感恩促成此書的種種善因緣!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抱着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打开这本书的,毕竟市面上关于“法门”的书籍太多了,很多都是老生常谈,或者为了追求神秘感而故弄玄虚。但是《讀懂準提法門》完全打破了我的预期。它的论述逻辑极其严密,仿佛在解一个精妙的数学题,每一步的推导都清晰可见,让人信服。作者在引用经典论述的同时,非常巧妙地结合了现代心理学的视角,使得整个法门的阐释既有传统的根基,又符合当代人的认知习惯。我特别欣赏它在探讨“心性”转变时的那种细腻笔触,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放下”,而是深入剖析了“为什么放不下”,并提供了具体的工具去处理这些执念。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可操作性”,它提供的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一套完整的系统工程。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修行”这个概念有了更清晰、更理性的认识,不再是盲目跟从,而是建立在理解之上的主动实践。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挺有意思,它没有采用传统宗教书籍那种过于庄重的深色调,而是选择了偏向自然、宁静的色系,让人在视觉上就感到一种放松。内容上,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对“持咒”那一章节的深度挖掘。很多书只是简单地提及持咒的功德,但这本书却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讨“意念与声音的共振”在修行中的作用,从声波的物理特性到精神层面的影响,都有涉及,这对于追求深度理解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场盛宴。我个人感觉,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对法门真谛的深刻体悟,而不是简单的资料堆砌。阅读的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些句子,因为那些话语中蕴含的力量感非常强大。它不是一本可以快速翻阅的书,更像是一本需要你沉下心来,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的哲学著作。

评分

对于那些在修行路上感到迷茫,或者对现有法门感到困惑的人来说,《讀懂準提法門》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参考坐标。这本书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平衡性”。它既没有过度强调神通或外在的感应,也没有陷入纯粹的哲学思辨而脱离实践。作者似乎非常懂得现代人的“焦虑感”,所以他会不断地提醒读者,修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必苛求速成。我尤其喜欢其中对比不同流派修行方法的段落,它客观公正地分析了各自的侧重点和局限性,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全面的视野,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种特定的法门。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介于学术研究和个人感悟之间,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失行者的真诚。它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法门,是用来解决现实困境的工具,而非束缚思想的教条。

评分

说实话,我以前对准提法门了解不多,觉得它可能离我太远。但在阅读了《讀懂準提法門》之后,我发现自己对这个法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已经开始尝试书中所介绍的基础仪轨。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非常好,它不是一下子就把所有密法细节抛给你,而是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地揭示其奥秘。作者在解释“观想的次第”时,使用了大量精妙的比喻,比如将心识比作清澈的水池,将杂念比作投入的石子,这个比喻让我瞬间就明白了“定”和“静”的区别和联系。更值得称赞的是,这本书的篇幅虽然不薄,但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完全没有冗余的内容。它像是一份经过精心提炼的指南手册,既包含了理论的深度,也提供了操作的精度,让初学者也能快速上手,感受到修行的切实效果。这是一本真正能帮助人“由迷转信,由信转修”的佳作。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佛教的法门有些模糊的概念,尤其是那些深奥的术语,读起来常常感到云里雾里。这本《讀懂準提法門》就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将复杂的概念分解开来,用非常日常化的语言进行阐释。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而是充满了实用的指导。我特别喜欢它讲解的那个关于“观想”的部分,以前总觉得那是玄之又玄的事情,但作者通过一系列具体可行的步骤,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原来这些修行法门是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我尝试着在早晨冥想时应用书中的一些技巧,惊喜地发现自己的专注力确实有了提升。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字体大小适中,读起来不累眼,即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产生阅读疲劳。它真正做到了让“高深”的佛法变得“亲民”,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是获取知识,更像是在进行一场内心的对话和洗礼。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佛法有兴趣,但又苦于找不到入门途径的朋友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