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神對話Ⅱ (電子書)

與神對話Ⅱ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Neale Donald Walsch
图书标签:
  • 靈性成長
  • 自我探索
  • 與神對話
  • 內在智慧
  • 人生哲學
  • 心靈平靜
  • 意識覺醒
  • 個人成長
  • 電子書
  • 勵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這是一部非比尋常的文獻,一部向你顯示了你自己和全人類面目的三部曲。

  第一部,是神的擁抱:大大的、溫暖的環抱著你的雙肩。第二部,也是神同等的愛,但把肩膀輕輕的搖撼了一下。是叫人覺醒的呼喚,是叫人走向另一層次的挑戰。在這裡,你可以肆無忌憚的和你一向以為遙不可及的「神」一起討論有關性的、教育的、社會的、政治的、經濟的、及神學各方面的問題。

  這部書,可能會有比第一部更讓人不自在之處。

  然而人生總有新的山岳要爬,總有新的界域要探索,總有新的恐懼要克服,當然也總有更絢爛的處所。所以,當船開始晃動時,請緊緊抓住船舷,然後透過生命的奇妙,創造出自己更新的生活範型來吧!

迷失的星图:亚特兰蒂斯失落文明的密码 作者:艾琳娜·凡萨里 译者:李明德 ISBN:978-987-6543-21-0 出版社:寰宇探索文化 字数:约 48 万字 --- 内容梗概: 《迷失的星图:亚特兰蒂斯失落文明的密码》并非一部神学思辨录,而是一部深入古老谜团与人类文明起源的史诗级历史悬疑小说。故事聚焦于二十一世纪初,一组由考古学家、语言学家、海洋生物学家和密码学专家组成的国际探险队——“奥德赛小组”——为解开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失落之谜:亚特兰蒂斯的真相。 亚特兰蒂斯,一个在柏拉图的著作中被描绘成拥有超凡科技、道德完美却因傲慢而遭神祇毁灭的黄金国度。然而,数千年来,关于它的记载真假难辨,所有线索似乎都指向一片虚无。 奥德赛小组的转机源于在希腊克里特岛深海发现的一块刻有奇异符号的玄武岩碑文。首席考古学家,冷静沉着的薇拉·科瓦奇博士,凭借其对古苏美尔语和米诺斯语的精深造诣,意识到这些符号并非任何已知的人类文字,而是一种基于复杂数学几何排列的“星图语言”。 随着调查的深入,小组成员发现,亚特兰蒂斯的线索并非集中于海洋深处,而是分散在全球各地,如同散落的碎片。他们追踪到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中一个被遗忘的印加前哨站,那里保存着关于“光之水晶”的传说;又远赴北欧,在冰岛火山岩层下挖掘出据称是亚特兰蒂斯移民后裔建立的早期聚落遗迹。 本书的核心冲突围绕着两股势力的角逐:奥德赛小组致力于还原历史真相,揭示亚特兰蒂斯文明的真正知识体系和其覆灭的真正原因;而一个名为“阿卡迪亚基金会”的神秘组织,则试图利用亚特兰蒂斯遗留的技术和哲学遗产来重塑世界秩序,他们深信自己是“被选中的继承者”。 在探险过程中,小组必须破解一系列复杂的密码学难题、理解亚特兰蒂斯人对宇宙能量的独特认知(一种基于共振频率的“声波科技”),并直面一个令人不安的真相:亚特兰蒂斯并非简单地沉入海底,它的毁灭,源于一次试图超越自然法则的“宏伟实验”,这场实验不仅摧毁了他们的城市,也对地球的磁场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冲击。 最终,在马里亚纳海沟底部一个被地质活动掩埋了万年的巨大人工结构中,薇拉博士找到了亚特兰蒂斯文明留下的最后一份记录——那不是对自身辉煌的炫耀,而是对失控力量的深刻忏悔。这份记录揭示了他们如何试图利用地核能量,最终导致了文明的自我湮灭,并警告后世,真正的智慧在于节制与平衡,而非无限的索取。 《迷失的星图》融合了尖端科学推测、硬核历史解谜与紧张刺激的动作场面,它带领读者进行一场跨越文化、时间与深度的史诗级探险,探讨了文明兴衰的永恒主题:知识的力量、傲慢的代价,以及人类与自然界之间脆弱的契约。 --- 核心主题与深度解析: 1. 符号学与失落的语言: 本书花费了大量篇幅来构建“星图语言”的逻辑体系。这种语言不依赖于语音,而是通过三维空间中的几何关系和频率振动来表达概念。作者通过对古代文字,如线性文字A、早期梵文和玛雅象形文字中的共振结构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构建了一套可信的“前人类”通用语系基础。读者将跟随薇拉博士一同体验,如何从看似随机的符号中,解码出关于恒星运动、地磁场拓扑结构,乃至生命起源的深层信息。 2. 科技的哲学边界: 亚特兰蒂斯文明的科技并非基于蒸汽或电力,而是基于对“以太”或“零点能量”的驾驭。作者构建了一个严谨的科学框架来解释其核心技术——“谐振水晶矩阵”。这些水晶能够放大和聚焦地球自身的能量流。然而,故事的重点在于,这种对自然伟力的滥用,如何从无上的创造力转变为毁灭性的武器。本书深入探讨了技术进步与伦理责任之间的张力,警示了不受约束的“进步”观的危险性。 3. 地质史与人类纪: 与传统的亚特兰蒂斯传说不同,本书将文明的终结置于一个更宏大的地质时间尺度上。探险队发现的证据表明,亚特兰蒂斯文明的覆灭并非一瞬间的海啸,而是由其核心实验引发的、持续数百年的全球性地质不稳定时期造成的。这迫使读者重新审视我们对“历史”的定义,将人类文明置于地球数十亿年演化的背景之下。 4. 隐藏的社群与知识的继承: “阿卡迪亚基金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邪恶组织,他们是亚特兰蒂斯核心知识体系的狂热信徒,认为只有通过强力手段才能“引导”人类进入下一个进化阶段。他们与奥德赛小组的对抗,体现了两种知识观的冲突:一种是旨在保护和理解真相的学术精神,另一种是旨在控制和应用的实用主义。小说巧妙地利用了现实世界中关于秘密社团的理论,使其更具现实的压迫感。 --- 读者期待: 对于喜爱迈克尔·克莱顿的硬科幻悬疑、丹·布朗的符号解谜,以及热衷于探索古代文明未解之谜的读者来说,《迷失的星图》提供了一场既烧脑又激动人心的阅读体验。它不仅仅是关于寻找一个沉没的城市,更是关于理解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以及我们最终将走向何方的深刻反思。准备好迎接一个颠覆你对历史认知的宏大叙事。 --- (本书为第一部,后续将推出《深海回响》和《创世之钥》系列。)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序》尋找神,是為了尋找人  南方朔
  《序》一生在等待的書  孟東籬
  《譯序》宇宙,無盡大戲;而我們究竟是誰?  孟祥森
  《前言》一份非比尋常的文獻  001
  1 我們一起去找神  006
  2 我就是那神燈裡的精靈  018
  3 沒有「時間」,而「你」永遠存在  053
  4 希特勒到天國去了  094
  5 你比你想像的要大得多  111
  6 宇宙,是神的呼吸  130
  7 愛,愛,去愛那你們想要的東西吧  139
  8 享受一切,一無所需  169
  9 你們的教育使世界走向地獄  179
  10 目前的政治只是滔天大謊  235
  11 全球軍費每分鐘一百萬美元  251
  12 愛給予一切,而一無所求  271
  13 如果不能成為禮物,就不要進入那人的生活中  305
  14 永遠不要提供削弱他人能力的幫助  309
  15 我愛你,你知道嗎  312
  16 社會大革命──收支透明化  319
  17 世界唯一的希望──全球一國  336
  18 你們是原始人  349
  19 從外太空來的生物正在幫助你們  380
  20 去吧,將你的生命做為真理的表述  412
  《書末》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再創造的歷程  431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679593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2MB

图书试读

譯序

宇宙,無盡大戲;而我們究竟是誰?

  據說,宇宙是無端的。而如果有端,則從這一端到那一端,以光的速度,要走一百五十億年至兩百億;這龐大的宇宙中,有兩千億個星系,而每一星系,約有兩千億顆恆星,而某些恆星的外圍,具有適合生物生長的行星;這樣的行星,據說全宇宙至少有十萬顆。

  是以這宇宙恆有大約十萬顆行星,自無始以來至無盡的以後,始終上演著各個階段的生物演化。自單細胞生物,至億億萬個細胞組成的生物;自單純的維生繁衍,至具有窮天地化育之心靈的高等生物或「人」類。

  恆星會如火燄一般在宇宙的空茫中生起熄滅;如果它的周圍有行星,則行星亦隨恆星生起熄滅;如果行星上有生物,則生物亦隨恆星生起熄滅。遠觀宇宙的此情此景,就如黑夜明滅的燈火,此起彼落。

  以此觀,這宇宙恆如無盡黑暗中散滿天際燈火通明的舞台;台上有些具有生命演,有些只有地水火風,或岩漿橫流,或冰封大地;然而就宇宙的劇情來說,則一任涵湧澎湃,永不止息。

  宇宙的大戲,就這樣永遠上演。可是為誰而演?為何而演?誰是演員?誰是觀眾?觀眾即演員?演員即觀眾?創造者即被創造者?被創造者乃創造者自身之化裝?研究者即被研究者,而研究者的好奇之心實乃宇宙貪玩的本性?那,蝴蝶翅膀之美,必與莊周的眼睛同屬一物。

  然而,世間固然有美,卻也有醜。其中最醜的是對生命的殘害。那麼,誰司殺?誰被殺?誰飢餓?誰因營養過剩而死?誰又死於飢寒?

  我們究竟是誰?你是誰?我是誰?我們究竟是「神」,還是「原始人」?

  自有文化以來,哲學與宗教都在試圖解釋這些問題,但似乎沒有任何一組解釋足以釋天下人之疑。

  《與神對話》三部曲是另一組解釋,最新出爐的一組解釋。不但意圖解釋,並且意圖指點人類之路。以我個人來,這是一套「大書」,不亞於人有史以來任何意圖解釋人天之作,唯不過也像任何著作一樣,無法離內涵的矛盾。

  或許,凡是「解釋」就永遠是矛盾的,因為解釋永遠是語言與觀念,而非「事實」的真相。

  雖然如此,我覺得書中現身的「神」對人天的解釋仍舊頗堪玩味,而對人生的指點則珠光燦爛。

這個神,是一個性開放的神。
  是一個詼諧幽默的神。
  是一個通達的神。
  是一個寬大到連「寬大」一詞都屬多餘的神。
  是一個喜歡玩的神。
  是一個循循善誘的神。
  是一個正面的、肯定的神……。

  就憑這些,我認為《與神對話》就足以傳世,因為它是神學的大革,一掃西方專橫、暴烈、嫉妒、報復的神之陰霾,而給人雨過天晴的明麗景象;如果宇宙有神,神本當如是。

  書中許多部分講極好,如性,如收支的透明,如教育的整個藍圖,如全球一國。這需要讀者自己去,去領會,甚至去實行。

  譯者加了許多註解,是因為有許多不平之處,也是為了讓讀者讀的時候小心思辨。如果讀者覺得譯者嘮,可以越過不看。

  原書是沒有章名的,因為每一章都不必然鎖定一個主題,但為求吸引讀者的注意,才由譯者選用文中句子充當章名,請讀者不用為此所限。

  二十世紀和二十一世紀確定是地球人與人類的關鍵期,人類必須面對抉擇,也必然面對抉擇。在這段時期,會有許多訊息出來,改變舊有的人生觀、宇宙觀和人類的生活態。老實講,生死存亡的關頭,由不得我們渾噩。

  那麼,就讓我們一起啟步吧!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話,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值是「隨緣」,因為這類主題的書籍很容易陷入兩極化:要嘛讓人覺得受益無窮,彷彿找到了一把開啟所有疑惑的鑰匙;要嘛就覺得內容空泛,讀完後跟沒讀一樣,浪費時間。 《與神對話Ⅱ》的「Ⅱ」讓我聯想到,它可能更傾向於回應讀者在第一部之後產生的更複雜、更細微的疑惑。 我希望它不要只停留在宏大的宇宙觀,而是能更具體地連結到日常生活的選擇上——例如,面對挫折時該如何調整心態?如何看待人際關係中的不完美?這些才是我們在生活中最需要智慧來導航的部分。 購買電子書的衝動,通常來自於它在推薦清單上出現的頻率,或是某個不經意的片段吸引了我。 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書架上(或者說雲端書櫃裡)那本,每當我感覺迷失方向時,隨手一翻就能重新校準內在指南針的那種存在。 期待它帶給我的是一種內在的平靜與堅韌,而非短暫的興奮感。

评分

最近的生活步調實在太快了,每天被各種KPI和瑣事追著跑,偶爾就會有一種「我是誰?我在幹嘛?」的空虛感冒出來。 這時候,我就會想找一些能讓我「慢下來」的讀物,而這本《與神對話Ⅱ》的書名,聽起來就帶有一種儀式感,彷彿翻開它,就能暫時抽離現實的紛擾。 我對「第二部」這點特別好奇,這意味著它應該承接了前作的脈絡,或許是更深入的探討,或是針對前作讀者回饋所做的修正與延伸。 這對我這種喜歡系列作品的讀者來說,是個不錯的訊號,表示這不是一次性的嘗試,而是有持續深耕的意願。 我比較擔心的點是,如果內容太過抽象,可能需要花費非常多的心力去消化,電子書的閱讀疲勞感有時候會被放大。 不過,總歸來說,我還是願意給它機會的,畢竟心靈的養分,有時候就是要靠這種看似「不切實際」的文字來澆灌,才能在忙碌中找到一處得以喘息的綠洲。 期待它能帶來一些「醍醐灌頂」的時刻。

评分

說實在話,這類帶有靈性或形上學色彩的書籍,在台灣的出版市場上其實不少見,但能真正抓住讀者目光的,往往不在於它用了多麼華麗的辭藻,而在於它是否能提供一種「體感」,一種讀完後讓你覺得世界觀被輕微挪動了的感覺。 我對這本電子書的期待,主要集中在它如何處理「對話」這個載體。如果對話流於說教或過於晦澀,很容易讓人讀不下去,畢竟我們追求的是心靈的共鳴,而不是另一本教科書。 我希望作者(或說「對話的另一方」)能夠用一種非常貼近生活、充滿智慧卻又不失溫度的語言,去觸及那些我們平時不敢深究的恐懼、愛、死亡與自由等主題。 閱讀電子書的好處就是,當遇到特別有感觸的段落時,我可以立刻做標記、寫下筆記,甚至馬上跳出來查閱相關資料,這種即時的互動性,讓這種偏向「自我探索」的閱讀體驗更加完整。 我相信,真正好的心靈書籍,是能在你闔上螢幕後,還能持續在你腦海中迴盪的聲音,而非曇花一現的文字堆砌。

评分

從技術層面來看,電子書的排版和字體選擇,對這類需要反覆閱讀和細細品味的書籍來說至關重要。 如果字體過小,或者換行處理不佳,讀起來就會非常吃力,尤其是在討論關於「存在的意義」這類需要高度專注力的主題時,任何視覺上的干擾都是一種阻礙。 我個人偏好那種介於散文和哲學思辨之間的書寫風格,既要有邏輯的嚴謹性,又不能失了人性的溫度與情感的連結。 我猜測這本書或許會觸及到「寬恕」、「業力」或是「宇宙法則」之類的主題,這些都是台灣社會在過去幾十年快速變遷中,許多人開始重新審視的議題。 我非常期待它能用一種極為謙卑的姿態來陳述,而不是高高在上地指導讀者該如何生活。 畢竟,真正的智慧,往往是引導你去發現自己內在的答案,而不是直接遞給你一張「標準答案的紙條」。

评分

這本電子書光是書名就夠引人遐思了,坦白說,光是想像「與神對話」這幾個字,就讓人忍不住想點開來瞧瞧,畢竟在這個紛擾的時代,誰不想找點心靈的慰藉或是更高層次的指引呢? 我對這類探討生命本質、宇宙奧秘的書籍一向抱持著高度的好奇心,尤其又是電子書形式,攜帶方便,隨時都能翻閱沉思,這點對我這個經常通勤的人來說非常加分。 雖然我還沒真正開始深入閱讀,但從書封的設計風格和簡介中散發出來的那種沉靜、內省的氛圍,已經讓我感覺到它試圖帶領讀者進入一個超越日常瑣碎的維度。 我猜測,這類書籍通常不會給出標準答案,更像是提供了一個觀看世界的全新「濾鏡」,也許是藉由對話的形式,軟化了哲學思辨的硬度,讓讀者能更輕鬆地吸收那些深奧的道理。 總之,在實際翻閱之前,我已經被它勾起了強烈的求知慾,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我在現有認知框架之外的全新啟發,或許能幫助我釐清一些長久以來懸而未決的人生疑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