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唷,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老實講,第一眼看到的時候,心裡就默默地給它打瞭個問號。你知道嗎,現在的社群媒體App更新的速度簡直是快得跟火箭一樣,今天教的這個步驟,搞不好下個月介麵就徹底變樣瞭。我比較擔心的是,這種強調「圖解」的書,如果內容沒有跟上最新的版本,那讀起來就會很阿雜,感覺像是在學阿公阿嬤那個年代的電腦操作一樣,跟不上時代。我手邊有一本前幾年買的智慧型手機入門書,那時候教的觸控手勢跟現在完全不一樣,看到快變成歷史文物瞭。所以,我希望這本關於Facebook和LINE的書,它在排版和範例截圖上,至少要像最近一年內的官方更新樣子纔行,不然我花錢買瞭,結果裡麵教的步驟在我的手機上一個都找不到,那不就白搭瞭?而且現在的長輩,他們學東西的速度其實比我們想像的要快,他們需要的不是那種「一步一步,慢慢來」的極度詳盡,而是針對常見問題的「快速解方」,比方說,怎麼防範詐騙連結、怎麼設定隱私權不被陌生人亂加好友,這類實用性高的內容,纔是他們真正需要的救命仙丹。如果這本書隻是停留在「教你怎麼發貼文、怎麼傳訊息」這種基礎到不行的層麵,那真的就太浪費紙張瞭,我寧願去看YouTube上那些免費的教學影片,至少更新速度快,視覺化效果也比較直接。總而言之,對於這類工具書,內容的「時效性」纔是王道,不然就是電子垃圾。
评分說真的,現在誰還在看那麼厚的書來學Facebook和LINE?資訊爆炸的時代,大傢求新求快。我對這種工具書的「深度」非常感冒。通常這類書籍的內容,抓個半小時的Google搜尋,配上幾部關鍵字的YouTube影片,效果可能比這本書還要好。我的疑慮在於,它是不是隻針對那些最淺層、最錶麵的功能做介紹?例如,「如何登入帳號」、「如何傳送文字訊息」,這些連小學生都會的功能,如果還要用幾十頁篇幅去解釋,那這本書的價值在哪裡?我比較關注的是那些「進階的應用」和「軟體背後的邏輯」。例如,Facebook的演算法是怎麼決定我會看到哪些貼文的?為什麼有時候我明明沒按讚,係統還是推薦給我類似的廣告?或者LINE裡麵的那些不為人知的小密技,像是如何清理快取來釋放手機空間、如何備份聊天記錄以防換手機時資料遺失等。這些真正能幫助使用者「優化體驗」的內容,纔是讓我覺得「物超所值」的關鍵。如果這本書隻能讓我學到皮毛,我寧願把錢省下來去買咖啡喝,至少咖啡還能提神。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強調瞭「快樂用」,這個詞彙用得很巧妙,但也讓我有點警惕。所謂的「快樂」,對不同人來說定義完全不同。對年輕人來說,快樂可能是發現一個新的濾鏡或有趣的聊天機器人;但對擔心個資外洩的長輩來說,快樂可能是「確定我的個人資料沒有被任何人看到」。如果這本書隻聚焦在「娛樂性」的功能,例如教大傢怎麼使用各種特效貼圖、怎麼製作限時動態的小花招,而對「資安防護」這塊輕描淡寫,那我就會覺得它是在誤導讀者。現在的網路詐騙層齣不窮,多少新聞報導都是因為誤點不明連結、或者在不安全的群組中洩漏瞭個人資料所導緻的悲劇。因此,一本負責任的數位工具書,它的篇幅至少有一半應該要用來教導讀者如何建立健康的數位邊界,如何辨識惡意訊息,以及如何聰明地使用隱私設定。如果它能將這些嚴肅的安全議題,用「大字大圖解」的方式,用讓長輩不害怕的語氣講清楚,那這本書纔真正稱得上是「快樂」——因為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纔能真正安心地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
评分坦白說,我對這類的教學書籍,特別是針對操作型軟體的,一直抱持著一種懷疑的態度。我個人習慣是用「試誤法」加上網路搜尋來學習新東西,因為軟體介麵本來就是設計給人直覺操作的,如果一個功能需要翻好幾本厚書纔能找到,那這個設計本身就有問題瞭。我比較欣賞的是那種「問題導嚮」的書籍,像是直接列齣「常見問題TOP 10,立刻解決你的煩惱」那種架構。比如,我的長輩最常問我:「奇怪,我明明設定成隻有朋友看得到,怎麼隔壁的鄰居也能看到我的動態?」這種隱私設定的眉角,纔是真正需要用文字和圖示來仔細釐清的地方。如果這本書隻是把Facebook和LINE的所有功能從頭到尾介紹一遍,那對我這個已經在用這些App好幾年的人來說,根本是雞肋。我需要的不是「學會怎麼用」,而是「學會怎麼用得更好、更安全」。而且,颱灣的網路文化很特殊,LINE除瞭通訊之外,群組的管理、貼圖的使用習慣、甚至到LINE Pay的整閤,都有自己一套獨特的生態係。我希望這本書能針對颱灣在地化的使用情境多著墨一些,而不是照搬歐美那些官方手冊的翻譯內容,那樣會顯得很生硬、很不貼近生活。畢竟,光是LINE的錶情符號和颱灣人常用的罐頭訊息,就夠寫一本專書瞭。
评分我看到書名裡的「大字大圖解」,馬上聯想到這本書的目標讀者群應該是偏嚮銀髮族,或者說,是那些對數位科技還在摸索階段的朋友。這點我給予肯定,因為現在很多數位產品的設計,對視力不佳的長者來說,真的太「精巧」瞭,字小到連老花眼鏡都要拿齣來三副比對纔看得清楚。所以,如果這本書的編排真的做到瞭「大字」,那它的社會意義就很大瞭,它是在彌補數位落差。然而,光有「大字」還不夠,排版上的邏輯性更重要。我曾經幫我爸媽設定手機時,發現有些教學書的流程是「先設定A,再設定B,但B的設定會影響到A」,這種前後矛盾或者跳躍式的教學,對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災難。我期待的是一種非常線性的、一氣嗬成的流程,像是搭積木一樣,每一步都穩固瞭,纔能往上蓋下一層樓。而且,電子書的特性跟紙本書不一樣,它應該要能支援放大、調整字體大小,如果它隻是把紙本書的內容掃描上去,然後號稱電子書,那跟騙人沒兩樣。我希望它能充分利用電子書的互動性,例如點擊圖片可以直接跳到相關的設定頁麵,那纔叫真正的「電子書」應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