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 (電子書)

世界遺產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簡孝貞
圖書標籤:
  • 世界遺産
  • 文化遺産
  • 自然遺産
  • 旅遊
  • 曆史
  • 建築
  • 地理
  • 電子書
  • UNESCO
  • 旅行指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地球有多古老?
世界有多寬廣?
我想看看!我想知道!

  ■絕景祕境
  ■生態景觀
  ■歷史記憶
  ■神祕寶藏
  ■失落的古老文明
  ■令人感動的奇景
  ■不可思議的力量

  從古到今,一次滿足你的探索欲望!

  ★什麼是世界遺產?
  「世界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清晰記錄著地球的文化發展進程與自然景觀變化,分為「自然遺產」、「文化遺產」和兼具文化與自然雙重條件的「複閤遺產」。
  聯閤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有鑒於世界各地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受到各種自然與人為破壞的威脅,於1972年11月16日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將世界上具有「傑齣普世價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的自然或文化資產登錄於「世界遺產名單」,嚮世界各國呼籲其重要性,進而推動國際閤作來共同保護這些世界遺產。

  ★目前共有多少世界遺產?
  申報登錄世界遺產,必須由簽署《世界遺產公約》的締約國提齣,經聯閤國教科文組織轄下之「世界遺產委員會」討論,符閤傑齣普世價值、真實性、完整性標準的,纔有機會獲選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最近一次的「第41屆世界遺產年會」於2017年7月在波蘭召開,年會上決議通過目前世界遺產總數為1073處,其中有54項處於「瀕臨危險」的狀態。以類別來分,文化遺產有832處,自然遺產有206處,複閤遺產則有35處,分布於世界上167個國傢。和2016年相比,新增瞭21處世界遺產。

  ★臺灣有沒有世界遺產?
  雖然臺灣不是聯閤國正式會員,無法申報登錄世界遺產,但本書特別收錄2016年被「世界建築文物保護基金會」(WMF)列為「世界文物守護」名單的「魯凱族好茶舊社」。
  屏東縣霧颱鄉好茶村的魯凱族傳統石闆屋聚落,除瞭是目前唯一被指定為國定古蹟的原住民文化資產,2009年起更被文化部遴選為「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是臺灣最有潛力入選「世界遺產」的文化景觀。透過這樣的安排,希望喚起人們對臺灣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的重視,並且實際採取行動去維護與保存這些珍貴資產。

  ★本書收錄哪些世界遺產?
  本書精心挑選你最想知道的101處超人氣世界遺產,依照分布地區分為六章: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北美洲、歐洲、阿拉伯地區、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以及非洲,並以國傢為線索編排而成,不管閱讀或查找都一目瞭然。收錄範圍從火山、峽榖、古城、神廟……等西元前遺留下來的自然與文化景觀,到興建於19世紀的越南順化皇城,由古至今,一次滿足你的探索欲望!

  選齣世界遺產的目的在於呼籲人類珍惜、保護、拯救和重視這些地球上的獨特景點,這不隻是一種榮譽或旅遊金字招牌,更是對於遺產保護的鄭重承諾,讓一項世界遺產在受到天災、人禍時,可以得到全人類的力量去進行協助、救援或保存原跡。

  現在,就一起跟著本書開始遊歷各國奇景,探索未知奧祕吧!

本書特色

  ◎精選101處世界遺產,每則皆以一頁文字、一頁圖片的形式呈現,輕鬆瞭解全人類共有的珍貴資源。
  ◎依照世界六大地區分章,以國傢為排序線索,全球分布瞭若指掌,閱讀查找一目瞭然。
  ◎逐一標示類別、位置、時間,透過簡短的文字說明與全彩大圖,從古到今一次掌握。
秘境探尋:失落文明的足跡與人類智慧的結晶 一部帶領讀者穿越時空,深入地球文明瑰寶腹地的深度文化考察實錄。 本書並非聚焦於那些已被廣為人知、印在明信片上的世界遺産地,而是將目光投嚮那些潛藏在曆史深處,或因地理阻隔、或因時代變遷而被暫時遺忘,但其內在價值與曆史意義絲毫不遜於著名地標的“隱形瑰寶”。這是一場關於人類文明多樣性、適應性與不朽精神的宏大敘事。 我們緻力於發掘那些尚未被過度商業化侵蝕、仍保留著原始神秘感的文化與自然遺址。本書將從地理學、人類學、考古學、建築學以及生態學的多重維度,對這些珍貴遺産進行細緻入微的剖析與解讀。 第一部:時間的沙漏——史前文明的低語 本部分將帶領讀者前往那些記錄著人類起源與早期社會形態的非凡之地。我們不會過多描述耳熟能詳的巨石陣或古埃及金字塔,而是深入考察更早、更具爭議性的史前遺址。 1. 冰封之地的智慧:西伯利亞永凍土下的秘密聚落。 考察在極端氣候條件下,早期人類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建造齣具有驚人熱工效率的居住結構。我們將詳細分析齣土的工具、藝術品及其所揭示的早期宗教信仰與社會結構。重點在於理解他們與環境之間近乎完美的共生關係,以及這種關係如何被後來的文明所遺忘。 2. 亞馬遜雨林深處的幾何迷宮:未被完全破譯的土著巨型工程。 聚焦於那些被茂密植被覆蓋,僅能通過激光雷達(LiDAR)技術纔能窺見其全貌的古代土方工程。這些由數個部落群體曆經數百年協作完成的防禦工事、灌溉係統和城市規劃,挑戰瞭傳統上認為美洲前哥倫布時期社會發展緩慢的論斷。我們探討這些復雜社會是如何在沒有金屬工具和輪子的前提下,實現如此精確的土地利用和水資源管理的。 3. 太平洋深海的航海奇跡:波利尼西亞群島的星辰導航術。 本書將深入訪談那些仍在堅守傳統航海技藝的族人,記錄他們如何僅憑洋流、風嚮、天象以及水下生物的細微變化,完成跨越數韆公裏的遠洋遷徙。這不僅僅是地理上的壯舉,更是對人類認知能力極限的一次探索。 第二部:信仰的塑形——宗教與哲學的物質載體 在人類曆史的許多關鍵轉摺點上,精神信仰塑造瞭物質世界。本篇將聚焦於那些風格獨特、承載瞭獨特世界觀的宗教建築群。 1. 安第斯山脈上的“垂直花園”:前印加時期的高山祭祀中心。 這些遺址往往建在海拔四韆米以上的險峻山脊上,其選址本身就是對神靈權威的絕對服從的體現。我們將分析其獨特的梯田係統如何與祭祀活動相結閤,探討這種“與天對話”的建築哲學。 2. 中亞絲綢之路上的“火焰寺院”:祆教(拜火教)的隱秘聖地。 探討祆教在東西方文化交匯點上留下的深刻印記。這些位於沙漠邊緣的供奉之地,其建築結構和祭祀儀軌如何融閤瞭遊牧文化與定居文明的元素,以及這些建築如何成為不同宗教體係交流與衝突的見證者。 3. 東南亞叢林中的“神性之山”:印度教與佛教在熱帶雨林中的共存與演變。 對比分析不同時期在同一片土地上建立的寺廟群。觀察印度教的宇宙觀如何在熱帶濕潤氣候下,通過精妙的排水係統和石雕技藝得以物質化,以及佛教傳入後,建築風格如何吸收當地圖騰元素,形成獨一無二的地域特徵。 第三部:工業的詩篇——近代文明的轉型與反思 當人類開始掌握大規模生産與改造自然的能力時,我們留下瞭另一種類型的遺産。本部分側重於考察那些標誌著人類工業革命與工程學飛躍的場所。 1. 早期鋼鐵冶煉的“黑森林”:歐洲工業革命初期礦區遺址的生態修復與記憶。 這不是關於宏偉的蒸汽機房,而是關於那些被廢棄的礦井、焦化爐和早期工人聚居點。本書探究這些“工業傷疤”如何被重新解讀,它們的存在提醒著我們技術進步所付齣的環境代價,以及現代社會如何試圖與這段復雜曆史和解。 2. 殖民時代的“糧倉帝國”:被遺忘的跨洋貿易樞紐與海防體係。 考察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初,為支撐全球貿易網絡而建立的港口設施、燈塔係統和糧食轉運站。這些遺址雖然服務於商業目的,但其規模和技術復雜度反映瞭當時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雛形,是理解現代商業地理學的關鍵節點。 3. 早期核能試驗場的“寂靜之碑”:科學探索的邊界與警示。 以一種批判性的眼光,審視那些用於早期核試驗或航天測試的偏遠地點。它們是人類追求終極科學知識的紀念碑,同時也是對未來世代的嚴肅警示。我們關注這些地點在被“淨化”或封存後,其地質、生態和文化記憶如何被保存和傳達。 結語:遺産的未來——守護記憶的責任 本書的最終目的,是引導讀者超越對“世界遺産”的傳統認知,理解每一個遺址——無論其規模宏大還是默默無聞——都是人類在特定時空背景下,為生存、信仰或探索所留下的獨特簽名。我們呼籲以更廣闊的視野和更深沉的敬畏之心,去記錄、研究和守護這些不可復製的、構成人類共同記憶的物質載體。本書力求以嚴謹的考據、生動的現場描繪和富有洞察力的分析,為每一處“隱形瑰寶”發齣應有的時代迴響。

著者信息

編者簡介

簡孝貞


  曾為實體報紙與虛擬網路記者,目前是廣播與網路工作者,工作之餘正在進行分段環遊世界的旅程。

徐杉杉

  輔仁大學中文係畢,喜愛閱讀、旅行。曾任職書店、齣版社編輯,現為自由工作者。

圖書目錄



第1章 亞洲及太平洋地區

土耳其
001 哥萊美國傢公園
002 棉堡
大韓民國
003 佛國寺
中國
004 九寨溝
005 布達拉宮
006 西湖
007 黃山
008 萬裏長城
009 麗江古城
010 蘇州古典園林
巴基斯坦
011 摩亨硃達羅考古遺址
日本
012 姬路城
013 小笠原群島
014 法隆寺
015 屋久島
尼泊爾
016 奇旺皇傢國傢公園
017 薩加瑪塔國傢公園
伊朗
018 波斯波利斯
019 伊瑪目廣場
印尼
020 婆羅浮屠
021 普蘭巴南神廟
印度
022 卡硃拉荷廟群
023 阿薑塔石窟
024 泰姬瑪哈陵
025 愛羅拉石窟
026 簡塔.曼塔天文颱
俄羅斯聯邦
027 勒那河柱狀岩自然公園
柬埔寨
028 吳哥窟
泰國
029 阿育他亞古城
紐西蘭
030 東加裏洛國傢公園
031 蒂.瓦希普納穆公園
馬來西亞
032 姆魯山國傢公園
斯裏蘭卡
033 錫吉裏耶古城
越南
034 下龍灣
035 順化皇城
臺灣
036 魯凱族好茶舊社
寮國
037 龍坡邦
澳大利亞
038 大堡礁
039 烏魯魯.加他茱達國傢公園

第2章 北美洲
加拿大
040 加拿大洛磯山脈公園群
美國
041 大沼澤地國傢公園
042 大峽榖國傢公園
043 卡爾斯巴德洞窟國傢公園
044 夏威夷火山國傢公園
045 黃石國傢公園
046 優勝美地國傢公園

第3章 歐洲
比利時
047 布魯塞爾大廣場
西班牙
048 聖地牙哥.德.孔波斯特拉
049 聖傢堂
050 赫內拉利費宮與阿爾罕布拉宮
051 歷史城市托雷多
剋羅埃西亞
052 杜布羅夫尼剋古城
053 普利特維采湖群國傢公園
希臘
054 米提奧拉
055 雅典衛城
056 德爾菲考古遺址
法國
057 凡爾賽宮
058 加爾橋
059 卡爾卡鬆城堡
060 沙特爾大教堂
061 聖米歇爾山
波蘭
062 奧斯維辛集中營
英國
063 巨石陣、埃夫伯裏和相關遺址
064 哈德良長城
065 福斯橋
馬爾他
066 馬爾他巨石神廟
捷剋
067 剋魯姆洛夫
奧地利
068 美泉宮
069 薩爾茲卡默古特湖區
瑞士
070 阿萊奇自然保護區
義大利
071 比薩斜塔
072 卡薩爾的古羅馬別墅
073 佛羅倫斯
074 阿爾貝羅貝洛的特魯洛
075 龐貝、赫庫蘭尼姆和托雷安農齊亞塔的考古遺跡
德國
076 科隆大教堂
077 無憂宮

第4章 阿拉伯地區
突尼西亞
078 迦太基遺址
約旦
079 佩特拉
耶路撒冷
080 耶路撒冷舊城
埃及
081 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群
082 阿布辛貝神殿
敘利亞
083 帕米拉遺址
084 阿勒坡古城

第5章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
厄瓜多爾
085 加拉巴哥群島
巴西
086 裏約熱內盧
古巴
087 聖佩德羅德拉羅卡城堡
瓜地馬拉
088 蒂卡爾國傢公園
貝裏斯
089 貝裏斯堡礁保育係統
阿根廷
090 洛斯格拉夏雷斯冰河國傢公園
玻利維亞
091 蒂瓦那庫
哥斯大黎加
092 科科島國傢公園
祕魯
093 納斯卡線
094 馬丘比丘聖城遺址
智利
095 拉帕努伊國傢公園

第6章 非洲
衣索比亞
096 阿剋蘇姆
097 塞米恩國傢公園
辛巴威
098 大辛巴威遺址
坦尚尼亞
099 塞倫蓋蒂國傢公園
肯亞
100 耶穌堡
馬達加斯加
101 黥基.德.貝馬拉哈自然保護區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4433964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07.5MB

圖書試讀

編者序

  「世界遺產」指的是世界上具有「傑齣普世價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的自然遺產、文化遺產,或同時兼具兩種條件的複閤遺產,聯閤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鑒於這些遺產正受到各種自然與人為的破壞,於1972年11月16日通過《世界遺產公約》,第一批「世界遺產名錄」則在1978年公布,目的是嚮世界各國呼籲其重要性,進而推動國際閤作,實際採取行動去保護這些珍貴的人類共同資產。

  最近一次的世界遺產年會在2017年7月召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1073處,包括文化遺產832處、自然遺產206處、複閤遺產35處;跨國遺產37處;列入「瀕臨危險」名單54處。目前193個締約國中,有167國擁有世界遺產。

  本書精心挑選你最想知道的101處超人氣世界遺產,依照分布地區分為六章,以國傢為線索編輯而成,收錄範圍從火山、峽榖、古城、神廟……等西元前遺留下來的自然與文化景觀,到興建於19世紀的越南順化皇城,從古到今,一次滿足你的探索欲望!

  特別收錄2016年「世界建築文物保護基金會(WMF)」列為「世界文物守護」名單的「魯凱族好茶舊社」,此處2009年被文化部遴選為「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是臺灣最有潛力入選「世界遺產」的文化景觀。雖然臺灣並非聯閤國正式會員,無法申報登錄世界遺產,但是透過這樣的安排,希望喚起人們對本土文化與自然遺產的重視,並且實際採取行動去維護與保存。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最讓我驚喜的是它那種「行動呼籲」的力量。它並非隻是冰冷地記錄過去的輝煌,而是不斷地提醒讀者,這些遺產的維護是一個正在進行的、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課題。書中對於氣候變遷對某些特定遺址的威脅分析,寫得非常令人憂心,但也提供瞭許多具體的公民參與途徑,讓人覺得自己並非無能為力的旁觀者。例如,它詳細介紹瞭幾個成功的社區自救案例,不隻是國際組織的介入,更有當地居民如何運用創意和科技來保護自己的傢園。這種由宏觀到微觀的層層遞進,讓人從知識的汲取,轉化為情感上的連結和實際行動的思考。看完之後,我立刻上網搜尋瞭幾個書中提到的保護組織的資訊,這種被激發的行動力,是許多單純的知識書籍難以達到的效果。

评分

從排版結構來看,這本書的目錄編排堪稱教科書等級的範本。它巧妙地將地理區域、時間軸以及主題類別三條線索交叉運用,讓讀者在任何一個切入點都能順利進入主題,而不會感到迷失方嚮。例如,如果你對某個時期的藝術風格感興趣,可以順著時間軸去找;如果你偏好熱帶雨林生態,可以依據地理區域篩選。這種多維度的檢索係統,極大地提升瞭電子書的易用性與重讀價值。而且,書中引用的大量原始文獻和地圖的清晰度,即使在較小的行動裝置上瀏覽,也能保持極高的辨識度,這在數位齣版領域是一個相當大的技術挑戰,能做到這一點,可見齣版團隊對品質的堅持。它已經超越瞭一本普通讀物的範疇,更像是一套精心策劃的知識庫。

评分

翻開序言,作者的語氣帶著一種學者的謙遜與對自然的敬畏,讀起來非常舒服,完全沒有那種故作高深的學術腔調。他似乎很擅長用生活化的語言,去解構那些宏大歷史事件背後的小人物視角。比如說,在談論某個古羅馬遺跡時,他並沒有直接跳到建築技術的層麵,而是描繪瞭當時工匠們在烈日下揮汗如雨的場景,甚至是他們午餐時可能吃的食物,這種細膩的代入感,讓原本遙遠的歷史瞬間鮮活起來。我特別欣賞他那種跨學科的視野,能夠將地質學、人類學甚至是當代社會學的觀點巧妙地融閤進遺產的介紹中,讓讀者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脈絡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本書的知識密度很高,但敘事節奏掌握得極好,不會讓人感到疲憊,反而會讓人忍不住一頁接一頁地讀下去,像是在聽一位技藝精湛的說書人娓娓道來。

评分

說實話,我對這類主題的書籍通常抱持著懷疑的態度,總覺得很多都是拼湊齣來的,缺乏深度的挖掘。但這本不同,它明顯投入瞭大量的田野調查和資料考證,那種紮實感從字裡行間就能滲透齣來。舉個例子,書中對於某個特定地區的文化禁忌的描述,不是簡單的條列式說明,而是追溯到數百年前的社會結構變遷,這顯示齣作者對當地文化的尊重與深入理解。我尤其欣賞它在探討「現代化衝擊」時所持的平衡觀點,沒有一味地批判現代開發,而是探討如何在發展與保存之間找到一個共存的可能。這種不偏不倚、尊重事實的態度,是判斷一本嚴謹著作的關鍵指標。對於像我這樣對歷史細節非常計較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論述邏輯嚴密,證據鏈完整,讓人信服。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睛一亮,封麵那種沉穩的靛藍色調,搭配燙金的書名「世界遺產」,給人一種既典雅又充滿歷史厚重感的視覺饗宴。光是捧在手裡,就能感受到一種對知識的敬畏之心。內頁的排版也相當用心,字體選用上偏嚮傳統的宋體,閱讀起來非常舒適,不會有那種廉價電子書常見的鋸齒感或刺眼的問題。尤其是那種文物照片的呈現,色彩還原度極高,即便是電子書,那種古蹟的紋理和光影變化都彷彿觸手可及,這對於我們這些熱愛文化資產的讀者來說,簡直是極大的享受。它並不是那種走馬看花的圖鑑,而是能讓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每一個遺產背後所蘊含的韆年故事。書店裡琳瑯滿目的書籍中,它能立刻抓住我的目光,那種質感,即使是數位形式,也成功傳達瞭「珍貴」的意涵。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