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藍色一百擊(陳黎詩集)(限量作者簽名版)

淡藍色一百擊(陳黎詩集)(限量作者簽名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黎
图书标签:
  • 詩集
  • 陳黎
  • 臺灣詩人
  • 現代詩
  • 限量簽名
  • 文學
  • 淡藍色一百擊
  • 書籤
  • 贈書
  • 收藏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九年磨一劍,重量級詩人陳黎第15本詩集
 
▲▲
藍,花籃,花蓮藍,
調動山藍海藍的花蓮藍,
調動美崙山松影與敬亭山柳影的花蓮藍,
花蓮藍不曾調動生與死,不曾調動渴望與失望,
花蓮藍調青青唱,花蓮藍調輕輕調合悲涼與夏日海風涼,
調合島嶼與歷史,夢與地理,調動敬亭下的十日譚與七星潭。
 
  《淡藍色一百擊》是陳黎睽違九年來的最新詩集,收錄64首長短詩新作,既延續了他一貫新鮮大膽的風格,諸如雙關語和諧音字的妙用,圖象詩和排列詩的實驗,古典詩歌的鑲嵌和典故的改寫,也開創更多新的主題。從個人的病痛感懷到台灣的百年身世,從詩歌的家庭之旅到家族的詩意之旅,從政治的諧擬諷刺到情慾的想入非非,陳黎持續突破中文現代詩創作的藩籬,翻轉出無限的可能性。
 
  陳黎身為遊吟近五十年的花蓮詩人,在本書中「青青輕輕唱」他的花蓮藍調,「亂彈亂舞亂中有序」,企圖藉這「亂敲亂唱自成一團」的一人樂團,調合島嶼與歷史,夢與地理,彈奏出淡藍色的一百擊樂章。
 
本書特色
 
  ★陳黎曾獲國家文藝獎、金鼎獎和金典獎等重要文學獎項,是台灣的代表性詩人之一。這本詩集收錄他於2015年7月至2023年9月間短詩、長詩(或組詩)六十四首。
 
  ★陳黎能詩善譯,過去翻譯並引介大量的外國經典詩歌至台灣,近年則投入日本和歌及俳句集的譯介,同樣影響了他的創作風格和靈感來源。
 
各界讚譽
 
  「陳黎是當今中文詩界最能創新且令人驚喜的詩人之一……他的作品一方面見證了主導台灣蛻變的歷史變遷,另一方面則表現了詩人蓬勃的實驗精神。陳黎的詩不但勾勒出台灣文化認同甘苦參半的追尋過程,更重要的是,它為個人和政治,藝術至上的前衛主義和良心文學的適切結合提出了動人的實證。」──奚密(詩評家)
 
  「詩……,是美與秩序構成的自身具足,充滿魔力的迷人世界。陳黎詩歌的特色正是這種語言與形式上的魔力。」──《劍橋中國文學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陳黎的詩創作為中國文字以及語言的多樣性開啟了一個更寬闊、更繁複的視野。陳黎援引中文字的特性,讓他的詩歌實驗在材料與媒介上更具特異性。同時,他的詩有力地拓展了『中文字特性』的範疇,讓邊緣的東西入列。陳黎欣然接納『隱字詩』/『諧隱詩』此一邊緣類型,不僅將之提升為高端文學,還不時刻意表現出不遜、甚至粗鄙的語調。他如是改造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所指出的與『諧隱詩』及不雅幽默聯結的負面評價,將之逆轉為正面、值得肯定的文類。」──《牛津現代中國文學手冊》(The Oxford Handbook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s)
 
  「陳黎的作品豐富多元,堪稱現代漢詩史上最雜糅的詩人。從政治諷刺到魔幻寫實,從抒情詠懷到插科打諢,無所不包,無一不佳。近二十年來他表現了突出大膽的實驗性,諸如雙關語和諧音字,圖象詩和排列詩,古典詩歌的鑲嵌和古典典故的改寫等等。然而,他並非一位標新立異的詩人,而是在為他龐大的題材尋找最貼切的有機形式。」──洪子誠、奚密等編《百年新詩選》
迷霧中的星辰:當代詩歌選集導讀與賞析 引言:穿越喧囂,聆聽心靈的低語 在這個資訊爆炸、節奏日益加快的時代,我們時常感到一種難以言喻的疏離與焦慮。詩歌,作為人類心靈最精煉的載體,如同一盞穿越迷霧的燈塔,引導我們回歸內在的真實。本選集匯集了當代華語詩壇中幾位風格迥異、成就卓著的詩人作品,旨在提供一場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探討個體在現代社會中的生存狀態、情感波動以及對生命本質的追問。我們將深入剖析他們如何運用語言的魔力,捕捉那些轉瞬即逝的感官體驗,構築起一座座堅固而又脆弱的意象迷宮。 第一輯:城市的肌理與隱秘的風景 現代都市是當代詩歌的重要母題。它既是物質文明的奇觀,也是精神異化的溫床。本輯精選的作品,聚焦於城市化進程中,個體與周遭環境的張力。 一、高樓的沉默與街道的喧囂: 詩人們以敏銳的觀察力,捕捉了鋼筋水泥叢林下的細微差別。這裡沒有宏大的敘事,取而代之的是對一扇窗戶上反射的霓虹燈光、地鐵車廂裡陌生人交會的眼神、或是清晨時分廢棄工廠邊緣生長的野草的細膩描摹。例如,某幾位詩人擅長運用「硬質」的意象——如鐵鏽、玻璃碎片、瀝青——來對比內心世界的「柔軟」與「易碎」。他們探討了在高度結構化的空間中,個體如何保持其獨特性,以及語言在面對巨大、無名化的現代結構時所展現出的局限與反抗。 二、時間的碎裂與記憶的重塑: 城市生活往往導致時間感知的錯亂。本輯中的詩作,常以非線性敘事手法,將過去的片段、此刻的感受與未來的預感交織在一起。讀者會發現,某些詩歌在結構上模仿了記憶的跳躍性,從一個日常細節突然跳躍到童年的一個夢境,再回到當下的疲憊。這種碎裂感並非偶然,它反映了現代人多重身份切換下的認知負荷。詩人通過精準的節奏控制,讓讀者在短暫的停頓與快速的推進之間,體驗到一種被拉扯的獨特美感。 三、科技光暈下的孤獨: 雖然科技看似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但詩歌卻揭示了其背後潛藏的更深層次的孤立。從對電子屏幕藍光的描寫,到虛擬網絡中無法觸及的「他者」,這些作品探討了在人造光與數據流中,真實情感的耗損與替代。詩人們對待科技的態度是審慎的,他們並非簡單地排斥,而是細膩地捕捉技術介入生活後,人類感知邊界的模糊與重塑。 第二輯:存在的閾限與本源的追尋 如果說第一輯聚焦於「外部世界」的建構,那麼第二輯則深入探索「內部宇宙」的廣袤與幽深。這部分詩作更具哲思性,觸及人類經驗中最根本的命題。 一、身體作為容器與疆界: 詩歌對身體的書寫,超越了單純的生理描寫,更多地將身體視為經驗的載體、慾望的場域以及衰朽的證明。作品中反覆出現的意象,如血液、皮膚的紋理、呼吸的節奏,都被賦予了形而上的意義。詩人通過對身體細節的極致放大,探討了「我」是如何被定義的,以及肉體在時間洪流中的不可避免的消逝感。這種對「在世」狀態的直視,往往帶來一種既疼痛又清醒的震撼。 二、自然與神話的重新連結: 儘管詩歌大多根植於現代生活,但許多優秀的當代詩作仍然試圖在自然界中尋找一種超越性的秩序。這不是對田園牧歌式的嚮往,而是將自然元素(如石頭、風暴、深海)作為哲學隱喻的工具。詩人從古老的典籍和神話碎片中汲取能量,試圖在日常瑣事與永恆真理之間搭建橋樑。這些作品中,語言變得更為簡潔、更有力量,像是從岩石深處鑿出的箴言。 三、語言的邊緣與沉默的重量: 本輯中最具挑戰性的一部分,是詩人對語言本身的反思與質疑。當語言被過度使用、被宣傳口號污染時,詩人如何才能找回其原初的純淨性?一些詩歌故意採用破碎的語法、省略標點,甚至大段留白,以期通過「非語言」的空間來傳達那些無法用常規邏輯表達的體驗。沉默在這些詩中不是缺乏,而是一種蓄積能量的狀態,是比任何詞彙都更具穿透力的表達。 第三輯:情感的細微光譜與人際的張力 情感是詩歌永恆的主題,但當代詩歌對情感的描繪更加細膩、更少煽情,更著重於描繪情感的複雜性與矛盾性。 一、愛與疏離的共存: 探討親密關係時,詩人不再描繪單一的熱戀或失落,而是捕捉了愛在日常摩擦中如何變形、如何被誤解,以及在最親近的關係中依然存在的難以逾越的鴻溝。一句話未盡的猶豫、一個不經意的動作所暗示的巨大情感波瀾,成為詩歌捕捉的對象。 二、懷疑與信仰的交替: 在一個價值體系日益多元化的時代,個體對信仰(無論是對人、對藝術,還是對某種終極意義)的態度變得極為搖擺。本輯選取了那些充滿懷疑,卻又渴望被某種信念支撐的作品。這種「在懷疑中堅持」的姿態,構成了當代情感光譜中極為重要的一環。 總結:回歸閱讀的專注 本選集不是一本追求娛樂性的讀物,而是一次需要投入時間與心靈去解讀的旅程。它要求讀者暫時放下對快速答案的渴求,重新學會傾聽語言深處的迴響。這些詩歌的魅力在於其開放性——它們提供了意象與結構,但最終的意義,必須由每一位讀者在自己的經驗世界中重新點燃。它們是我們這個時代複雜心靈的真實印記,值得我們反覆咀嚼,直至它們的風味滲入我們的呼吸之中。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黎
 
  本名陳膺文,1954年生,台灣花蓮人,台灣師大英語系畢業。著有詩集、散文集、音樂評介集等二十餘種。與張芬齡合譯有《辛波絲卡詩集》,聶魯達《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疑問集》,《一茶三百句》,《但願呼我的名為旅人:松尾芭蕉俳句300》,《萬葉集:369首日本國民心靈的不朽和歌》,《微物的情歌:塔布拉答俳句與圖象詩集》等三十餘種。曾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台灣文學獎新詩金典獎,時報文學獎敘事詩首獎、新詩首獎,聯合報文學獎新詩首獎,梁實秋文學獎翻譯獎,金鼎獎等。2005年獲選「台灣當代十大詩人」。2012年獲邀代表台灣參加倫敦奧林匹克詩歌節。2014年受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2015年受邀參加雅典世界詩歌節,新加坡作家節以及香港國際詩歌之夜。2016年受邀參加法國「詩人之春」。

图书目录

輯一:有人
一百擊
四十擊
與AlphaGo對弈
金閣寺
揚州大明寺平山堂遇「風流宛在」額
有人
敬亭說書
朱安
烈婦裂衣指南
咖啡史
眼科門診史
人類簡史
雨:最美麗的銀幣製造機
晚課兩題
無言歌
風景No. 3
溜冰課
台北101
宜蘭二題
素歌五疊

輯二:在家
七星譚
六言
五絕
南朝
晚期風格
百姓
發音練習
擬古──仿Sappho
擬古──試答Z
擬古──持續的緩板
擬古──老子出關
片刻的音樂──給Henry Purcell
中央山脈七景
在家──跟隨W
指甲
致春秋閣下書
小藍
小綠
星宿海
雲夢大澤

輯三:藍色一百擊
藍色一百擊
媽閣.一五五八
璞石閣.一九四三
太魯閣.二○二二

輯四:淡藍色一百擊
淡藍色一百擊
病中作
風林火山

我的妻
歌劇魅影
安邦
夜歌
與蛇共舞──並反歌一首
如歌
Correspondances
大招
大哉
花蓮狼
花蓮藍
投幣夾
戒嚴時代匯率夾
對南向政策的小聲援調查
「淡藍色」變奏33首

後記
陳黎詩與譯詩書目
延長音:山水

图书序言

  • 叢書系列:白盒子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2.8 x 19 x 1.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後記
 
陳黎
 
  這本《淡藍色一百擊》是我第十五本詩集,收錄完成於2015年7月至2023年9月間短詩、長詩(或組詩)六十四首。2015年7月我寫成〈一百擊〉一詩,至2017年1月完成〈藍色一百擊〉一作時,心生以「藍色一百擊」為詩集名稱之念。到了今年(2023),決定改以「淡藍色一百擊」為我這本在《島/國》之後多年來詩作新集之名。2022年8月至10月間,我寫成以一百首「三行詩」組成的〈淡藍色一百擊〉。沒想到隨後,在10月底,我竟染了「帶狀皰疹」──在潛伏多日後,始發現左側額部與眉際冒出疹子,雖立即求醫服藥,一兩週後仍不幸墮入先前從未聞之,確然讓人驚恐、難纏的「皰疹後神經痛」之苦。額部與眉際緊硬,彷彿戴了大、小面具,頭皮不時有癢感,醫生暗示我第一時間「三叉神經」恐已受到威脅。雖持續服用有「黃金之藥」之稱的緩和神經痛之藥「利瑞卡」(Lyrica),卻始終未見藥到病除之效,至年底左眼皮且日感鬆垂、無力。久病心憂,我於2023年1月開始服用身心科醫師開給我的抗憂鬱、焦慮藥「萬憂停」(Duxetine,學名Duloxetine)、「安邦」(Alprazolam)等,沒想到面具感反而益覺緊繃,讓我更加心憂。至六月,在醫師允許下,逐漸減服、停服「萬憂停」,期盼能「剋期取證」,可惜似乎未能如期修得成果,身心仍困。七月下旬,我決定改重吃十一年前身心遇困時吃過的抗憂鬱藥「千憂解」(Cymbalta,學名亦Duloxetine)。至八月身心似較安定,初覺有再生/重生之感。但丁的《神曲》(La Divina Commedia)義大利語原意為「神聖的喜劇」,分成《地獄篇》、《淨界篇》、《天堂篇》三部。我曾對醫師說今年上半年服「萬憂停」等抗憂鬱、焦慮藥過程,於我彷彿是下地獄,把我修理得不得不(不)甘心接受「肉體」之疼痛、不適,以保住我的「心」、我的小命。此次我倘使能歷「地獄」、「淨界」之磨練,重新回到日常的「人間」做一個庸俗的小民,此一「世俗的喜劇」經歷已充分是神聖的寶貴恩典了。
 
  2011年11月,我參與策劃的「太平洋詩歌節」結束後次日,我右手、右背突然筋膜發炎,牽及腳傷、心憂、視衰、聲闇,至2013年3月這兩年多時間,不便使用電腦,無法肆意行動,困居家中,與疼痛共存。其間我長時間服用身心科醫師所開之藥,且在我太太幫助下,企圖藉寫作轉移身心之痛。2012年出版的詩集《妖/冶》,2013年出版的詩集《朝/聖》,即是這段時間被病魔磨練出,(偽)勇敢熬出的成果(或苦果?)。
 
  沒想到隔了十一年──在2022年11月12日開始的「太平洋詩歌節」前半個月──病魔又再次造訪我。2022年11月至今,重遇了類似的身心之困。十個多月來,老實說,我無一日不興「棄世」之念。先前〈藍色一百擊〉一作裡提到的海藍、天藍、山藍的「花蓮藍」,居然成為被藍色憂鬱所罩的我這個「花蓮郎」愁慘的「花蓮藍」、花蓮憂鬱──對比〈藍色一百擊〉中我寫過的「用偶然拔高的花腔吹散愁雲慘霧造就你們每日的花蓮藍花蓮郎」這樣的詩句,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我不敢回視自己的詩作,特別是發病前剛寫完的那組〈淡藍色一百擊〉──其中某些首「三行詩」,事後讀來,似乎帶著反差頗大的諷刺味或預言味。我一夜間,似乎老了十歲(或二十歲!──甚至比已逾九十歲的我的父母還老),直面「生老病死」四字中後面三字。〈淡藍色一百擊〉第7首三行詩如下:「想起我寫七十歲時的她/笑起來像十七歲,昨天/母親說:你也快七十歲了」;而在2020年4月寫成的組詩〈七星譚〉一作的【月曜日】中,我「誇口」說:「我的父母親,今年加起來一百八十歲/雙親如雙星,高照浮世上的我,讓過了花甲/之年的我這個花蓮路人甲想變老、稱老,都/變得有一點難。」啊,何以「花蓮路人甲」而今不時想要棄甲,似乎不敢不棄甲?
 
  我一直到2023年3月,才敢重新面對詩,提筆寫了〈淡藍色一百擊〉後的第一、第二首詩作──〈病中作〉和〈風林火山〉,而後在五月、六月、七月、八月間陸續寫成其他十首詩,在九月寫成〈花蓮狼〉、〈花蓮藍〉、〈投幣夾〉、〈戒嚴時代匯率夾〉、〈對南向政策的小聲援調查〉、〈山水〉與〈「淡藍色」變奏33首〉。這是上天為我寫的「喜/鬧/悲(傷)劇」劇本嗎,以〈淡藍色一百擊〉此組「三行詩」與其後的十九首廣義的「病中作」,為《淡藍色一百擊》這本詩集收尾(或壓軸?)。
 
  2022年10月至2023年7月間,適有三本拙譯詩集先後在台灣出版──《微物的情歌:塔布拉答俳句與圖象詩集》,《萬葉集:369首日本國民心靈的不朽和歌》,《古今和歌集:300首四季與愛戀交織的唯美和歌》。但一反過往,拿到這些印製得頗典雅、悅目的新書時,我心中浮現的卻只是「淡藍色」的無以名其味之感。
 
  我要感謝四十多年來的老友、文友、樂友──懸壺三重的醫師作家莊裕安,半年多來週週包容我的電話訴苦、求援以及近乎騷擾的不安詢問,助我仍有餘勇讓此本跨越八年的拙集得以殺青(啊,多希望順便將心中的「青蛇」──憂鬱之蛇──也殺掉!)。也要感謝日夜照料我,忍受我的不耐,身上苦痛數倍於我,卻仍要在我每夜服藥就寢後,將諸多家事做完始能休息的我的妻子。我只能在膽怯的詩行中向她、向其堅毅致愛、致敬。我也要感謝在各種時段,突然接獲我電話,聽我反覆嘮叨、傾訴,以「話療」助我小命至今仍在的各方親友、學生。
 
  現代詩學者奚密教授與曾在台灣清華大學客座的洪子誠教授等編的《百年新詩選》提到拙詩時說:「近二十年來他表現了突出大膽的實驗性,諸如雙關語和諧音字,圖象詩和排列詩,古典詩歌的鑲嵌和古典典故的改寫等等。然而,他並非一位標新立異的詩人,而是在為他龐大的題材尋找最貼切的有機形式。」這對我真是極大的鼓勵。我希望有心的讀者仍能在我這本詩集裡,看到多年來我追索中文現代詩創作新可能的努力與用心,看到一個遊吟近五十年的花蓮詩人「青青輕輕唱」他的花蓮藍調,「亂彈亂舞亂中有序」,企圖藉這「亂敲亂唱自成一團」的一人樂團,「輕輕調合悲涼與夏日海風涼,調合島嶼與歷史,夢與地理」,調動古典中土敬亭下詩的十日譚與花蓮太平洋邊的七星潭。
 
  上一本詩集《島/國》裡,收錄了我寫的兩首台語詩、三首客語詩。這本《淡藍色一百擊》的組詩〈淡藍色一百擊〉裡,也各有一首台語與客語詩作;在其他詩作裡,我也在需要之處自然地借用了某些台灣原住民與日文語詞。過去五年間,我頗狂熱地翻譯出版了十一本日本俳句或短歌集,這本《淡藍色一百擊》裡會出現三五日文(或「日式漢字」)語彙,或許是遊走於同屬「漢字文化圈」的日文與中文間多時後,不知不覺的反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得提一下这本书在墨香和油墨气味上的处理,这是很多精装书会忽略的细节。这本书散发出的那种特有的、略带清冷的纸张气息,配合着淡淡的油墨味,构成了一种非常高级的嗅觉体验。它不像某些廉价印刷品那样刺鼻,而是温和而内敛,仿佛能闻到一种知识沉淀下来的味道。每当我阅读时,这种气味都会不自觉地将我拉回到一个更专注、更安静的境地。对于我这种对书籍的感官体验要求比较高的人来说,这种嗅觉上的愉悦感,是衡量一本好书的重要标准之一,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值得称赞。

评分

从装帧的坚固程度来看,这本书绝对是为长久保存而设计的。书脊的粘合非常紧密,即使频繁翻阅,也完全不用担心散页的问题,这对于经常需要做笔记和反复研读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外壳的硬度和耐磨性也令人放心,不易留下恼人的指纹或划痕。我甚至可以想象,几十年后,这本书依然能保持它现在的光洁和挺拔。这种对耐用性的承诺,体现了出版商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它不仅仅是一次性的消费品,而是可以陪伴我们走过漫长岁月的精神伴侣,这份扎实的制作工艺,让它充满了岁月的厚重感。

评分

这本书在细节配饰上,比如书签的选取,也体现了出版方的品味。它可能是一条精心挑选的缎带,也可能是一张印有典雅图案的卡片,但无论如何,它都与全书的色调和气质完美融合,绝不突兀。这种不喧宾夺主,却又恰到好处的点缀,让人感受到了整体设计的和谐统一性。这种对“美”的整体把握,从封面到内页,从纸张到配件,都透露出一种匠人精神。它没有用任何浮夸的装饰来哗众取宠,而是用最沉稳、最考究的方式,来衬托内容的价值,让人在每一次接触它时,都能体验到一种由内而外的满足感和被尊重的感受。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排版和字号选择,充分考虑了读者的阅读体验,细节之处见真章。内文的留白恰到好处,让眼睛在长时间阅读后也能得到很好的放松。我个人非常欣赏这种对阅读环境的尊重,它不像有些诗集那样为了追求某种所谓的“现代感”而牺牲了基本的易读性。装帧的线条感很强,简约而不失力量,与诗歌本身的张力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呼应。当你沉浸其中时,你会发现每一个标点符号、每一个段落的断行,似乎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稳定而又充满呼吸感的文字空间,让你能够心无旁骛地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这种对物理载体的重视,无疑提升了阅读的仪式感。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一绝,那种深邃又带着一丝忧郁的蓝色调,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拿到手的时候,那种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细腻度,都能感受到出版方满满的诚意。装帧的工艺很考究,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有一种庄重的美感。而且,限量作者签名版的加持,让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每一次翻开它,都能从指尖感受到作者那种独特的笔触和对文字的敬畏之心。说实话,光是放在书架上,它都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种淡蓝色的光晕,仿佛带着一种穿越时空的魔力,让人忍不住想去探寻书中的秘密。这种视觉上的愉悦,在如今这个充斥着快餐式阅读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