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的憂鬱我懂!產後情緒照護書:揮別產後憂鬱,讓專家陪妳走出情緒低谷

妳的憂鬱我懂!產後情緒照護書:揮別產後憂鬱,讓專家陪妳走出情緒低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立花良之
图书标签:
  • 产后忧郁
  • 情绪照护
  • 心理健康
  • 育儿
  • 母婴
  • 产后恢复
  • 心理疏导
  • 情绪管理
  • 新手妈妈
  • 亲子关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懷疑自己得了「產後憂鬱症」時,
透過漫畫來了解身上的遭遇!
明明都已經當媽媽了,
卻說不出口「救我」這句話……
 
  「好想睡可是睡不著……」
  「到外面走走但卻完全開心不起來……」
  「真羨慕還可以如同往常上班的先生……」
 
  每百人就會有10幾位媽媽曾有過產後憂鬱症
  心情悶悶不樂的其中一個症狀就是「憂鬱」,而精神科有時會把「憂鬱」形容成「心靈感冒」。這種情況就和任何人只要過度疲勞就會非常容易感冒一樣,人只要身心俱疲,就有可能陷入「抑鬱」之中。這並不是精神脆弱或懶惰導致的。女性生產過後由於賀爾蒙失調及育兒疲勞等因素,非常容易身心不適或陷入憂鬱之中。而產後憂鬱症是一種發病率相當高的疾病,平均每一百位母親就會有十幾位曾有過這種經歷。
 
  透過多篇如臨其境的漫畫,說出新手媽媽的心聲
  ‧照顧小孩筋疲力盡,不禁對先生大發脾氣──理惠(28歲)
  ‧好轉之後,聽到「妳是媽媽啊!」又會動彈不得──真莉依(30歲)
  ‧唱兒歌哄小孩,一開口自己先就哭出來了──由美(32歲)
  ‧明明期待很久,卻完全不覺得自己的小孩可愛──花奈(32歲)
  ‧照顧嬰兒又要上班,爸爸也瞬間消瘦──良太(34歲)
 
  會想要翻開本書的讀者應該有不少人正處於疲憊的育兒生活之中,或者現在正在背後支持產後媽媽。因此本書會告訴大家如何察覺心理不適的徵兆、找個信任可靠的人有多重要、如何自我照護,以及如何善用社會資源,這些大家務必要牢記在心。當你開始感到心力交瘁時就試著回想這些內容,並將其當作預防心理不適的自我照顧方法善加利用。
 
  監修者之一的細川小姐回想她在孤獨的育兒生活中,落淚的時刻不計其數,直到長女滿周歲之後才有心情發現她的可愛。但是產後的那一年,洗衣、跑銀行等當天的待辦事項卻一直讓心情陷入低潮之中。回想起來照顧孩子其實也是一堂「讓自己學習依靠他人的課」。所以大家要記住,我們身旁一定會有想要幫助自己的人。
 
  身為媽媽的人都要累積與寶寶相處的生活,這樣才會覺得自己越來越像一個母親。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責備自己沒有辦法扮演好媽媽這個角色,更不要覺得有這種媽媽的寶寶很可憐。新手媽媽也才剛握住育兒這個方向盤,車子開不好是正常的,失敗也是正常的。
 
各界一齊應援推薦
 
  烏恩慈|醫師‧禾馨婦產科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熊媽TIN|《小熊熊的每一天》暢銷書作者
   (依照首字筆畫排列)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的图书简介。 --- 书名:深度语义的奥秘:Transformer架构与大型语言模型实用指南 作者:[此处可填写真实的作者姓名或专业领域专家] 出版社:[此处可填写真实的出版社名称] 装帧:精装/平装 页数:约 650 页 定价:[此处可填写真实的定价] --- 内容简介:驾驭下一代人工智能的核心驱动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机器理解人类语言的能力已成为衡量人工智能前沿水平的关键指标。本书《深度语义的奥秘:Transformer架构与大型语言模型实用指南》,并非一本通识读物,而是一部面向中高级研究人员、资深算法工程师以及希望深入理解现代NLP技术栈的专业人士的深度技术手册。它系统地、严谨地剖析了自2017年“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横空出世以来,彻底重塑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的Transformer架构,并以此为基石,详解了当前统治AI世界的大型语言模型(LLMs)的构建、训练、优化与部署实践。 本书的目标是:消除理论与工程实践之间的鸿沟。我们摒弃了对基础概念的冗余赘述,直击核心机制的精妙之处,确保读者在读完本书后,不仅理解“是什么”,更能掌握“如何做”和“为什么这样设计”。 第一部分:Transformer架构的精细解构 本书的基石在于对Transformer核心的透彻分析。我们从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的数学定义出发,详细阐述了多头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如何捕捉复杂依赖关系,并将其与传统的循环网络(RNNs)和卷积网络(CNNs)进行深入的性能与结构对比。 位置编码的演进:探讨了绝对位置编码、相对位置编码(如RoPE)乃至旋转位置嵌入(Rotary Position Embeddings)在处理长序列依赖性上的优势与工程考量。 规范化与残差连接的艺术:深入分析了层归一化(Layer Normalization)在深度网络稳定训练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残差连接如何保障梯度有效回传。 编码器-解码器结构的深入应用:详细对比了原始Transformer结构(适用于机器翻译、摘要生成)与仅编码器(如BERT系列)和仅解码器(如GPT系列)架构的设计哲学和适用场景。 第二部分:从BERT到GPT:主流预训练范式的实操指南 理解了Transformer的骨架,接下来的重点将聚焦于如何高效地“喂养”和“训练”这些庞大的模型。本部分是本书的工程核心。 掩码语言模型(MLM)与下一句预测(NSP):详细剖析BERT的预训练任务设计,以及如何针对特定领域数据(如金融、法律文本)设计更具针对性的预训练目标。 自回归模型(Autoregressive Modeling):深度解析GPT系列模型如何通过严格的左向上下文限制实现高质量的文本生成,包括其采样策略(如Top-K, Nucleus Sampling)对输出文本多样性和连贯性的影响。 高效训练策略:针对GPU内存和计算资源的限制,本书提供了关于混合精度训练(Mixed Precision Training)、梯度累积(Gradient Accumulation)以及模型并行(Model Parallelism)和数据并行(Data Parallelism)的最新实践方案,特别是针对万亿参数级别模型的分布式训练框架(如DeepSpeed, FSDP)的应用。 第三部分:模型微调、对齐与部署的工程化挑战 一个预训练的大模型并非终点,如何将其转化为可落地的、符合人类价值观的工具,是当代NLP面临的核心挑战。 指令微调(Instruction Tuning)与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超越简单的下游任务微调,本书详细阐述了如何使用高质量的指令数据集(Instruction Datasets)来提升模型的零样本和少样本泛化能力。我们提供了一套结构化的提示设计框架,用于应对复杂推理任务。 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的实践:这是模型“对齐”的关键技术。我们将详细拆解奖励模型的构建、偏好数据的收集流程,以及PPO(Proximal Policy Optimization)算法在LLM对齐中的具体应用,帮助读者理解如何量化和优化模型的“有用性”与“无害性”。 模型量化与推理优化:在模型部署阶段,速度和资源消耗至关重要。我们将覆盖从Post-Training Quantization (PTQ) 到 Quantization Aware Training (QAT) 的全流程,并介绍如FlashAttention、PagedAttention等前沿技术如何显著加速推理过程,实现低延迟部署。 读者对象与本书特色 本书为对底层原理有强烈求知欲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而写。我们确保了每一处算法描述都配有清晰的数学推导和对应的伪代码,力求严谨。 本书特色: 1. 前沿聚焦:紧密围绕最新的研究进展,涵盖了从注意力机制到最新对齐技术的完整知识图谱。 2. 实践导向:大量案例基于PyTorch/TensorFlow的最新版本,并提供清晰的代码框架示例,指导读者动手实现核心组件。 3. 系统深入:并非简单的技术点罗列,而是将Transformer、预训练、微调和部署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提供全栈式的解决方案。 阅读本书后,您将能自信地设计、训练和优化下一代高性能、高效率的大型语言模型,真正掌握深度语义处理领域的“硬核”技术。 --- 目标读者: 资深机器学习工程师、NLP研究人员、深度学习架构师、计算机科学专业研究生。 前置知识要求: 熟练掌握Python编程,理解深度学习基础(CNN, RNN),掌握PyTorch或TensorFlow框架的基本操作,具备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基础。

著者信息

監修者簡介
 
立花良之(Tachibana Yoshiyuki)
 
  為日本國立成育醫療研究中心的心理診療部嬰幼兒心理健康診療科之診療部長、信州大學醫學部周產期心理醫學講座特聘教授(兼任)。
 
  提供產後憂鬱等孕產婦心理相關診療內容,除了希望社會能普遍了解到周產期心理問題是每位孕產婦都有可能面臨的困境,在期望 大眾能多加支持與關心所有父母和孩子的同時,亦致力推行地區母嬰保健工作。
 
細川モモ(Hosokawa Momo)
 
  促進母子健康的美日專家團隊「Luvtelli Tokyo & New York」代表理事。
 
  為了預防媽媽產後因為貧血而增加產後憂鬱的風險以及嬰幼兒貧血,因而在日本舉辦「親子保健室」,提供無須抽血即可檢查貧 血的服務,並在國際學會上發表母子貧血的實際狀況。本身亦為育有二寶的媽媽。

  Instagram:@momohosokawa
 
繪者簡介
 
あらい ぴろよ(Arai Piroyo)
 
  漫畫家、插畫家。
 
  為育有一寶的媽媽。在《虐待人的爸爸終於死了》(竹書房)一書中,整理了自己受虐時所產生的扭曲心理與內心掙扎,並於2020年榮獲「貧困新聞學特別獎」。此外還有《我絕對不會虐待你!》(主婦之友社)等著作。
 
  X(前Twitter):@pchaning

图书目录

【漫畫】序章 難道我得了產後憂鬱症!?……002
前言……012

第1章 先了解「產後憂鬱症」的原因和症狀……019
【漫畫】產後憂鬱症是什麼?……020
立花醫師&細川桃的對談 有時會非常嫉妒可以照常出門上班的丈夫……026
難道我得了產後憂鬱症!?
情緒持續低落。產後憂鬱症的病情靠觀察是不會改善的……028
笑不出來、徹夜難眠、只知自責。產後憂鬱症有哪些常見的症狀呢? ……030
何時會罹患產後憂鬱症?
住院期間明明都很好,但回家過後沒多久通常就會開始發病……032
產後不會突然憂鬱起來,其實可能從懷孕期間就開始了……034
什麼樣的人會得到呢?
有許多因素容易造成產後憂鬱症,就算是個性堅強開朗的人也很難避免……036
家庭主夫也有危險!?其實男性也會得到產後憂鬱症……040
不是產後情緒低落嗎?
產後情緒低落與產後憂鬱症不同,通常1週左右就會好轉……042
要是重症化會有什麼問題?
引發重症恐會危及性命,因此要及早接受治療……044
產後憂鬱症的原因為何?
成因很多。荷爾蒙失調或腦部發炎等都有可能……046
睡眠不足可能導致腦部發炎,甚至成為憂鬱症的成因!……048
產後興奮感和產後危機可能會引發憂鬱症……050
產後憂鬱症資料彙整……052
COLUMN① 新冠疫情讓產後憂鬱症加劇!?……054

第2章 如何走出「產後憂鬱」的陰霾?……055
【漫畫】有可能從產後憂鬱症中痊癒嗎?……056
立花醫師&細川桃的對談 或許是30年前的好媽媽榜樣束縛了我們……052
「我怎麼會……」這樣想才危險
產後憂鬱症就像一場心靈感冒,得了也不需要有罪惡感!……064
只靠自己是好不了的
病情若已明顯影響生活,一定要向專家求救……066
該怎麼辦才好?
拚過頭,心靈會崩潰的。對媽媽來說,「休息」也是重要的工作……070
不要鼓勵自己必須多努力!旁人也別輕易說出這種話……072
身心若有負擔,就沒必要堅持餵母乳……074
不要只把問題丟給家人,先找可以伸出援手的人……076
要向哪些管道求助?
諮詢管道五花八門,但最好先向健康服務中心求助……078
諮詢之後的下一步?
還有各種支援,例如與醫療機構連繫、代為照顧寶寶等等……086
透過飲食改善「憂鬱」
缺鐵性貧血可能會引起產後憂鬱症……088
魚油中所含的DHA與EPA可以抑制腦部發炎,讓人遠離憂鬱……092
重要的是盡量多吃好食物,同時也要少吃壞食物……094
常備改善情緒低落的食物,安心感就會倍增……098
COLUMN② 補充保健食品時的注意事項……100

第3章 借助專家的力量吧!……101
【漫畫】該找專家幫忙嗎!?……102
立花醫師&細川桃的對談 為了心肝寶貝好好接受治……108
治療的第一步
因為產後憂鬱症去看醫生並不「丟臉」!……110
精神科、身心科與心理諮商做的事有何不同?……112
治療內容有哪些?
尋求能夠減輕痛苦、負擔的建議以及藥物處方等相關諮詢……114
對服用藥物有疑慮
哺乳期間也可以服用藥物。若有疑慮,在諮詢時就問清楚吧……116
會需要住院嗎?
會危及生命就要住院,以便在安全的環境下有效治療……120
幸好有住院治療!經驗談
「生產後憂鬱到想帶孩子一起死。幸好醫師和老公給我力量」……122
不需硬撐!
身體不適就不要勉強自己,將照顧寶寶的事交給其他人吧……124
自己能做到的預防及改善
在日常生活中積極採用可行的自我照護方式……126
COLUMN③ 可以幫忙照顧寶寶的地方……130

第4章產後憂鬱的陷阱〜個案研究漫畫〜……131
CASE 1 我不覺得我的寶寶可愛……132
CASE 2 不知道可以找誰商量……136
CASE 3 這不是我要的醫生!……140
CASE 4 不想依靠藥物……144
CASE 5 市面上的藥物沒有效……148
CASE 6 就是想要餵母乳……152
CASE 7 丈夫的工作也被影響了……156
CASE 8 爸爸會得產後憂鬱症?……160

【漫畫】後記 產後憂鬱症是可以克服的164
結語……174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791824
  • 規格:平裝 / 176頁 / 14.8 x 21 x 1.1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前言
 
  最近,「產後憂鬱症」這個詞經常出現在大眾媒體上,相信很多人應該已經耳聞其名。
 
  心情悶悶不樂的其中一個症狀就是「憂鬱」,而精神科有時會把「憂鬱」形容成「心靈感冒」。這種情況就和任何人只要過度疲勞就會非常容易感冒一樣,人只要身心俱疲,就有可能陷入「抑鬱」之中。這並不是精神脆弱或懶惰導致的。女性生產過後由於賀爾蒙失調及育兒疲勞等因素,非常容易身心不適或陷入憂鬱之中。而產後憂鬱症是一種發病率相當高的疾病,平均每一百位母親就會有十幾位曾有過這種經歷。出現症狀之後若不及時處理,病情就有可能會加重,導致照顧寶寶這件事變得越來越辛苦。因此及早察覺心理不適,迅速應對,讓媽媽早日恢復健康,重拾活力,對媽媽、寶寶和家人來說都非常重要。
 
  正在翻閱這本書的讀者說不定有人已經深受產後憂鬱之苦。倘若如此,那就不要獨自承受,勉強自己硬撐,要向可靠的人發聲求救。像是健康服務中心之類的諮詢機構都提供各種支援,協助媽媽度過難關。
 
  本書主題的焦點雖然在產後,但是身為母親的人在她們漫長人生當中,並不會只有產後才會陷入抑鬱,這種症狀任何時期都可能發生。因此本書要一併告訴大家如何察覺心理不適的徵兆、找個信任可靠的人有多重要、如何自我照護,以及如何善用社會資源,這些大家務必要牢記在心。當你開始感到心力交瘁時就試著回想這些內容,並將其當作預防心理不適的自我照顧方法善加利用。
 
  或許我們平時不太會向人提起心事,也鮮少有時間去想。不過本書提到的內容不僅適用於母親,我們的人生伴侶、娘家夫家的雙親以及周圍的人其實也都要有所了解。在此希望本書能夠成為一份助力,讓整個社會能夠體認到母親和家庭成員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並提供一個友善的育嬰環境。
 
日本國立成育醫療研究中心 診療部主任 立花良之
 
結語
 
  會想要翻閱這本書的讀者應該有不少人正處於疲憊的育兒生活之中,或者現在正在背後支持產後媽媽。我自己是以母嬰健康為職業,同時又是兩個孩子的媽,所以從以前就常有人問我產後憂鬱症的事。既然重要的人深受產後憂鬱症之苦,而且情況嚴重到無法正常溝通,於是我開始幫她打電話給公家機關,協助安排寶寶到托嬰中心,並且四處打電話找尋住宿型的產後照護中心。
 
  畢竟這是攸關性命的事情,所以我找了很多書,希望能夠了解產後憂鬱症與一般的憂鬱症有何不同,以便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向對方的家人說明,但卻找不到適合的書,甚至曾經在清晨五點打專線尋問可以住院的醫療機構。這樣的經驗讓我覺得要是有一本裡頭網羅了緊急連繫單位等資訊的產後憂鬱相關書籍,這樣就能幫助那些已經沒有體力調查產後憂鬱症的媽媽及家人。
 
  其實我自己也在2020年生下了第二個孩子,住院期間日本政府首次宣布了緊急事態宣言。雖然孩子7個月就送托嬰中心,但是真正送去的次數少到用兩隻手就可以數完,更沒有參加過家長間的交流活動及運動會,當然也就沒機會交到媽媽友。平時都是一個人在帶孩子的我,在孤獨的育兒生活中落淚的時刻不計其數。我是在長女滿周歲之後才開始有心情發現她的可愛。但是產後的那一年,「今天沒時間洗衣服、沒有時間去銀行」等當天無法完成的事卻一直讓我的心情陷入低潮之中。回想起那時候看到下班回到家的先生可以與外面的社會有互動,而且還能完成他應該扮演的角色,心裡頭就會忍不住嫉妒起來,不僅哭過,也曾大發雷霆過,感覺那時候的我,應該多少也有一些產後憂鬱的傾向。
 
  當媽媽當了六年,我的身心才真正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媽媽」。或許你會覺得很誇張,但我想告訴你「確實如此」。孩子生了並不代表就能立刻當上媽媽。這種情況就好比整整5年都沒有任何交通違規、事故就可以拿到的「黃金駕照」,身為媽媽的人都要累積與寶寶相處的生活,這樣才會覺得自己越來越像一個母親。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責備自己沒有辦法扮演好媽媽這個角色,更不要覺得有這種媽媽的寶寶很可憐。我們也才剛握住育兒這個方向盤,車子開不好是正常的,失敗也是正常的。
 
  照顧孩子其實也是一堂「讓自己學習依靠他人的課」。所以大家要記住,我們身旁一定會有想要幫助自己的人。
 
預防醫療・營養顧問 細川モモ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欣慰的一点是它对“自我慈悲”(Self-Compassion)的强调,而且是以一种非常本土化、不让人感到尴尬的方式来阐述的。它没有采用太多西方心理学中那种生硬的术语,而是用一些非常贴近生活的比喻,比如“对待一个正在发烧的朋友你会怎么做?你不会指责他为什么不能立刻好起来,你会给他水,会让他休息。”——然后作者巧妙地将这个逻辑应用到我们对待自己的情绪上。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阅读速度变慢了,不是因为内容晦涩,而是因为我需要停下来,把书中的某个小技巧应用到我当下的处境中去检验。比如,书中介绍的“情绪命名与隔离法”,我立刻尝试用来应对突然袭来的、对未来育儿的不确定性焦虑。发现当我说出“哦,这只是我的‘不确定性恐惧’在说话,它不是事实”时,那种扑面而来的压迫感确实减弱了。这种“即时反馈”的学习体验,是阅读一本理论书籍时难得的美妙体验。这本书的结构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宫,你虽然身处困境,但每走一步,都有清晰的指引和温暖的光亮,确保你最终能够找到出口,并且带着更强大的内心力量走出来。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几乎没有使用那种冷冰冰的心理学术语,语言风格极其亲切,仿佛作者本人就坐在你对面的沙发上,一边帮你看着熟睡的宝宝,一边轻声与你交谈。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羞耻感”和“自责”方面展现出的强大勇气和智慧。很多妈妈在经历情绪低谷时,最大的障碍不是症状本身,而是“我为什么会这样?”的道德拷问。这本书直接挑战了这种内在的批判声音,它用大量的真实案例(我猜测是,或者至少是极具代表性的场景重现)来佐证,情绪的出现不是性格缺陷,而是大脑在应对巨大压力时发出的求救信号。它提供了一套“情绪日志”的引导工具,但这个工具的设计非常人性化,它不是要求你写满整页,而是提供几个关键的“锚点”让你填写,比如“今天让我感到最放松的五分钟是什么?”或“我今天对自己说了哪些‘友善的话’?”这种聚焦于积极微小的积累,比单纯地记录负面感受更能有效地提升自我效能感。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有问题的妈妈”,而是“一个正在学习如何更好地照顾自己和孩子的母亲”。这种身份的重塑,是任何药物或短期干预都无法替代的,它扎根于对自我接纳的深度工作。

评分

坦白说,我翻阅了很多关于产后心理健康的资源,但大多数要么过于侧重于生理调理,要么就是纯粹的自我帮助文学,缺乏专业深度。这本书成功地架起了两者之间的桥梁。它在提供温暖支持的同时,对产后情绪障碍的风险评估和识别方面做得非常严谨。它清晰地列出了不同阶段的“危险信号”,并且非常负责任地指出了何时必须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它从不试图取代医生的角色,而是定位为一个重要的“早期预警系统”和“日常支持伙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有一章专门讨论了“职业母亲”与“全职母亲”在情绪管理上可能面临的不同陷阱,这非常重要,因为它承认了现代女性在身份转换中所承受的多重压力。作者没有简单地鼓吹回归职场或完全投入家庭,而是教会我们如何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设定边界,保护自己的“情绪能量储备”。这种不预设立场、尊重个体选择的态度,让这本书的参考价值大大提升。它教会的不是“如何成为一个完美的妈妈”,而是“如何成为一个足够好的、允许自己有起伏的、真实的人”。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所有正在经历孕期或产后情绪波动的妈妈们量身定做的一盏明灯,那种深入骨髓的理解和陪伴感,是任何空泛的安慰都无法比拟的。我得说,这本书的作者绝对是真正走进过那些幽暗角落的人,她没有用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口吻,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温暖坚定的朋友,手把手地拉着你,告诉你“我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特别欣赏它在构建心理安全网方面的细腻处理。它首先建立了一个基础的认知框架,让我们明白产后情绪波动绝不是“矫情”或“能力不足”的体现,而是一种生理和心理共同作用下的复杂反应。书中对各种情绪的命名和分类清晰而富有同理心,让你在面对那些难以言喻的焦虑、愤怒或深深的无力感时,能有一个准确的词汇去定义它,一旦被定义,就意味着它已经被看见,也就有了被处理的可能。这种“看见”的力量是无可替代的,它让原本混乱翻腾的情绪有了一个安放之所。而且,它不像有些心灵鸡汤那样只停留在“要积极”的口号上,而是提供了大量实操性的、可以融入日常琐碎的“微行动”。比如,如何和伴侣进行有效沟通,而不是陷在无谓的争吵里;如何在只有五分钟的空档里,快速地进行一次“情绪重启”练习。这些细节的设置,体现了作者对真实新手妈妈生活的深刻洞察,让阅读不再是抽象的理论学习,而是一场可以立刻投入实践的自我疗愈之旅。我感觉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售价,它更像是一份为期数月、随时可以翻阅的心理急救包。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带着一丝怀疑,毕竟市面上关于“新手妈妈的挑战”的书籍多如牛毛,很多都流于表面,无非是告诉你要多休息、多和人聊聊,但真正面对情绪的“内战”时,这些建议显得苍白无力。然而,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采用了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方式,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揭开产后情绪问题的复杂性。初期,它专注于建立对身体变化的科学认知,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它帮你区分哪些是正常的荷尔蒙海啸,哪些是需要更专业干预的信号。接着,它大胆地触及了“完美母亲”的神话及其带来的巨大内耗,作者没有回避讨论那些被社会隐藏起来的“负面”想法——比如对新生儿的复杂情感、对自我身份的迷失,以及对伴侣关系改变的无措感。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对“关系重建”部分的论述。产后抑郁或焦虑往往会像一层厚厚的冰墙,隔开了夫妻、隔开了自己与旧日的生活圈。这本书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非指责性沟通脚本”,教你如何用“我感觉”代替“你总是”,有效地降低了冲突的燃点,这对我改善家庭氛围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它不仅仅关注母亲的个体情绪,更将产后状态视为一个“家庭系统”的问题,要求系统内的所有成员共同参与到疗愈过程中来,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整个应对策略更加立体和持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