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述說的一些事情:聶魯達詩精選集

我述說的一些事情:聶魯達詩精選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聶魯達
圖書標籤:
  • 詩歌
  • 聶魯達
  • 精選集
  • 拉丁美洲文學
  • 西班牙語
  • 現代詩
  • 愛情
  • 迴憶
  • 人生
  • 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可愛的語字是浪花,是絲線,是金屬,是露珠;它們光潔如象牙,芳香若花草,像鮮果,海藻,瑪瑙,橄欖。──聶魯達

  《我述說一些事情》一書敘述瞭聶魯達一生對世界的愛,對自然的愛,可謂一闕綿綿不斷,對詩、對所愛的人以及大地與生活的深情、動人戀歌。──陳黎

  197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智利詩人聶魯達,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拉丁美洲詩人。他的詩作甚豐,詩貌繁複,既個人又公眾,既抒情又史詩,是世界各地讀者取之不盡的智慧和喜悅的泉源。

  從情感豐沛、積極樂觀的聶魯達,用充滿自信的宏亮聲音對我們說話;到生命將盡「夕陽下的老人」,他對孤寂、時間發齣喟歎,並企圖攔阻歷史的洪流以及生命流逝的軌跡。本書呈現瞭聶魯達人生各階段,從第一本詩集《霞光集》,就倍受矚目。第二本詩集《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則是情詩詩句「愛是這麼短,遺忘是這麼長」的齣處,也是最為人所知的作品之一,充滿耐人玩味的美麗與哀愁。之後他輾轉從南美洲來到東方,在仰光、可倫坡和爪哇等地生活,因語言的隔閡、文化的差距、剝削和貧窮的異國現象,使他感受到孤寂而寫下瞭《地上的居住》。隨著年紀增長與局勢的變遷,他的創作有瞭變化。

  長篇史詩《一般之歌》流露齣對生命,對事物的喜悅。以及膾炙人口的情詩作品《船長的詩》、《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亦是中年的他與第三任妻子瑪提爾德.烏魯齊雅戀愛所寫的。晚年的創作除瞭自然詩外,政治和歷史也常入於詩作之中,包含死後齣版的《海與鈴》、《疑問集》、《精選的缺陷》……。

  本書選輯瞭聶魯達各階段名作一百二十多首,由詩人陳黎與張芬齡精心譯成,讀他的詩我們感覺自己又重新迴歸生命最質樸的天地,跟著人類的夢想和情愛一同呼吸,一同歌唱。

本書特色

  ★從聶魯達各階段名作中,精選一百二十多首詩作,一次遍覽聶魯達重要作品。
塵封的記憶:一位旅行者的手稿 作者: 埃利亞斯·馮·霍夫曼 齣版社: 藍鯨文庫 裝幀: 硬皮精裝,附贈手繪地圖及照片集 頁數: 780頁 定價: 168.00 元 --- 內容提要 《塵封的記憶:一位旅行者的手稿》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遊記或探險記錄,而是一部跨越半個世紀,由一位身份成謎的歐洲貴族——埃利亞斯·馮·霍夫曼——秘密撰寫的私人日記、信件摘錄、零散的觀察筆記和大量未署名的素描組成的手稿集。這部作品以其驚人的細節、對人性和曆史細微變化的敏銳捕捉,以及一種近乎冥想式的疏離感,構築瞭一個宏大而又私密的世界。 本書的核心在於霍夫曼遊曆的地域——他足跡所至,涵蓋瞭從十九世紀末的奧斯曼帝國腹地,到二十世紀初南美洲安第斯山脈的偏遠部落,再到二戰前夕中歐知識分子的沙龍。然而,重點從未落在宏大的曆史事件上,而是聚焦於“邊緣”與“遺忘”:一個在火車上無意間聽到的關於琥珀貿易的秘密,一位在北非沙漠中邂逅的,堅持用古老儀式治愈病痛的行者,以及在布拉格咖啡館裏,一位音樂傢對即將到來的時代變革的預感。 霍夫曼的寫作風格是古典的、內斂的,充滿瞭對自然光影和建築紋理的執著描摹。他似乎總在尋找某種失落的秩序感,試圖用精確的筆觸記錄下世界從維多利亞時代的優雅緩慢地滑嚮現代機械轟鳴前的那個“縫隙”。書中收錄的數百幅手繪插圖,多是關於靜物、植物的局部特寫,或是某一特定瞬間的光綫捕捉,它們與文字交織,共同營造齣一種既真實又帶有夢幻色彩的閱讀體驗。 本書的齣版曆經坎坷。手稿於霍夫曼逝世後近三十年,在一座廢棄的瑞士山間彆墅的書房角落被發現。其內容的真實性、作者的真實身份,以及他為何選擇將如此深刻的個人觀察深埋地下,至今仍是曆史學傢和文學評論界熱議的謎團。 章節精選概述 (非順序) 第一部分:東方之影 (The Eastern Gloom) 這部分主要記錄瞭霍夫曼在巴爾乾和近東地區的旅程。他並未像當時的殖民探險傢那樣追逐名利,而是沉迷於城市邊緣的市集和宗教場所。其中一篇題為《論絲綢與遺忘的重量》的記錄,細緻描繪瞭伊斯坦布爾老城中一傢染坊工人的生活節奏,以及他們如何看待新舊文明的交替。他對傳統手工藝的衰亡抱有一種近乎哀悼的情感。他還記錄瞭在某個偏遠修道院中,如何學會瞭聆聽風聲以判斷天氣變化的古老方法,並對比瞭這種“自然知識”與西方科學進步的衝突。 第二部分:安第斯的寂靜 (The Andean Silence) 在南美洲的部分,霍夫曼展現瞭他對高海拔地理和原住民文化的深刻敬畏。他花瞭數月時間跟隨一支駱馬商隊深入秘魯腹地的“雲霧之巔”。他沒有使用當時流行的社會學或人類學視角,而是以一種近乎詩意的觀察,記錄瞭當地人與山脈之間構建的獨特精神聯係。其中一封未寄齣的信件中,他描述瞭月光下,印加古跡“馬丘比丘”(當時尚未被西方廣泛認知)散發齣的巨大、沉默的威嚴,他認為那裏是“時間被凍結的地方”。這部分還穿插瞭他對早期殖民時期留下的建築殘骸的冷峻反思。 第三部分:中歐的黃昏 (Twilight in Mitteleuropa) 這是手稿中情感最為濃烈的部分,主要記錄瞭他在維也納、布拉格和布達佩斯生活期間的見聞。記錄對象從咖啡館裏的哲學傢辯論,到劇院裏演員們對政治諷刺劇的討論。霍夫曼捕捉到瞭“美好年代”末期,歐洲社會錶麵繁榮下潛藏的焦慮與躁動。他詳細記錄瞭某位著名的作麯傢在創作最後一部奏鳴麯時的心境,以及如何通過音樂的結構來錶達對“理性主義終結”的恐懼。這部分的手稿充滿瞭對逝去優雅的挽歌色彩。 第四部分:私人的迷宮 (The Private Labyrinth) 手稿的後半部分逐漸轉嚮純粹的個人哲學思考和對記憶本身的解構。霍夫曼開始質疑他所記錄的一切是否真實,或僅僅是他內心投射的影子。他嘗試建立一種“非綫性敘事”結構,將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片段隨機排列,試圖模仿思維的跳躍性。這一部分充滿瞭對“缺席”的探索——記錄的缺席、人物的缺席、情感的缺席。他提齣瞭一個核心疑問:當一切都被記錄下來後,我們真正“擁有”的,究竟是事件本身,還是我們對事件的解釋? 為什麼閱讀《塵封的記憶》? 這不是一本提供標準答案或明確地理指南的書。閱讀《塵封的記憶》是一次深入一場私人意識流的旅程。 1. 對細節的迷戀: 霍夫曼對於光綫、材質、氣味和微小姿態的描寫,達到瞭令人眩暈的程度。他讓你重新學習如何“看”世界——不是為瞭識彆,而是為瞭體驗。 2. 超越時代的洞察力: 盡管寫於百年之前,他對現代社會異化、技術進步帶來的疏離感,以及傳統價值瓦解的觀察,卻驚人地契閤當代。 3. 手稿的魅力: 編者忠實地保留瞭手稿的原貌,包括塗改的痕跡、墨水的洇散,以及附帶的素描。這使得讀者仿佛直接麵對著作者本人,參與到這段記憶的建構過程中。 4. 關於“未完成”的沉思: 由於作者的刻意隱晦和手稿的零散性,讀者必須主動參與到文本的填補中去。每一次重讀,都會因為自身經曆的改變,而發現新的意義鏈條。 《塵封的記憶》是一部獻給那些喜愛沉靜、鍾情於事物深層紋理的讀者,它邀請你暫且放下對效率和結論的追求,一同走進一位偉大觀察者留下的,那片寂靜而豐饒的內心世界。它是一本關於“如何見證”的書,而非“見證瞭什麼”的書。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聶魯達(Pablo Neruda, 1904-1973)


  智利詩人聶魯達是一九七一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拉丁美洲詩人。情感豐沛的聶魯達對世界懷抱熱情,對生命充滿探索的好奇心,對文學創作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因此能將詩歌的觸角伸得既深且廣,寫齣《地上的居住》、《一般之歌》、《元素頌》、《狂想集》、《黑島的迴憶》、《疑問集》等許多動人的土地與生命的戀歌。

譯者簡介

陳黎


  一九五四年生,颱灣師大英語係畢業。著有詩集,散文集,音樂評介集等二十餘種。曾獲國傢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颱灣文學獎新詩金典獎,時報文學獎敘事詩首獎、新詩首獎,聯閤報文學獎新詩首獎,梁實鞦文學獎翻譯獎,金鼎獎等。二○○五年獲選「颱灣當代十大詩人」。二○一二年獲邀代錶颱灣參加倫敦奧林匹剋詩歌節。二○一四年受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

張芬齡

  颱灣師大英語係畢業。著有《現代詩啟示錄》,與陳黎閤譯有《辛波絲卡詩集》,聶魯達《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蝴蝶的重量:沙剋絲詩選》、《死亡的十四行詩:密絲特拉兒詩選》、《拉丁美洲現代詩選》、《一茶三百句》等三十餘種。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小品文獎,並多次獲梁實鞦文學獎翻譯獎。二○一七年與陳黎同獲「鬍適翻譯獎」。

 

圖書目錄

地上的戀歌——聶魯達詩評介

霞光集(1920-1923)
香襲

屋頂上的黃昏
如果上帝在我詩裡
我的靈魂
我在此帶著虛弱的身軀立在……
告別

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1923-1924)
 1 女人的身體
10 我們甚至失去瞭
14 每日你與宇宙的光
20 今夜我可以寫齣
 絕望的歌

地上的居住(1925-1945)
阿都尼剋格的安琪拉
獨身的紳士
我倆一起
我雙腿的儀式
鰥夫的探戈
四處走走
帶著悲嘆的頌歌
無法遺忘(奏鳴麯)
天上的溺水女子
華爾滋
在林中誕生
炮擊/詛咒
傳統
我述說一些事情
西班牙什麼樣子
給玻利瓦爾的歌

一般之歌(1938-1949)
一些野獸
馬祖匹祖高地
他們為島嶼而來(1493)
柯爾特斯
哀歌
智利的發現者
艾爾西亞
麥哲倫的心(1519)
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薩斯神父
勞塔羅(1550)
酋長的教育
勞塔羅對抗人頭馬
青春
一朵玫瑰
一隻蝴蝶的生與死
魚與溺斃者
復活節島


船長的詩(1951-1952)
你的笑
失竊的樹枝
如果你將我遺忘

元素頌(1952-1957)
時間頌
數字頌
番茄頌
慵懶頌
衣服頌
夜中手錶頌
西撒.瓦烈赫頌
悲傷頌
火腳頌
腳踏車頌
雙鞦天頌
 
狂想集(1957-1958)
要升到天際你需要
靜下來
美人魚與醉漢的寓言
抑鬱者
可憐的男孩
貓之夢
火車之夢
朋友迴來
太多名字  

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1957-1959)
 1 瑪提爾德:植物,岩石,或酒的名字
20 我的醜人兒,你是一粒未經梳理的栗子
27 裸體的你單純如你的一隻手
45 別走遠瞭,連一天也不行……
90 我想像我死瞭,感覺寒冷逼近

智利之石(1959-1961)
公牛
岩石中的畫像
南極之石
海龜

典禮之歌(1959-1961)
派塔未安葬的女子(選十)
節慶的尾端(選二)

全力集(1961-1962)
詩人的責任
行星
海洋

小夜麯
清洗小孩
熨衣頌


黑島的迴憶(1962-1964)


東方的宗教
哦大地,請等等我
未來是空間

船歌(1964-1967)
船歌始奏(選三)
    卡布裏島的戀人
    船
    歌
船歌是終

白日的手(1968-1969)

昔日
有罪
禮物
動詞

世界盡頭(1968-1969)
物理
蜜蜂(I)
境況
最悲哀的世紀

海震(1968)
海星
海蟹.

海與鈴(1971-1973)
尋找
我感激
我有四隻狗要申報
每日,瑪提爾德
有一個人迴到自我
在最飽滿的六月
如果每一日跌落
讓我們等候
原諒我,如果我眼中

二OOO(1971)
麵具

黃色的心(1971-1972)
異者
情歌
一體
拒絕閃電

鼕日花園(1971-1973)
星星

疑問集(1971-1973)
3 告訴我,玫瑰是光著身子
10 百年後的波蘭人
24 對每個人而言4都是4嗎?
62 在死亡之巷久撐
72 假如百川皆甜

精選的缺陷(1971-1973)
要讓你煩的悲傷的歌
大尿尿者

聶魯達年錶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4506293
  • 叢書係列:九歌譯叢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8 x 21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變化多端,這或許是“精選”帶來的優勢。有些篇章讀起來是輕快明亮的,像夏日午後一陣突然的微風,帶著青草和陽光的味道,節奏短促,充滿生命力。而另一些篇章則變得異常低沉和冗長,仿佛是在深海中緩慢地、費力地呼吸,每一個句子都像是承載瞭韆鈞之重,需要反復咀嚼。這種強烈的對比,使得整部作品的張力得以維持,避免瞭單調。我特彆喜歡那些近乎口語化的錶達,它們一下子打破瞭詩歌的神秘感,讓讀者感到親切,仿佛作者正坐在你對麵,低聲對你傾訴他最隱秘的睏惑。這種親密無間的交流感,是很多學院派詩歌難以企及的。這本書證明瞭,真正偉大的詩歌,不需要刻意去追逐潮流,它隻需要忠實於內心的聲音,時間自會檢驗它的價值。

评分

坦白講,這本書初拿到手時,我對它的期待值並沒有那麼高,總覺得精選集難免會有湊數之嫌,缺乏一個整體的銳利感。然而,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預設。每一首詩都像是一顆精心打磨過的寶石,雖然各自獨立,但匯聚在一起時,卻能摺射齣驚人的光芒。其中關於“日常瑣事中蘊含的偉大”的處理方式,讓人耳目一新。詩人總能將最平凡的場景——比如廚房裏的一縷光綫,或者雨後屋簷下滴落的水珠——提升到一種近乎宗教般的儀式感。這種詩意,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從極其紮實的生活體驗中提煉齣來的,充滿瞭煙火氣,卻又超越瞭煙火氣。我注意到,詩人在用詞上非常剋製,很少有華麗的辭藻堆砌,但每一個選用的動詞和形容詞都像是精準地安裝在卡槽裏的零件,完美契閤,推動著情感的流嚮。這使得閱讀過程變成瞭一種解謎的樂趣,去探究詩人為何偏偏選擇瞭這個詞,而不是另一個。

评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頗為巧妙,它不像傳統詩集那樣,將主題劃分得涇渭分明,反而更像是一部流動的交響樂,不同的情緒和場景在其中交織、碰撞,又在不經意間達成瞭一種微妙的和諧。我尤其喜歡那些關於“時間”的探討,詩人似乎對時間的流逝有著一種近乎病態的敏感,但這種敏感又被他用一種近乎冷靜的觀察角度包裹起來,形成瞭一種張力。讀到關於記憶碎片的那幾篇時,我腦海裏閃過的畫麵是破碎的,是濛著一層薄霧的,像老舊的膠片在緩慢播放,每一個畫麵都帶著一種無法挽迴的哀愁,但哀愁之中又蘊含著一種對“存在過”的慶幸。這種復雜的情感層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讀者投入相當的專注力去解碼。這不是一本可以邊聽音樂邊瀏覽的書,它要求你全神貫注地沉浸其中,去感受那些潛藏在詞語之間的呼吸。說實話,初讀時會有些吃力,但一旦跟上詩人的節奏,那種被帶入他內心世界的震撼感是無與倫比的,仿佛你和他共同經曆瞭漫長而深刻的人生旅程。

评分

這本詩集,嗯,怎麼說呢,它就像是一扇通往異世界的窗戶,推開它,撲麵而來的不是什麼宏大的敘事,而是生活最細微、最真實的呼吸。我記得有一首詩,讀著讀著,我仿佛能聞到那種帶著泥土芬芳的清晨氣息,還有遠處傳來的一兩聲狗吠,那種感覺太真實瞭,讓人忍不住想放下書本,走到窗邊去看看外麵的世界是不是真的如此。詩人的筆觸極其細膩,他能從一朵尋常的野花,一片飄落的葉子中,提煉齣宇宙洪荒的哲思,這種轉摺並不生硬,反而像是水到渠成,讓人心悅誠服。我特彆欣賞那種毫不矯飾的真誠,沒有故作高深,也沒有故作平淡,就是老老實實地把心裏的感受攤開給你看,讓你自己去體會其中的重量。這本書放在床頭,不著急讀完,每天讀上幾頁,就足夠讓一整天的心緒沉澱下來。它不是那種讀完就扔掉的消遣,更像是一種精神上的滋養,每次重讀,都會有新的感悟,像是在跟一個老朋友對話,每次都能發現他身上新的閃光點。那種情感的共鳴是如此強烈,以至於我常常在讀到某些句子時,會停下來,閉上眼睛,讓那些文字在腦海裏迴響,久久不能散去。

评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觸動,在於它對“孤獨”的描繪。但這種孤獨,並非是那種令人沮喪、需要被拯救的負麵情緒,而是一種被詩人主動擁抱的、具有創造性的存在狀態。他將自己置於一種抽離的視角,觀察著人間的喧囂和掙紮,那種觀察是充滿同情的,但又保持著必要的距離,讓他能夠看清事物的本質。我感覺作者在用文字構建瞭一個堅固的堡壘,一個隻屬於精神和思想的棲息地。讀到某些描繪自然景象的段落時,我仿佛能感受到那種宏大背景下個體的渺小,但這種渺小並非是可悲的,反而帶來瞭一種莫名的寬慰——既然如此渺小,何必強求完美?去接受自身的局限,反而能獲得真正的自由。這種哲思性的深度,使得這本書具備瞭超越文學範疇的價值,它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安放靈魂的指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