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時刻刻微養生:陳月卿30年養生全精華,打造身心全方位自癒地圖(元氣新書封.暢銷健康版)

時時刻刻微養生:陳月卿30年養生全精華,打造身心全方位自癒地圖(元氣新書封.暢銷健康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月卿
图书标签:
  • 养生
  • 中医
  • 健康
  • 陈月卿
  • 微养生
  • 自愈
  • 身心健康
  • 元气
  • 保健
  • 生活习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養生,時時刻刻都可以!
對健康好的事,要天天做
對身體好的事,隨時隨地都能做
每天一點點,免疫力 ╳ 自癒力UP!!

  養生食療 ╳ 暢通經絡 ╳ 穴道按摩 ╳ 運動伸展 ╳ 肌力訓練 ╳ 靜坐養心
  養生天后陳月卿精研與實踐健康生活30年,順應現代生活忙碌節奏,獨創簡易可行的「微養生」心法。
  從起床到入睡、從坐臥到行走,皆能輕鬆落實「養生即日常」的健康美學。
  養生不複雜也不困難,只要每天一點點,就能為自己加強免疫力、儲存自癒力!

  【23道美味滋養食譜&彩色照片】簡單易做、營養均衡,讓你愈吃愈年輕
  【54支按摩&健身示範影片QR Code】逐步解說、重點提示,教你愈動愈靈活
  【160幅清楚易懂圖解插畫】穴道定位、動作解析,助你愈活愈健康

  「這本書是為了幫助大家找回健康的主控權而寫的。
  保持青春活力健康的祕訣,就是持之以恆。
  我把研究了30年的身心全方位養生之道轉化為簡單有效的習慣和方法,讓你跟我一樣愛上養生、保持健康、青春逆齡!」──陳月卿

  ◆ 7大養生理念
  【1 順時養生】規律過好每一天,養生效果最佳
  【2 暢通經絡與微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提升自癒力
  【3 上醫醫未病】每天照鏡子,替自己顧健康
  【4 用全食物改善健康】滋養並修復細胞,補足免疫力
  【5 別讓身體缺水】水分充足,才能預防早衰
  【6 過好一年五季】依時節調整飲食,修護五臟與身體
  【7 正視生活習慣】戒除惰性,強化身體敏銳度

  ◆ 16大養生體系
  【1 勤做起床操】持之以恆,促進血液循環
  【2 每天望聞問切】關愛自己,體察身心
  【3 全食物養生法】食材豐富多元,營養齊備
  【4 喝好水】補充礦物質,加速營養吸收
  【5 姿勢正確】端正脊椎,瞬間減齡
  【6 避免久坐】保持正確坐姿,適時放鬆身體
  【7 重視午餐】舒緩情緒,助消化、增元氣
  【8 人生自煮權】食材天然、營養完整,共享家庭溫馨時光
  【9 運動養肌凍齡】增強肌力,維持平衡及活力
  【10 洗澡促進自律神經平衡】消除疲勞,去溼排寒
  【11 臉部刮痧提拉】緊實肌膚,減少皺紋、消水腫
  【12 為心靈充電】專注當下,學習靜坐呼吸、正念減壓
  【13 睡前經絡按摩和助眠操】排除體內廢物,溫陽暖體,幫助睡眠
  【14 家庭也需要養生】好好經營家庭關係,健全身心健康
  【15 心是健康根本】靜坐、轉念,去除情緒垃圾,促進身心和諧
  【16 為健康投資】善用好工具,省時、省力維護健康生活

  ◆ 24小時養生重點
  【6:30起床】
  醒來就做起床操,活絡關節、提升血氧量,喚醒沉睡的身體
  【7:00起床後】    
  起床先喝水,仔細觀察、記錄身體變化,記得好好刷牙
  【7:30早餐時間】
  飲用精力湯/綠拿鐵、豆穀漿是攝取全食物的最佳方式
  【8:00準備出門】
  適時補充水分,隨天氣、季節準備健康飲品
  【8:30出門上班】
  注意行、站、坐姿,脊椎挺直,肩膀放鬆
  【9:00上班時間】
  避免久坐,利用時間進行經絡操與會議操
  【12:00~13:00午餐時間】
  餐前轉換情緒、靜坐、躺平休息,替下午增元氣
  【18:30~20:00晚餐時間】
  善用工具,快速烹調出健康滿分、營養均衡的料理
  【20:00~21:00運動時間】
  肌力訓練鍛鍊核心肌群、伸展運動放鬆肌肉
  【21:00~21:30保養時間】
  洗澡解疲勞,幫臉部刮痧提拉促進氣血循環
  【22:00~22:30睡前時間】
  靜坐舒緩,讓心和腦徹底平靜,替明天做好準備

  ◆ 30年養生經驗談
  ● 養生第一課,照著經絡時辰、根據生理時鐘,規律過好每一天。
  ● 對健康有益的事要天天做,有做比沒做好,做多做少可依時間而定。
  ● 養生不複雜也不困難,只要每週建立一個好習慣,帶來的身心變化會讓人愛上養生。
  ● 好的生活型態,能引發、啟動人體的自癒能力,是對抗疾病、保持健康的不二法門。
  ● 尊重自然,順時養生,依照經絡運行順序休養生息,達到最佳養生效果。
  ● 養生也要養心,謹記心寬一寸,病退一丈,心寬了、淤堵通了、病就退了。
  ● 從「坐好」開始,善待脊椎,才能減少腰痠背痛、肩頸僵硬的情形。
  ● 美容就是養生,養生就是美容,由內而外煥發的自然、健康之美,才是最值得追求的。
探索身心平衡的智慧:一本关于自然疗愈与生活哲学的指南 书名暂定:《静水深流:古老智慧在现代生活的实践》 引言:喧嚣中的宁静锚点 在信息洪流和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渴望一个停顿的瞬间,一个回归内在、重新校准身心频率的契机。本书并非关于速成的健康秘诀或激进的饮食疗法,它是一次深刻的对话,邀请读者一起审视生活方式的本质,探寻那些被时间冲刷却愈发闪耀的古老智慧,以及如何将这些智慧融入日常的点滴之中,构建一个更加坚韧、平衡且充满活力的生命结构。 第一部分:生命的节律——顺应自然的韵律 本书的第一部分聚焦于“节律”的哲学。我们探讨了人类生命与自然界(日夜交替、四季更迭)之间深刻的联系。 一、时间观的重塑:慢即是快 我们首先解构了现代人对“时间”的焦虑。时间不是线性的、可以被无限压缩的资源,而是流动的、具有生命力的存在。 “空”的价值: 深入分析了留白在创造力、决策和身体修复中的关键作用。我们不再视“无所事事”为浪费,而是将其视为大脑进行深度整合的必要过程。 微观时间的觉察: 引导读者通过呼吸、进食、行走等基本活动,重新感知时间在身体内的流逝。这包括对“饥饿感”和“饱足感”的细腻捕捉,而非依赖外界设定的时间表。 二、四季养性:顺应天时而为 借鉴东方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本书详细阐述了如何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调整我们的作息、情绪和饮食结构。 春:萌动与舒展: 探讨了如何通过温和的运动和清洁的饮食来支持肝气的升发,避免“郁结”带来的压力。 夏:滋养与收敛: 重点在于如何应对热量与情绪的高涨,学习“静心”的技巧,避免过度消耗。 秋:清肃与内敛: 强调对肺部的保养,学习“放下”与“排毒”的哲学含义,不仅是身体上的排毒,更是情感上的清理。 冬:潜藏与积蓄: 探讨了如何在寒冷中保护阳气,培养深度的休息习惯,为来年的生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身体的语言——聆听内在的声音 本书超越了单纯的生理知识,深入探讨了身体如何通过症状、感觉和直觉向我们传递信息。 一、直觉的导航系统:解读身体的信号 我们如何区分真正的需求和后天习得的欲望? 疼痛与不适的意义: 疼痛往往是身体发出的最后通牒。我们分析了慢性疲劳、轻微的炎症反应或消化不良,是如何将长期被忽略的情绪或生活失衡投射到物质层面。 水的哲学: 探讨了水与情绪、粘膜健康的关系。水的质地、饮用的方式,都反映了我们内在的流动性与通透性。 二、饮食的艺术:不仅仅是营养摄入 本书倡导的饮食观是一种回归本源的艺术。它不推崇特定的“超级食物”,而是强调食物的“能量场”和准备的过程。 食物的来源与意图: 探讨了从农场到餐桌的整个过程对食物能量的影响。强调感恩和专注地准备食物,使之成为一种疗愈的仪式。 简化与多样性的平衡: 提倡在核心的、易于消化的食物(如根茎类、发酵食物)上建立基础,同时允许适度的季节性探索,避免陷入“完美饮食”的焦虑。 第三部分:心灵的耕耘——构建自洽的内在世界 真正的健康是内外统一的体现。第三部分侧重于心智模式、情绪管理以及建立稳定的人际支持系统。 一、情绪的自然流动:学会“放手” 情绪并非需要被压抑或征服的敌人,而是信息载体。 “情绪消化法”: 介绍了一种温和的方法,允许负面情绪(如愤怒、悲伤)在身体中“流经”,而不是被“卡住”。通过深层呼吸和身体扫描来识别情绪在体内的具体位置。 边界感的建立: 探讨了如何清晰而温和地划定个人能量边界,防止过度卷入他人的情绪漩涡,从而保持自身能量场的稳定。 二、专注力的回归:从碎片化到深度沉浸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注意力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 “单任务”的疗愈力: 鼓励读者每天至少进行一段完全不受干扰的活动,无论是阅读、园艺还是仅仅发呆,以此训练大脑的恢复能力。 正念的应用(非宗教): 侧重于将“临在感”带入枯燥的日常事务中,如洗碗、排队等待,使这些时刻成为滋养心灵的“微冥想”。 三、社群的力量与独处的智慧 本书最后讨论了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的内在需求,以及如何在连接与独立之间找到黄金分割点。 互惠的连接: 强调高质量的连接胜于数量。如何识别并维护那些真正能提供支持和激励的友谊。 独处的疗愈空间: 区分“孤独”与“独处”。独处是主动选择的、滋养自我的空间,是倾听内在声音的必要条件。 结语:旅程而非目的地 《静水深流》并非提供了一套终极蓝图,而是提供了一套工具箱和一种观察世界的视角。健康不是一个需要征服的高峰,而是一条持续的、动态的平衡之旅。通过细微的调整、持续的觉察和对生命节律的尊重,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身心健康的首席设计师。这本书是献给所有希望在忙碌中找到内在秩序、回归生命本真力量的探索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月卿


  現為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長,亦為資深新聞工作者、知名電視節目主持人、暢銷作家、健康養生達人。

  30多年來,為陪伴夫婿對抗癌症,也為替自己洗刷「藥罐子」的稱號,從飲食開始深入探索並嘗試各種養生方式,藉由身體的回饋,逐漸建立一套簡單又有效率的養生方法,並融入日常生活之中,藉由時時刻刻微養生,重新調整飲食及生活方式,終於重獲健康並建立幸福家庭。

  過程中深深體悟身體與內心同步健康的重要性,也為人體的奧祕和自癒能力深深折服,相信健康不僅是可以管理的,更是可以促進的。尤其邁入60歲以後,身體老化衰退的速度驚人,於是更努力的探索、研究,發現每個人都握有自我療癒的鑰匙,唯有實踐全方位養生,才能維持健康、體能和心智,減緩退化,於是勤勉書寫,希望為自己、家人和粉絲、書友,找回健康主控權。

  藉由自身特殊生命歷練所獲得的經驗,出版《從心開始》、《吃對全食物(上)(下)》、《綠拿鐵.排毒魔法飲》、《他的癌細胞消失了》等書,分享疾病帶來的生命轉機和智慧,盼能幫助讀者替健康升級、為幸福加分。

  Facebook「陳月卿」:https://www.facebook.com/chenyueching
  Podcast「陳月卿 健康4.0」: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1609589996
 

图书目录

【自序】走過30年,找到我的健康自癒地圖
【前言】對健康有益的事要天天做


【6:30起床】
驚喜的起床號
我的養生理念01:一天的順時養生法
我的養生體系01:用起床操展開健康的一天
● 1 腳趾和踝關節運動
● 2 乾洗臉
● 3 眼睛操
● 4 按摩鼻翼
● 5 揉耳朵
● 6 乾梳頭
● 7 揉胸、推腹
● 8 伸懶腰、用髖關節走路
我的養生理念02:經絡與微循環攸關病痛生死

【7:00起床後】
測量身體健康指數
早上第一杯救命水
我的養生體系02:每天為自己望聞問切
好好刷牙是健康第一要務
邊洗臉邊幫自己微整形
我的養生理念03:上醫醫未病

【7:30早餐時間】
一整天健康活力的來源:精力湯/綠拿鐵
我的養生體系03:最有效率的全食物養生法
● 精力湯/綠拿鐵
● 豆穀漿
吃錯蛋白質,肌少、肥胖、三高跟著來
豆類加穀類可提高蛋白質利用率
我的養生理念04:用全食物做化療、抗憂鬱、防失智

【8:00準備出門】
我的養生理念05:別讓身體缺水了
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缺水了?
缺水引發的症狀和疾病
我的養生體系04:喝對好水促健康、抗老化
小心水中的塑膠微粒
讓水更好喝的蔬果加味水
● 薄荷迷迭香檸檬水
● 小黃瓜薄荷萊姆水
● 鳳梨水
● 柑橘水
用美好健康的飲品寵愛自己
我的養生理念06:一年五季,順時養生
● 春季──潤燥蜂蜜水
● 夏季──消暑綠豆水
● 長夏──去溼四神湯水
● 秋季──養血五紅水
● 冬季──散寒二神湯
我的養生理念07:很多疾病都是生活習慣造成的

【8:30出門上班】
我的養生體系05:姿勢正確,時時刻刻都在養生
● 正確的姿勢
保持良好姿勢的祕訣
● 正確的站姿
● 正確的走姿
● 正確的坐姿

【9:00上班時間】
我的養生體系06:別讓久坐傷害你
● 經絡操
1 百會穴
2 膻中穴
3 勞宮穴、少府穴
4 太淵穴、大陵穴、神門穴
5 陽谿穴、陽池穴、陽谷穴
6 商陽穴、二間穴、三間穴、合谷穴
7 少澤穴、前谷穴、後溪穴、腕骨穴
8 中府穴
9 手臂內、外側穴道
11 命門穴、腎俞穴、關元俞穴、八髎穴
12 環跳穴
13 足三陽經和足三陰經
14 委中穴
15 鼠蹊部
● 會議操
1 十指井穴
2 踮腳跟和腳尖
3 腳趾運動

【12:00~13:00午餐時間】
我的養生體系07:利用午餐時間增添下午元氣
我的養生體系08:奪回人生自煮權
自己帶便當一點都不難
● 溫沙拉
● 蒸七彩蔬菜
● 紅燒豆腐魚片
● 四神排骨湯和燙青菜
外食對策
食物的分量、比例和進食順序
細嚼慢嚥之必要

【18:30~20:00晚餐時間】
精質晚餐
食材準備與整理
● 蒲燒鰻魚鮮蔬飯
● 壽喜燒鍋
● 毛豆蔬菜炒蝦仁
● 清蒸鮮鮑魚
● 燒酒蝦
● 芝麻牛蒡
● 紅燒豆皮
● 滷豆干

【20:00~21:00運動時間】
把握黃金時間動一動
我的養生體系09:運動讓你養肌凍齡
● 有氧運動
1 快走
2 超慢跑
● 肌力訓練
1 捲腹
2 仰臥抬腿
3 棒式
4 交叉捲腹
5 橋式
● 伸展運動
1 腹肌拉筋
2 嬰兒式
3 心心相印
4 束角式
5 蝴蝶腳
6 俯臥超人操
● 其他運動
1 踮腳尖抓帶脈
2 扭腰
3 爬山或快走
4 跳國標舞

【21:00~21:30保養時間】
我的養生體系10:利用洗澡促進自律神經平衡、排寒
我的養生體系11:臉部刮痧提拉

【22:00~22:30睡前時間】
時間管理,為明天預做準備
我的養生體系12:身心合一,為心靈充電
練習身心合一,最簡單的方法
我的養生體系13:睡前筋絡按摩和助眠操
● 睡前筋絡按摩
1 按摩頭部
2 按摩背部膀胱經
● 床上助眠操
1 放鬆小腿肌肉
2 旋轉腳踝
3 腳趾運動
4 按揉肚臍
5 按摩關元穴和中極穴
6 按摩整個腹部
7 按摩鼠蹊部
【Anytime 時時刻刻】
我的養生體系14:家庭是養生最重要的場域
我的養生體系15:心是健康根本
我的養生體系16:我的健康投資

【後記】為促進健康盡一份心力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259204
  • 叢書系列:健康生活系列
  • 規格:平裝 / 368頁 / 17 x 23 x 1.84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关于健康养生的书,简直是我的“私人健康顾问”!我记得我买这本书的时候,正好经历了一段非常忙碌的时期,感觉身体和精神都快要崩溃了。那时候,我开始对市面上各种养生法感到迷茫,不知道该相信谁。偶然间朋友推荐了这本书,说实话,一开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但翻开第一页,我就被作者那种深入浅出、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吸引住了。她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更像是一位和你并肩走过很多弯路,然后总结出最实用方法的“过来人”。整本书的结构安排得特别巧妙,不像很多健康书那样堆砌理论,而是将那些晦涩难懂的养生理念,用非常贴近日常生活的场景来阐述。比如,关于如何调整呼吸来缓解焦虑,作者提供的那个小技巧,我坚持练习了不到一周,效果就非常明显。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养生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可以融入日常的点滴习惯。这本书更像是一份地图,指引我找到内心最深层的需求,而不是盲目追求表面的“健康指标”。那种被理解和被引导的感觉,真的太棒了。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排版和语言风格都非常适合现代人阅读。它没有那种老学究式的说教腔调,读起来非常流畅、亲切。我常常是在通勤的地铁上读,那种沉浸感让我完全忘记了周围的嘈杂。很多养生书都会陷入一个误区,就是把健康描述得过于神圣化、复杂化,仿佛只有少数精英才能掌握。但这本不一样,它真正做到了“普罗大众化”。它提供的建议非常“接地气”,不需要昂贵的设备或者复杂的食谱。例如,书中提到的一些关于改善体态的小练习,我甚至可以在办公室的休息时间偷偷完成,而且坚持下来后,我感觉肩颈的僵硬感明显减轻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是提供一个快速见效的“秘方”,而是建立一个可持续的、个性化的健康体系。它让我明白,养生是一个长期的旅程,更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法,而不是盲目跟风。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生活方式的里程碑式的读物。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总觉得健康是“未来”才需要考虑的事情,把身体透支当成了年轻的资本。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具有感染力,它不是冷冰冰地告诉你“你应该做什么”,而是通过分享作者自己走过的弯路和感悟,让你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我也想试试”的内在驱动力。特别是关于“如何保持精力充沛”的那部分,它没有夸大地宣称某种食物能让人瞬间活力百倍,而是从睡眠质量、微量元素摄入、到心理放松的平衡角度进行了全方位的解析。我尝试了书中推荐的几个“能量充电”小技巧,比如下午三点的小憩方式,效果非常出奇地好,让我避免了下午的“工作低谷期”。这本书的强大之处在于,它提供的是一套完整的“系统升级”方案,让我们能更积极、更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它不仅仅是让我身体更好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拥有了更强大的内在韧性。

评分

自从我开始关注健康生活以来,市面上的养生书籍多如牛毛,但大部分读起来都让人昏昏欲睡,要么就是过于强调某种“灵丹妙药”,让人感觉不太靠谱。然而,这本《時時刻刻微養生》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它强调的是“微”养生,是那种可以轻松融入快节奏生活的细微调整。我以前总觉得养生就要早起打坐、吃各种奇怪的食材,实行起来难度太高,根本坚持不下去。但这本书告诉我们,一杯温水、一次深呼吸、甚至是午休时的一个小动作,都能对身体产生积极影响。作者的论述非常注重实操性,每一个建议后面都有她多年实践的经验作为支撑,让人读起来心里特别踏实。我尝试着改变了一些小的生活习惯,比如调整睡眠前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效果比我想象中要好得多。它教会了我如何倾听身体的声音,而不是被外界的喧嚣所裹挟。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工具书,不如说是一本“心灵对话录”,让我学会了与自己的身体和谐相处。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震撼,在于它对“自愈力”的全新解读。在我过去的认知里,生病了就是要找医生、吃药,健康是靠外界干预来维持的。但是这本书让我看到,我们身体里蕴藏着惊人的自我修复能量,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唤醒”它。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生理过程,即便是像我这样一个对医学知识一窍不通的人,也能轻松理解并应用。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情绪与健康的关联”那一章,它详细分析了负面情绪是如何悄无声息地侵蚀我们的身体机能的,并给出了非常具体的疏导方法。我发现自己以前常常因为工作压力而积累的“心结”,其实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消化系统。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去处理这些情绪垃圾,效果立竿见影。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身体保养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情绪管理和心灵成长的指南。它让我从一个被动的“疾病接受者”,转变成了一个主动的“健康创造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