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中小學生的藝術史【西方家庭必備,經典英語學習版】A Child’s History of Art:美國最會說故事的校長爺爺,帶你遊遍世界認識偉大名畫、雕塑、建築 (電子書)

給中小學生的藝術史【西方家庭必備,經典英語學習版】A Child’s History of Art:美國最會說故事的校長爺爺,帶你遊遍世界認識偉大名畫、雕塑、建築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維吉爾‧希利爾
图书标签:
  • 艺术史
  • 儿童艺术
  • 西方艺术
  • 艺术启蒙
  • 英语学习
  • 经典绘本
  • 名画
  • 雕塑
  • 建筑
  • 少儿读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台灣唯一,經典英語學習版
跟著美國最會說故事的校長爺爺,一起擴充你的英語字彙!
全美中小學生指定讀物,西方家庭必備經典
50位教育人士、讀者一致推薦,國中小學生必讀「跨領域」、「知識性」讀物

  ◎台灣唯一,經典英語學習版,讓你從故事中擴充重要的英語字彙。
  ◎全球超過10,000,000萬人讀過的藝術史,遍及美國、韓國、日本、中國
  ◎獲選美國中小學最佳讀物
  ◎1924年首印後,不斷再版,至今仍然是美國卡爾維特學校的明星課程


  世界這麼大、藝術看起來好難,要了解這些偉大藝術品,是不是覺得很難呢?
  原來,藝術欣賞也可以這麼簡單有趣!


  Q1:你知道,你在課桌椅上的塗鴉,可能是以後成為藝術家的基礎?
  Q2:你知道,埃及人畫人像時,雖然人臉是側面對著我們,眼睛卻可以盯著我們看?
  Q3:你知道,古羅馬人喜歡把半身像做得像真人一樣,就算有雙下巴或鷹勾鼻也會雕刻出來?
  Q4:你知道,米開朗基羅的〈摩西像〉頭上刻了角,是因為早期《聖經》把「頭上的光環」翻譯成了「牛角」?
  Q5:你知道,「哥德式建築」其實跟「哥德人」一點關係也沒有?
  Q6:你知道,因為當時的教堂太多了,所以文藝復興式建築都是宮殿、辦公大樓或圖書館?

  擅長將知識化做篇篇動人故事的校長爺爺,以孩子的視角、帶你搭時光機一起穿越古今與名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做朋友。嚴肅、艱深的藝術知識、建築概念,也瞬間變得親切可愛了!

本書特色

  1. 美國知名校長爺爺帶你快樂學英文。

  本書作者為美國知名的校長爺爺,運用符合9~12歲孩子能理解、簡單、有趣的英文用詞,描述對古今藝術的所見所聞。用經典作品學習英文,加強孩子的英文字彙、學習生活實用、正確的英文用語。

  2. 西方家庭必備經典書
  本書運用簡單、易懂的藝術概念,讓大人也能從書中發現自己所不知的美學知識、藝術家小故事。當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問題與困難時,家長也可以利用這本書,解答孩子的疑惑。

  3. 結合藝術知識和快樂博物館之旅
  作者將藝術分為三大部分:繪畫、雕塑、建築,運用簡單、親切的方式講述枯燥的藝術概念與藝術史。讓孩子彷彿在書中拜訪了世界各地知名博物館、名建築,潛移默化培養孩子的美學概念。

  4. 以孩子的視角進行描述
  如果你把一枝鉛筆放到一個人手中,他絕對忍不住要畫些東西。不管他是在聽老師講課還是接電話,如果有本子,他總會在本子上畫些圓圈、臉蛋、三角形或正方形。沒有本子就在桌面上或牆上畫,總之他就是忍不住要畫點什麼。

  想想看,哪本電話簿上不是塗滿了東西?我們把這叫做人之本性。只要是人,就會這麼做。
  如今,動物也可以學習許多人類會做的事,但是畫畫是動物學不會的。

  作者運用可愛、有趣的方式,並且用孩子能理解的話語與生活概念結合藝術知識,讓孩子快樂閱讀的同時,也能輕鬆,卻深度的了解。圖像性的思考模式,拉近孩子與知名藝術作品、概念的距離。

  5. 以孩子能否理解為書寫標準
  作者寫這套書時,將重點放在:知識講述要符合孩子的認知方式,並依此讓孩子建立藝術概念。所以在書中,作者並不著重在我們認為「重要」的藝術概念講解,而是從生活中的美學體驗敘述。這種與眾不同的思維,讓這套書變得更生動有趣。

  ‧簡單、具故事性的文章,了解世界的同時,學習重要的英文運用。
  ‧運用簡單、有趣的口吻,讓孩子在輕鬆閱讀的同時,培養美學概念。
  ‧就像親切的爺爺在講古,每一個藝術家故事都彷彿身歷其境,加深孩子的學習印象。
  ‧聽故事就能秒懂全世界,讓枯燥無味的課程都能靈活運用在生活知識上。

名人推薦

  【教育界人士強力推薦】
  李裕光(台灣國際蒙特梭利小學副校長)
  李家同(清華大學教授)
  彭菊仙(親子教養作家)
  連瑞琦(河堤國小老師)
  李秀貞(各級學校家長協會理事長)
  黃椿昇(財團法人兒童藝術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林千鈴(蘇荷兒童美術館館長)
  林明德(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講師)
  鄭婉琪(之道學習創辦人)
  趙介亭(綠豆粉圓爸、展賦教育文創執行長)
  嚴淑女(童書作家與插畫家協會台灣分會會長)
  阿正老師(怪獸共和國負責人)
  李淑明(赤皮仔自學團美術老師) 
  黃振裕(《最美的教室》作者)
  吳燕燕(資深教師)
艺术的奇妙旅程:开启你的美学探索之旅 欢迎来到这个充满色彩、线条与故事的奇妙世界!本书旨在为渴望了解艺术的读者打开一扇大门,它不是枯燥的教科书,而是一次充满趣味与启发的探索之旅。我们将一起跨越时空,走访那些塑造了人类文明的伟大艺术殿堂,触摸那些凝固在时间中的不朽杰作。 本书的内容聚焦于艺术史的脉络、核心流派的演变,以及关键艺术家的创作理念,但会以一种轻松、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确保即便是艺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和欣赏。我们相信,艺术不应是高高在上的学问,而是每个人都能亲近、享受的日常体验。 第一部分:史前之光与古典的辉煌 我们的旅程始于人类文明的曙光。我们将追溯到洞穴壁画的神秘力量,探讨早期人类如何通过图像来记录生活、进行祭祀和传达信仰。从那原始而有力的线条中,我们能感受到艺术最初的冲动。 随后,我们将步入古文明的中心。在尼罗河畔,我们将解开古埃及艺术的永恒法则——那种对秩序、来世和不朽的极致追求。法老的石像、精美的壁画,无不展现出一种庄严而规范的美学体系。 紧接着,我们将抵达古希腊与古罗马的黄金时代。在这里,艺术完成了从神性向人性的转变。本书会详细解析希腊雕塑如何追求“理想的人体美”,从米隆的《掷铁饼者》到菲狄亚斯的宏伟神像,我们会深入探讨“黄金分割”和“动态平衡”的奥秘。随后,在罗马帝国,艺术服务于权力和实用性,我们将审视其在建筑(如万神殿)和纪念碑上展现出的工程智慧与宣传艺术的力量。 第二部分:中世纪的信仰与拜占庭的宝光 当我们进入中世纪,艺术的重心转向了精神世界。在拜占庭的金色马赛克中,我们将看到光线如何被用来营造神圣感,人物形象如何变得扁平化,以突出其超凡脱俗的本质。 随后,欧洲大陆被基督教信仰深深地塑造。罗马式的厚重、堡垒般的教堂,预示着一个坚实的信仰基础。而哥特式艺术则是一场向天空的飞跃。我们将详细解析尖拱、飞扶壁如何使得建筑拔地而起,以及彩色玻璃窗如何用光影讲述圣经故事,将教堂内部变成一个“天国的缩影”。 第三部分:文艺复兴的觉醒与人文主义的颂歌 文艺复兴,顾名思义,是“重生”。这是一个人类重新发现自我价值的时代。本书将把大量的篇幅放在解析这一伟大变革上。 我们将从佛罗伦萨开始,探究早期文艺复兴如何吸收古典元素,强调透视法和解剖学的精确性。接着,我们将聚焦于盛期文艺复兴的三位巨匠: 列奥纳多·达·芬奇: 不仅仅是画家,更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体。我们将剖析《蒙娜丽莎》中神秘的“晕染法”以及他在素描中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 米开朗基罗: 探索他雕塑中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从《大卫》的完美比例到西斯廷教堂天顶画中英雄般的叙事。 拉斐尔: 欣赏其作品中和谐、宁静与典雅的理想美,解析《雅典学院》如何将哲学与艺术融为一体。 第四部分:巴洛克的戏剧性与洛可可的柔情 随着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的浪潮,艺术风格再次发生巨变。巴洛克艺术以其强烈的动感、戏剧性的光影对比(明暗对照法)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旨在震撼观众的心灵。我们将分析卡拉瓦乔的阴郁力量,贝尼尼雕塑中瞬间凝固的激情,以及鲁本斯色彩的狂欢。 随后,在法国宫廷中,巴洛克的宏大逐渐演变为洛可可的精致与轻快。本书将带你领略这一时期对享乐主义、柔和色彩和曲线形态的偏爱,尤其关注其在室内装饰艺术中的体现。 第五部分:从启蒙到革命的艺术对话 18世纪末,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思潮深刻影响了艺术。新古典主义是对巴洛克和洛可可浮华的反动,它呼唤古希腊罗马的理性、道德和清晰的线条。大卫的作品将成为这一理念的有力代言。 紧随其后的是对情感和想象力的歌颂——浪漫主义。我们将看到艺术家们如何描绘宏伟的自然景观(如特纳和康定斯基早期的作品)、异国情调以及个人英雄主义的悲壮,强调“主观感受”的力量。 第六部分:现代艺术的颠覆与新世界的诞生 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剧变,促使艺术家们将目光从神话和历史转向日常生活本身。 现实主义拒绝了浪漫主义的夸张,直面工人阶级和普通人的生活。而印象派则是一场色彩与光线的革命。我们将详细探讨莫奈、雷诺阿等艺术家如何捕捉瞬间的光影变化,以及他们对传统画布和工作室的“背叛”。 进入20世纪,艺术的探索变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激进。后印象派(塞尚、梵高、高更)为接下来的现代艺术奠定了基础。 野兽派(用色彩表达情感)、立体派(毕加索对空间和视角的解构)、未来主义(对速度和机器的赞美)……这些流派如同爆炸般涌现。本书将梳理这些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思潮,帮助读者理解艺术如何从“描绘世界”转变为“重塑世界”。 第七部分:抽象的巅峰与当代的回响 最后,我们将进入抽象艺术的殿堂。从康定斯基对纯粹精神的追求,到蒙德里安的几何秩序,我们探讨艺术如何摆脱对具象世界的依赖。 超现实主义则将我们带入潜意识的梦境。我们将剖析达利和马格利特如何利用精湛的写实技巧来描绘非理性的场景。 本书的收尾部分将关注战后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包括美国艺术如何接过艺术中心的火炬。我们将审视抽象表现主义(如波洛克滴画中的能量释放)、波普艺术(安迪·沃霍尔对商业文化的反思)以及极简主义的冷静回归。 通过这场跨越数万年的艺术对话,读者将不仅能欣赏名作之美,更能理解艺术背后的社会、哲学和技术语境。这是一本为所有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人准备的视觉词典,它将你的客厅变成一个永不闭馆的全球顶尖博物馆。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維吉爾.希利爾(Virgil Mores Hillyer)


  美國傑出教育家,畢生從事中小學教育,酷愛歷史和藝術,喜歡旅行。出生於麻州韋茅斯鎮。哈佛大學教育系畢業後,在紐約的白朗寧學校教了兩年書,隨後遷往巴爾地摩,擔任卡爾維特學校的第一任校長。希利爾創建的小學函授教育系統,即「卡爾維特學校體系」,惠及世界各地的政府雇員、領事、軍官和傳教士的子女。  

  當希利爾校長於1899年到美國卡爾維特學校(Calvert School)走馬上任時,他還是一個年僅24歲的年輕人。然而,他有天生的教學異能,了解孩子需要什麼,知道如何講孩子才能聽明白,以及孩子成長的規律。

  希利爾校長認為,孩子們寫作、閱讀和數學的基礎必須紮實。在此基礎上,他認為學生應當接受歷史、藝術、地理和科學的系統教育,意在培育熟悉周遭世界得全方位學生。希利爾深感傳統教科書的枯燥無味,立志為孩子編寫一套讀起來興味盎然的歷史、地理和藝術讀物,這便是這套書的由來。
 

图书目录

PART I PAINTING
1 The Oldest Pictures in the World
2 What’s Wrong with This Picture?
3 Palace Picture Puzzles
4 April Fool Pictures
5 Jars and Jugs
6 Pictures of Christ and Christians
7 The Shepherd Boy Painter
8 The Angel-like Brother
9 Born Again Painters
10 Sins and Sermons
11 A Great Teacher and a “Greatest” Pupil
12 The Sculptor Who Painted Pictures
13 Leonardo da Vinci
14 Six Venetians
15 A Tailor’s Son and a Master of Light
16 Flemings
17 Two Dutchmen
18 Ü and Jr.
19 Forgotten and Discovered
20 Speaking of Spaniards
21 Landscapes and Sign-boards
22 Stirring Times
23 A Late Start
24 Three Englishmen Who were Different
25 Some Very Poor Painters
26 The Most Important Person
27 Post-impressionism
28 Nons and Surs
29 More Modern Painters

PART II SCULPTURE
1 The First Sculpture
2 Giants and Pygmies
3 Cherubs and Kings
4 Marbles
5 Standing Naturally
6 The Greatest Greek Sculptor
7 After Phidias
8 Plaster Casts
9 Tiny Treasures
10 Baked Earth Sculpture
11 Busts and Reliefs
12 Stories in Stones
13 The Gates of Paradise
14 A Treasure Hunter and a Secret
15 Next Best and Best
16 Four in One
17 Cellini Makes His Perseus
18 A.M.—or After Michelangelo
19 An Italian and a Dane
20 On a Postage Stamp
21 A Lion, a Saint, and an Emperor
22 A Handsome Present
23 Thoughts for Thinkers
24 Modern Sculpture

PART III ARCHITECTURE
1 The Oldest House
2 Houses for Gods
3 Mud Pie Palaces and Temples
4 The Perfect Building
5 Woman’s Style Building
6 New Styles in Buildings
7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8 Trimmings
9 Early Christian
10 Eastern Early Christians
11 Lights in the Dark
12 Round Arches
13 Castles
14 Pointing Toward Heaven
15 In Praise of Mary
16 Country Cathedrals
17 Here and There
18 Open Sesame
19 Dome Trouble
20 Backward and Forward
21 The Homes of England
22 Trade-marks
23 Breaking Rules
24 The English Renaissance
25 From Huts to Hourse
26 Al and Ol
27 Rainbows and Grape-vines
28 The Scrapers of the Sky
29 New Ideas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83798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9歲~18歲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2.1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在實用性上,尤其體現在它對「啟發好奇心」的設計上,做得極其出色。它不像某些工具書那樣,只給你標準答案。相反地,它更像是一位引導者,不斷地在提問,鼓勵小讀者去「觀察」和「感受」。例如,它可能會問:「你覺得這位畫家為什麼選擇用這種顏色?」或者「如果這個雕像的表情再更開朗一點,你會不會覺得它在說話?」這種互動式的引導,能有效地訓練孩子的批判性思考能力,讓藝術不再是單向的資訊接收,而是雙向的情感交流。我發現我的孩子在讀完某個章節後,會開始主動對家裡的擺設、或是電視上看到的畫面產生新的看法,這正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成果。這種「帶著走」的學習能力,遠比背下幾個藝術史時期要寶貴得多。電子書的特性也讓這個互動性更強,如果能搭配一些點擊後的擴增實境或小測驗功能,那就更完美了,不過就現有的文字和圖片呈現而言,它已經達到了極高的啟發水準。

评分

真正讓我驚艷的是它對於複雜藝術概念的拆解和闡釋,那種「化繁為簡」的功力,簡直是教科書等級的典範。我常常覺得,很多藝術導讀書籍,在試圖簡化內容時,反而會失去藝術的精髓,變得過於膚淺。但這本不一樣,它在保持趣味性的同時,對於不同藝術流派的背景、藝術家的生平、以及作品背後的文化意義,都有著精準到位卻不失溫和的描述。舉例來說,當提到文藝復興時,它不會只丟出幾個年代和畫家名字,而是會引導孩子去理解當時社會思潮的轉變,讓他們明白藝術是如何反映時代的脈動。這種宏觀的視角非常重要,它培養的不是死記硬背的知識,而是對歷史和文化的連貫性理解。我特別喜歡它在介紹雕塑或建築時,那種帶有空間感的描寫,彷彿透過文字和圖片,我們真的站在米開朗基羅的雕像前,感受那份力量與細膩。這已經超出了「導讀」的範疇,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環球藝術考察之旅。

评分

從購買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家庭必備」定位,我覺得是名副其實的。它跨越了年齡層,這點非常重要。對於國小階段的孩子,它提供了入門的樂趣;對於國中生,它則提供了更深入的知識架構;甚至連我們大人來看,都能從中重新溫習或發現一些被遺忘的藝術細節。這等於是一次性的家庭教育投資,能讓全家人共同參與的話題討論點變得更豐富。在現今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能夠有一本結構完整、品質可靠,又能成功將美育融入日常的資源,是非常難得的。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西方藝術的書,更像是關於「如何欣賞生活之美」的入門指南。它成功地將藝術史的嚴肅性,轉化為一種可以輕鬆融入週末親子時光的共同體驗,這使得它在眾多電子書中脫穎而出,成為我們書櫃裡(或雲端裡)不可或缺的收藏。

评分

身為一個在台灣長大,長期接觸華文教育體系的讀者,我很關注這本書在文化對接上的表現。畢竟,這是一本帶有濃厚「西方」視角的作品,如何能讓我們的孩子自然地接受和理解,而不產生文化隔閡感,是一個關鍵。這本書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巧妙。它的敘事邏輯是普世的,它著重於藝術創作中的「情感表達」與「技術革新」,這些都是超越地域限制的。而且,當它介紹到一些特定的文化符號時,作者很自然地會給予適度的背景解釋,避免了「理所當然」的文化預設。對於我們習慣了東方美學的孩子來說,它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對照組,讓我們能更清晰地看見不同文明在審美上的差異與共通之處。雖然書名強調了是「英語學習版」,但翻譯過來的文字流暢度極高,沒有那種生硬的翻譯腔,讀起來非常順口,這讓家長在陪伴閱讀時,也能享受到高品質的中文表達。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簡直讓人眼睛一亮,那種溫暖又帶點復古的插畫風格,立刻就把人拉進一個充滿想像力的藝術世界。我記得我第一次翻開這本電子書,就被那種輕鬆愉快的語調給吸引住了,完全沒有一般藝術史那種冷冰冰、艱澀難懂的感覺。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生動,就像是鄰家那位慈祥又博學的爺爺,坐在搖椅上娓娓道來那些關於藝術的精彩故事。對於我們家那些對藝術還很陌生的孩子來說,這種說故事的導入方式實在是太對味了,他們不會覺得枯燥,反而會因為好奇心驅使著想要了解更多。這種「親切感」是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它成功地將原本遙不可及的藝術殿堂,變成了一個充滿趣味的遊樂場。而且,雖然是電子書,排版和圖文的搭配也做得相當到位,色彩飽和度適中,不會過於刺眼,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容易疲勞,這對重視閱讀體驗的家長來說是個加分項。整體來說,光從視覺和語感上,它就已經為後續的深度內容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