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媽的創意手作百寶箱:讓孩子永遠不無聊的50個科學玩具、美感遊戲、節慶小物全搜錄(內含4組親子同樂紙模) (電子書)

滾媽的創意手作百寶箱:讓孩子永遠不無聊的50個科學玩具、美感遊戲、節慶小物全搜錄(內含4組親子同樂紙模)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潘憶玲(滾媽)
图书标签:
  • 親子活動
  • 科學玩具
  • 美感遊戲
  • 手作
  • DIY
  • 節慶
  • 兒童
  • 益智
  • 創意
  • 親子同樂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只能宅在家的日子,就讓滾媽的趣味手作,陪伴孩子度過創意與歡笑滿點的DIY時光吧!

親子作家 小魚媽
親子時尚部落客 西喜
百色美術主理人 厚片老師
魅科坊科學原型工坊創辦人 許兆芳
三沃創意有限公司暨創客平台創辦人 許琳翊
親子作家 彭菊仙
FB「跟雅菲一起玩卡片」粉絲頁版主 雅菲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執行長 廖笙光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嬰幼兒保育系副教授 潘愷
FB「阿魯米玩科學」粉絲頁版主、宜蘭縣岳明國小老師 盧俊良
——好好玩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科學玩具X美感遊戲X節慶小物=年節假日再也不無聊!
滾媽教你陪孩子利用簡易素材,玩出創意美感與科學素養!


寓教於樂的科學玩具:利用橡皮筋彈力發射的彈射冰淇淋筒;利用紙張彈性前進的扭扭小蟲;運用簡單機械原理的飛天小豬;運用磁力、好玩刺激的歡樂足球場;利用摩擦力,說停就停、說降就降的滑降蝙蝠……
玩法多變的美感遊戲:以幾何紙板排列的紙板臉譜;結合鋁箔紙與毛線、藝術感滿分的鋁箔手掌畫;令人驚豔、永遠刮不膩的刮畫DIY;多種玩法的瓶蓋翻翻樂;大人小孩都愛的紙盒彈珠台;寶特瓶就能做的浴室玩水組……
應景好用的節慶小物:萬聖節時讓人嚇一跳的毛根蜘蛛和搖晃的紙杯淘氣鬼;聖誕節時增添過節氣氛的雪花窗花和紙板聖誕樹;過農曆年時可愛的生肖紅包袋、逗趣生動的小醒獅,以及只要一張紙就能完成的喜氣洋洋小花燈……

你的孩子還在喊無聊嗎?快來試試書裡精選的50個線上人氣親子手作吧!

本書特色:
◎利用回收資源、容易隨手取得的材料與工具,就能開始動手做!
◎超詳細Step by Step圖解,加上實作影片QR Code,不怕做不來!
◎難度共分5級,各種年齡層的孩子,都能找到適合玩的手作!
◎不只訓練孩子的小肌肉發展、手眼協調,還能培養觀察力、思考力、組織力、創造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只是勞作,還能延伸出親子同樂的各種玩法!
◎內含4組親子同樂紙模,讓孩子隨手剪、馬上玩!

好評推薦:
因為疫情的緣故,我們幾乎都宅在家,總是得想一些花樣來跟小孩玩。還好有滾媽的創意手作百寶箱,讓我不用煩惱要跟孩子玩什麼。而且像我這種手不巧的媽媽,材料簡單、步驟清楚易懂 ,輕鬆就能做出可愛又好看的手作,真是太開心了!不管是在家或者露營活動,都非常的適合喔!
——親子作家  小魚媽

數位化時代,即時的娛樂讓我們漸漸遺失對手作的興趣。這本書集結了許多運用隨手可得的材料就能創作的趣味玩藝,並指導如何結合色彩與造型,設計成獨一無二的創意玩藝。家長和孩子一起動腦動手,除了知識學習、促進親子關係,更讓你重拾手作的樂趣與愉悅~
——百色美術主理人 厚片老師

如果爸媽很重視親子陪伴,也喜歡陪孩子一起從玩中學習,強烈推薦本書給大家。滾媽的手作遊戲總是充滿童趣與創意,每次交流作品後,總是滿心期待她會如何展現巧思,從滾媽粉絲頁的高人氣,就可以看出這些遊戲不但吸引大人目光,更是引起孩子興趣啊!如果您遍尋不著手作資源陪伴孩子、晨光時間缺少題材,還是喜歡帶領手作進行遊戲,這本書絕對不容錯過。
——魅科坊科學原型工坊創辦人  許兆芳

同樣身為母親,完全可以理解滾媽帶著滾妹一起玩手作遊戲的感受,也深知這些陪伴豐富了全職媽媽的親子時光!對滾媽的頻道不陌生,裡頭充滿了科普職人很重視的歡樂氛圍,尤其是每次觀看時都很想大喊:天啊,終於有人把科學手作變漂亮啦!相信這本書絕對是帶動更多母親或小女孩加入動手做行列的重要領航員!
——三沃創意有限公司暨小創客平台創辦人  許琳翊(星期天老師)

孩子還小時,我也是一個喜歡設計各式各樣手作活動的媽媽,如今孩子都已青春期,他們非常感謝我在他們小時候帶著他們進行各種好玩的創作與實作,因為他們深深感覺到那就是一個探索自己的起點。當他們面對108新課綱時都有很篤定的方向,一個主修電影、一個建築、另一個是動物研究,正因為我總是帶著他們實際操作,更喜歡蒐集破銅爛鐵、化腐朽為神奇。一次又一次的創作經歷,就是探索與開發自己的過程。
每個孩子天生就對操練自己的小手有著莫大的驅力,壓、擠、捏、揉、推、擰……各式各樣的動作,代表著他們正在活化自己的大腦,所以孩子絕對需要各種豐富有趣的手作活動來打通從「大腦延伸到手部」的通路,這一本書無疑是最佳武功祕笈。
——親子作家  彭菊仙

滾媽終於將多年作品集結付梓,色彩豔麗活潑是看到滾媽作品的第一印象,透過簡單的材料與專業的手作技法,大膽創作出充滿童趣與想像力的科學玩具,讓人眼睛一亮。滾媽的作品除了材料選擇與做法簡單的優點外,還加入了科學概念與親子互動的元素,正當世界各國積極推動STEAM教育之際,更是孩子與家長值得細細玩味與擁有的一本書。
——FB「阿魯米玩科學」粉絲頁版主、宜蘭縣岳明國小老師  盧俊良
《玩出專屬童年:從自然觀察到藝術創作的親子手作指南》 簡介 這本手工藝指南,旨在為現代家庭提供一個充滿趣味與啟發性的親子互動空間。不同於著重於特定主題(如科學玩具或節慶小物)的書籍,本書的設計理念是鼓勵家長與孩子一同探索廣泛的手作領域,從生活中汲取靈感,培養觀察力、動手能力與美學素養。我們相信,最好的學習發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每一件作品都是一次獨特的探索旅程。 全書內容分為四大核心板塊,涵蓋了從基礎材料運用到進階藝術表現的多樣化主題,確保無論孩子處於哪個年齡階段,都能找到適合的活動。我們強調使用的材料應盡可能取自日常可見或容易取得的環保資源,推廣一種「慢下來,用心創造」的生活態度。 第一部:自然啟發與四季探索 本部分著重於引導孩子走入自然,觀察季節的變化,並將這些觀察轉化為具體的創作主題。我們深知,現代兒童與大自然的連結日益薄弱,因此,本章節力求彌補這一缺口。 植物拓印與植物染色藝術: 教導如何利用不同葉片和花瓣的結構差異,透過槌打或熨燙的方式,將植物的自然紋理和色彩「印」在布料或紙張上。這不僅是藝術活動,更是基礎的植物學入門課,認識不同植物的細胞結構如何影響其顯色效果。 石頭與木頭的藝術再生: 收集不同形狀、紋理的石頭和樹枝,探討如何利用簡單的繪筆或顏料,賦予這些自然物件新的生命。例如,將光滑的鵝卵石轉化為可愛的動物造型,或將彎曲的樹枝巧妙地組合成微縮的動物骨架模型。 昆蟲世界的微縮景觀: 雖然不專注於製作科學儀器,但本章會引導孩子觀察昆蟲的棲息地結構,並利用黏土、紙板等材料,重現他們觀察到的微型生態系統。重點在於模仿結構的真實感與層次感。 四季變換的主題拼貼: 根據春日的新綠、夏日的繁盛、秋日的落葉和冬日的純白,指導家長與孩子收集對應的自然材料(如種子、乾燥花、細沙),進行大尺度的抽象或具象拼貼畫創作。這類活動著重於色彩的搭配與材料的堆疊層次。 第二部:結構思考與空間建構 此部分專注於培養孩子的空間感知能力和基礎工程思維。我們不側重於複雜的機械原理,而是通過搭建和組裝,建立對形狀、穩定性和比例的直觀理解。 瓦楞紙板的無限可能: 詳細介紹如何利用回收的瓦楞紙板,通過精確的測量和切割,建構出穩固的立體結構。範例包括小型家具模型(如椅子、桌子)、複雜的幾何體,甚至是富有動感的動物雕塑。強調榫接技術的基礎應用,減少對膠水的依賴。 竹籤與棉花糖/黏土的連接遊戲: 這是一個經典的結構測試遊戲。引導孩子設計和建造能夠承受自身重量或外部施壓的塔狀或橋樑結構。重點在於分析受力點和分散重量的技巧,而非最終成品是否「完美」。 循環材料的組合藝術: 探討如何將塑膠瓶蓋、廢棄的CD、保特瓶等,通過鑽孔、捆綁或熱熔(需成人操作),組合成大型的裝置藝術或功能性收納容器。培養對「廢棄物」的重新定義能力。 基礎透視與影子遊戲: 介紹簡單的光影原理,引導孩子利用紙板剪影或自製的小型模型,在光源下創造出戲劇性的影子劇場。這類活動培養了孩子對光線方向與物體形狀間關係的敏感度。 第三部:生活美學與實用物件 本章節的目標是讓手作不再只是「玩」,而是能美化生活、提升日常用品質感的實踐。所有項目都設計得相對實用,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勞動的價值。 織物基礎與布料改造: 教授最基礎的縫紉技巧(如直線縫、回針縫),鼓勵孩子利用舊衣物或碎布料,製作個性化的杯墊、小零錢包,或是裝飾性的布貼畫。特別強調「破損修補的美學」,讓縫補成為裝飾的一部分。 自製天然香氛與蠟燭: 探索利用柑橘皮、乾燥香草等天然材料,製作簡單的擴香石或利用天然蠟基製作安全的、帶有植物氣味的室內裝飾品。此部分著重於香氣的調配和安全的加熱操作指導。 陶土(或麵團土)的日常食器裝飾: 學習如何使用軟陶土或自製的麵粉黏土,為簡單的馬克杯、花盆或相框進行個性化浮雕裝飾。成品乾燥後可進行上色和保護處理,使其具有一定的日常使用價值。 創意紙藝燈籠與光影罩: 製作不同形狀的紙燈籠。重點在於如何使用不同厚度的紙張和鏤空技術,來控制光線的穿透效果,營造出溫馨或神秘的氛圍。 第四部:敘事與互動遊戲的創造 此部分強調手作與故事性、遊戲性的結合,幫助孩子發展想像力、角色扮演能力以及敘事邏輯。 戲劇道具與角色面具設計: 指導孩子根據自己編寫的小故事,設計和製作相應的戲劇面具、手偶或簡單的場景道具。材料多選用紙漿、襪子或回收紙類,鼓勵誇張化和符號化的表現手法。 桌遊棋子的升級改造: 針對家裡現有的簡單桌遊,指導孩子親手製作獨特的棋子、計分標記或遊戲地圖元件。例如,用木塊雕刻出獨有的守衛棋子,或用卡紙剪貼出立體化的遊戲場景。 自製感官故事箱(Sensory Bins): 製作主題化的感官探索箱,如「恐龍時代的沙土箱」或「海洋寶藏箱」。箱內材料除了沙子、豆子等基礎填充物外,還引導孩子手工製作箱內的主角物件(如用黏土捏製的化石或貝殼),強化主題探索的沉浸感。 解謎與機關的基礎設置: 介紹簡單的連動裝置原理,如滑輪或槓桿,並將這些原理應用到自製的「尋寶圖」或「密碼箱」中。孩子需要設計一個機關,才能打開下一個線索或獲得最終的獎勵。 本書的整體風格是鼓勵實驗、接受「不完美」,並將親子共創視為最珍貴的體驗。我們提供的不是標準化的「套裝流程」,而是啟發靈感的「工具箱」。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潘憶玲(滾媽)
曾任台中市霧峰國小代理代課教師、新竹縣說故事進階人才培訓講師。現為FB粉絲團「滾妹‧這一家」親子玩手作版主、「親子就醬玩」親子網站駐站作家、「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名人專欄作家、「新一代兒童週報」科學玩具手作作家、「ETtoday播吧」頻道生活專欄駐站作家。
分享的「資料夾做口罩收納盒」影片,創下超過56萬次觀看紀錄。更多手作請上FB粉絲團「滾妹‧這一家」。

图书目录

好評推薦
自序
前言
本書使用指南

Part 1.科學玩具
1.    扭扭小蟲
2.    貪吃的小老鼠
3.    貓捉老鼠磁鐵遊戲
4.    彈跳小丑
5.    爬行的螃蟹
6.    七彩紙杯陀螺
7.    吐舌小蛙
8.    紙杯空氣砲
9.    翻滾者聯盟
10.    膠帶紙捲陀螺
11.    百變萬花筒
12.    歡樂足球場
13.    爬升紙杯人
14.    風帆小車
15.    紙杯投石器
16.    彈射冰淇淋筒
17.    飛天小豬
18.    滑降蝙蝠
19.    曬衣夾蝴蝶
20.    紙杯投籃機

Part 2.美感遊戲
21.    手指精靈
22.    紙杯臉譜
23.    紙杯帆船
24.    刮畫DIY
25.    繽紛彩蛋
26.    菜瓜布彈珠迷宮
27.    撈冰魚
28.    鋁箔手掌畫
29.    色彩變變mask
30.    瓶蓋翻翻樂
31.    簡易桌上曲棍球
32.    寶特瓶魔杖
33.    復古竹筷槍
34.    紙盒彈珠台
35.    寶特瓶浴室玩水組

Part 3.節慶小物
萬聖節
36.    蜘蛛戒指
37.    木乃伊寶寶書籤
38.    紙杯淘氣鬼
39.    毛根蜘蛛
40.    一張紙做精靈帽
聖誕節
41.    不倒聖誕老公公
42.    聖誕樹吊飾卡
43.    聖誕精靈帽
44.    聖誕手套愛心卡
45.    圓點貼雪花窗花
46.    紙板聖誕樹
農曆新年
47.    圓點貼猴子紅包
48.    一張紙做小燈籠
49.    紅包醒獅
50.    鼠來寶紅包袋

親子同樂紙模(4組)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778485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65.1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哎呀,身為一個在育兒路上摸索的老手,我對這類「全搜錄」型的書籍總抱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期待的是它能提供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不用再東一本食譜、西一本勞作書地到處找靈感;但又怕的是內容太過於「樣樣通,樣樣鬆」。五十個點子聽起來很驚人,但如果每個都只是一筆帶過,那還不如來個十個精華深度解析。我更關心的是,這些設計是不是真的「經得起孩子們的摧殘」?你知道的,三歲小孩的破壞力簡直是宇宙級的,做好的玩具可能一秒鐘就解體了。所以,這本書的結構設計,如果能清楚標註出適合的年齡層,並且在難易度上有明顯區分,那就太棒了。特別是對我這個家裡有學齡前跟國小低年級兩個不同階段孩子的家長來說,能直接鎖定「這個適合哥哥,那個適合妹妹」的點子,會省下我大量試錯的時間。而且,附帶的「4組親子同樂紙模」這個設計實在是太佛心了!紙模製作往往是親子合作最直接的體現,從裁剪、對折到黏貼,需要的不只是技巧,更是溝通與耐心。我非常好奇這四組紙模的主題是什麼,是立體的動物模型,還是某種可以玩的機關?這種實體的產出,對建立孩子的成就感非常有幫助。

评分

說實在話,市面上的親子DIY書很多,但真正能讓人有「哇!原來還可以這樣玩」的感覺的,真的不多。很多都只是把常見的廢棄物重新組合一下,然後包裝成一個新東西。我對滾媽的這本「百寶箱」比較有信心的點是,它強調了「科學」與「遊戲」的結合。這代表它可能跳脫了傳統手工藝的框架。我猜想,裡面可能會有類似像自製小馬達、簡易電路裝置,或是利用水的張力、空氣動力學原理製作的小玩意兒。如果能加入一些可以記錄數據的環節就更棒了,例如,做完一個小玩具後,可以請孩子畫下它運作的情形,或者記錄它能跑多遠、飛多久,這樣就能把「動手做」無縫接軌到「動腦思考」的階段。對於家長來說,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份「備料清單」,並附上採購的建議管道,那簡直是救星。畢竟,準備材料有時候比實際動手做還花時間,如果能一次購足,週末就可以直接開工,效率高很多。

评分

我最近常在想,現在的孩子好像越來越缺乏「從無到有」的創造過程。很多玩具都是開箱即用,少了一點點魔法的感覺。這本書如果真能達成它宣稱的效果,那它賣的不只是一堆點子,它賣的是一種「親子互動的質量時間」。我希望這本書的編排邏輯能順暢到,我不用費力去解讀作者的意圖。例如,在介紹一個科學玩具時,它能不能像個稱職的老師一樣,先告訴我們這個玩具背後隱藏的物理原理(當然是用孩子聽得懂的方式),然後才引導我們動手製作。這樣,孩子在玩的時候,我們大人也能順便複習一下當年被物理老師荼毒的記憶,然後用更生動的方式跟孩子解釋,而不是只會說「你看,它會動耶!」這種空泛的讚美。另外,對於「美感」的定義,我希望作者能展現出超越傳統刻板印象的眼光。不要只是一味地要孩子使用紅配綠、黃配藍這種高飽和度的顏色,而是能引導孩子去認識和諧的配色、結構的平衡感。這才是讓孩子終身受用的「美感教育」啊,而不只是應付節慶場合的臨時小裝飾。

评分

這本書光是看到書名就讓人眼睛一亮,那個「滾媽」聽起來就充滿了活力跟生活智慧,感覺是那種每天都能變出新把戲的媽媽。其實我一直在找那種不只是教你做勞作,還能讓小孩從遊戲中學到東西的書。現在的小朋友手機、平板滑得比誰都快,要他們靜下心來玩點需要動手動腦的東西真的不容易。我特別期待看到那種結合「科學玩具」和「美感遊戲」的部分,因為單純的科學實驗有時候對小小孩來說太抽象,而光是美勞又容易流於表面。如果能把兩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比如做一個會自己移動的小車車,但它的結構和顏色都要兼顧美學,那真的就是寓教於樂的最高境界了。而且,它居然還收錄了「節慶小物」,這點超實用!過年過節的裝飾品或小禮物,自己動手做總比去外面買現成的有意義多了,既省錢又能讓孩子有參與感。我猜這本書裡面的教學步驟一定非常詳盡,圖文並茂,不然光是「50個」項目,如果寫得不夠清楚,光是材料準備就能讓人抓狂了。我希望它裡面提供的材料是我們家裡很容易找到的回收物或文具店就能買到的基礎材料,而不是動不動就要跑去專業材料行,這樣才能真正落實到日常生活中。

评分

我非常欣賞「滾媽」這個稱謂背後所傳達出來的「陪伴感」和「實戰經驗」。這不像某些專家寫的書,理論多於實務,讓人感覺高不可攀。我期待這本書的語氣是親切、有點俏皮的,像是鄰家媽媽在分享她的獨門秘笈。尤其在講到節慶小物時,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專屬於台灣在地文化的創意融入,而不是完全照搬歐美的聖誕節或復活節主題。比如說,中秋節的燈籠、端午節的小香包的創意延伸,或是利用台灣特有的一些植物或材質來進行創作。如果能提供如何讓這些自製小物更耐用、更適合戶外活動的技巧,那就更貼心了。總之,這本書如果能真正落實「讓孩子永遠不無聊」這個目標,那它就成功了一半。無聊是創造力的最大敵人,而一個豐富的工具箱,正是對抗無聊的最佳武器。我希望翻開書本的每一頁,都能感受到那種熱情洋溢、充滿實驗精神的家庭氛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