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人生:善用遊戲‧活化教育,玩出新高度 (電子書)

遊戲人生:善用遊戲‧活化教育,玩出新高度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楊田林 老師
图书标签:
  • 遊戲化學習
  • 教育創新
  • 遊戲設計
  • 教學策略
  • 學習動機
  • 數位學習
  • 教育心理學
  • 遊戲人生
  • 活化教育
  • 新高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本就夠,馬上學立即可用!

我們都是玩「遊戲」長大的!
但是,長大的我們,多久沒玩遊戲了?
只要善用本書的81種「大人版遊戲」,
不管是學校老師、活動團康、企業講師、企業人資,
都能輕鬆破冰、交朋友、建立共識,還能激發創意、心靈溝通!


作者楊田林老師,不只是位企管講師,更是「講師的講師」!
從事企業培訓卅多年,授課總時數超過五萬小時。
他將「教學遊戲化」,讓課堂更活潑,也落實寓教於樂。
這本書,堪稱集結老師畢生功力,
活動新手也能馬上學習、快速上手,
更能讓教學更生動、工作更有趣、團隊更優秀、人生更豐富!

★附24個遊戲示範影片連結,老師一對一教學,學習更快速。

全書共8大類、81個遊戲,讓你──
‧教學更生動
‧工作更有趣
‧團隊更優秀
‧人生更豐富

【本書特點】
★從帶領技巧→教學分享
30多年現場教學經驗無私分享,更快掌握遊戲要訣與狀況應變。
★從插畫說明→示範影片
活潑的插畫輔以內容,更易理解;影片實作,更加速技巧學習。
★從實體教學→線上教學
發揮創意應用在線上同步教學,提高學習效益。

各界好評如潮‧誠心推薦(依姓名筆劃)
王一郎 賦力企管顧問公司創辦人
王志銀 好創意公司執行長
王憶敏 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主任
金志明 華邦電子工程部經理
林美月 高雄科技大學環境教育講師
林曜聖 台北教育大學教經系副教授
莊越翔 遊戲帶領專家
陳資璧 心智圖法講師
黃同慶 專業企管講師
趙胤丞 《拆解問題的技術》作者
鄭子銘 方雨管理顧問公司負責人
鄭伃書 減重暨乳房外科醫師
魏幸怡 麻葉餐飲執行長
盧慈偉 商周圖像溝通術講師
薛怡珍 台南大學生態暨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Connie Lin 大仲馬課照中心負責人
 
迷失的旅人:探索未知的精神地图 第一章:迷雾中的呼唤 故事开始于一个名叫伊莱亚斯的年轻学者。他沉浸在古代哲学和失落文明的研究中,过着一种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他的世界由泛黄的羊皮纸、尘封的卷轴和晦涩难懂的符号构成。伊莱亚斯坚信,在人类文明的宏大叙事中,存在着一个被主流历史遗忘的“空白地带”——一个关于人类意识形态转折点的关键时期。 他并非一个传统的探险家,他的“探险”发生在图书馆深处,在思维的迷宫中与死去的智者对话。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整理一位已故神秘学家的遗物时,发现了一张绘制在鲸皮上的星图。这张星图与他研究的任何已知的天文或占星图谱都格格不入,它似乎指向一个并非存在于地球上的坐标。 这张星图成了他挥之不去的执念。他辞去了在皇家学会的职位,变卖了大部分家产,只保留了必要的工具和几本最珍贵的古籍,毅然踏上了寻找星图所指之地的旅程。 旅途的起点是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深处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印加前文明遗址。当地的传说中,这个地方被称为“天空之镜”,是神祇俯瞰凡人世界的窗口。伊莱亚斯此行的目的,是寻找星图上标记的特定天文排列与遗址中祭坛的对应关系。 在遗址中,他面临的第一个挑战不是地理上的艰险,而是精神上的考验。遗址的设计者似乎有意用一系列复杂的几何谜题和感知陷阱来筛选到访者。墙壁上的浮雕讲述着一个关于“时间错位”的故事: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因为过度依赖自身的认知框架,最终无法适应宇宙的真实变化,从而自我消亡。 伊莱亚斯凭借他深厚的符号学知识,成功地破解了第一道考验。当他触摸到祭坛中央的凹槽时,星图发出了微弱的光芒,与祭坛产生了共振。那一刻,他体验到了一种短暂的“时间穿梭感”,耳边充斥着陌生的语言和无法辨识的音乐,仿佛瞥见了那个失落文明辉煌的片断。 第二章:逻辑的边界与情感的迷宫 旅程继续向东,伊莱亚斯追随星图的指引,来到了一片广袤而荒凉的撒哈拉腹地,那里据传曾是古代炼金术士的秘密集会地。这里的环境对他的理智构成了更直接的威胁。无尽的沙海、极端的温差以及偶尔出现的、违背物理常识的自然现象,让他开始质疑自己的感知是否可靠。 他遇到了一位游牧的智者,阿米尔。阿米尔是当地部落中被视为“沙语者”的人,他能通过风声和沙粒的形态解读未来的征兆。阿米尔对伊莱亚斯手中的星图表现出惊人的兴趣,但他警告伊莱亚斯,知识的获取需要付出代价。 “你寻求的不是地理坐标,”阿米尔在星空下对他说,“而是心智的尺度。你的地图指向的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状态。” 在阿米尔的引导下,伊莱亚斯开始了一场关于“内在地图绘制”的训练。他必须学会关闭对外部世界的依赖,仅凭直觉和对自我情绪的敏锐观察来辨别方向。他被要求在漆黑的夜晚,独自穿过一片被当地人称为“回响之地”的峡谷。 峡谷的特性是会放大内心最深层的恐惧和欲望。伊莱亚斯在那里遭遇了他自己心魔的具象化——他对知识的过度渴求、对被遗忘的恐惧、以及对未能实现家族期望的愧疚。这些幻象试图诱使他永远停留在回忆或幻想中,放弃追寻现实中的目标。 通过这场精神洗礼,伊莱亚斯领悟到,他所追寻的“空白地带”,正是人类在过度强调理性框架后所抛弃的、那些非逻辑性的、直觉性的认知领域。他开始理解,星图不仅仅是天体的定位,更是意识频率的象征。 第三章:虚构的交汇点 星图的最后一段指向了北冰洋边缘的一座孤岛,这座岛屿常年被浓雾笼罩,地图上标记着一个奇异的符号:一个环绕着问号的螺旋。 到达岛屿的过程异常艰难,暴风雪和变幻莫测的海流几乎吞噬了伊莱亚斯的小船。当他终于踏上岛屿时,他发现那里并非人迹罕至的荒野,而是一座由巨型晶体构成的、废弃已久的观测站。这些晶体结构吸收和折射着微弱的光线,营造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氛围。 观测站内部保存完好,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止了流动。控制中心的主控台上布满了复杂的、由光束和声音组成的界面。伊莱亚斯意识到,这个文明并非消失,而是主动地将自身“数字化”或“频率化”了,以求超越物理的限制。 他找到了观测站的日志,那是一种混合了数学公式和诗歌的记录语言。日志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这个“失落的文明”的终极目标是构建一个“绝对共识场”,一个所有个体意识都能无缝连接的思维网络。然而,在构建的最后阶段,他们发现,绝对的共识消除了个体的差异性,最终导致了创造力的枯竭和认知的僵化——他们进入了一种完美的、但停滞不前的存在状态。 伊莱亚斯手中的鲸皮星图,正是这个文明在走向“完美寂静”前,向外发送的最后一次“错误信号”——一个刻意植入的、指向“不确定性”和“探索精神”的指引。 在观测站的核心,一个巨大的水晶球静静地悬浮着。当伊莱亚斯将星图放入水晶球底座时,整个观测站被激活。水晶球投射出无数光影,不再是星空,而是地球历史上无数个“可能性”的分支——那些未被选择的道路,那些被主流历史修正掉的观点。 伊莱亚斯终于明白,他所寻找的“空白地带”,并不是历史的缺失,而是所有被主流认知体系排斥的、充满无限可能性的“边缘思想”。 他站在那里,面对着知识的海洋。他可以选择将这些信息带回他原来的世界,试图“纠正”历史的认知,或者,他可以选择将自己融入这个“可能性之流”中,成为一个观察者,一个永恒的探索者。 伊莱亚斯没有选择任何一个。他意识到,真正的旅程不是到达终点,而是学会如何解读那些引导自己的符号,以及那些指引自己前往未知方向的,永恒的呼唤。他关闭了水晶球,带走了那张星图,离开了晶体观测站。 当他乘船离开那片海域时,浓雾再次降临,将孤岛和观测站彻底吞没。伊莱亚斯回到了文明世界,但他的目光已经不再关注书本上的既定事实。他成为了一个“边缘的观察者”,将他所见到的“非主流可能性”巧妙地编织进他与人交流的细微之处,在不引起主流注意的前提下,播撒下对“未知”的敬畏与好奇的种子。他的故事,结束于他成为新的、沉默的地图绘制者,一个永不停止探索自身意识疆域的旅人。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楊田林 老師
以培育優質企業講師為一生使命

「講師培訓」授課超過700梯次,培育企業內部講師超過12000人。
包括200位專業企管講師。
協助各企業把專業知識,讓外行聽懂、內行更懂,提升教學品質。

教學信念:
教學無聊,等於坐牢
老實備課,老實教學

教學特色:
․有效 ․有趣 ․有用 ․有感

專長授課主題:
1. 企業講師培訓
2. 教學團體動力
3. 企業工作教導
4. 善用遊戲 活化教育
5. 企業願景共識營

图书目录

自序 善用遊戲 活化教育
導讀1 開卷說明篇
導讀2 內功引導篇
導讀3 觀念態度篇
導讀4 遊戲創新篇
導讀5 遊戲帶領能力自我檢核篇

第1章  報到分組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1-01 報數分組:依序報出1、2、3、4,號碼相同者成為同一組
1-02 拼圖分組:每人一片小拼圖,手中圖片能拼成完整圖案的,為一小組
1-03 姓名賓果:在彼此的9格賓果卡內,互相簽名
1-04 變形賓果:找到符合條件的夥伴,在賓果卡內簽名
1-05 動物農莊:每人抽一張動物卡片,做出該動物的動作,尋找同組夥伴
1-06 個性名牌:自己動手做,設計創意識別證
1-07 搬桌椅:一起動手搬桌椅,佈置教室環境
1-08 混合分組:需要多次打散分組時,在姓名牌上做記號
1-09 湊錢分組:男女各自代表1元2元,依金額湊成一組蹲下

第2章  自我介紹 打破沉默,拉近你我距離。
2-01 基本介紹:一人1分鐘,依規定的內容自我介紹
2-02 風景卡:各自挑一張喜愛的卡片,依內容做自我介紹
2-03 水果拼盤:選出最能代表自己的水果,向夥伴介紹自己
2-04 掌中乾坤:描出手掌,在上方寫下個人資訊,介紹自己
2-05 心手相連:圈出彼此手掌上的相同資訊,並畫線連起來
2-06 製作桌牌:將A4紙摺成立體的三角桌牌,並寫上個人資訊
2-07 搭手問好:伸出雙手向夥伴問好,大家也要搭上雙手回應
2-08 心臟病:利用撲克牌的「心臟病」遊戲,複習彼此的姓名

第3章  誰是隊長 團結一心,跟隊長向前衝。
3-01 手選隊長:小組成員一起將手伸向心目中的隊長人選
3-02 猜拳選人:兩人輪流猜拳,贏的人繼續與下一位猜拳,最後贏者Bingo
3-03 唱歌傳球:一邊唱歌一邊傳球,歌聲結束時,拿球者Bingo
3-04 連環加減:輪流累加數字,最少加1,最多加3,加到101者Bingo
3-05 傳球發言:拿到發言球者,就要開口發言
3-06 誰先發言:設定條件,找出第一位發言的人
3-07 爬樓梯:沿著直線「爬樓梯」,遇到橫線就轉彎

第4章  活絡氣氛 點燃火把,團隊迅速升溫。
4-01 井然有序:按照「身高」、「年紀」等條件,依序排排站
4-02 物以類聚:找到條件相同的夥伴,聚在一起彼此問候
4-03 大風吹:大風吹,吹什麼?被「吹」的人要互換位子
4-04 口香糖:依指令將身體部位「黏」在正確的地方
4-05 搭肩起立:圍圈搭肩,坐在地板上,再同時站起來
4-06 倫敦鐵橋:圍圈搭肩,一邊唱歌,一邊向右、左、前、後擺動
4-07 閉眼計時:閉上眼睛,在心中計時1分鐘,時間到便自動坐下
4-08 按摩舒壓:排成縱隊,人人雙手放在前方肩膀上,幫對方按摩
4-09 繞口令:開口練習繞口令,暖身又開嗓
4-10 人體座椅:圍圈並搭著前方夥伴的肩,坐在後方夥伴的大腿上
4-11 財神爺:和「財神爺」握手的第20人,即為Bingo者

第5章  提升專注 全神貫注,積極投入學習。
5-01 老師說:聽到「老師說……」這個指令,才可以照著做動作
5-02 口是心非:說「是」要搖頭;說「不是」要點頭
5-03 眼明嘴快:計時1分鐘,依序指出數字1~30
5-04 亂中有序:依序指出數字1~54,找出排序規律便能快速完成
5-05 連環猜拳:莊家先出拳,賭客1秒之後再出拳
5-06 明七暗七:遇到7,只能拍手不說話;遇到7的倍數,直接跳到下個數字
5-07 上下左右:「兩面都有箭頭」的正方形紙板,翻轉後箭頭會指向哪裡?
5-08 臉頰報數:摸左臉時,往左邊報數;摸右臉時,往右邊報數
5-09 舉旗不定:左手拿紅旗,右手拿白旗,依口令舉旗或是放下

第6章  益智動腦 腦力激盪,活化大腦細胞。
6-01 字從口出:「口」字加上兩筆畫,可以變成哪些字?
6-02 字中有字:「重」這個字裡面,可以找出哪些字?
6-03 圓圓滿滿:用最有創意的方式,填滿紙上的圓
6-04 圓圈塗鴉:為每個圓圈加上幾筆畫,使成為另一種圖案
6-05 杯中乾坤:盡情發揮創意,用「杯子」進行各種聯想
6-06 此椅非椅:把椅子想像成其他物品,做出千變萬化的表演
6-07 別有洞天:把一張A4紙,撕成可以讓人穿過的大紙洞
6-08 換來張口:一起腦力激盪,說出「何時嘴巴會打開?」
6-09 終極密碼:從1~100之間挑一個數字讓大家猜,猜中者即Bingo
6-10 九點連線:只要一筆畫,就能連起九個點
6-11 察言觀色:仔細觀察,看看對方改變了哪些地方?

第7章  團隊合作 齊心努力,打造優質團隊。
7-01 夢想氣球:把願望寫在氣球上,一起向上拍
7-02 地心引力:把報紙對折再對折,大家都要站在報紙內
7-03 八仙過海:展現獨一無二的動作、姿態,依序「過馬路」
7-04 搭橋過河:踩著A4紙向前進,雙腳都不可落地
7-05 傳呼拉圈:手牽手圍成圓圈,用身體和四肢來傳遞呼拉圈
7-06 報紙坦克:用報紙做成坦克履帶,合力推動向前進
7-07 默契報數:全組閉眼睛報數,1~50不得重複
7-08 蜘蛛結網:共同織出緊密的「蜘蛛網」,並在網中放上瓶子
7-09 團隊跳繩:小組一起接力跳繩,不可間斷
7-10 報紙拼圖:把報紙撕成32片,再重新拼起來
7-11 疊紙成塔:讓報紙站立起來,堆疊成屹立不搖的高塔
7-12 超越顛峰:輪流抽取一塊層層疊,放到最上面,學習目標管理
7-13 解方程式:交錯牽起組員的手,再設法解開成大圓
7-14 齊眉棍:排成橫隊伸出食指,食指放一支木棍,大家齊心同步降下
7-15 雕塑夢想:利用各種素材,雕塑自己的夢想藍圖
7-16 按摩密碼:透過特定的肢體接觸,將密碼傳遞給前方夥伴
7-17 馬到成功:利用和「馬」有關的詞語,分段進行創意競賽

第8章  心靈交流 放開心胸,建立高度信任。
8-01 天使主人:「天使」要用各種方式,默默關心自己的「主人」
8-02 瓶中信:畫一個容器,把擔心的事情寄放在容器裡
8-03 信任倒:前方夥伴往後倒,後方夥伴提供保護,兩人彼此信任
8-04 瞎子啞巴:一人當啞巴,一人當瞎子,共同探索、體驗
8-05 心田一畝:唱出心中的〈夢田〉,分享寶貴的生命經驗
8-06 生命線:寫下各階段的生命經驗,繪出生命曲線
8-07 撕紙溝通:我說你撕,原來溝通不容易
8-08 甜甜圈:內外雙圈彼此分享,快速移動換夥伴
8-09 煩惱滾球:煩惱寫在紙條上揉成小球,拋出後再各自撿一個分享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778133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5歲~60歲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4.2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在話,現在市面上很多標榜「創新」的書籍,內容讀起來都像是在炒冷飯,把十年前的概念換個新潮的詞彙包裝一下就拿出來賣。但這本電子書,給我的感覺很不一樣,它似乎真的抓住了當代數位原住民的「心流」體驗。我觀察到一個現象,很多老師在嘗試引入一些活動時,往往會偏重在表面的「獎勵機制」,像是貼紙、小卡片之類的物質誘因,但很快地,學生的興趣就會消退,因為這些獎勵的邊際效用遞減得太快了。我推測,這本書的核心應該更聚焦在「內在動機」的啟發,也就是如何讓學習本身,變成那個最吸引人的「獎勵」。或許會談到自主權、精熟感和目的性這三個關鍵要素。如果能有具體的案例,說明一個原本對數學課毫無興趣的孩子,是如何因為被賦予了「解鎖古代密碼」的任務,而主動去鑽研那些他過去避之唯恐不及的運算規則,那種故事張力會非常吸引人。我比較在意的是,在台灣這樣升學壓力龐大的環境下,如何平衡「遊戲的樂趣」和「考試的硬性要求」,這中間的拿捏分寸,想必是作者在設計方案時必須審慎考量的地雷區。

评分

讀完初步的介紹,我對這本書所描繪的未來教室藍圖感到振奮,它讓我們看到教育不該只是知識的搬運工,而更應該是體驗與創造力的孵化器。這本書的論述,似乎在暗示我們,教育的本質應該更貼近人類天生的好奇心驅動。我特別想深入了解作者如何處理「差異化教學」的問題。在一個班級裡,學生的起點、興趣、學習節奏都天差地遠,遊戲化設計如果設計不好,很容易變成「只有會玩的學生享受,其他人被邊緣化」的窘境。作者是否提供了彈性的模組,讓老師可以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支線任務」或「難度調整」?例如,對於學習較慢的孩子,給予更多的引導提示(Hint),而對於程度較好的學生,則直接給予更開放式的專題挑戰(Sandbox Mode)。這種精細化的設計思維,對於真正想實行「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是至關重要的。總之,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不僅僅是提供了一種「怎麼教」的方法論,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種「看待學習」的全新哲學觀,非常值得細細品味和反覆實踐。

评分

這本電子書的排版和閱讀體驗,作為數位載體來說,做得相當流暢。光是點擊內嵌的超連結或多媒體素材(如果有的話),就能立刻感受到它在多媒體整合上的用心。不過,撇開技術層面,我真正欣賞的是作者在文字中展現出的那種「同理心」。它不是高高在上的專家對著底層教師發號施令,而更像是兩個在教育現場奮戰的夥伴,分享著彼此的觀察和心得。例如,當提到教師在導入新方法時可能面臨的阻力,像是來自行政體系的不理解,或是家長對「玩樂化學習」的疑慮時,我相信作者一定有提供務實的溝通策略。畢竟,再好的教學法,如果沒有獲得學校和家庭的支持,最終還是會胎死腹中。我特別期待看到關於「遊戲化疲勞」的探討,因為任何事物過度使用都會讓人厭倦,這本書是否提出了「休息」和「轉換跑道」的策略?畢竟教育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短跑衝刺,維持長期的熱情和新鮮感,才是真正的挑戰所在。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真的很抓眼球,那種鮮豔的色彩搭配上像是從遊戲介面擷取出來的元素,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不是一本死板板的教科書。我猜想作者在想,既然現在的孩子們整天盯著螢幕打怪練功,那不如就把這股熱情導引到更有建設性的地方去吧?光是從這個發想點來看,就覺得作者很有前瞻性,沒有一味地排斥新科技,而是試圖去理解年輕世代的文化脈絡。老實說,台灣的教育現場對「玩」這個字眼常常抱持著一種戒慎恐懼的態度,深怕一沾上邊就會學壞,但這本書似乎想推翻這種傳統觀念,告訴我們「玩」其實是學習最原始、最有效率的驅動力。我特別期待看到書裡是不是有提到如何將一些經典的桌遊或電玩機制,巧妙地融入到課堂活動中,例如那種任務解鎖、經驗值累積的設計,用在學術目標上,感覺會讓學生的參與感瞬間爆棚。畢竟,比起被動聽講,主動「刷副本」來獲取知識成就感,對現在的孩子來說,誘因可能大上好幾倍。總之,光是這種嘗試打破框架的勇氣,就值得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好好翻閱一番,看看能不能從中挖出一些寶藏,讓教與學的過程不再那麼枯燥乏味,而是充滿探索的樂趣。

评分

拿到電子書後,我第一時間就習慣性地往目錄裡找了幾塊我最感興趣的章節標題,雖然我不能透露書名,但從標題的編排方式,就能感受到作者的邏輯思維非常縝密。他似乎不是單純羅列一堆理論,而是像在規劃一個大型的策略遊戲藍圖,從基礎的概念建立(像是「遊戲化」的核心精神解析),到中階的實務操作(如何設計一個有效的學習迴路),再到高階的成果評估與反思。這種層層遞進的結構,對於想要真正將這些方法落實到日常教學中的老師來說,絕對是一份實用的操作手冊,而不是空泛的學術論文。我個人比較好奇的是,作者有沒有深入探討「失敗」在遊戲化教育中的定位。在遊戲裡,死亡或失敗往往只是重新開始的代價,是獲取經驗值的必要過程,但傳統教育體系對「錯題」的處理,常常帶有一種負面標籤。我很想知道,這本書是如何處理這個微妙的轉化過程,讓學生敢於嘗試、不怕犯錯,真正把每一次的挫敗都視為升級路上的墊腳石。如果這部分能著墨深刻,那這本書的價值可就不只在於「有趣」而已,更是對既有教育評量體系的一種溫和卻堅定的挑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