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木食器: 28堂日系餐具木作課!職人紋刻技法,第一次就上手 (電子書)

餐桌上的木食器: 28堂日系餐具木作課!職人紋刻技法,第一次就上手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余宛庭
图书标签:
  • 木工
  • 餐具
  • 日式
  • 手作
  • DIY
  • 木食器
  • 纹刻
  • 工艺
  • 设计
  • 家居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用自己做的木食器款待每一日
經久耐用、溫暖樸實的日用器皿
28堂食器木作課!

  栗子盤、斜角起司砧板、松鼠柚木筷、深型甜點小木匙、長耳兔抹刀……
  可愛的森林動物們在木器上現蹤
  這次連職人工作台與刨台製作也教會你!


  還在懊惱自己的技法使木作過於單調嗎?
  職人紋刻技法,第一次就上手
  栗子紋∣橫條紋∣水波刻紋∣菊花紋∣編織紋∣貝殼紋∣細縞紋
  從入門到進階,不藏私技法完整傳授!

  【一日三餐,就用木食器款待自己】
  早餐:
  在六角刻紋砧板上鋪上麵包及水果;
  用櫻花木栗子盤盛裝滿是藍莓的玻璃杯;
  拿起甜點木匙,輕輕舀起一口優格。

  午餐:
  替捧在手心的朴木飯碗,添入小山般的熱米飯;
  用一雙好質感的櫟木筷,挟取每日的能量美味蔬食。

  晚餐:
  柚木細頸叉,捲起了盤中的義大利麵;
  六角紋蛋糕高腳皿,穩穩托住草莓派的甜美。

  你是否也渴望親手製作可以經久耐用、溫暖樸實的日用器皿?
  木製的器皿手感溫潤,加上迷人的刻紋,即使在使用的過程中會有些刮痕,但對使用者來說都是一種深刻的記憶,倘若每日餐食都有木食器相伴,必然美好又舒心,如果還能親手製作合意、耐用又順手的木質餐具,不但可以在一刀刀鑿刻的過程中獲得療癒與舒壓,同時學得了一門值得投入學習,甚至是跟隨一輩子的技藝!

  【好簡單,一次學會職人級木食器!】
  圖解木作課!步驟最詳細
  木匙∣叉子∣木筷∣抹刀∣木碗 ∣木盤∣蛋糕高腳皿∣木飯匙/木煎鏟∣木砧板
  從木食器到廚房道具,有最詳盡的圖解,STEP BY STEP一步步帶你完成!還將各式餐桌上的木器具一字排開,完成品各角度細部說明,用職人之眼掌控細節!

  職人才知道!木食器順手好用訣竅
  Q1. 木湯匙要如何製作才能與好握順手,並與嘴唇貼合?
  Q2. 木筷要怎麼設計,才能輕快夾取、夾斷食物?
  Q3. 木碗的大小為何要合於掌心?
  Q4. 紋刻感的木飯匙怕會卡飯粒、不好洗,如何處理可避免此問題?
  Q5. 木鍋鏟因接觸高溫,在木料選材上是否需特別注意?

  吃咖哩飯、炒飯這些蓬鬆或濃稠的米飯時,所使用的湯匙不用太深,放入口中時可以讓每一粒米飯好好進入嘴裡,而不會積在匙子底部。

  有別於兩叉的水果叉,三叉木叉更適合取用蛋糕等軟綿的食物。一雙好用的筷子,平放在桌上也不會滾動,下半部要圓潤而尖,才好夾取食物,筷尖細節決定了是否是一雙「絕世好筷」!

  書中,作者魚丸以最專業的角度、最具生活感的觀察,點出了真正好用木食器的製作重點,貼合體感的食器不只好用甚至使食物更美味,在製作的分解圖中,精準的帶領操作,還特別針對關鍵細節,以小專欄的方式進一步分析說明。

  【特別收錄!木材圖鑑+工作台製作】
  除了木食器製作,書中還從木材的基本知識,以及常用木材圖鑑,深入說明,提供木作愛好者木材選用的建議與提醒;此外,木食器製作時所需的桌上型工作台、刨台,作者也以詳盡的圖解,帶著大家DIY自製,讓食器製作更專業、順手。

  【專訪:日本職人──渡邊浩幸】
  作者親自赴日採訪木工作家渡邊浩幸,帶領我們走訪職人的工作空間、使用的木作工具,每日使用的器皿、以及對於食器創作的精神等。

本書特色

  ◎好上手!不用大空間,家的桌面角落就可以是工作室。
  ◎職人級!教學經驗豐富的木作家,教你做出專業達人的木作工藝。
  ◎最詳盡!28堂鉅細靡遺的圖解木作課,一次滿足你的手作魂。
  ◎很耐用!針對木食器的清洗與保養,提供實用的作法,讓你的食器更持久!
  ◎超安心!作者公開自用的各式天然防護塗料,讓木食器使用很放心!
  ◎最順手!告訴你製作木食器需要準備那些工具、如何使用?
《和风手作物语:木艺与生活美学的结合》 一本深入探索木质器物制作工艺、生活哲学与日式美学融合的实践指南。 在这本书中,我们将带领读者穿越传统木工的精湛技艺与现代生活审美的交汇点,专注于那些能被日常使用、充满温度与故事的木质器物。不同于聚焦于特定餐具制作的指南,本书旨在构建一个更为宏大而全面的木艺视野,探讨如何将精细的木工技术融入到家居环境、个人物件乃至精神层面的构建之中。 第一章:木的对话——从原材到灵感的源头 本章将详细剖析各种常见和稀有木材的物理特性、纹理美感及其在不同器物上的适用性。我们不会仅仅停留在介绍木种的清单上,而是深入探讨“如何倾听木材的声音”。从北美胡桃木的深沉色泽到日本樱花木的细腻纹理,再到竹材的柔韧性,我们将引导读者理解每一种木材的“脾气”和“性格”。 木材的性格分析: 探讨含水率、密度、硬度如何影响切割、雕刻和打磨的效果。 可持续性与伦理采购: 介绍如何负责任地选择木材,理解林业认证的重要性,以及尊重自然资源的理念。 初识工具箱: 不仅限于手锯和凿子,本书将系统介绍基础的木工工具,包括刨刀、砂纸的梯度选择,以及如何维护这些工具,让它们成为你创作的延伸。 第二章:结构之美——器物形态的几何学基础 器物的实用性建立在稳固的结构之上。本章将专注于木艺中最核心的连接技术,这些技术是决定器物寿命和稳定性的关键,与餐具制作中的榫卯结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应用范围更为广阔。 基础榫卯结构解析: 详细讲解燕尾榫、鸠尾榫、指接榫等在家具、收纳盒等大型物件上的应用,强调其视觉美学效果。 曲线与弧度设计: 如何利用带锯和砂轮机安全高效地制作流畅的曲线,例如椅子的靠背、灯罩的轮廓。 减重与平衡的艺术: 探讨如何通过内部挖空或精确的重心计算,创造出既轻盈又稳定的作品。 第三章:触感的哲学——表面处理的深度探索 器物的使用感,九成来自于接触面的处理。本章将把焦点从“制作”转移到“完成”,研究如何通过不同的涂装工艺,赋予木材持久的保护和独特的触感。 油性涂装的艺术: 深入研究桐油、亚麻籽油、蜂蜡混合物的配比与涂抹技巧。探讨如何通过多次薄涂,让木材纤维完全吸收油脂,达到温润如玉的质感。 清漆与聚氨酯的现代应用: 在需要高耐磨度和防水性的场合,如何选择环保的清漆,并掌握喷涂技术以避免流挂和气泡。 纹理的“唤醒”技术: 介绍水性染色剂和烟熏处理(Shou Sugi Ban 的简化应用)如何增强木材的自然对比度,使年轮更加清晰立体。 第四章:生活场景的融入——木艺与居住空间的和谐 木作不仅仅是手艺人的孤立创作,而是与居住环境对话的过程。本章着眼于如何将制作的木器融入到家居的整体风格中,强调功能性与情境美学的统一。 模块化收纳系统的设计: 教授如何设计可自由组合的木质置物架、抽屉分隔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需求。 光影的捕捉: 探索木制灯具外壳的设计,研究木材对光源的漫射和聚焦作用,创造温馨的室内氛围。 户外木作的挑战: 讨论如何应对湿度和温度变化,制作适合阳台或庭院使用的木制花箱、户外座椅的防腐处理技术。 第五章:超越工具——木工的思维模式与创作心法 本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一种“木工思维”。这是一种耐心、细致入微,并且勇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 从设计图纸到三维实操: 讲解如何将平面图纸转化为可执行的制作步骤,预判可能出现的结构风险。 故障排除与修复智慧: 记录常见的木工错误(如开裂、变形、胶合失败)及其现场解决之道,培养木作的韧性。 传承与创新: 探讨如何从古典工艺(如日式障子门、传统箱柜)中汲取灵感,将其抽象为现代简约设计中的元素,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无缝连接。 总结: 《和风手作物语》是一本面向所有热爱动手、追求质感生活的人士的综合性木艺读本。它提供了一个超越具体菜肴器具制作的广阔框架,从选材到结构,从表面处理到空间融合,全方位地指导读者掌握木艺的核心技能,用双手创造出既实用又充满个人印记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美好物件。通过学习这些普适性的木工原理,你将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需求,设计并制作出任何你所需要的木质生活用品。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余宛庭(魚丸)


  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系,主攻木作及纖維創作,2012成立品牌「木質線」,開始教學與展覽至今。

  木質線的意思是:
  木•我們所專注的材質。
  質•手工不失細緻手感。 
  線•麻繩棉線生活織物。

  FACEBOOK:木質線 @woodline
  INSTAGRAM:木質線 woodline07
 

图书目录

寫在前面 關於木質線
自序 讓木器皿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Chapter1. 開始製作之前
01 木工藝常用木材圖鑑
02 木材基礎知識
03 木材購買指南
04 木作工具圖鑑
05 木作基礎加工
06 自製工作台&刨台
07 木器塗裝&養護
08 木器清洗&保養
 
Chapter2. 餐桌上的木食器
Part1 木匙
01 深型甜點木匙 
02 橫條紋六角雕木匙 
03 栗子紋鯨魚湯匙 
番外篇_好用木匙的關鍵
 
Part2 叉子
01 小惡魔水果叉 
02 檜木圓柄甜點叉
03 柚木細頸義大利麵叉 
番外篇_是湯匙還是叉子?
 
Part3 木筷
01 方圓之間櫻桃木筷 
02 手雕八角櫻桃木筷  IMG_5967
03 微雕松鼠柚木筷  IMG_7280
番外篇_筷子好搭檔——小松鼠筷架
 
Part4 抹刀
01 銅鑼燒抹刀 
02 長耳兔抹刀 
番外篇_是叉子還是抹刀?
 
Part5 木碗
01 細縞紋朴木飯碗  IMG_6474
02 胡桃木手雕栗型碗  IMG_6264
番外篇_木碗&湯碗好用的秘密
 
Part6 木盤
01 神代櫸木淺方盤 
02 厚朴木深方盤  
03 格子織紋平盤 
04 栗子殼紋樣豆皿
05 櫻桃木橢圓盤 
06 手雕寬沿百摺盤 
番外篇_盤的組合—六角紋蛋糕高腳皿
 
Chapter3. 廚房裡的料理道具
Part1 飯匙/煎鏟
01 扁平手雕飯匙 
02 曲線手雕八角飯匙
03 手雕木鍋鏟
04 萬用多孔楓木夾
 
Part2 砧板
01 六角紋兩用砧板 
02 斜角起司板 
03 迷你六角紋砧板 
 
Interview.日本職人作家──渡邊浩幸的木作二三事
Column.走訪東京mokumoku木材店專賣店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9072502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59.0MB

图书试读

前言

讓木器皿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手作的溫度常能讓製作者和收到這份禮物的人,感受到滿滿的心意與溫暖。為了讓更多人感受如此幸福的心情,就這樣開始了作品販售和手作課程教學。但許多人常因為距離問題,無法前來上課,因此有了這本書的誕生。希望透過書中的內容讓大家可以自己製作簡單卻獨特的木食器,並經常使用,讓木器皿真正進入生活。

  工藝的領域很廣,木作也是,生活中的家具、文具、茶道具、雕塑、燈具、飾品等,都可以用木頭來表現,而器皿是最貼近生活,又可以和美味料理搭配的木作。愛吃又喜歡料理的我,當然就一頭栽進了木食器的世界裡。木頭時而可愛;時而絢爛;時而樸實和經由我們雙手所雕刻的刻紋質感,是木器之所以迷人的關鍵。不同於機器或砂磨處理的光滑面,雕刻所能呈現的變化非常多,就像繪畫般一筆筆累積而成的畫面。雕刻木器時也可以將各種紋理做變化,水波紋、六角紋、格子紋、栗子紋、百摺紋、橫條紋,簡單耐看的刻紋,偶爾搭配立體木雕的技法,就能讓原本只有盛裝功能的平凡木器鮮活起來。一刀刀刻下時雖然不是那麼整齊的樣子,但一邊在雕刻木頭的過程釋放壓力,一邊感到療癒,木作的神奇魅力也不過如此了。

用户评价

评分

话说回来,现在市面上关于手作的书籍实在太多了,很多都是光说不练的“花架子”,图案漂亮但实际操作起来就让人一头雾水。我比较注重实用性,所以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针对不同木材特性的处理建议就太棒了。比如,樱桃木和胡桃木在刨光和上油时的区别,这些都是经验之谈,不是随便看看网上的教学影片就能学会的。而且,28堂课的结构听起来很完整,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把一块木头变成一个碗或一个勺子,而是能更深入地探讨“设计”的哲学。日系餐具的设计往往强调功能与美感的平衡,比如握持的舒适度、食物盛放的角度,这些细节决定了用户体验。如果这本书能让我理解如何“设计”一个更符合人体工学的木食器,而不是单纯地模仿别人的作品,那它的价值就更高了。期待它能把复杂的工序拆解成一个个可以执行的小任务,让我每周都能完成一堂课的挑战,积累成就感。

评分

这本书如果真的能成功地教会我日系木食器制作的核心精神,那对我来说,它就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了。日式手作,尤其是在餐具制作上,非常讲究“一期一会”的禅意。我希望能从文字中感受到作者对木材的尊重和对日常生活的关怀。比如,关于木材的来源,是否能多做一些可持续性利用的讨论?现代社会我们越来越重视环保,如果能知道这些木料是如何被取用和珍惜的,那么制作出来的餐具在使用时,心里也会多一份敬意。我期待的不仅仅是技巧,更是背后的生活态度——如何让冰冷的木头,通过匠人的双手,重新焕发出温暖的生命力,最终融入到我们平凡的三餐之中,让每一次用餐都成为一种仪式。

评分

这本《餐桌上的木食器:28堂日系餐具木作課!職人紋刻技法,第一次就上手》的电子书封面设计真的很有日系风格,那种简约又带点侘寂的美感立刻就吸引了我。我一直对亲手制作生活用品很有兴趣,特别是餐具,感觉用自己做的木碗吃饭,连食物的味道都变得不一样了。虽然我完全没有木工基础,但看到“第一次就上手”这几个字,心里还是燃起了不小的希望。我最期待的是书里关于“職人紋刻技法”的部分,那些细致的刻花和打磨,是让一个普通的木碗变成艺术品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把这些高深的技艺,拆解成我可以理解的步骤,比如工具的选择、木料的处理,甚至是如何克服木料开裂这种新手最常遇到的难题。如果内容真的能做到图文并茂,细节到位,那对一个想从零开始尝试木作的朋友来说,简直是宝藏。我特别关注它有没有提到如何保养木食器,毕竟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当然希望它能用得久远,成为餐桌上长久的美好。

评分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电子书的排版和互动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点。既然是电子版,我希望它的图片清晰度一定要高,特别是那些关于纹刻和打磨的特写镜头,必须能放大到足够细节,让我看清楚刀具的进刀角度和木纤维的走向。如果能附带一些关键步骤的短视频链接或者增强现实(AR)的展示,那就更完美了,毕竟木工是三维操作,平面图片有时真的难以完全传达那种立体感。另外,我蛮好奇它推荐的入门级工具清单是否贴合台湾本地的采购情况,如果推荐的都是国外小众品牌,那对于新手来说入门成本就会增加不少。理想情况下,它应该能提供一些平价且容易在台湾工具行买到的替代品建议,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第一次就上手”,而不是“第一次就望而却步”。

评分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名称听起来很有吸引力,因为它结合了“日系”、“职人技法”、“28堂课”和“新手友好”这些关键词。我最在乎的是,它是否真的能让一个完全的新手,在完成这28堂课后,不仅能做出外形合格的木食器,还能对木工这件事产生真正的热爱和持续学习的动力。这需要作者在教学中做到极度的耐心和清晰度,尤其是在安全注意事项的强调上,木工工具的使用不容马虎。如果它能用亲切、鼓励的语调引导我,而不是用高高在上的专家姿态,那么这本书无疑会成为我工具箱里必备的一本“宝典”,让我能够真正将木作的乐趣带入我的台湾厨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