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綱裡的科技輕鬆搞懂:15位資訊專業的父母親,以案例和說故事為國高中重新解構及釐清108科技領域課綱 (電子書)

課綱裡的科技輕鬆搞懂:15位資訊專業的父母親,以案例和說故事為國高中重新解構及釐清108科技領域課綱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資訊素養聯盟
图书标签:
  • 科技課綱
  • 資訊科技
  • 國高中
  • 教育
  • 親職教育
  • 108課綱
  • 學習
  • 電子書
  • 案例分析
  • 說故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全國第一本!解開108科技課綱的金鑰匙】
學AI究竟是要學什麼?
您知道「資訊素養」嗎?
如何更能生存在未來AI世代?
進入AI世代的全民科普書

  【一本解決「如何閱讀科技」難題的好書】
  AI教育的話題沸騰,但學AI究竟是要學什麼?
  108課綱特別強調「素養」的培養,但「資訊素養」讓人摸不著頭緒?
  人人都必須要會寫程式才能在未來世界生存嗎?

  新課綱帶來太多的疑問,不只學生、家長感到恐慌,也引起社會一連串的誤解與不安。

  本書為您破解108科技領域課綱,帶您輕鬆理解資訊科技的內涵,是一本人人看得懂的資訊入門書,讓您掌握最實用的資訊科普;陪伴青少年、師長父母及科技門外漢,踏穩AI時代的第一步。

  在AI時代即將來臨的現在,其實不只學生,人人都應該理解資訊科技與我們生活的鏈結。學生要趁早打下學習基礎,家長、老師要能陪伴或引領孩子學習,而一般大眾也不能自排在這股潮流之外,這不是需不需要考試的問題,而是網路時代的我們必須面臨的生活問題。

  在這本由業界的資訊人所共同撰寫的書中,以108科技領域課綱為基礎範疇,用最平常的語言,介紹最被知曉的案例,用說故事的淺顯方式引領大家理解資訊科技的基礎知識以及資訊素養拗口的意涵,期待讀者能以看故事書,或翻閱新聞資訊的輕鬆心態,閱讀並理解,讓大家都能變身成具有資訊素養的人,並有能力判別解讀網路世代各種現象背後的真相及做好進入AI世代的心理準備。

本書特色

  ◎邏輯思維清晰

  針對資訊科技的各個面向進行介紹,從資訊基礎的「運算思維」出發,過程中除探討「人工智慧」的發展與現況,也嘗試介紹資訊科技如何以「系統平台」思維解決問題,以及資訊科技要如何「應用」才能帶給人們便利,最後並探討資訊科技如何與「社會」互動。

  ◎解構再重新結構
  這是一本給青少年、家長與老師的輔助書。解構108課綱,條理其脈絡並抓出基礎重點,帶領大家從起點出發,為往後加深加廣的學習做好起手式。

  ◎對應教育部的課綱主題
  書中每一章節都對應了課綱主題,讓複雜難解的課綱變得行雲流水,並以「十年之後的未來」作結,勾勒並提問科技的未來,完整呈現。

  ◎ 科技課綱課程地圖
  獨家收錄「108科技領域課程地圖」,由本書作者群資訊素養聯盟重新解構108科技領域課綱,並依此整理學習脈絡,供學校師生及家長掌握學習重點。

  ◎首度業界專家使命執筆
  由15位資訊界父母所組成的資訊素養聯盟,有感於學校教育經常與產業脫鉤,這一次,他們站上第一線,帶領讀者在輕鬆、有趣的氛圍中學習並提升資訊素養,協助青少年了解自己的學習方向,而父母師長也能因貼近學習內涵而提供孩子正確的協助。

  ◎ 線上補充資料,QR掃描超便利
  本書相關補充資料提供QR CODE,數位科技應用化,提供讀者加深加廣的學習資源。

  ◎青少年科普學習資源參考,資訊素養聯盟官方網站隨時新增
  資訊素養聯盟將市面上有的青少年學習資源分門別類 (短期課程、營隊、工具、免費頻道等) 作一整理,提供給學生、家長參考,大眾亦可根據興趣進行深化學習。

名家推薦

  邢小萍  臺北市永安國小校長
  李志清  南臺科技大學教授、Taiwan Drone 100的創辦人
  何振忠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策略長
  唐  鳳  行政院政務委員
  陳聖智  國立政治大學副教授
  葉建漢  艾聚普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亞太加速器董事長
  詹文男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所長
  潘先國  臺灣微軟公共業務事業群總經理
  蘇萬生  國立中正大學物理博士、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推廣組薦任編輯

  我們只有不被科技宰制,才能好好運用科技來改善現在的生活,爸爸媽媽放輕鬆,有15 位爸媽為大家把科技課綱用易懂的語言
  和例子呈現,搞懂科技課綱不再是一件難事!──臺北市永安國小校長  邢小萍

  本書試著透過幾個不同的主軸(AlphaGo、零售通路、機器人等)介紹,讓讀者能更清楚、快速地了解資訊科技教育的內涵及未來的發展,讓大家更勇於面對這巨大的改變,迎向更科技、更美好的未來生活。──南臺科技大學教授、Taiwan Drone 100的創辦人  李志清

  針對108科技領域課綱,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在新課綱實施前曾對全國中學做了一個民調,發現在開學前仍有三成學校準備不足,而且城鄉落差嚴重。臺灣商務印書館適時出版這本專書,正好在這個大空白中補上一塊拼圖,圖文並茂、深淺相宜,相信會是學生和老師在新課程中的得力幫手。──聯合報系願景工程策略長 何振忠

  本書《課綱裡的科技輕鬆搞懂》正是道出面對科技領綱必須呼應總綱的核心素養,成為一位「科技領域」終身學習者能克服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與在生活情境裡運用,並能與時俱進、自我學習、解決問題、適應未來,跟隨數位時代腳步的社會公民。──國立政治大學副教授 陳聖智

  本書陪伴讀者面對這股數位革命的開端,透過實際的說明與案例,能對這快速變化的科技描繪出基礎面貌,引領我們邁入轉型的世界。──臺灣微軟公共業務事業群總經理 潘先國
 
  閱讀本書,內容淺顯易懂,譬喻也拿捏恰到好處,縱使是無任何資通訊科技基礎者,讀來也絕無負荷感,輕鬆就能了解名詞背後的意涵,故深深推薦之。──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推廣組薦任編輯  蘇萬生


 
好的,以下是一份不包含您所提供书名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旨在吸引目标读者。 书名:數位時代素養養成:從生活實踐到未來思辨 简介: 在資訊爆炸的現代社會,科技不再是遙遠的學術名詞,而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基石。這本書並非探討特定學科的教學法,而是著眼於如何培養現代公民在數位環境下的核心素養與批判性思維。我們試圖從更廣泛的視角,探討技術如何塑造我們的社會、經濟、文化,以及個人應如何調適與駕馭這些變革。 第一部:數位世界的基礎認知 數位時代的來臨,帶來的不僅是工具的更新,更是思維模式的轉變。本書首先深入淺出地剖析了「數位化」的核心概念,區分了資訊(Information)、數據(Data)與知識(Knowledge)之間的層次關係。我們認為,理解這些基礎概念是進行有效數位互動的前提。 我們將探討資訊倫理與隱私保護。在這個萬物互聯的時代,個人數據的價值日益凸顯,伴隨而來的風險也日益增加。本書將透過一系列真實案例,解析數據的採集、流通與使用過程中的倫理困境,並提供實用的個人數據防護策略。這部分內容旨在培養讀者對自身數位足跡的警覺性,並學會如何行使數據主權。 此外,演算法的運作邏輯與影響是本書的重點之一。我們將揭開演算法的神秘面紗,解釋推薦系統、搜尋引擎排序背後的機制。重點不在於教授程式編寫,而在於讓讀者理解,這些看似客觀的工具,實則內含了設計者的價值觀與商業目的。透過對「過濾氣泡」(Filter Bubbles)和「迴音室效應」(Echo Chambers)的分析,讀者將能更清晰地認識到自身資訊獲取管道的局限性,進而主動尋求多元觀點。 第二部:科技與社會的交織 科技的發展從未獨立於社會脈絡之外。本書深入探討了科技對社會結構的重塑。我們將討論自動化、人工智慧對勞動力市場的衝擊,並聚焦於「技能轉型」的重要性。這並非預測哪種職業將消失,而是強調持續學習與適應能力對於未來職業生涯的關鍵作用。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考框架,幫助讀者評估自身技能與未來趨勢的差距,並規劃個人化的學習路徑。 在數位公共領域與公民參與方面,本書探討了網路在促進民主參與和社會動員中的雙重角色。一方面,社群媒體為弱勢群體提供了發聲的平台;另一方面,假新聞、網路霸凌和數位極化也對社會信任構成嚴峻挑戰。我們將分析這些現象的傳播機制,並探討如何運用數位工具進行負責任的公共討論與倡議活動。 本書也關注科技與文化認同的議題。當全球化遇上在地化,數位平台如何影響語言、藝術和傳統知識的傳承?我們將透過不同文化背景的個案研究,探討科技在文化保存與創新中所扮演的角色,引導讀者思考如何在擁抱新技術的同時,堅守自身的文化價值。 第三部:建構未來思維的實踐 面對快速變遷的世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本書的第三部分聚焦於如何將技術知識轉化為實際的行動力。我們推崇的並非成為程式設計師,而是成為具備「技術同理心」(Technological Empathy)的思考者。這意味著能夠從使用者、設計者和受影響者的多重角度去理解技術的設計意圖與潛在後果。 我們將引入系統性思考(Systems Thinking)的概念,幫助讀者跳脫線性思維,理解複雜系統中的回饋迴路與非預期後果。例如,在探討智慧城市建設時,我們不只關注交通效率的提升,更會分析其對能源消耗、社會公平及個人自由的長遠影響。 此外,本書強調持續的數位學習與批判性評估。在技術更新速度極快的背景下,固定的知識很快就會過時。因此,我們提供了一套方法論,指導讀者如何有效篩選資訊源、辨識資訊品質,並建立一個能夠自我更新的知識體系。這包括對新興技術如區塊鏈、量子運算等進行初步的原理掌握,重點在於理解其潛在應用場景和風險,而非技術細節的掌握。 總結 《數位時代素養養成:從生活實踐到未來思辨》是一本為所有關心自身在未來社會中定位的讀者而寫的指南。它不提供標準答案,而是提供一套深入的思考工具和廣闊的視野,幫助您從容地面對數位洪流,成為一個有意識、有能力、負責任的數位公民。無論您是教育工作者、家長、職場專業人士,還是對未來充滿好奇的學習者,本書都將是您理解與駕馭科技時代的有力夥伴。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資訊素養聯盟


  資訊素養聯盟是由一群橫跨資訊科技業、教育界與學術界的專業人士所組成。彼此來自不同的背景,具備不同的專業技能,但對於臺灣未來的資訊科技教育有著相同的願景。

  各成員在不同領域經歷了許多資訊科技轉型的改變,相信各種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會對未來的孩子們有著不可逆的影響。因此,相較於現在的教育著重在教導已知問題的升學考試能力,資訊素養聯盟更冀望能透過資訊素養教育與學習,引導青少年學習解決未知問題的能力,以面對未來未知世界,並擁有創造更美好生活的核心競爭力。

  ◎資訊素養聯盟成員:
  張秋芬 Sandy Chang
  •    昭博國際商務執行長、雄德(股)總經理;前遠傳電信協理
  曾旭君 Abbie Tseng
  •    新生國小科普導覽;前鷹展教育營運長、前惠普科技專案經理
  許家豪 Michael Hsu
  •    智理教育創辦人、Emergenetics/STEP/THOC國際認證執行師;前工研院研究員
  謝碩峯 James Hsieh
  •    奇蹟行動科技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前雪豹科技軟體研發經理、宏達電主任工程師
  蔡琬婷 Carol Tsai
  •    信品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前富士康產品經理、宏達電研發創新中心
  劉俊宏 Kelvin Liu
  •    昭博國際商務產品技術總監;前遠傳電信產品經理
  朱晉成 Keith Chu
  •    展愛心理諮商所共同創辦人;前宏達電研發副理、台灣谷歌
  莊弘毅 Aaron Chuang
  •    仁寶電腦處長;前遠傳電信RF經理
  鄭俊德 Chun Te Cheng
  •    閱讀人創辦人、聯合報/Cheers工作人專欄作家
  邱志威 George Chiu
  •    麥迪遜大數據創辦人;前遠傳電信資深技術協理
  李良頤 Justin Lee
  •    宏將傳媒副總經理
  戴書郎 Barry Dai
  •    展睿科技共同創辦人暨總經理;前聯發科市場開發總監
  孫家琪 Kat Sun
  •    WoMaster Group, Business Management VP;前明基電通無線通訊
  莊惠婷 Huiting Chuang
  •    流線傳媒策略長、微風數位總經理;前明基電通產品經理  
  姜怡佳 Collin Chiang
  •    純慧的音樂沙龍執行長;前瑞昱半導體專案經理、晨星科技

  資訊素養聯盟官方網站:www.infoparenting.org

 

图书目录

推薦序
 1.科技課綱輕鬆懂,生活應用向前行/邢小萍
 2.搞懂課綱裡的科技,學習就輕鬆/李志清  
 3.內容淺顯易懂,譬喻恰到好處/蘇萬生
 4.一本解決「如何閱讀科技」難題的好書/陳聖智
 5.邁入轉型的世界/潘先國

編者序
致家長——新課綱到底要給我們的小孩一個怎樣的未來?

Chapter 1 科技遠比你知道的發達  (對應的課綱主題:科技的本質)
1-1資訊科技如何衝擊你我的生活
1-2面對充滿科技巨浪的未來,我該怎麼辦?
            
Chapter 2 數位世界裡被傳輸的資料長什麼樣?     (對應的課綱主題:資料表示、處理與分析)                
2-1人類的文明史從資料記錄開始
2-2資料、資訊傻傻搞不清楚?
2-3數位資料
2-4銀行智慧客服機器人——資訊的表示與處理分析

Chapter 3程式設計大解密     (對應的課綱主題:程式設計)
3-1什麼是程式語言?
3-2程式語言與資訊科技的運用
3-3運算思維
3-4什麼是程式設計?

Chapter 4  撲克牌教我演算法    (對應的課綱主題:演算法)
4-1什麼是演算法?
4-2運算表達與程序
4-3演算法的效能分析
4-4還有哪些演算法?
            
Chapter 5  AlphaGo憑什麼打敗人類棋王? (對應的課綱主題:資料分析、資料探勘)        
            
5-1 資料探勘與機器學習的基本概念: 從演算法、人工智慧到深度學習
●一級人工智慧: 自動控制
●二級人工智慧: 演繹推理
●三級人工智慧: 機器學習
●四級人工智慧: 深度學習
5-2圍棋與AlphaGo

Chapter 6  原來零售通路也是一種系統平台  (對應的課綱主題:系統平台)    
6-1系統平台之組成架構
6-2系統平台之基本運作原理
6-3網路通訊系統平台
6-4社群網路
6-5雲端運算  
6-6物聯網

Chapter 7  機器人可以造福人類生活嗎?  (對應的課綱主題:科技的設計與應用)                
7-1設計與製作
7-2科學家的基本功

Chapter 8 資訊科技應用創造豐富美好生活    (對應的課綱主題:資訊科技應用)    
8-1資訊科技產品與服務
8-2資訊科技產品與服務之選用
8-3資訊科技的系統架構介紹
●使用者用戶端系統
●雲端系統
            
Chapter 9   數位公民與社會  (對應的課綱主題:資訊科技與人類社會)

9-1網路個資
9-2網路霸凌
9-3網路「虛實」
9-4真假新聞
9-5社交

Chapter 10  溝通不是只對人,還要對機器人 (對應的課綱主題:科技與社會)    
 10-1資訊時代的核心素養
10-2 批判性思考
10-3溝通對資訊社會的影響
10-4創造力VS. 標準答案
10-5跨領域的合作發展
10-6    資訊素養的整合與應用  
            
Chapter 11    十年之後的未來
11-1十年後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11-2科技將影響的範圍這麼廣,該怎麼做準備?
11-3未來的方向在哪裡?
11-4下一步是什麼?

附錄     108科技課綱課程地圖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0532333
  • EISBN:978957053233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0.8MB

图书试读

編者序

  「臉書又改演算法!未來留言將比按讚更重要」、
  「老闆盯員工……有請大數據」、
  「12年國教新課綱國中學寫程式成亮點」、
  「貓奴勵志的故事!被逼出極限自學AI 阻止主子叼回獵物」、

  「為了迎合AI教育潮流,力宇教育平台研發了一套讓學生能學以致用、融合生活和時事,提供國小、國中、高中完整且多元的全方位雲端數位學習平台」、「教育部編了教材卻刪掉課程,教師憂國小AI教育難落實」……

  每日每日各式資訊相關的新聞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平常瀏覽而過,對多數非資訊人來說,可能沒有在心中激起太大的漣漪,但仔細想想……「演算法」到底是什麼啊?為什麼臉書改演算法會引來一陣陣哀號及討論?大數據又是怎麼來的,好像大家都說很重要!會寫程式的年齡層好像愈來愈低?所以寫程式不難?學AI,到底是要學什麼……一連串的疑惑,讓身為資訊科技門外漢的小編愈來愈害怕,會不會哪天連個國小生都不如,根本跨不進AI世紀,會被世界淘汰。

  在當前這個時代,科技日行千里,網路幾乎成為生活的主體,沒有人能避開這個潮流,大家都是網路公民的一份子。教育部108年公布的新課綱,特別強調了所謂「素養」的培養,這是一種能在生活中自學應變的能力。網路世界有很多高科技的東西,因為高科技所以讓人覺得遙遠,以為只有資訊、科技專業的人才會懂,一般人只要會用就好了。但其實問題沒有這麼單純,在網路世界、AI時代,資訊素養是人人都該也能掌握的,培養自己的資訊素養,了解網路世界的遊戲規則,才不會在網路中迷失了自己、才能做正確的判斷,並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

  在這本由業界的資訊人所共同撰寫的書中,以108科技課綱領域為基礎範疇,用說故事的淺顯方式引領大家理解資訊科技的基礎知識,讓讀者也能變身成具有資訊素養的人,並有能力判別解讀網路世代各種現象背後的真相及做好進入AI世代的心理準備。

  讀了這本書,只要擁有正知正見,即使不擅長電腦也能直面數據,不必擔心跟不上時代,例如:

  人人都該學寫程式?不不不,除非你有興趣而且你想學。但您可以簡單理解程式語言是跟電腦溝通的語言,不同的程式語言可以寫出不同用途的程式,就像人人都可以學各種不同的外文,當然人人也可以根據你的需求去學不同的程式語言。孩子因為正在學習階段,可以多學,但不必加諸太大的壓力,有興趣再深入地學。

  演算法為什麼重要?我們為什麼應該知道演算法是什麼?因為不同的演算法會決定那些網路訊息、廣告會出現在你的眼前。當您搜尋關鍵字,哪些資訊會優先出現在你面前,是由規則決定的,當您對演算法有概念,就會知道你的喜好、你的觀點其實不知不覺中被某些商人引導著,一直看到同溫層的訊息更要小心,這並不自然……因為了解所以可以避免盲目及掉入陷阱。

  人工智慧是由高科技組合而成,但最原始的起點是人類生活中的需求。為了解決問題,組合各式發展的科技、軟體,成就人工智慧的發展。但人工智慧是幫人類做事,不是為了取代人類而興起。了解自己的興趣及專長,做好準備,大家都可以優游在AI世紀。

  還有還有,系統平台、社群網路、雲端運算、物聯網、網路公民素養、資訊核心能力……一舉讓您通通輕鬆搞懂。除此之外,即將面對科技課綱的學生、老師、父母們,讀了本書,除了初步了解108科技領域課綱的基礎內容,更可以沒有恐懼的迎接新的資訊思維,大踏步的往前走。科技始終來自於人的需求,資訊科技的學習乃是奠基在生活能力之上,所以大家就放鬆心情,一起攜手邁入資訊世界。

致家長——新課綱到底要給我們的小孩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2019年6月張忠謀先生給了年輕人兩個不被AI取代的建議,「運算能力」與「數據蒐集」。我們認為這應該也是教育部苦心費力新增科技課綱領域的初衷,期望未來的臺灣青年核心競爭力能具備這兩項能力,或說是素養 (意即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二十年來,身為臺灣資訊科技業界的一員,我們早已習慣一日千里的科技演進速度,也了解這會是現在與未來的常態;然而,在看到教育部制定科技領域課綱的方式後,或許是時間過於倉促,或許是第一次定錨方向定的不精準,反而使得我們這一群資訊業界父母不淡定了!

  培養青少年數學邏輯、運算思維、同理、溝通、共創等,一個數位公民該有的資訊素養,的確是我們現在身為家長,最期盼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的核心競爭力。從此,他們繼而可以了解未來充滿邏輯世界的運行道理,自主解決自身與社會的各種問題,甚至創造未來。

  這次我們選擇自己站出來,因為我們認為我們就是一群了解科技領域的專業人士;包含學生時代,身上早有超過20年以上的資訊素養,既然覺得教育部此次的科技課綱未盡完善,何不自己擔起責任,共同協助教育部與學校老師,共同培育青少年,支持青少年有能力自己處理未來充滿邏輯的世界,不論是解決未知問題,或是為社會創造一個新演算法,協助更多人解決更多問題。

  因此,我們在臺灣商務印書館的支持協助下,很快地組成了資訊素養聯盟 (Info-parenting);我們號召了15位業界父母,重新解構再結構108科技領域課綱,並放進我們多年的資訊素養 (呵),冀望讀者能一次搞懂科技課綱內涵;簡言之,課綱不是要大家學寫程式,而是要培育運算思維與資訊素養,正如前述張忠謀先生所說的「不被AI取代的能力」。

  這是一本給青少年、家長與老師的課綱輔助書籍,我們努力用最平常的語言,最被知曉的案例,寫出資訊素養拗口的意涵。期待讀者以看故事書,或翻閱新聞資訊的輕鬆心態,閱讀並理解資訊素養的基礎知識 (或說是基礎知識的基礎,呵)。

  我們這群資訊業界父母既然踏出了第一步,也不會就此停住;我們的計畫是持續影響號召更多有相同目標的朋友 (父母),在這條教育培養道路上共同前進,用我們擅長的平台力與運算力,大家敬請拭目以待!
 
資訊素養聯盟
Info-parenting

 

用户评价

评分

總體來看,這本書的定位非常精準地抓住了當代台灣家長的心態:既想支持孩子學習新知,又苦於自身知識結構的不足。電子書的形式也很方便,隨時都可以掏出來翻閱,特別是在陪孩子做作業或是等課後輔導的時間裡,可以快速查詢。我期待它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鄰家大哥大姐,用最接地氣的語氣,把課綱裡那些冷冰冰的文字,重新注入靈魂和血肉。它不該只是一本解釋課綱的參考書,更應該是一本「親師溝通指南」。透過這些故事和案例,我希望最終能建立起與孩子之間共同的語言平台,讓科技學習不再是孩子一個人的戰場,而是全家一起探索的冒險。如果它能讓我擺脫那種「我是不是拖累了孩子」的愧疚感,成功轉換為「我們可以一起面對」的信心,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就無法用金錢衡量了。

评分

這本書光看書名就覺得是為了解決我這個「科技焦慮」家長的大救星啊!身為土生土長的台灣家長,面對108課綱的科技領域,說實話,我真的覺得霧裡看花。以前我們那個年代,電腦課頂多就是學個文書處理,現在搞什麼程式設計、運算思維,聽起來都像在學外星語。最讓我頭痛的是,學校老師講的東西,我回家常常是問號一堆,根本沒辦法跟孩子有有效的溝通,更別說引導他們了。這本書標榜著「15位資訊專業的父母親」來「案例和說故事」解構課綱,這個方式實在太親切了!我最期待的就是它怎麼把那些高深的科技術語,用我們這些非本科系、但又身為家長的視角去轉譯。畢竟,我們需要的不是成為程式設計師,而是能理解孩子在學什麼、知道如何支持他們探索這個領域的「翻譯官」。如果能透過生活化的故事,讓我這個「科技小白」都能輕鬆掌握核心概念,那真的太有價值了。

评分

我對這本書的期待點在於它如何處理「國高中」這兩個不同階段的銜接問題。國中可能還停留在基礎的數位素養,高中就開始要接觸更深入的資訊科學原理。如果這本書能清楚劃分出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家長應該關注的重點在哪裡,那就太棒了。舉例來說,國中的孩子可能只是好奇物聯網(IoT)是什麼,我們家長只需要知道如何安全地使用智慧家電;但到了高中,他們可能要開始探討底層的網路協定或資料結構。如果這本書能用一致性的「說故事」方式,卻能準確對焦到不同階段的學習目標,那它就具備了跨越孩子整個中學階段的實用性。我希望能看到一些「踩雷經驗」的分享,那些資訊背景的父母親,在引導孩子學習過程中,曾經走過哪些誤區,又如何及時拉回正軌,這種真實的經驗分享,比任何理論都來得寶貴。

评分

最近我那個讀高中的孩子,回家就開始唸叨著什麼「AI倫理」、「數據隱私」,這些話題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簡直是從科幻電影裡跳出來的。坦白講,光是理解這些名詞的社會意涵,我就覺得吃力了。所以,這本由「資訊專業父母」執筆的書,對我來說,簡直就是一座及時雨。我特別欣賞它強調「釐清」和「重新解構」這兩個動詞。這說明它不是要生硬地解釋課綱條文,而是要打破既有的僵化理解,用一種更貼近生活的脈絡來呈現。我預期它會有很多實際的對話場景,像是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思考演算法的偏見,或者如何用週末的家庭活動來連結課綱中的專有名詞。這種「從實務落地」的寫法,遠比學校教科書那種冷冰冰的理論陳述要有效率得多,畢竟,我們家長最需要的,是能直接應用在餐桌對話上的知識工具。

评分

台灣的教育環境向來競爭激烈,家長總是希望能給孩子最好的資源。科技領域的課綱改革,更是讓許多家長感到壓力山大,深怕孩子跟不上未來的趨勢。這本書能集結「15位」不同背景的資訊專業人士的觀點,這一點非常引人注目。我好奇的是,這15位父母親,他們的專業背景是否涵蓋了軟體開發、硬體工程、學術研究等不同光譜?因為不同領域的人對「科技」的理解和重視點一定不一樣。如果書中能呈現出這些多元視角下的碰撞與融合,用不同的「案例」來解說同一個課綱主題,那將能提供我們家長一個更全面、更不容易偏廢的認知框架。我們需要的不是單一標準答案,而是能讓我們自己建立起一套判斷標準的方法論,這本書若能做到「授人以漁」的引導,就是極為成功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