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身體、自在天:印度宗教社會思想中的身體觀 (電子書)

宇宙、身體、自在天:印度宗教社會思想中的身體觀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黃柏棋
圖書標籤:
  • 印度宗教
  • 身體觀
  • 自在天
  • 宇宙觀
  • 社會思想
  • 文化研究
  • 哲學
  • 電子書
  • 宗教研究
  • 印度哲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自古以來,人類對身體的好奇不曾停止;
在印度文化中,身體首先反映齣社會製度的階級觀。
本書要講的,即是古代至中世印度宗教身體觀的發展。

‧國內印度學研究權威重量級專著
‧深入研究印度宗教文化者必讀
 
----------------------------------------------------------------------------------------------------------------------------------------------------------------------------

這本書是中文世界少數有關印度宗教社會思想史的專論作品。作者透過身體觀在印度思想史的開展,探討瞭從初期到中世相關印度思潮演變的重大意涵。書中以婆羅門和佛教在印度思想史之互動為論述主軸,具體而微地討論瞭普世社會、奧義書身體現象學,佛教身念觀、自在天,觀自在,密續及神意裁判等主題,將印度宗教社會思想史的重要課題作瞭深入而具比較意義之宏觀考查。

作者為國內研究印度宗教的開創性學者,擁有良好的語言文獻學訓練,熟習印度宗教典籍與當代國際學界的研究成果,全書展現對印度宗教社會思潮的淵博學識,以及極具創見的學術見解。


《文明的鏡像: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文字、權力和日常生活》 導言:楔形文字的迷宮與蘇美爾的黎明 美索不達米亞,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裏斯河之間的衝積平原,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之一。這片土地孕育瞭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最早的成文法典,以及最早的復雜宗教與政治結構。本書將帶領讀者深入探索公元前四韆年至公元前一韆年間,這一“兩河之地”的社會思想圖景,重點聚焦於支撐其文明運轉的基石——文字、權力結構及其對個體日常生活的塑造。 我們所研究的文明,首先是一個被文字所定義的文明。楔形文字,這種刻在泥闆上的符號係統,不僅是記錄經濟交易的工具,更是神祇意誌、君王敕令和史詩敘事的載體。理解美索不達米亞的思想,必須從解讀這些泥闆上的印記開始。我們將追溯蘇美爾人如何從最初的“記賬符號”發展齣復雜的錶音和意音符號係統,以及這些符號如何成為神廟和宮廷壟斷知識的工具,從而構築起一個由書吏精英階層所維護的知識階層。 第一章:神祇的領地:宇宙秩序與城市國傢 美索不達米亞的宇宙觀是等級森嚴且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由恩利爾、安努、伊南娜等強大的神祇共同掌管。與後世嚴格區分的“神聖”與“世俗”不同,在早期的城市國傢(如烏爾、拉格什),神祇直接擁有土地和人民。國王(盧伽爾)並非神本身,而是神在人間的代理人或管傢。 本章將詳細剖析“神廟經濟”的運作機製。神廟不僅僅是宗教場所,更是主要的生産中心、財富再分配中心和知識儲存庫。我們將分析《吉爾伽美什史詩》等早期文獻如何揭示蘇美爾人對自然災害(洪水)的恐懼,以及他們如何通過祭祀和維護神祇的“居所”(神塔/吉庫拉特)來確保宇宙秩序的穩定。身體在這一秩序中,被視為神祇勞動的工具和供奉的場所,個人的命運緊密依附於城市守護神的庇佑。 第二章:從王權法典到“眼睛對眼睛”:法律、正義與社會分層 美索不達米亞思想中最具持久影響力的遺産之一是其成文法典。從烏爾納姆法律(現存最早的片段)到漢謨拉比法典,這些法律文本是社會思想的集中體現。它們清晰地劃分瞭社會階層:貴族(阿維魯姆)、自由民(穆什肯努姆)和平民/奴隸(瓦爾杜姆)。 重點分析漢謨拉比法典中的“比例報應”原則(如“以眼還眼,以牙還牙”)。這種報應並非單純的暴力循環,而是一種基於社會地位的定量補償機製。例如,一個貴族傷害另一個貴族的眼睛,需要付齣同等代價;但若傷害一個平民,則隻需支付一定數量的銀子。本書將探討法典如何將抽象的“正義”轉化為可衡量的、維護社會等級穩定的工具。法律文本中的婚姻、繼承、契約和商業規範,反映瞭古代社會對財産所有權和傢庭結構(父權製)的嚴格界定。 第三章:泥闆上的日常生活:經濟、占蔔與世俗焦慮 離開瞭宏大的神話敘事和法典條文,美索不達米亞人的日常生活充滿瞭實用主義和對不確定性的焦慮。經濟活動是記錄的主要內容,數以萬計的泥闆是關於榖物分配、牲畜交易、債務清償的精確記錄。這些記錄揭示瞭底層民眾的生計壓力以及復雜的信貸網絡。 更引人注目的是占蔔術(如肝髒占蔔、星象占蔔)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與高度有序的文字和法律體係形成對比的是,人們對未來缺乏信心。美索不達米亞人相信,一切意外事件——疾病、歉收、政治變動——都是來自神祇的警告或預兆。占蔔師(巴魯)的地位極高,他們通過解釋自然現象的“意圖”來指導國王的決策和個體的行動。我們將分析這些占蔔記錄如何構建瞭一種“預言式”的世界觀,在這種世界觀中,個體需要不斷地監測和解讀環境信號以求得平安。 第四章:知識的傳承與阿述爾巴尼拔的圖書館:書寫作為永恒的追求 隨著亞述帝國的興起,美索不達米亞的文化中心發生瞭轉移。尼尼微的阿述爾巴尼拔圖書館,是人類曆史上最早的、有意識收集和整理知識的機構之一。這個圖書館的建立本身就代錶瞭一種深刻的社會思想:知識可以被係統地保存,從而超越個體生命的短暫。 本書將考察圖書館中收藏的文獻類型,包括神話、曆史記錄、醫學文本、語言詞典以及數學著作。這些文獻的編目方式和保存策略,揭示瞭亞述統治者如何利用文化遺産來鞏固其政治閤法性。他們試圖通過壟斷古代蘇美爾和巴比倫的知識遺産,來證明其帝國的延續性和神聖授權。對這些文本的整理和抄寫,是美索不達米亞人對抗時間流逝、追求知識不朽的一種努力。 結論:一個被泥土和符號定義的持久遺産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社會思想,是一種建立在嚴格的等級製度、神權政治和對自然力量的敬畏之上的復雜體係。文字不僅是記錄工具,更是權力結構和宇宙秩序的物理體現。通過對楔形文字檔案的細緻考察,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既高度組織化又充滿內在焦慮的社會形態,它對後來的古代近東乃至地中海文明産生瞭深遠的影響。他們的經驗——關於法律、行政管理和記錄保存的經驗——成為瞭後世構建國傢形態的藍本。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柏棋
黃柏棋
臺南佳裏塭子內人,東海大學外文係畢業,哈佛大學神學研究碩士,梵語與印度研究博士。曾任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現任教於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作者是國內第一位遠赴印度拉賈斯坦邦耆那教國際學院(Jain Vishva Bharati)學習梵語與耆那教的華人,也是研究初期佛教、中世印度教發展及其與佛教互動的學者。

圖書目錄

謝辭
導論

第一部分 初期身體觀
第一章 身體與普世社會:《梨俱吠陀》之原人歌與創世神話
第二章 從原人祭到馬祭:梵我如一與初期奧義書之身體與宇宙觀
第三章 從身防護到身修習:以身至念為例之初期佛教身體觀

第二部分 中世身體觀
第四章 身體與神觀:從自在天思想的開展看印度教之興起
第五章 菩薩與救度:從觀自在之身看佛教與印度教之互動
第六章 從沙門到行者:密續真言化身之身體觀

第三部分 司法身體觀
第七章 真理與身體之試煉:論中世印度之神意裁判
後語

註釋
參考文獻
縮寫對照錶
語彙對照錶
專書索引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4772858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6MB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