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時任美國總統雷根提名桑德拉·奧康納為美國最高法院第一位女性大法官時,《時代》週刊封麵寫道:公正——終於等到。1950年,美國隻有大約5%的女性上大學並順利畢業。這個來自美國西部的牧場女孩從斯坦福大學法學院畢業後,因為女性身份沒有收到任何一傢律所的麵試邀請,經多番努力纔得到一份法律助理的工作,謙遜地開始瞭自己的職業生涯。
在美國最高法院工作的24年中,奧康納在墮胎權、平權法案、宗教自由等諸多重大社會議題上主導著投票傾嚮,以至於媒體稱最高法院為“奧康納法院”。她的關鍵一票,幫助維護瞭美國最高法院在1973年肯定的墮胎閤法性,也是她的關鍵一票駁迴瞭亞伯特·戈爾要求在佛羅裏達州重新計票的請求,最終助力布希入主白宮。
當她的生命邁入第90個年頭的時候,她成瞭女性進步事業鮮活的紀念碑。在2016年的一場頒獎典禮上,沒有人知道此時的她已經被診斷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她依然與往常一樣,與人擁抱,熱情洋溢。在追求女性權利的過程中,奧康納從來都不是專製者,她知道自己的力量並懂得如何使用它。她深知自己能做更多有益之事,可以藉助自身的行動,通過一個又一個案例為推動女性進步打下基礎。她相信法律是為瞭塑造社會,而不是作為柏拉圖式理想而存在的。
作者埃文·湯瑪斯長期獨傢採訪奧康納,查閱美國最高法院諸多檔案,以客觀的視角講述美國最高法院第一女性的躍遷之路,審視瞭女性突破職業限製、跨越性別障礙的時代變化,給予瞭職場女性恰到好處的理解和共情。
他認為奧康納之所以能有效地把控法庭,皆因她是個溫和的人,堅信和解互讓的作用,她也是少數能將事業與傢庭完美平衡的女性之一,這讓我們看到瞭女性的溫柔和謙遜如此有力。在女性覺醒的時代,這部以男性視角寫就的女性故事也是給所有為爭取女性乃至所有人的自由與權利而努力的人的體麵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