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旅程:與諸神對話,一個大學老師的通靈紀錄 (電子書)

光的旅程:與諸神對話,一個大學老師的通靈紀錄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凡夫
图书标签:
  • 通靈
  • 靈性成長
  • 心靈探索
  • 哲學
  • 宗教
  • 神學
  • 自助
  • 冥想
  • 新時代
  • 個人成長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光的旅程》是諸神對人類當前困境的提示!

  繼《與諸神對話》之後,凡夫在《光的旅程》把諸神的最新訊息歸納成源之道、心之道、身之道、人間道四個主題,這也是我們在人世得以了知一切,圓滿自身、成就眾生必經的歷程。
  
  諸神從全方位、多角度不厭其煩地對我們這些被幻象迷惑的芸芸眾生進行溫暖、親切的開示。

  這些諄諄教誨是集佛經、聖經、《道德經》、《黃帝內經》精華為一體的現代啟示錄。

  作者凡夫通靈的對象包括儒家、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眾神、外星人與歷史人物,穿越古今中外,縱橫宇宙。如太乙、關公、葉天士、阿彌陀佛、藥師佛、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龍欽巴尊者、聖母瑪利亞、約書亞、彌勒佛、媽祖、大天使瑟拉芬、帝釋天、外星人帝亞、昴宿星的拉、結金剛印的無名、自性、張仲景、蔣楊欽哲、神聖之光、力量使者……

  繼第一本書《與諸神對話》之後,凡夫在《光的旅程》把諸神的最新訊息歸納成源之道、心之道、身之道、人間道四個主題,這也是我們在人世得以了知一切,圓滿自身、成就眾生必經的歷程。

  「源之道」從剝離、歷練、迷失、喚醒、協助、轉變、揚升到歸鄉,諸神一系列的發言深入說明這段光之旅程的意義;

  「心之道」的〈走過情緒〉,諸神也恰當的扮演「生命服務局」諮商輔導員的角色,協助我們走出情緒;

  「身之道」談身體保健法門及保健原理,並具體說明全息區保健、健身的行信解證四大階段、拜懺儀式的拉筋收心功效,以及拍打拉筋時疼痛的作用。

  「人間道」則由人際相處的態度、社會關係、人我之間、男與女、老與幼、業力糾結等主題切入,協助我們解決彼此之間「相愛容易相處難」所衍生出來的問題。

  人是剝離自太初的小小光體,來到這千變萬化的世界體驗各種歷程,尋找內心本具的光明;人世走一遭就是一趟光的旅程,一趟永恆的學習旅程,唯一不變的是要朝向正面改變。

名人推薦

  諸神談話內容豐富多彩,趣味各異,而且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不厭其煩地鼓勵人類積極行動,而非消極等待。──《醫行天下》作者蕭宏慈
好的,以下是一本与您提供的书名内容完全无关的图书简介,旨在详细介绍另一本虚构的书籍。 --- 《星海之歌:跨越维度的宇宙史诗》 作者:艾琳娜·凡德斯汀 译者:李明哲 类型:硬科幻/太空歌剧/哲学思辨 页数:约850页 内容简介: 《星海之歌》并非一部简单的太空冒险故事,它是一部宏大而深邃的宇宙史诗,探究了文明的起源、智能的本质,以及在广袤无垠的黑暗中,生命是否注定孤独的终极命题。故事的背景设定在公元四千年后,人类文明已经分裂成无数的星际联邦与松散的独立殖民地,科技的高度发达使得“时间”与“空间”的概念逐渐变得模糊,但古老的恐惧与对未知的渴望从未消退。 故事的核心围绕着“天琴座异常点”展开。这是一个位于银河系边缘、被公认为宇宙中最古老、信息密度最高的物理现象。它并非一个黑洞或星云,而是一个维持着某种稳定状态的、理论上不可能存在的能量结构。长期以来,所有试图接近或解析该异常点的探测任务都以失败告终,它们或失联,或返回了被彻底“重塑”的飞船,船员记忆全无,只留下无法理解的符号。 主角是凯尔·雷诺兹,一位被学术界放逐的理论物理学家。凯尔坚信,“天琴座异常点”并非自然现象,而是某种古老、超乎想象的文明留下的“信号塔”或“记忆库”。他拒绝了主流科学界认为异常点是“宇宙噪音”的解释,并决心以一种激进的方式——利用一种被禁止的“共振驱动技术”——强行进入异常点内部,寻找隐藏在宇宙褶皱中的真相。 凯尔的旅程并非独自一人。他召集了一支由边缘人物组成的精英团队:塞拉,一位拥有“共感”能力的基因工程后裔,她能感知到不同物种间的情感波动,被认为是唯一的“活体翻译器”;泽维尔,一位技术鬼才,他精通于“幽灵代码”——一种能渗透任何防御系统的非法软件,负责破解异常点可能存在的保护机制;以及奥瑞恩,一位来自古老赛博格种族的导航员,他的机械躯体中储存着失落文明的星图片段。 他们的飞船“徘徊者号”是一艘被秘密改装的旧式货运舰,承载着所有人的希望与怀疑。 第一部分:边缘的召唤 故事伊始,团队从一个被称为“熵之环”的废弃空间站出发。在穿越了一系列充满危险的“折叠空间”后,他们首次遭遇了被描述为“熵流”的现象——一种能将物质信息流瞬间瓦解的能量风暴。在躲避联邦星际巡逻队追捕的同时,凯尔的理论得到了初步验证:异常点正在以某种规律向外辐射信息。塞拉首次感受到一股压倒性的、非人类的“悲伤”信号。 第二部分:虚空中的低语 进入异常点外围区域后,物理定律开始失效。时间感被扭曲,飞船的AI系统陷入混乱。他们发现异常点内部并非虚无,而是充斥着由纯粹信息构成的、不断变化的“几何景观”。这些景观是已灭绝文明的碎片化记忆。团队成员开始体验到强烈的幻觉,他们的个人历史、最深层的恐惧和欲望被异常点捕获并以感官形式展现出来。 泽维尔在破解一段古老的加密信息时,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模式:几乎所有已知的、达到“星际文明级别”的种族,在发展到某种技术临界点后,都神秘地消失了。他们留下的只有异常点中的残影。 奥瑞恩凭借其内置的古老星图,引导他们避开了几个“记忆陷阱”,这些陷阱会诱导进入者沉溺于完美的虚假现实中,直到身体彻底衰竭。 第三部分:诸神的遗产 团队最终到达了异常点的“核心”——一个平静的、散发着柔和蓝光的区域。在这里,他们接触到了异常点的创造者。他们并非我们通常理解的生命形式,而是一群被称为“编织者”的超维度实体。 “编织者”向凯尔和他的团队揭示了宇宙的残酷真相:宇宙并非诞生于随机的膨胀,而是某个更宏大存在的“思维过程”的副产品。每一个星系,每一个生命,都只是这个“思维”在迭代过程中留下的临时节点。 “编织者”解释了文明消失的原因:当一个文明发展到能够完全理解自身在宏大结构中的微不足道性时,它要么选择“融入”更高维度的存在,成为信息本身(这是最和平的结局),要么在认知崩溃中自我毁灭。他们设立异常点,并非为了交流,而是为了“记录”和“存档”那些选择融入的文明,防止他们的信息彻底消散。 凯尔必须做出选择:是接受这种令人窒息的真相,带领人类文明走上“融入”的道路,从而获得永恒的宁静与知识;还是反抗这种宿命,试图用人类的意志力去“重写”或“逃离”这个被预设的命运。 哲学深度与主题: 《星海之歌》深入探讨了“存在的意义”。在面对宇宙尺度上的绝对真理时,个体价值如何衡量?人类的自由意志是否只是一种错觉?书中借用塞拉与“编织者”之间关于情感与信息的辩论,挑战了传统意义上的“生命”定义。它是一曲献给所有在黑暗中寻求光芒的探索者的颂歌,也是对人类傲慢与脆弱性的深刻反思。 小说以一种令人震撼的、开放式的结局收尾,让读者自行判断凯尔最终的选择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以及人类文明在宇宙真相面前的最终归宿。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凡夫


  出生於台灣,目前擔任教職,小時家中務農,生活過得很平靜,除了學校同學之外,甚少與人往來,因為年紀小小卻總是一副沉思的模樣,有個綽號叫「小老頭」。踏入社會之後隨波流轉,逐漸失去了以往的清明狀態,心思愈趨複雜,身體也越來越差,直到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上身,這才發現人生如朝露、如螻蟻那樣的短暫而脆弱。

  為了恢復健康而學習拉筋拍打,進而引發自發功,隨著練習程度逐漸加深,在某次強力練功之後竟然與一位自稱「耶穌基督」的靈體連上線,過程千迴百轉、難以盡述。

  時常自問這是真的嗎?是否精神錯亂?還是潛意識搞的鬼?抑或事實就是如此?為了釐清真相,於是準備一支效果很好的錄音筆,錄下每次的談話,當時心想,如果是來胡亂搗蛋的,就用錄音方式抓祂的小辮子,不知不覺就錄了年餘,隨著通訊次數增加,愈發覺得這些都是溫暖而智慧的語言,這本書就是根據多年以來所謄錄的文稿編輯而成,至於未來,就隨緣吧。

  blog.sina.com.cn/u/2103421412

图书目录

神來之筆:人類當下困境的解決方案(蕭宏慈)
人生盛宴的中場休息(凡夫之妻)
自序

第一部 源之道

源之道‧導讀

剝離
以無盡蒼穹為舞臺上演的大戲(太乙)
我的生命藍圖(太乙)
地球的生命─創造的藍圖(約書亞)
一的本質(太乙)
即心是佛(地藏王菩薩)
耶和華的談話(耶和華)
努力吧!各位(太乙)

歷練
你們在這個世界的經歷是珍貴的(太乙)
芸芸眾生誰為重?(太乙)
超越障礙創造各種可能性(太乙)
在聖光的照耀之下陰影不能存在(大日如來)
結清業力進行揚升(宗喀巴大師)
心念的顯現(太乙)
關於DNA(約書亞)
生與滅(太乙)

迷失
自由的意志,自己的選擇(太乙)
自性的言語(自性)
外星人帝亞的談話(帝亞)

喚醒
你們的想法要清晰(太乙)
拉推(太乙)
真與偽(聖母瑪利亞)
回答如何分辨真偽的問題(觀世音菩薩)
這是一個希望的年代(觀世音菩薩)
巫師(約書亞)
神通不能通神(太乙)
要如何看待神通(無名)
點燈人(耶和華)

協助
請求高靈協助的方法(太乙)
太乙在哪裡?(太乙)
有哪些外星生命?(約書亞)
大天使瑟拉芬的談話(大天使瑟拉芬)

轉變
在那遙遠的彼端有人祝福你們(太乙)
間隙(大日如來)
微妙的轉變(觀世音菩薩)
一切演變不能一蹴而就(太乙)
結果是什麼?(地藏王菩薩)
即將到來的世界(太乙)
地球的將來(地藏王菩薩)
一切的改變就從自己開始(太乙)

揚升
要把那黑暗去掉(太乙)
揭開天地的奧秘(昴宿星拉)
天地的奧秘,談靈魂(約書亞)
地球是難得的福地(帝釋天)
揭開帷幕的時候到了(太乙)

歸鄉
合一之門開啟(太乙)
哪裡是歸鄉?(太乙)
這個世界的將來要靠自己(葉天士)
一切的開始也是一切的結束(太乙)
不只是合一,祂本來就是一(太乙)

第二部 心之道

心之道‧導讀

二元對立
森羅萬象皆一法所印(觀世音菩薩)
掌握住自己的起心動念(觀世音菩薩)
顛倒(約書亞)
人性的弱點(葉天士)
微言大義(無名)
良知良能(阿彌陀佛)
淫欲(聖母瑪利亞)
自由與上癮(無名)
爭辯(聖母瑪利亞)

得失之間
得失之間(大日如來)
得意失意(地藏王菩薩)
得意的時候不要大意(太乙)
得意(太乙)
第一(太乙)

走過情緒
你要如何面對驕陽?(聖母瑪利亞)
是什麼情境使你疑惑?(聖母瑪利亞)
貪婪(聖母瑪利亞)
當你心生恐懼時(觀世音菩薩)
要如何把內心的恐懼驅散?(地藏王菩薩)
挫折(聖母瑪利亞)
野性的呼喚要如何降伏?(阿彌陀佛)
單純就是快樂(無名)
地球將以什麼樣的形式迎接燦爛的未來?(地藏王菩薩)
帶著喜樂之心生活(約書亞)
誠實(大日如來)
結束是另一種開始(地藏王菩薩)
希望(太乙)
接受(太乙)
心理的希望(彌勒菩薩)
將來的幸福(聖母瑪利亞)
請多愛自己一點(神聖之光)

定心
將你的心安住在當下(阿彌陀佛)
自由(阿彌陀佛)
瞭解自己(自性)
心的自由是由自己決定(地藏王菩薩)
安穩不動如大地(地藏王菩薩)
漂流之舟(地藏王菩薩)
將你的心定下(約書亞)
什麼叫做證悟?(晉美林巴尊者)
立場堅定,做好該做的事(力量使者)
佳節人團圓,人圓心圓否?(無名)
自在(葉天士)
心療(葉天士)
以輕鬆的心情面對不可知的情境(約書亞)
談生而為人的感受(約書亞)
仲裁(約書亞)

見道
當你見道時(觀世音菩薩)
什麼是寬恕?(約書亞)
臣服(耶和華)
清淨無為(李耳)
為什麼是你?(關公)
拿起放下一般樣(地藏王菩薩)
將我的心當成他的心(太乙)
燕雀與鴻鵠(阿彌陀佛)
珍視自己內在的直覺(阿彌陀佛)
情境(晉美林巴尊者)
解除你心中的束縛,讓心自由(太乙)
將相(地藏王菩薩)
舍利(釋迦牟尼佛)
抉擇(約書亞)
阿賴耶識的種子要如何清理?(約書亞)

第三部 身之道

身之道‧導讀

基礎保養
全息(葉天士)
保護(關公)
什麼是「天」?(帝釋天)
金剛(無名)
疾病的意義(葉天士)
素食(約書亞)
斷食(葉天士)
醫療的問題(約書亞)

鍛鍊法門
如何鍛鍊經絡?(葉天士)
鍛鍊身體的要領(葉天士)
鍛鍊過程中可能的現象(葉天士)
知易行難,知難行易,知行合一(無名)
拜懺(地藏王菩薩)
心主導身(葉天士)
信心是一切成就的基石:心之篇(葉天士)
醫聖張仲景第一次談話(張仲景)

疾病成因
噹噹噹,敲鐘三聲(觀世音菩薩)
信心是一切成就的基石:身之篇(葉天士)
講病(葉天士)
珍貴的地方,寶貴的經驗(太乙)
等待(太乙)
誰使你健康?(地藏王菩薩)

對治痼疾
當經絡不通時(約書亞)
心,痛(藥師佛)
蔣揚欽哲的談話(確吉羅卓)
結石與珍珠(無名)

第四部 人間道

人間道‧導讀

觀點態度
共振的秘密(觀世音菩薩)
掉了再撿起來(地藏王菩薩)
福德自造(地藏王菩薩)
點燈的功德(地藏王菩薩)
新年展望(太乙)
料想是一種習慣(地藏王菩薩)
傳訊這件事(約書亞)
訊息對自己的意義(大日如來)

社會關係
制度(地藏王菩薩)
頭銜(太乙)
言語的影響(約書亞)
得理要饒人(約書亞)
穩定(媽祖)
亞特蘭提斯的興衰(無名)

人我之間
你該如何說不?(約書亞)
在心裡為他人留一個空位(約書亞)
愛人如己(太乙)
無我(聖母瑪利亞)
地上的一朵花(葉天士)
得利要讓大家分享(關公)
分享帶來光明(地藏王菩薩)
面對受難者的態度(地藏王菩薩)
救贖(太乙)
圓滿的人生(聖母瑪利亞)
責任(聖母瑪利亞)

男與女
男性意識與女性意識(聖母瑪利亞)
愛情(聖母瑪利亞)
身為一位女性所要面對的問題(聖母瑪利亞)
家庭(聖母瑪利亞)
家庭中的婚姻關係(聖母瑪利亞)
婚姻關係的三種類型(聖母瑪利亞)

老與幼
父母和子女的關係(聖母瑪利亞)
愛護(聖母瑪利亞)
界限(聖母瑪利亞)
教養(聖母瑪利亞)
年老了該如何自處?(聖母瑪利亞)
老人要如何面對自己的將來?(聖母瑪利亞)
生與死(無名)

業力─人際糾結
了業(太乙)
天上明月照九州(地藏王菩薩)
業力該怎麼消除?(晉美林巴尊者)
地獄要空(地藏王菩薩)
一切戰爭皆非必要(約書亞)
約書亞的談話─結語(約書亞)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0850758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9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

神來之筆:人類當下困境的解決方案
蕭宏慈


  當我正在歐洲以雲遊的方式傳播拍打拉筋自癒法時,接到凡夫的信,問可否給《光的旅程》寫序。我受寵若驚!人能給神的著作寫序,何等光榮和恩寵!

  儘管我早已在凡夫的博客中閱讀過諸神的大部分談話內容,但重新、反覆閱讀時依然驚喜不斷,並逐漸理解了諸神的真實意圖:哪裡是為了讓我寫序?分明是為了教導、開啟我這冥頑不化的愚癡之人!諸神的慈悲和用心可見一斑。祂們從全方位、多角度不厭其煩地對我們這些被情緒迷惑的芸芸眾生進行溫暖、親切的開示。如果勉強用一種比喻,可曰:這些諄諄教誨就是集佛經、聖經、《道德經》、《黃帝內經》之精華為一體的現代啟示錄,而且完全針對人類當下的問題,無不切中時弊。一言以蔽之,這就是諸神為人類當下困境提供的解決方案。

  無論東方人還是西方人,其共同困惑之一是很難擺脫對彼此宗教、文化產生的二元對立的評判。諸神的開示用出其不意的形式和內容,打破了人們因文化產生的種種分別和錯覺,西方「神」說出了東方「神」的精義,東方「神」也講出來西方「神」的神韻,比如約書亞(耶穌)針對人類疾病就談到了如何打通經絡,並進一步解釋說:

  「也許你會覺得奇怪,祢又不是藥師佛、祢又不是這個系統傳承的,你怎麼會談這些問題呢?我要告訴你的就是,經絡系統是不分人種、不分地區都具備的。……所以不要用現在目前的狀態去預設立場、預判未來,因為這樣的系統是不分人種、不分地區、不分時代的,所以我知道並不足為奇,因為即使在我降生的年代,這樣的系統早已為人所熟知,應該說,比你、比你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更為人所知,所以這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而地藏王菩薩這個東方「神」也說出了人們通常在聖經裡讀到的內容:

  「要養成感恩的習慣不妨從餐前禱告開始,感恩於你們都能有東西吃、能夠得到溫飽,由此開始再推而廣之,天下雨則感恩雨水滋潤了大地,感恩陽光賜予我們如此多的能量,感恩這個社會讓我們能夠有一份工作等等;懺悔是要對自己過去所做的、所造作的那些行為產生的不良影響,懺悔那些。」並認為「『感恩與懺悔』,這是眾多方式中最有用、也最有效的方法。」

  對諸神的歸類是人間的遊戲,因為沒有開悟的人畢竟只能在有限的知覺內去理解神,而所謂開悟的過程就是不斷向內發掘那本已具足的神性。凡夫將諸神的談話用源之道、心之道、身之道、人間道分成四部分,可謂用心良苦。這四部分看似內容各異,但互為關聯,談的都是道,一個「道」字,蘊藏的就是太乙反覆強調的那個超越時空的「一」,這是中國文字的美妙方便之處。

  諸神雖然談話內容豐富多彩,趣味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不厭其煩地鼓勵人類自己去積極行動,而非消極等待。人的習性、狀況不同,對這幾個不同的「道」也各有側重。但讀罷全書,掩卷長歎,又不知不覺回歸那「一」。我們常常形容的「人生如夢」、「人生如戲」,就是在這「光的旅程」中回歸「道」,「就像一滴水重新融入海洋之中」。

  對我而言,「身之道」似乎是更契合的法門。中國先祖傳下來的《黃帝內經》其實就是對「身之道」的詮釋。人容易沉迷在世俗的追求中難以刹車,所以老天就用疾病來啟示、提升人類。鑒於《黃帝內經》對現代人過於晦澀難懂,所以諸神用了大量篇幅談論身心靈與病的關係和病的解決方案,其中談論最具體、生動的是葉天士和藥師佛,祂們甚至將我們在拍打拉筋體驗營中使用的方法一一介紹,從拍打、拉筋到靜坐、禪跑、辟穀、赤腳跑步等等。

  藥師佛對心、痛的開示簡直可以直接用於教科書,祂說:

  「有些人在拍打或者拉筋的過程中,會不自覺的流淚,甚至號啕大哭,除了是由疼痛引起的表層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訊息在你們的內心深處打開了一個缺口,宣洩了那些隱藏在看不見角落的情緒,也許是你長時間以來忍受的委屈,也許是挫折、憤怒等等。」

  我自知無論如何遣詞造句,都不如諸神之「神來之筆」!故關鍵內容只能引用神諭。與其說是我給諸神的談話寫序,不如說是諸神對我的格外眷顧和慈悲,讓我能再度用心聆聽、領悟祂們的教誨,學會如何在當下臣服、放下、開心、開悟!

推薦序

人生盛宴的中場休息
凡夫之妻


  七年前的八月底,我由南半球料峭清冷的紐西蘭返回盛暑酷熱的台灣,剛邁出檢查行李的閘門,就看到外子高大的身影、溫暖的微笑,一如往常,他渾身散發出穩定溫和的氣質。在接機返家的途中,外子欲言又止的透露幾天前開始與高靈們「通訊」的經過,這些來自靈界的意念波傳送到他的腦海,化為中文口語說出來,讓我們得以窺探非物質存在體的殿堂,這段從懷疑抗拒到接受傳播一路走過來的經歷,都詳細記錄在《與諸神對話》這本書裡。

  外子與靈界的對話已於四年前進入中場休息階段,那些猶如老友問候、良師敦促的篇章,無論白天或夜晚,還是縈繞在耳際心頭。這四年來,雖然不再直接「接收」靈界的訊息,但「沉澱」、「醞釀」的力道如影隨形,祂們默默地影響我們,身體更健康、心情更愉快、生活更有趣、朋友更多元,日子裡充滿著小幸福,由衷感謝神聖美好的協助力量,讓外子與我平順地走入生命的藍圖,享受人生盛宴中場休息的愉悅。

  為什麼以「中場休息」命名序文呢? 因為,最初這些靈界的訊息不請自來,我們也誠實面對,不增不減、不忮不求,所以,當二○一三年年底祂們不再主動傳訊時,我們倒是鬆了一口氣,集結成書是為了分享有緣人,重要的是知而能行,把這些珍貴卻淺白的靈界訊息融入生命,才是自由意志、自我選擇的真諦。中場休息的觀念展現了我們的臣服,不追求卻也不抗拒,讓生命自由地流動,不必預知或預設未來的路該怎麼去走。

  最近重新整理外子與靈界的對話,從二○一一年八月至二○一三年十一月將近兩百則,這些溫暖又極富智慧的語言,經由錄音、謄寫而整理成一頁頁的篇章,陸續以「凡夫」之名發表在部落格上,與台灣、大陸、德國等地的讀者結緣的過程中,來自讀者的評論宛如涓涓細流縷縷不絕,成為外子每日的宴饗,其中溫暖的支援化為助力,嚴肅的提醒也點滴在心,從中印證這二元性的世界果然多采多姿,也可從讀者的回饋品味一二。

  或許是受到外子通靈的啟發,我開始閱讀許多坊間靈修類的書籍,瞭解有所謂新心靈運動的崛起,既不依附當代神格化的教主,也不屬於傳統的宗教派別,內容強調每個人內在神性(佛性)的啟蒙,既尊重愛護自己,也以同樣的態度對待他人、萬物以及大自然,再匯聚所有個體小小的內在之光,成為紮根於物質世界的神佛之光,並聯結宇宙正面純淨的能量,讓這水藍色的星球成為人間的天堂,聽起來無限美好,自助又能助人。新心靈運動少了來自約定俗成的規則,多了尊重與愛,能讓每個人的天賦自由,或許源自酷愛自由的天性,我認同它,瞭解到這一世除了該學習的業力課題之外,還能經由自我內在光的通道,自頂輪注入宇宙最純淨的能量,協助自己與地球意識的揚升。

  這些身心靈書籍與外子接收的靈界訊息,影響我個人很大,在與父母兒子關係、工作態度、與朋友相處以及對大自然態度上,形成正向的轉變,解開了許多結,這些轉變忠實地披露於後文,提供讀者當作案例分享。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艳的是,它不仅仅是记录了“对话”本身,更深入地探讨了“沟通”这个行为背后的心理和哲学议题。作者对于自己“接收”信息时的状态、情绪波动,以及对这些信息真实性的自我检验过程,描写得极其细致。这完全不是那种“神谕一下,信徒膜拜”的单向输出,反而充满了挣扎、困惑,甚至自我怀疑。他花了大量的篇幅去反思,这些“声音”究竟是来自外部的更高智慧,还是仅仅是他内心深处潜意识的投射?这种自我辩证的过程,让整本书的厚度一下子提升了。对于我们这些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常需要做重大抉择的人来说,这种探讨“如何确定何为真实”的过程,比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要重要得多。

评分

对于长期关注灵性议题的朋友们来说,这本书也许不会带来太多颠覆性的新“秘法”或“绝招”。它的重点似乎并不在于教你如何“开天眼”或者如何“召唤”谁谁谁。更多的是一种侧面记录——当一个受过高度理性训练的大脑,被强行接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信息场域时,会发生什么样的认知重构?作者记录了他对时间、对宇宙秩序,乃至对“爱”与“痛苦”的全新理解。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好像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思维体操”,很多原本固化的观念被轻轻地触动了一下。这感觉很奇妙,不像被灌输了什么,更像是被引导去重新审视自己已经走过的路。

评分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的那种深深的谦卑感。即便他自述与“高级存有”进行了沟通,但他从未表现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反而总是强调自己的局限性,强调“理解的偏差”。这种不自满的态度,在探讨“超越性”议题时尤其重要。很多这类书籍的作者容易陷入自我神化的陷阱,但这位老师显然很清楚,他记录的只是他那一个特定时空、特定心境下的接收结果,并非是“永恒真理”的最终版本。这种对经验的谨慎处理方式,使得这本书在严肃性和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微妙的平衡点,让人读完后不觉得是“被洗脑”,而是感觉到了一种拓展性的思维震撼。

评分

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说实话,我有点犹豫。毕竟书名听起来就挺“仙气飘飘”的,什么“与诸神对话”,总感觉是那种读完会让人头晕眼花的玄学著作。我本身是理工科出身的,对这种事情向来是保持着一种审慎的怀疑态度。不过,我还是决定给它一个机会,也许是好奇心驱使吧,想看看一个大学老师,一个受过现代科学教育的人,是怎么去处理和记录这些“灵性”经验的。 刚翻开没多久,我就发现这本书的叙述方式比我想象的要扎实得多。作者并不是那种神神叨叨、故弄玄虚的风格,反倒是以一种非常冷静、近乎学术研究的态度在梳理这些“通灵”过程。他似乎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中间的“翻译者”,试图用我们现有的认知框架去理解那些超验的信息。这种写法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桥梁,让像我这样的“唯物主义者”也能勉强跟上他的思绪,而不是一头栽进各种神秘主义的泥潭里。书里对于一些概念的定义和类比,用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人感觉“神灵”好像也没那么遥不可及了。

评分

说真的,要不是冲着作者的学术背景,我可能早就把这本书丢到一边了。但正是他“大学老师”的身份,让他对信息的结构化处理能力显现出来。虽然内容是关于“神祇”的,但阅读体验却像是拆解一个复杂的系统。他会把不同“神祇”的“观点”进行对比,甚至会提到自己因为这些信息而对现有物理学或历史学的认知产生了哪些冲击和修正的冲动。这种带着批判性思维去拥抱非主流信息的过程,非常值得我们这些做研究的人学习。这本书其实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案例,让我们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不盲目排斥,也不轻易接受,而是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验证标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