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設計的 13 堂必修課:方法對了,不燒腦也可以輕鬆穿梭繪圖的多重宇宙

多媒體設計的 13 堂必修課:方法對了,不燒腦也可以輕鬆穿梭繪圖的多重宇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鄭苑鳯
图书标签:
  • 多媒體設計
  • 設計思維
  • 繪圖技巧
  • 視覺傳達
  • 創意發想
  • 數位藝術
  • 軟體應用
  • 教學指南
  • 入門必讀
  • 實用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理論 × 實作 × 440+ 圖片解說
新手也能秒速挺進多媒體的設計領域

  本書除了多媒體的各項知識外,也強調軟體實作,並以多樣化的範例來進行講解,影像處理設計、視訊剪輯製作、3D 動畫實務、網站設計、數位學習…等,都能提升讀者對多媒體創作的興趣,同時引導讀者將所學會的相關技巧,應用到生活化的創作之中。

  書中加入了豐富圖片及示意圖,不僅豐富閱讀視覺,透過示意圖或表格的整理,更容易理解書中傳達的知識,可作為多媒體概論或多媒體實作相關課程的教材,幫助讀者快速建立多媒體領域基礎知識。

  本書豐富主題
  多媒體設計概論:電子書、行動通訊 App、多媒體資料庫、擴增實境(AR)、人工智慧、響應式網頁設計(RWD)、多媒體輸出入設備
  文字媒體:數位資料處理方式、跨平台電子格式文件、電子書製作
  影像媒體:數位影像、色彩模式、影像檔案格式和壓縮方式
  音訊媒體:語音數位化 know-how,音效種類、音訊壓縮、常用音效檔格式、數位音訊錄製方法、GoldWave 音訊編輯技巧
  視訊串流媒體及 YouTube 下載與上傳方式
  動畫媒體:GIMP 影像處理密技、Openshot 視訊剪輯、3D動畫設計軟體 Blender 等使用技巧
  AI 繪圖實務:ChatGPT、Dalle·2(文字轉圖片)、Midjourney、Playground AI、Bing Image Creator 等使用技巧。
  還有 Google 雲端教室 使用與操作技巧、Google Sites 架站術以及 Web 3.0 新社群媒體介紹等等。
 
《設計的藝術與科學:從視覺傳達的基礎到創意思維的實踐》 本書導讀: 在當代資訊爆炸的時代,視覺傳達已成為溝通、敘事和影響力的核心語言。然而,成功的設計絕非僅僅是表面的美觀,它根植於深厚的理論基礎、嚴謹的方法論以及對人類認知和情感的深刻理解。本書旨在為所有對設計領域懷抱熱忱的學習者,無論是初入行的新手,還是尋求突破的資深從業者,提供一條清晰、系統且富含啟發性的學習路徑。我們將超越單純的工具操作技巧,深入探討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的本質,剖析視覺元素的構成規律,並引導讀者掌握將複雜概念轉化為清晰、引人入勝的視覺解決方案的系統化流程。 第一部:設計的基石——理解視覺世界的語言 設計的開端是對「看」的重新定義。視覺傳達的有效性取決於我們如何運用和組織信息。本部分將全面梳理視覺設計的基礎要素,它們是構成任何成功作品的原子級單位。 第一章:點、線、面:視覺構成的幾何學 本章探討構成所有視覺元素的最小單位——點。點如何通過排列組合形成線條,線條如何界定空間、引導視線,以及面如何承載內容和創造結構。我們將分析不同線條(如:垂直線、水平線、對角線、曲線)在傳達情感和方向性上的心理效應。同時,深入探討「負空間」(Negative Space)的重要性,認識到未被佔用的空間與被佔用的元素同等重要,它是平衡、呼吸感和結構清晰度的關鍵。討論如何利用幾何形體(如:圓、方、三角)來建立穩定性、動態感和象徵意義。 第二章:色彩的魔力與科學 色彩是設計中最具情感衝擊力的元素。本章從物理學和心理學兩方面解析色彩的運作機制。我們將詳盡介紹色輪的結構、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彩度)及其相互關係。重點分析色彩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象徵意義和潛在聯想,例如暖色調與冷色調對空間感和情緒的影響。進一步探討色彩搭配的策略,包括互補色、近似色、三原色等經典搭配法則,並指導讀者如何建立和維護一套一致的品牌或專案色彩系統,避免色彩選擇的隨意性。 第三章:排版的力量——文字的結構美學 在數字時代,文字不僅承載信息,其自身的形態也參與了溝通。本章專注於字體學(Typography)的深度應用。我們將區分襯線體(Serif)、非襯線體(Sans-serif)以及其他裝飾性字體的特點和適用場景。核心內容包括字距(Kerning)、行距(Leading)和字塊(Tracking)的精確調整,這些細微的調整如何直接影響閱讀的流暢性和視覺的專業度。此外,探討層級結構的建立,即如何利用字體大小、粗細和樣式來區分信息的重要性,確保讀者能迅速抓住重點。 第二部:設計的流程與思維——從問題到解決方案 優秀的設計師是問題解決者。本部分的核心是建立一套結構化的、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流程,使設計決策有據可依,而非僅憑直覺。 第四章: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的五個階段 本章系統介紹設計思維的核心框架:同理心(Empathize)、定義(Define)、發想(Ideate)、原型製作(Prototype)和測試(Test)。重點闡述「同理心」在設計過程中的地位,即如何透過觀察、訪談和用戶旅程地圖來真正理解目標受眾的需求、痛點和期望。我們將展示如何將模糊的挑戰轉化為清晰、可執行的設計問題陳述。 第五章:視覺傳達的原則:格式塔與美學定律 格式塔心理學(Gestalt Principles)是理解人類視覺如何感知組織化信息的關鍵。本章將深入解析接近性、相似性、連續性、封閉性、共同命運和共同區域等核心原則,並展示設計師如何巧妙地利用這些原則來引導觀眾的目光,創造清晰的視覺階層。同時,探討平衡(對稱與非對稱)、對比、韻律和統一性在建立視覺和諧感中的作用。 第六章:從草圖到線框:原型製作的效率法則 原型製作是連接概念與實體的橋樑,它關乎效率和迭代。本章強調低保真(Low-fidelity)原型的重要性,教授讀者如何快速、低成本地將想法視覺化,以便及早獲取反饋。討論不同類型的線框圖(Wireframing)在資訊架構(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IA)規劃中的應用,確保內容的邏輯順序和導航的直觀性,這是後續視覺美化的前提。 第三部:設計的應用與擴展——跨媒介的敘事能力 設計的應用場景是多元的,從平面印刷到數字界面,設計師需要具備適應不同媒介特性的能力。 第七章:品牌識別系統的構建與維護 品牌設計不僅是設計一個標誌(Logo),而是創建一套完整的視覺語言體系。本章闡述品牌核心價值與視覺元素之間的映射關係。內容涵蓋標誌的設計原則(獨特性、可識別性、可延展性),以及創建一套詳盡的品牌風格指南(Style Guide)的必要性,包括輔助圖形、圖像風格和應用規範,確保品牌在所有接觸點上保持一致的聲音和形象。 第八章:用戶界面(UI)設計的直覺性與可用性 在數字產品設計中,美觀必須服務於功能。本章探討以用戶為中心(User-Centered Design, UCD)的界面設計流程。重點分析導航模式、交互反饋的設計,以及如何應用人體工學和掃視模式(如F型或Z型)來優化信息佈局。深入討論設計系統(Design System)的概念,以及組件化思維在提升設計效率和保持界面一致性上的巨大優勢。 第九章:資訊圖表設計:數據的視覺故事 將複雜的數據轉化為易於理解的故事是現代設計師的核心技能之一。本章指導讀者如何選擇最適合數據類型的圖表形式(如:柱狀圖、折線圖、散點圖、流程圖)。強調數據視覺化的誠信原則,避免誤導性的圖表設計。並探討如何結合敘事結構(開頭、背景、核心發現、結論)來強化資訊圖表的溝通力量。 結論:設計師的持續進化 設計是一個不斷變革的領域。本書結尾部分將總結專業設計師應具備的特質:批判性思考、對技術發展的敏感度,以及終身學習的態度。真正的設計實力,源於將紮實的理論基礎與靈活的實踐方法有機結合,從而創作出既美觀又有效解決實際問題的視覺作品。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Chapter 01 多媒體設計的異想世界與創新初體驗
1-1 認識多媒體
1-2 多媒體新興技術的發展
1-3 多媒體輸出入設備

Chapter 02 大話文字媒體的魔幻魅力
2-1 數位資料處理內涵
2-2 文字字型及文字特效
2-3 跨平台電子格式文件
2-4 電子書製作最簡單秘訣

Chapter 03 深入影像媒體領域的輕課程
3-1 數位影像大家談
3-2 色彩模式
3-3 影像色彩類型
3-4 影像壓縮處理
3-5 影像檔案介紹

Chapter 04 音訊媒體與 GoldWave 音訊處理實務
4-1 認識語音數位化
4-2 數位音效種類
4-3 認識音訊壓縮
4-4 常用音效檔格式
4-5 錄製數位音訊
4-6 GoldWave 音訊編輯不求人

Chapter 05 解析視訊媒體的生手懶人包
5-1 視訊基礎概念
5-2 視訊型態
5-3 視訊壓縮原理
5-4 視訊檔案格式簡介
5-5 認識串流媒體
5-6 從 YouTube 下載與上傳視訊檔
5-7 好用的視訊壓縮工具 VidCoder

Chapter 06 動畫媒體的贏家速學筆記
6-1 動畫與電腦繪圖
6-2 動畫製作的前置作業
6-3 2D 動畫簡介
6-4 2D 貼圖技巧
6-5 3D 動畫簡介

Chapter 07 超吸睛的 GIMP 影像處理密技
7-1 GIMP 基本操作
7-2 圖片色彩的調整
7-3 圖片編輯小心思

Chapter 08 Openshot 視訊剪輯攻略
8-1 進入 OpenShot 剪輯世界
8-2 素材剪輯攻略報給你知
8-3 快速搞定轉場與特效處理
8-4 覆疊素材/字幕/音樂

Chapter 09 Blender 3D 動畫製作
9-1 熟悉 Blender 操作環境
9-2 模型的建立與編輯
9-3 編輯 3D 模型
9-4 材質顏色的設定
9-5 環境光與燈光設置
9-6 攝影機與鏡頭設定

Chapter 10 翻轉數位學習的 Google 雲端教室
10-1 漫談數位學習(e-learning)
10-2 數位學習的類型
10-3 一次學會 Google 雲端教室
10-4 老師與學生互動技巧

Chapter 11 Web 3.0 風潮下的新媒體革命
11-1 Web 的發展與新媒體
11-2 新媒體的發展現況
11-3 新興影音社群

Chapter 12 Web 網站架設與設計流行心法-Google Sites
12-1 馬上學會的 Google Sites 架站術
12-2 編輯網站主架構
12-3 編輯網頁內容
12-4 網站的預覽與發佈

Chapter 13 AI 繪圖實務
13-1 ChatGPT 與影像處理
13-2 生成式 AI 繪圖簡介
13-3 Dalle.2(文字轉圖片)
13-4 使用 Midjourney 輕鬆繪圖
13-5 功能強大的 Playground AI 繪圖網站
13-6 Bing 的生圖工具:Bing Image Creator

附錄
附錄 1 社群常用廣告規格與用途
附錄 2 免費好用的 pyTranscriber 影音字幕辨識軟體
附錄 3 使用 ArtTime Pro 加入字幕
附錄 4 從 YouTube 網站新增 CC 影片字幕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336643
  • 規格:平裝 / 312頁 / 19 x 26 x 1.8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从内容编排的精细度来看,这本书明显投入了极大的心力去打磨那些“转换点”。我常常在学习新技能时遇到瓶颈,比如刚学会一个软件的某个工具,却不知道如何将其自然地融入到整体设计叙事中去。这本书的结构似乎非常注重这种“衔接性”,它不是孤立地讲解技术点,而是将它们编织成一张完整的网。这种结构让人感到踏实,就像走在坚固的桥面上,而不是在摇摇晃晃的独木桥上。我非常看重那些能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怎么做”的章节,因为只有理解了背后的原理,才能在面对突发状况或客户提出非主流需求时,迅速调动知识库进行创造性应对。如果这本书能真正做到像它封面暗示的那样,让复杂的创作过程变得像搭积木一样清晰有序,那它无疑将成为我工作台上的常备工具书,而不是那种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的“一次性读物”。

评分

这本厚厚的书摆在桌上,光是封面那充满活力的设计感就已经让人眼前一亮,那种用色大胆又和谐的视觉冲击力,仿佛预示着里面的内容绝对不是枯燥的教科书。我刚翻开目录的时候,就被“多重宇宙”这个词吸引住了,它一下子就跳脱出了传统设计书籍的框架,让人好奇作者到底想带我们进入一个怎样的创意境界。我一直在寻找那种能真正打通理论和实践壁垒的指南,很多书要么讲得太虚,要么案例陈旧得跟不上时代,而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它似乎真的抓住了现代设计思维的核心脉络。光是看到那些章节标题里隐约透出的那种结构化思维,就让人觉得,这本书里的“方法论”可能真的能成为我们应对复杂项目时的利器,那种“不烧脑”的承诺,对于我们这些在创意截止日期前被各种软件和概念压得喘不过气的设计师来说,简直是天籁之音。我特别期待它如何解构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流程,把它拆解成可以轻松掌握的步骤,就像导航地图一样清晰明了,而不是那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艺术哲学讨论。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在视觉领域摸爬滚打的从业者,我深知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之间的巨大鸿沟。市面上的许多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生畏;要么过于偏重某一软件的菜单操作,缺乏宏观的战略指导。我关注到这本书的标题中带有“必修课”的字样,这暗示着它所涵盖的内容是设计流程中那些最核心、最不可或缺的环节。我特别留意了它如何处理“跨媒介”的整合问题,毕竟现在的项目很少是单一媒介的。如果它能提供一套普适性的思维模型,能让我轻松地在二维平面、动态图形,乃至交互概念之间进行切换和融合,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就远远超出了其定价。我期待它能像一把万能钥匙,开启我对于设计工作流中所有关键节点的理解,让每一个创意决策都有坚实的方法论作为支撑,真正实现高效且愉悦的创作状态。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强烈的“效率工具”感,它没有使用那种过度装饰的艺术风格,反而走的是一种清晰、现代、充满能量的路线,这反过来强化了“不烧脑”这个核心卖点。我一直在寻找那种能帮我克服“选择困难症”的指南,你知道,在设计开始时,面对无数种可能性,常常因为害怕走错路而迟迟无法下笔。如果这本书真的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一套可以被量化、可以被复制的流程,那它对提升我的日常产出效率将是质的飞跃。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像一个成熟的建筑师规划蓝图一样,去构建我的视觉方案,而不是像一个摸索中的画家那样,凭感觉涂抹色彩。这种从“感性驱动”向“理性规划”的转变,正是当前设计行业最稀缺的能力,也是我期待从这本书中获取的最大红利。

评分

说实话,我对于市面上那些宣称能“颠覆”你认知的书籍总是抱持着一种谨慎的态度,毕竟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案例和见解是凤毛麟角的。但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逻辑,从第一印象就传递出一种“专业且平易近人”的信号。它不像某些老派的理论书籍,动不动就搬出一些晦涩难懂的术语,让你感觉好像在读一篇外文翻译过来的学术论文。这本书的行文节奏明显是为快速吸收信息而设计的,那种流畅感,就像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说话风趣的行业前辈在你旁边手把手指导你走过一个复杂的项目周期。我尤其留意了书里那些关于“如何组织灵感流”和“视觉语言的构建”的描述,它们似乎提供了一种更系统、更不易出错的工作流,这对于我这种经常在不同项目间切换,导致思维容易混乱的人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敢断言,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传授具体的软件技巧,更在于塑造一种能够适应未来设计趋势的底层逻辑思维框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