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漂流記

福島漂流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蔡易澄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歷史如果是迷宮,小說就是迷宮的入口與齣口
十篇隱喻百年臺灣史的虛構作品,寫盡福爾摩沙人的漂流命運

  《福島漂流記》由十個短篇組成,是以臺灣百年歷史(從二十世紀初期至二十一世紀)為骨架的編年小說,每一篇背後皆有明確的時代背景,例如開篇〈福爾摩沙之旅〉即設定在二十世紀初期,一位到臺灣協助商會考察臺灣樟腦事業的英國人,對已進入日治時期的臺灣有許多描述。〈在那名為自由的時間裡〉則以真實發生的「陶普斯號案」為梗概,鋪陳遭國民黨政府控製行動的蘇聯船員,身處「自由中國」的驚奇之旅。此外亦有篇章以臺灣文學為背景,如〈夜流〉的劉君以龍瑛宗為原型、〈最後一案〉寫臺灣《推理雜誌》創刊的八○年代。更有意思的是,書中以架空歷史的方式指涉臺灣問題,如〈請閉上眼〉虛構臺灣為美國的一州,迴應一九六○年代臺灣缺席的學運,〈想我移民村的兄弟們〉則虛構臺灣戰後由日本租藉,到一九九○年代也如香港一樣有迴歸問題。蔡易澄對臺灣史、臺灣問題與臺灣文學的深刻反思與犀利文筆,除展示新世代小說傢對史料爬梳的嫻熟能力,也對臺灣的詮釋框架進行換位思考,以文學的狂野想像迴應臺灣命題,將使這本作品成為新一代重要的文學聲音。

  ■封麵概念
  裝幀、封麵構成
  在畫麵中架構瞭似窗框的景象,也隱含瞭以外部視角來觀看本書所講述與建構的故事景貌。紙材的選用將版畫圖樣的甘蔗與木船紋理作為貼閤,也希望帶給讀者從觸摸到書籍作品開始,便已啟動這特別的閱讀體驗與漂流旅程。──黃嘉宏

  版畫創作
  書中描述的臺灣人,在歷史的脈絡中,就像大海上漂泊的甘蔗木船紛紛隨著海與風前往那不知名的海域,透過超寫實的插圖希望能帶給讀者歷史的異想。──周子齊

專文推薦

  林運鴻/文字工作者
  李時雍/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文學評論者

一起漂流推薦

  硃嘉漢/作傢
  吳叡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璐/小說傢
  馬翊航/作傢
  張俐璿/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童偉格/小說傢
  黃崇凱/小說傢
  顧玉玲/作傢
  (按姓氏筆畫)

  文史轉譯,抑或故事新編,可以走到多遠多深的地方?虛構的技藝如何展演非虛構的材料?《福島漂流記》展現新一代研究者的創作能量,充分化用過去史料與當代研究,換位勾勒百年漂流,探問臺灣將往何處去,以及文學能有力的模樣。──張俐璿/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迴應島嶼命運的身不由己,蔡易澄大膽藉用殖民、戰爭、戒嚴、冷戰、災難、文創等歷史變遷,將那些已然發生、未發生但可能發生的現實,串連成偏移又歧齣的臺灣偽百年史。將小說所能打開的想像邊界,拓展到虛實交錯的繁複維度,遊移於如真似假之間。

  順著時序,每一個斷代的搭景逼真,寫實描繪建築、街景與空間配置,做足瞭史料考據,再肆意衍繹虛構的「另一種可能性」。局勢轉摺有跡可尋,具可信度,主角們麵對時代擠壓的恐懼、盤算與行動選擇,也體現瞭貫穿人性的說服力。──顧玉玲/作傢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蔡易澄


  畢業於東華大學華文文學係,現為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曾獲文化部青年創作補助、打狗鳳邑文學獎、後生文學獎首獎、臺大文學獎首獎、高雄青年文學獎首獎。論文曾獲楊牧文學獎「研究論著獎」、文化研究學會「博碩士論文獎」。閤著有《齣版島讀:臺灣人文齣版的百年江湖》、《冷不防》導讀別冊。

裝幀、封麵構成

黃嘉宏


  一九九七年齣生於嘉義,執行設計案件服務於藝文展演、音樂與影視相關為主。曾執行二○二一年總統府音樂會主視覺設計。作品曾獲東京TDC賞入選、澳門設計雙年展、澳門設計大獎金獎、臺灣金點設計獎金點標章、蘇格蘭平麵設計節入選以及獲選《Shopping Design》雜誌:臺灣設計BEST100、香港齣版社viction:ary年鑑收錄。

版畫

周子齊


  畢業於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係,目前從事雜誌編輯,次要執行案件服務如平麵繪畫、插圖設計等,專注於圖麵製作。

 

圖書目錄

福爾摩沙之旅
夜流

第一份任務
請閉上眼
在那名為自由的時間裡
最後一案
想我移民村的兄弟們
迷宮的模樣
陸續漂流
後記

★漂流編年記★

專文
林運鴻
李時雍


 

圖書序言

推薦序

從「漂流」到「遊牧」:《福島漂流記》中的地緣政治睏境與反事實國族書寫
林運鴻


  歷史研究的一個重要方法是所謂「反事實推論」,當我們對照一段現存歷史事實,然後設想如果在另一個平行宇宙,此事實中的特定條件發生某些改變,那麼歷史的發展將會產生何種不一樣的後果。如此,便透過思想實驗的方式,找齣有何種「因素」對於原本的歷史過程曾經發揮這樣那樣的作用。透過所謂「反事實」思考,我們可以去思考威權統閤主義能否促成一個經歷多重殖民小島奇蹟般的經濟發展,或者去論斷為什麼工業革命是發生在十八世紀的英格蘭,而非同時期的中國或印度。

  在當代臺灣,也因為我們的認同和主權深陷於歷史性糾纏,如果小說文類渴望探討盤根錯節的國族問題,特別是在未來的新生臺灣共同體要如何可能,那麼上麵這種「反事實」的社會科學方法,就很容易被挪用作為國族寓言的敘事裝置。近年來較有代錶性的當然是黃崇凱在《文藝春鞦》、《新寶島》的努力,或許硃宥勳《以上證言將被全麵否認》也有一些這種味道。但其實這種「在平行時空中設想走上歷史歧路的臺灣民族」還可以上溯到平路〈臺灣奇蹟〉、賀景濱〈一位人類學傢的田野觀察報告〉等等更早的書寫實驗。

  而年輕作者蔡易澄這本短篇小說集《福島漂流記》,在錶麵上看來,同樣也是高度後設的國族敘事,不過,本書所收的各篇相對上更集中臺灣社會在東亞地緣政治中的碰撞或裂解──白種人記者來到日本殖民地評估樟腦全球貿易的利潤、「東亞共榮」幻滅時分勾心鬥角互相利用的露水伴侶、太平洋戰爭敗亡後仍然成功「續租」臺灣的日本政府、利用託管臺灣契機而歸化為美國的「五十一州」……本書透過文學給予真實歷史某些擾動,但又有意識地集中於「反事實」的對照位置。這應該也算「臺灣作為民族主義方法」的文學性嘗試,與此同時,更迴應瞭臺灣文學史中超剋國族辯論的底層欲望(但該超越是否可行,後麵我們再來討論)。(全文未完)
 

圖書試讀

在那名為自由的時間裡

去年初,我的友人聽聞我在撰寫架空歷史小說,寄給我一本叫作《蘇聯特務在臺灣》的書。標題有些聳動,感覺很像是「極密外星人圖鑑」、「世界七大不可思議」之類的八卦小書,但實際完全不是這麼一迴事。裡麵是過去新聞局局長魏景濛的日記,記錄瞭其在一九六八至一九七〇年與蘇聯特務路易斯交涉的過程,被稱之為「王平檔案」。在內容上,可說是非常紮實的歷史素材。

這份資料有一個很大的歷史背景。一九六八年,中共與蘇聯的矛盾已躍上檯麵,雙方數度在邊境產生衝突。蘇聯想瞭解蔣介石的立場,讓路易斯以記者的名義入臺,並與當時國防部長蔣經國祕密會談,想知道是否有重啟談話的可能。一九六九年發生珍寶島事件,中蘇兩國逼近開戰臨界點,路易斯再度與魏景濛碰麵,錶示若兩岸發生衝突,蘇聯將持中立態度。一九七〇年,路易斯更提齣協助反攻大陸的構想,當國民黨軍隊登陸後,蘇聯會協助摧毀中共相關重要的軍事設施。

當然,後來的事我們都知道瞭。一九七一年,美國派季辛吉祕密前往北京,而中華民國則退齣聯閤國。國際局勢的巨變,使得反攻大陸最終不再可能。

我看到友人在「臺蘇共同倒毛」的段落貼上標籤,不用多說,我知道他對這段歷史如果成真的狀況很感興趣。當然,我自己也是,已經在腦海中幻想著幾種不同的可能性。為瞭著手撰寫這段不存在的歷史,我將焦點擺在路易斯與魏景濛最後在一九七〇年的會麵,想從中找到某些與既有歷史的連接點。

當時,基於臺蘇雙方在冷戰中的敵我陣營關係,雙方的聯繫並不容易。路易斯為瞭再度來臺,便提議讓臺灣當局釋放滯留的蘇聯水手,以便自己利用記者採訪的名義公開入境。路易斯還特別強調,這件事不要讓美國介入,他會負責後續相關宣傳工作。

蘇聯水手?我對這段歷史實在太陌生,隻好先順著日記提到的「陶普斯號」,上網簡單搜尋。原以為又是另一樁機密案件,實際上卻意外知名,連維基百科都有相關頁麵。簡而言之,在一九五四年時,中華民國海軍攔捕瞭蘇聯油輪陶普斯號,並扣留該船。而陶普斯號的四十九位船員,則因「政治庇護」政策,有部分留在臺灣。路易斯提及此事時,尚有七位船員待在臺灣。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