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概論-數位趨勢與創新 (電子書)

計算機概論-數位趨勢與創新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昭民
图书标签:
  • 計算機概論
  • 資訊科技
  • 數位科技
  • 創新
  • 電子書
  • 程式設計
  • 網路
  • 數據
  • 人工智能
  • 科技趨勢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參考全國資訊相關科系教師的教學經驗所設計編撰,是專為商管、多媒體相關科系學生或全校性通識教育課程所撰寫的「計算機概論」課程教學用書,內容架構上共分為:電腦基礎概論、網路應用、資訊安全等主題。而除了電腦基礎概念闡述之外,更增加各種科技面向關注的新議題,開拓資訊視野。

本書特色

  ■針對電腦基礎知識進行全面性介紹,包含科技與數位生活、數字系統與資料表示法、多媒體應用、無線與行動通訊、網路社群溝通經營、資訊安全倫理與法律、電子商務行銷等豐富內容,幫助學生掌握各種主題。

  ■為了更強化資訊的發展與延伸,更加入現金最受關注的科技議題,例如: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智慧家庭、電腦視覺(CV)、積木式語言、工業4.0 與供應鏈管理、物聯網、寶可夢的LBS應用、IPTV、雲端服務、跨境電商的崛起、生物辨識系統…等,提供新知教學與未來討論探索。

  ■為符合教學上的需求,本書著重專業表達,配合大量實體照片、最新的軟體操作畫面及精美的示意圖,來講述電腦科學相關的知識,並設計大量習題,增加學生學習印象,期許學生可以學以致用。
好的,以下为您准备的图书简介,聚焦于计算机科学的广阔领域,涵盖了从底层原理到前沿应用的多个层面,完全不涉及您提到的具体书名内容: --- 《数字世界的基石与未来:计算机科学探索之旅》 深入理解信息时代的底层逻辑与演进脉络 在人类社会迈入信息洪流的今天,计算机科学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学科,它已成为驱动社会变革、重塑经济结构和改变日常生活的核心力量。本书旨在为广大读者,无论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渴望转型的职场人士,还是对前沿科技充满好奇的普通爱好者,提供一份全面而深入的导览图,带领大家穿越数字世界的复杂迷宫,探寻其背后的严谨逻辑与无限潜力。 本书的结构设计遵循由浅入深、由基础到高阶的原则,确保读者能够建立起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紧跟技术发展的最新步伐。我们将彻底解构计算机系统的复杂性,将其分解为可理解的模块,从而揭示现代数字文明是如何构建起来的。 第一部分:计算机科学的本质与基础架构 本部分着重于构建读者对计算机系统工作原理的宏观认知和微观理解。 1. 计算的哲学与理论基础: 我们将从图灵机的概念出发,探讨计算的本质——什么是可计算的?不可计算的界限在哪里?这部分内容不仅涉及离散数学、数理逻辑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还将深入介绍算法复杂性理论(如P、NP问题),帮助读者理解效率和可行性的根本区别。通过对计算模型(如有限自动机、下推自动机)的剖析,我们描绘出从抽象理论到实际硬件之间的桥梁。 2. 硬件的脉动:从晶体管到并行处理: 计算机的物理实现是其软件运行的依托。我们将详细讲解数字逻辑电路的设计基础,包括布尔代数、逻辑门以及组合与时序电路的工作机制。随后,深入中央处理器(CPU)的架构,分析指令集、流水线技术、Cache设计和存储器层次结构如何共同决定了程序的执行速度。更进一步,本书探讨了多核处理器、GPU加速计算等现代并行架构的原理及其对性能的革命性影响。 3. 操作系统:数字世界的管理者: 操作系统是人与硬件交互的中介。我们将系统地介绍进程与线程管理、内存的虚拟化与保护机制、文件系统(从FAT到Ext4/NTFS的设计哲学)以及I/O管理。重点章节将放在现代操作系统的并发控制与死锁预防策略,以及它们如何确保系统资源的公平、高效分配。对于系统调用和内核态/用户态的切换机制,也将进行细致的剖析。 第二部分:软件的构建、表达与实现 计算机科学的强大力量体现在其无与伦比的表达能力上。本部分聚焦于如何将人类的思维转化为机器可执行的指令。 4. 程序设计语言范式与编译原理: 本章超越了单一语言的语法学习,转而探讨不同编程范式(如面向对象、函数式、逻辑式)背后的设计哲学及其适用场景。随后,我们将系统讲解编译器的核心流程: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如LL/LR分析器)、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与优化,直至最终的目标代码生成。这为理解“代码如何变成机器指令”提供了清晰的蓝图。 5. 数据结构与高级算法设计: 数据结构是组织信息的骨架,算法是处理信息的流程。本书将详细介绍链表、树(B树、AVL树、红黑树)、图的存储与遍历(DFS/BFS)、散列表等经典结构。在算法设计方面,我们将重点剖析动态规划、贪心算法、分治策略等核心思想,并通过求解复杂的图论问题(如最短路径、最小生成树)和字符串匹配问题,展示算法思维的精妙之处。 6. 数据库系统:结构化数据的管理之道: 数据是信息时代的石油。我们将探讨关系代数、范式理论(1NF到BCNF)如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深入介绍SQL语言的高级特性,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核心组件:事务管理(ACID特性)、并发控制协议(两阶段锁定)和数据恢复机制。对于NoSQL数据库(如键值存储、文档数据库)的兴起背景与适用性,也将进行对比分析。 第三部分:连接与交互——网络、安全与分布式系统 现代应用几乎都运行在一个相互连接的环境中。本部分关注系统如何通信、如何抵御威胁以及如何协同工作。 7. 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协议栈: 从物理层到应用层,本书完整覆盖了TCP/IP协议族的各个层面。重点分析IP寻址、路由选择协议(如OSPF, BGP)的工作原理。深入剖析TCP的拥塞控制与可靠性机制,以及HTTP/HTTPS协议在Web服务中的核心作用。理解这些协议,是理解现代互联网服务性能和安全的基础。 8. 信息安全与密码学基础: 安全是数字系统的生命线。本章从信息论基础出发,介绍对称加密(AES)和非对称加密(RSA)的数学原理,以及数字签名和证书的工作流程。此外,还将讨论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如DDoS、SQL注入、跨站脚本)及其防御策略,强调安全编程的必要性。 9. 分布式系统与云计算范式: 随着数据规模的爆炸式增长,单机处理已无法满足需求。本书探讨了分布式系统的核心挑战:一致性、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CAP理论)。我们将分析分布式事务的解决方案(如两阶段提交)、一致性模型(如最终一致性),并介绍MapReduce、Spark等大规模数据处理框架的设计思想。 第四部分:前沿探索与未来趋势的展望 本部分将目光投向计算机科学正在快速渗透和变革的领域,展示技术如何服务于更宏大的目标。 10.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核心机制: 尽管人工智能是一个庞大的分支,但本书将聚焦于其计算核心。我们将阐述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的基本模型(如线性回归、聚类),并深入理解神经网络的结构——从感知机到深度学习中的反向传播算法。重点讨论如何利用GPU进行高效的矩阵运算,以支持庞大的模型训练。 11. 量子计算的理论前景: 介绍经典计算与量子计算的根本区别,重点讲解量子比特(Qubit)的概念、叠加态与量子纠缠。概述Shor算法和Grover算法等关键量子算法,并探讨当前物理实现的挑战与未来潜力。 12. 边缘计算与物联网(IoT)的系统挑战: 随着计算能力向物理世界延伸,如何设计低延迟、高可靠的边缘计算架构成为新的焦点。本书将讨论资源受限设备上的数据采集、协议选择以及数据如何在边缘与云端之间高效流转。 --- 通过对以上十二个核心模块的系统性梳理与深入探讨,本书旨在培养读者不仅仅是“使用”计算机,而是能“理解并设计”下一代数字系统的能力。它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引导读者在复杂的技术浪潮中,建立清晰认知和前瞻视野的指南。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1章 最新電腦科技與現代生活
1-1 電腦的演進史
1-2 電腦的基本功能
1-3 電腦的種類
1-4 個人電腦
1-5 大數據時代與應用

第2章 電腦硬體入門
2-1 電腦系統單元
2-2 輸入裝置簡介
2-3 輔助儲存裝置
2-4 輸出裝置

第3章 數字系統與資料表示法
3-1 數字系統簡介
3-2 數字系統轉換
3-3 數值資料表示法
3-4 文字表示法
3-5 影像表示法
3-6 音訊表示法
3-7 視訊表示法

第4章 電腦軟體的應用與開發
4-1 系統軟體
4-2 作業系統簡介
4-3 輕鬆速學Window 10
4-4 應用軟體
4-5 程式語言

第5章 企業電子化與資料庫
5-1 認識企業電子化
5-2 企業電子化範圍
5-3 企業資源規劃(ERP)
5-4 供應鏈管理(SCM)
5-5 顧客關係管理(CRM)
5-6 知識管理(KM)
5-7 認識資料庫

第6章 通訊網路概說
6-1 網路的種類
6-2 網路組成架構簡介
6-3 網路連結模式
6-4 網路傳輸媒介
6-5 網路參考模型與通訊協定
6-6 乙太網路
6-7 網路連線裝置
6-8 網際網路
6-9 IP位址與網域名稱

第7章 無線網路與行動通訊
7-1 無線傳輸媒介
7-2 行動通訊系統
7-3 無線都會網路
7-4 無線區域網路- Wi-Fi與Li-Fi
7-5 無線個人網路

第8章 社群與網路交友實務
8-1 全民運動的臉書交友
8-2 Instagram 照片交友
8-3 YouTube 影音社群
8-4 六度分隔理論

第9章 Web 時代的網際網路應用
9-1 WWW的運作方式
9-2 歷久彌新的老朋友-BBS
9-3 檔案傳輸協定
9-4 Skype 網路電話
9-5 Line 行動通訊軟體

第10章 電子商務與網路行銷
10-1 電子商務的定義與特性
10-2 電子商務交易流程
10-3 電子商務經營模式
10-4 行動支付
10-5 電子商務交易安全機制
10-6 網路行銷與工具

第11章 資訊安全實務
11-1 網路安全與犯罪模式
11-2 資料機密
11-3 防火牆

第12章 雲端時代的資訊倫理與法律問題
12-1 網路行為與資訊素養
12-2 資訊倫理
12-3 智慧財產權簡介
12-4 網路侵權與爭議問題

第13章 Excel 試算表功能輕鬆學
13-1 基本功能簡介
13-2 儲存格資料格式
13-3 資料排序與篩選功能
13-4 認識圖表功能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34300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35.8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從一個產業觀察者的角度來看,一本好的「概論」書籍,必須具備極高的「宏觀視野」。它不能只是聚焦於某個單一的技術點,而是要能描繪出整個數位生態系統是如何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我很好奇這本《計算機概論-數位趨勢與創新》會如何處理跨領域整合的問題。舉例來說,區塊鏈技術是如何與供應鏈管理結合,進而改變了傳統的信任機制?或是金融科技(FinTech)的發展,對於傳統銀行業的基礎計算架構帶來了哪些根本性的衝擊?我希望作者能用一種系統性的思維,來解構這些複雜的商業與技術交織點。這種全景式的視角,對於正在規劃企業數位轉型路徑的決策者來說,是極為寶貴的。如果書中能提供清晰的「趨勢地圖」,標示出哪些技術是基礎建設、哪些是應用創新層面,並解釋它們之間的因果關係,那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就會遠遠超過一般教科書的範疇,成為一份值得反覆研讀的「數位戰略藍圖」。

评分

我個人在學習技術新知時,最怕遇到那種只停留在「是什麼」的介紹,卻完全沒有觸及到「為什麼會這樣」和「未來會怎樣」的書籍。特別是「數位趨勢」這塊,它變化得太快了,如果只是描述現狀,那可能半年後就過時了。我期待這本《計算機概論》能在既有基礎知識的穩固性與對未來趨勢的預測性之間,找到一個絕佳的平衡點。例如,在談論到AI的演進時,它能不能深入探討一下當前大型語言模型(LLM)在訓練數據偏見上的倫理困境,以及業界正在嘗試哪些去中心化的訓練方法?或者在討論物聯網安全議題時,能不能涵蓋到針對韌體安全更新的最新標準?這類稍微深入、帶有批判性思考的討論,往往才能真正訓練讀者的「數位素養」,讓讀者不只是被動接受資訊,而是能夠主動去質疑、去探索背後的深層結構。如果它只是一本平鋪直敘的技術百科,那對我來說吸引力就會大打折扣。我希望這是一本能引導思考、激發辯論的「工具書」,而不是只能用來應付考試的「參考書」。

评分

說真的,現在市面上關於電腦科學入門的書籍多到讓人眼花撩亂,每一本都強調自己是「最新版」、「最全面」。我這次會注意到這本《計算機概論-數位趨勢與創新》,坦白講,很大一部分是被「數位趨勢」這幾個字吸引住的。我個人覺得,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單純了解硬體構造或程式語言基礎固然重要,但如果無法將這些知識點連結到當前正在發生的產業變革,那學了也只是紙上談兵。我尤其關注它如何處理像雲端運算架構的演進,或者當前生成式AI的底層邏輯是如何運作的。希望這本書在敘述複雜概念時,能用一種非常生活化、貼近台灣在地產業案例的方式來闡釋,而不是一味照搬國外的標準範例。畢竟,台灣的製造業、半導體產業鏈在數位轉型上面臨的挑戰跟歐美很不一樣,如果書中的論述能更貼近我們身處的環境,那學習起來的代入感就會強烈許多。如果它能成功地把那些高深的技術術語,轉化成能被非資訊本科背景的管理者或決策者理解的語言,那這本書的價值就真的凸顯出來了,絕不只是給學生看的參考書,而是能成為跨部門溝通的橋樑。

评分

這本書啊,拿在手上沉甸甸的,雖然是電子書,但光是書名《計算機概論-數位趨勢與創新》就讓人感覺到一股資訊爆炸時代的浪潮撲面而來。身為一個在資訊科技圈摸爬滾打了一陣子的老鳥,我對這類教科書總是抱持著一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期待的是它能真正捕捉到當前數位世界最前沿的脈動,不只是老生常談的二進位和馮紐曼架構;但又怕它寫得太過學術、太過理論化,讀起來像在啃磚頭一樣乏味。畢竟,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科技場域,如果內容更新不夠快,那跟不上時代的舊知識很快就會變成古董。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領航員,帶領我們穿越錯綜複雜的數位迷霧,讓我們能清晰地看見 AI、物聯網、區塊鏈這些名詞背後,到底蘊含著怎樣的商業邏輯與社會影響。特別是對「創新」這兩個字,我非常好奇它會用什麼角度來解構這個看似空泛卻又無所不在的概念,是技術層面的突破,還是商業模式的顛覆?總之,在還沒翻開內頁之前,光是書名給予的預期感,就已經讓我對它的內容深度充滿了好奇心,希望它能真正做到「概論」而不流於表面,讓讀者能建立起紮實且具備前瞻性的數位認知框架。

评分

這本電子書的排版和介面設計,老實說,是我比較在意的部分。雖然內容才是核心,但在數位時代,閱讀體驗已經和內容本身同等重要了。我希望它在數位載體上的呈現,能做到真正的「優化」,而不只是把印刷版的PDF直接丟上來而已。例如,當提到一個複雜的網路架構圖時,我期待它可以有互動式的元件,讓我能點擊某個節點進行放大解析,或者是有內建的超連結,能直接跳轉到相關的名詞解釋區塊,而不是我得自己手動去後面的附錄查找。既然書名強調了「創新」,那內容的呈現方式也應該與時俱進,展現出設計上的新思維。如果它能像一個微型的線上學習平台那樣,提供一些隨堂小測驗或者概念性的動畫輔助,那閱讀的效率和趣味性肯定能大幅提升。畢竟,電子書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其互動性,如果只是被動地接收文字和靜態圖片,那它和紙本書籍相比,並沒有展現出足夠的「數位優勢」。我對這本書的「數位呈現能力」抱持著很高的期待值,希望它不是一本只有電子外殼的舊時代產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