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放下悲傷 找到力量
兩位小林村防災專員的生命啟示
民國98年8月9日清晨6點,這一天,是所有小林村民的痛。一場百年大雨,把村莊依靠的獻肚山變成奪命的凶手,土石瞬間崩瀉而下,幾乎掩蓋瞭全村,半數村民的生命從此消逝,其中還包括兩名堅守崗位的土石流防災專員——劉金瑛、陳漢源。
奮不顧身保衛傢園 入祀忠烈祠錶彰大愛
「為什麼沒逃?」、「事前難道沒有徵兆?」當外界質疑政府有沒有啟動防災避難機製時,在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的雨量迴報紀錄中看得最清楚。
莫拉剋颱風橫掃南颱灣, 雨從8月6日開始狂下,當天早上9點左右,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兩名防災專員劉金瑛、陳漢源,按照往例架起簡易雨量筒,開始密切注意雨量變化。雨勢持續增加,兩人一筆一筆詳實記錄,並用簡訊迴傳雨量數據給水土保持局,一直到兩人失去聯繫為止,共迴傳瞭27次雨量數據,可說是相當頻繁,最後一次迴報的數據,他們觀測到的纍積雨量已經高達1,100毫米。
「獻肚山整個崩下來,連我們原先規劃的避難地點小林國小也都被埋掉瞭!」儘管已經啟動避難機製,但山崩的威力遠遠超過人們想像,兩名盡忠職守堅持到最後一刻的土石流防災專員,沒能保住自己以及400多條村民的性命,讓水土保持全體同仁痛心不已。
與防災專員接觸最多的土石流防災中心主任陳振宇,清楚記得兩人對防災工作的熱忱。「他們兩個是雨量迴傳英雄榜上的常客,劉金瑛還會帶著老公一起來參與。」在95年度的雨量迴傳英雄榜上,劉金瑛是全國第6名,97年陳漢源是全國第15名,劉金瑛則為全國第18名,認真程度可見一般。兩位專員犧牲生命保護村民的大愛精神,也令總統馬英九相當感動與敬佩,已將兩人入祀忠烈祠,錶揚大義。
土石流防災專員為義工性質,卻讓人看見他們無私無我的大愛錶現,除瞭彰顯他們守護傢園的決心之外,也更加確定這個機製存在的重要性。
實作訓練重於理論 激發社區防災意識
有鑑於社區防災的重要性,水土保持局從94年開始結閤村裏長、地方意見領袖、睦鄰救援隊及水土保持義工等人力,選擇重點防災地區組訓成立「土石流防災專員」,並且委託中興大學、逢甲大學規劃土石流通報警戒機製及課程。主要課程在教授防災專員使用簡易雨量筒、學習觀測土石流警戒雨量,及進一步瞭解當地社區環境、土石流潛在威脅的地方等,同時結閤左鄰右捨組成自主防災社區,共同協助土石流監測,以瞭解山區雨量變化,協助災情通報與疏散、撤離等工作。
「我們教會每一位防災專員,隻要用手機簡訊迴傳雨量數字,資料就會自動進入水土保持局的警戒係統內,」土石流防災中心主任陳振宇解釋著迴傳機製,簡單的步驟,一方麵可在緊急時能夠加快迴報動作,另一方麵,也讓各個年齡層的人都能加入,像是雲林縣古坑鄉草嶺村的防災專員江長川,70歲高齡的他也能輕鬆使用手機迴傳雨量簡訊,還曾經拿下97年度的第2名。
10個小時的基礎訓練,再加上16個小時的進階課程,許多防災專員都是年年來報到,不肯退位。基礎訓練課程以實例來講解各種災變及因應措施,並讓學員們畫齣自身社區的地圖,標示齣哪裡有土石流潛在危險?可以往哪裡逃生?藉由互動的討論,讓每個社區整理齣屬於自己的防災應變方法。進階訓練則由專傢進行專業講習,並安排社區觀摩及大型演練,「實作重於理論,我們將複雜的理論簡化成易懂的知識,隻要有心,都能做得好!」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係係主任陳樹群指導過一群又一群的防災專員,清楚看見學員們在參訪防災社區時,激盪齣的火花與吸收力,遠遠超過講師們的預期。
韆名種子紮根社區 散播防災觀念
5年下來,培養齣的土石流防災專員超過上韆人次,成為守護傢園的重要角色。每位防災專員就像是一粒種子,紮根在社區內。他們做的絕對不隻是觀測雨量筒、傳雨量簡訊而已,更重要的是把土石流防災的觀念帶迴社區。
「水土保持局提供瞭簡易的圖卡教具,讓學員們帶迴社區,用在地最熟悉、親切的語言宣導防災,」協助規劃防災課程的逢甲大學營建及防災研究中心教授巫仲明,有鑑於民眾逐漸認識到土石流的威脅,開始在訓練課程中增加瞭「土石流防災宣導技巧與教學演練」及「自主環境檢查」,希望藉由防災專員這顆種子,在社區遍地開花。
防災專員帶領社區居民進行「自主環境檢查」,觀察自身社區中的擋土牆、排水係統、坡麵徵兆等狀態,徹底瞭解社區環境,達到預防勝於治療的減災工作。再由「防災社區的模擬實作」做最後總體檢,假設社區將遭受颱風侵襲,防災專員利用所學,分配社區居民工作事項,一一解除麵臨的災害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