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li Linux滲透測試工具 (電子書)

Kali Linux滲透測試工具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明照
图书标签:
  • Kali Linux
  • 渗透测试
  • 网络安全
  • 信息安全
  • 黑客技术
  • 漏洞利用
  • 安全工具
  • Linux
  • 电子书
  • 网络攻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第一本專為繁體中文環境而編寫的Kali工具書

  這是第一本專為繁體中文環境而編寫的Kali工具書,本書根據入門學習與滲透作業實務需要編寫。透過淺顯易懂的實例,解說如何活用弱點掃描工具,提昇測試作業效率,為架構安全的網路環境做最完善的準備。

  專為駭客打造的Linux系統

  Kali是一套專為滲透測試所發行的Linux版本。預載了500套左右的資安相關程式,涵蓋了漏洞分析、Web程序、密碼攻擊、無線攻擊、漏洞利用、嗅探/欺騙、逆向工程、壓力測試、數位取證等,這些工具除了是駭客必備之外,也是滲透測試工作不可或缺的輔助程式。

  等同駭客攻擊的測試手法,正確評估資安防護的程度

  本書所講的漏洞主要著眼於資訊系統漏洞,因為資訊系統漏洞可以直接進行測試及評估,評估方式與駭客攻擊極為相似,滲透測試手法幾乎等同駭客攻擊,最能模擬真實的網路攻擊型態,以評估組織的資訊防護機制。

本書特色

  .精挑常用滲透工具,提升實務作業效率
  .內容兼具入門學習及滲透作業實務需要
  .依照實務作業程序,有效應用相關工具
  .利用實例語法說明,工具應用清楚易懂
  .設定及啟動OpenVAS,活用弱點掃描工具
  .安裝及設定Nessus,強化漏洞挖掘火力
  .善用Dradis文件管理,提升測試作業效率
  .專章介紹Metasploit及WiFi滲透技法
  .專為網站滲透提權的「一句話木馬」介紹
深入探索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的基石:网络防御实战指南 本书简介: 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空间已成为企业运营和个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伴随数字化进程的,是日益严峻的安全挑战。从复杂的恶意软件到精密的社会工程学攻击,网络威胁的形态和复杂度都在不断演进。本书《网络防御实战指南》并非关注于某一特定工具的使用手册,而是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且具有前瞻性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框架。它致力于将读者从被动的“打地鼠”式响应,提升至主动的“构建堡垒”式防御的战略高度。 本书面向的读者群体广泛,包括IT安全从业人员、系统管理员、企业决策者,以及任何对构建坚固网络环境抱有浓厚兴趣的技术爱好者。我们深知,有效的网络防御绝非单一技术的堆砌,而是一个涵盖了策略、技术、流程与人员意识的综合工程。因此,本书的内容结构力求逻辑严谨,层层递进,确保读者能够系统地理解网络安全的各个维度。 第一部分:构建防御基石——安全策略与架构设计 本部分将重点阐述安全防御的顶层设计。没有清晰的策略指导,任何技术部署都可能成为徒劳的“空中楼阁”。 第一章:风险评估与安全态势感知 成功的防御始于对自身环境的深刻理解。本章首先深入探讨如何进行系统化的风险评估。我们将详细解析风险识别、风险量化(包括对业务影响的评估)和风险接受/缓解的决策流程。重点内容包括: 资产清点与价值分级: 明确“什么需要保护”以及“保护的优先级”。 威胁建模(Threat Modeling): 采用STRIDE等主流方法论,系统性地识别潜在攻击面。 建立安全基线(Security Baselines): 设定符合行业标准(如ISO 27001或NIST CSF)的初始安全状态。 态势感知框架的构建: 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情报,预测攻击方向。 第二章:纵深防御模型与网络架构重塑 本书倡导“纵深防御(Defense in Depth)”理念,强调在网络、主机、应用和数据层设置多重控制点。本章着重于架构层面的优化: 零信任(Zero Trust)原则的落地实践: 探讨如何从传统的边界安全思维转向“永不信任,始终验证”的架构转型路径。 网络分段与微隔离技术: 如何通过VLAN、ACL、SDN/NSX等技术,有效限制攻击者在网络内部的横向移动能力。 安全接入服务边缘(SASE)的集成: 探讨云时代下,如何将安全功能集成到全球网络边缘,实现一致性的策略执行。 第二部分:技术层面的精细化控制与保护 在明确了宏观策略后,本书将深入到具体的、可操作的技术控制措施。 第三章:端点安全防护的演进 传统的杀毒软件已无法应对现代的无文件攻击和高级持续性威胁(APT)。本章专注于下一代端点安全技术: 端点检测与响应(EDR)的部署与调优: 如何有效利用遥测数据,实时检测异常行为,并快速进行事件遏制。 应用程序白名单与控制: 限制未经授权软件的执行,从源头上杜绝未知威胁的引入。 操作系统强化(Hardening): 针对Windows、Linux等主流系统的配置基准,关闭不必要的服务,最小权限原则的实施。 第四章:数据安全与加密实践 数据是现代企业的核心资产,本章聚焦于数据生命周期中的安全保护: 数据丢失防护(DLP)的策略制定与误报管理: 如何平衡数据流动需求与泄露风险。 静态数据与传输中数据的加密技术: 深入探讨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的最佳应用场景,以及密钥管理服务的关键作用。 数据库安全审计与访问控制: 确保只有合规的流程和人员才能访问敏感数据。 第三部分:监测、响应与持续改进 防御并非一劳永逸,快速识别和有效响应是最小化损失的关键。 第五章: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SIEM)的效能最大化 SIEM系统是安全运营的神经中枢,但其价值取决于配置的有效性。 日志源的全面覆盖与标准化: 确保所有关键系统日志的结构化采集。 关联规则与告警疲劳治理: 如何编写高质量的分析规则,减少“噪音”,聚焦真正的安全事件。 SOAR(安全编排、自动化与响应)的初步集成: 如何利用自动化剧本,实现对常见事件的快速、一致性响应。 第六章:事件响应的流程化与演练 当攻击发生时,清晰的流程至关重要。本章提供了一套结构化的事件响应框架: 事件响应生命周期(准备、识别、遏制、根除、恢复、经验教训): 详细分解每个阶段的关键任务和时间目标。 遏制策略的制定: 区分是隔离主机、隔离网络还是“引诱”攻击者等不同场景下的应对措施。 定期的桌面演练与红蓝队对抗模拟: 强调通过实战演练来检验既定流程的有效性,发现人员和工具链的短板。 第七章:合规性、审计与安全文化的塑造 技术是手段,人是核心。 构建持续合规性监控体系: 如何利用自动化工具持续验证安全控制是否符合监管要求。 安全意识培训的革命: 从枯燥的PPT讲解转向基于行为科学的互动式培训,有效降低人为失误的风险。 安全文化植入企业DNA: 探讨如何使安全成为每个员工的共同责任,而非仅仅是安全部门的负担。 《网络防御实战指南》旨在提供一个务实且面向未来的安全蓝图。它要求读者不仅掌握如何“操作”安全工具,更重要的是理解为何要“配置”这些工具,以及如何将其融入一个宏大、可扩展、可审计的安全防御体系中。本书承诺提供的是构建强大防御体系所需的战略视角、技术深度和流程支撑,助力您的组织在复杂多变的数字战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明照


  一位狂熱追求技術的資訊人,2010年以前將精力投注在軟體撰寫的技巧上,熟悉個人電腦硬體架構,能有效駕馭Assembly、C、Java、C#等程式語言,養過病毒、寫過防毒,開發過許多應用程式。

  2009年轉至目前機關任職,開啟資訊安全防護新視界,2010年取得行政院國家資通安全會報技術服務中心公務人員資安職能評量「Web應用程式安全」類證書。2012年奉派參加技術服務中心舉辦的資安事件現場稽核人員培訓,其實就是滲透測試技巧訓練,因為底子深厚,學習速度比別人快,從此由安全應用程式開發跨進系統滲透測試領域。

  目前主要職務:內部資通安全稽核、新進人員安全程式開發培訓、數位鑑識暨滲透測試團隊靈魂人物,自2013年中起即受任務指派方式對機關網站進行滲透測試,憑藉深厚的技術基礎及其獨特的思考模式,歷次滲透測試皆有不錯成績,甚至挖掘出專業廠商未發現的漏洞。現階段正致力於協助機關提升資訊系統安全防護能力。

  部落格:atic-tw.blogspot.tw

图书目录

第1章|關於Kali與滲透測試
第2章|Kali下載、安裝與設定
第3章|關於Linux的基本操作
第4章|補充滲透能量
第5章|系統維護
第6章|建立練習環境
第7章|訊息蒐集工具
第8章|目標探測
第9章|漏洞評估
第10章|Web掃描
第11章|社交工程
第12章|資料庫探測與攻擊
第13章|密碼破解
第14章|漏洞利用、提權工具
第15章|持續控制
第16章|Metasploit專章
第17章|無線網路攻擊
第18章|報告工具(Dradis)
第19章|結語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3475071
  • EISBN:978986347645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81.2MB

图书试读

自序

我不是巨人,但站在巨人的肩膀也可以看得一樣遠
工具不見得能讓你變成高手,但沒有工具一定成不了高手


  剛開始學習滲透測試時,使用的第一套整合工具是Back Track 5,懾於它繁多的測試工具,一直無法流暢的使用,總是邊用邊google,當時好想手邊有一本中文書,好不容易找到一本《BackTrack 4利用滲透測試保證系統安全》的簡體譯本,但簡體譯本用字跟台灣還是有些差距,閱讀體驗不是很好。

  過了一年多,BT5停止發展了,作者改發行 Kali,市面上依然找不到有關Kali的中文書,雖然之前用過 BT5,轉換到Kali並沒有太多障礙,但仍舊需時常上網參考別人的說明,一直希望能有一本中文書可以隨手翻閱,就在我將自己這幾年來從事滲透測試的筆記集結成《網站滲測試實務入門》,並承蒙碁峰圖書不棄,願意協助出版,該書完稿時,碁峰編輯問我有無意願翻譯Kali的書籍,那時曾有心動,但靜心一想,翻譯外文書,要考量的事情不少了(看過太多不知所云的譯文),況且國土民情不同,有些情境實在很難適切地翻譯成中文,因此向碁峰提出自己編寫的企畫,書中的內容部分是筆者幾年來經驗,部分是參考上面提到的BT4譯本。

  在我的學習過程中,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正體中文書如此之少,是我們的專家少嗎?應該不是,google一下台灣駭客,不乏相關事蹟;是敝帚自珍?其實很多知識是建立在別人的基礎上,沒有一項是靠自己獨立完成的,所謂得諸人者太多,何不做點回饋呢?撰寫本書希望有拋磚引玉之效。

  一本書的誕生絕非一人之力可為,感謝碁峰編輯團隊的協助,讓這本書得以發行,感謝同事們的鼓勵及建議,更要感謝長官給我發揮的舞台,讓我從中得到許多寶貴的經驗,也謝謝雪卿,那一杯茶、一口水果,及不時的陪伴,讓我可以專心的撰文。

  資訊技術原本就即深且博,窮一人之力亦難竟其功,況乎個人才疏學淺,書中講述的方法、原理或有不足、或有誤解,實屬難免,尚祈先進不吝教導、指正,筆者亦不定期將應用心得發表於雅技資訊日誌(atic-tw.blogspot.tw)期與同好交流。

用户评价

评分

從排版和電子書的閱讀體驗來看,這本書的編排算是相當清晰。不過,內容的呈現方式才是關鍵。對於技術書籍來說,清晰的結構、適當的程式碼或指令區塊的呈現方式,直接影響了讀者的吸收效率。 我特別在意它在講解複雜概念時的敘事風格。是那種枯燥乏味、一板一眼的教科書風格,還是能用比較生活化、接近實戰操作的語氣來引導讀者?例如,在說明某個工具的參數設定時,如果能附帶解釋「為什麼要這樣設定,而不是那樣設定」的背後邏輯,那會讓人更容易理解。另外,如果能針對不同的測試階段(如資訊收集、弱點掃描、權限提升、後滲透)提供明確的流程圖或檢查清單,那將會是極佳的輔助工具,讓我能夠隨時回頭檢視自己的測試步驟是否遺漏了什麼關鍵環節。

评分

說實話,網路上關於Kali Linux的教學資源多如牛毛,很多都是免費的部落格文章或YouTube影片。因此,一本收費的電子書要脫穎而出,必須在深度和廣度上提供獨特的價值。我不會花錢去看那些網路上唾手可得的基礎教學。 我真正重視的是那些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整理、歸納,並且經過作者實戰驗證的「眉角」——也就是那些一般搜尋引擎很難找到的進階技巧或特定的工具組合應用。比如,如何客製化Metasploit的模組來繞過特定的防禦機制,或者針對特定企業環境(例如金融業或政府機關)的資安標準,調整測試策略的細微差異。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不同層級的測試案例(從入門到高階紅隊),並且深入剖析如何有效率地管理和分析測試過程中產生的龐大資料,那它的收藏價值就會非常高,絕對是值得投資的專業資源。

评分

這本電子書的封面設計其實蠻吸引人的,那種帶點科技感和神秘感的深藍色調,配上一些線路圖的圖案,一看就知道主題跟網路安全脫不了關係。我最近正好在研究網路滲透測試的實務操作,想找一本可以當作工具書來參考的資料。 雖然這本書的書名點出了核心的作業系統,但老實說,光是名字並不能完全勾勒出內容的深度。我期待看到的是不只是單純的工具介紹,而是如何將這些工具串連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測試流程。畢竟,真正的滲透測試,重點從來都不是工具本身,而是操作者的思維和判斷。如果書裡能深入探討幾個經典的攻擊場景,並手把手教導如何利用Kali Linux環境下的各種工具來模擬真實世界的威脅,那對我這種實戰派的讀者來說,價值就非常高了。希望它不只是羅列指令,更能提供一些紅隊(Red Team)的思維模式。

评分

身為一個熱衷於資安領域的學習者,我對於工具的熟練度有很高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我需要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風險評估和報告撰寫邏輯。這本書光是工具介紹可能還不夠全面。 我真正想從這樣一本書中獲得的,是如何將掃描到的技術細節,轉化為對業務風險的具體描述。例如,發現一個中等風險的漏洞,在報告中應該如何權衡它的影響層級?報告的受眾通常是技術主管或非技術決策者,文字的表達方式必須能夠精準地傳達出「這個風險的嚴重性」和「我們建議的修補方向」。如果這本書能在最後幾章,加入一些關於「專業滲透測試報告撰寫規範」或「如何有效溝通測試結果」的章節,我會認為它不僅是一本操作指南,更是一本邁向專業顧問級的墊腳石。

评分

拿到這本電子書後,我立刻翻閱了目錄,看看它對滲透測試的切入點是否符合當前的產業趨勢。現在的資安環境跟幾年前已經很不一樣了,新的漏洞類型不斷出現,企業對內網橫向移動(Lateral Movement)和雲端環境的防護也越來越重視。 如果這本書還停留在講解老舊的弱點掃描和基本注入攻擊(Injection Attacks),那可能就略顯過時了。我更希望看到針對現代 Web 應用程式安全(如 API 攻擊、SSRF 等)的專門章節,或是針對容器化技術(Containerization)環境的安全測試方法。畢竟,我們現在接觸到的系統,越來越多是基於微服務架構的。如果能提供一些最新的、在業界被廣泛討論的攻擊手法案例,並且詳細解析如何用Kali上的工具來驗證這些漏洞,那這本書的實用性就會大幅提升,絕對值得我花時間細讀,而不是只當作工具指令的快速參考手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