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台灣問俗小百科:100個日常民俗生活的問答題 (電子書)

圖解台灣問俗小百科:100個日常民俗生活的問答題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秀娥
图书标签:
  • 台湾民俗
  • 台湾文化
  • 风俗习惯
  • 民俗文化
  • 生活常识
  • 图解
  • 问答
  • 电子书
  • 台湾
  • 文化遗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求財(事業)」:想要發大財!但文武財神大不同;錢母、金雞母要如何招財?求財寶袋,又是求什麼財?
  「求功名考運」:拜文昌、求考運,攏底佳;供蔥變聰明、供蒜會算數、供芹菜好勤快。
  「求姻緣」:招桃花、求脫單,眉眉角角全攻略,拜好拜滿超靈驗,謝謝月老來牽成。
  「婚俗禁忌」:婚姻大事見招解招不採雷,通關達陣一次搞懂懶人包,打造百分百皆大歡喜。
  「求子」:求好孕,怎麼拜?女求紅花、男求白花,還要鑽燈腳?
  「求平安團圓」:沒人罩,也要有平安符、香火袋來罩,神明護體永保安康。
  「求壽」:添福添壽怎麼求?長生祿位加持護佑,萬壽無疆勝彭祖,吉祥話典故怎麼說?
  「求神明指引」:求神問事照步來,解憂除惑無罣礙,求的是什麼籤,好好瞧一瞧。
  「喪禮的禁忌」:人生旅程最後一哩路,別讓往生者不開心;禮天敬地諸事謹慎,趨吉避凶常保平安。

  以台灣民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民俗生活題材為主,將民間盛行的生命禮俗與信仰習俗提為焦點,設想一般人最常求問的疑惑,總共選出100個大小問題,再一一解答。有歷史典故、信仰儀式與相關禁忌,是親近民間習俗與信仰之前的通識功課,也是一般人希望獲得生命中各個成長階段與生命關卡的釋疑百科。更適合出國遊學、留學、打工度假、觀光旅遊、國際外交、商務往來等與外國人輕鬆打開話匣子,增進彼此文化交流的話題素材。

本書特色

  1.台灣廟宇文化與人民生活緊密連結,連外國人都為之著迷,並撰文著書推廣如何欣賞與深度旅遊,台灣擁有豐富多元的民間習俗與信仰,並且與四時進行式息息相關,讓人了解台灣的民俗與信仰就格外重要。本書強調以台灣現時具有指標性、最普遍的生命禮俗與社會習俗為提問焦點,分別以問「求財」、「求姻緣」 、「求子」、「求壽避禍」、「求平安團圓」等類別,以一般人最常求問的問題,專業分述其典故、儀式與禁忌,為解開讀者常見的疑惑。

  2.台灣的宮廟是世界最密集的地區,其中以民間信仰高達百分之45的人口佔最多數,但臺灣的民俗研究卻比不上媒體民俗報導,本書以近年在媒體上能見度最高的民俗活動為主軸,從表與裡的、由淺而深的問答,讓讀者可以進一步探索生活周遭上正在發生的種種慣習、民俗活動與儀式,在面對「祈求吉慶」的民俗源頭時,怎麼釐清祈求的疑問、怎麼看、怎麼拜,又怎麼參與,本書以民俗與心理的角度深入淺出述說與一般人在民俗信仰中最息息相關的問題,並以圖文並茂的方式,讓讀者在輕鬆問答的小百科中,認識台灣民俗活動與信仰儀式。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台湾民俗文化主题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尽,但不包含您提供的书名《圖解台灣問俗小百科:100個日常民俗生活的問答題 (電子書)》的具体内容。 --- 《府城風華:府城信仰與生活的百年縮影》 —— 一部深入探尋古都民俗脈絡的田野札記 書籍簡介: 本書並非一本百科全書式的知識彙編,而是一次深刻的「在場」經驗,旨在捕捉台南——這座台灣歷史的起點——在歲月長河中沉澱下來的信仰實踐與日常生活儀式。作者以敏銳的觀察力與紮實的田野調查為基礎,帶領讀者穿梭於古老的街巷、斑駁的廟宇,試圖解構那些外人看來或許陌生,卻是當地人生命結構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密碼。 全書結構嚴謹,分為「神祇的庇佑與祭典的脈動」、「歲時節令的儀式流轉」以及「巷弄裡的百年技藝與生活智慧」三大核心板塊,力求從宏觀的文化史視野,切入微觀的個人生活片段。 第一板塊:神祇的庇佑與祭典的脈動 此部分著重於府城廟宇文化的核心,探討的不僅是哪位神祇主祀,更深入挖掘其在地方社會結構中的角色定位與功能性。我們將從最核心的「開天眼」儀式開始,解析信徒如何透過特定的宗教儀式,建立與神聖領域的連結。 媽祖信仰的地域分流: 區別於其他地區的媽祖進香文化,本書特別聚焦於府城三大廟宇——大天后宮、赤崁樓定光廟與祀典武廟——媽祖的性格側寫與其在不同社會群體中的信仰側重。例如,某一宮廟的媽祖如何被視為航海守護神,而另一宮廟的媽祖則承擔了宗族內部的秩序維護職能。 地方守護神(境主)的權力邊界: 深入探討「境主」信仰在城市發展中的張力。在都市化進程中,傳統的地理區界(境)如何被重新劃分?探討不同境主廟宇間的「賽會」或「交陪」儀式,這些儀式如何體現地方社群的身份認同與相互制衡。 建醮與普渡的社會學意義: 詳盡分析大型建醮科儀的籌備過程,特別是「醮壇」的設置與「香陣」的組織。這不僅是宗教活動,更是社區資源整合、人力調配與社會階層互動的縮影。普渡活動中,對「好兄弟」(孤魂)的供奉禮儀,其背後隱含的倫理觀念,即「濟世渡人」的集體意識如何被強化。 第二板塊:歲時節令的儀式流轉 台灣的歲時節令儀式往往是儒家思想、民間信仰與在地物產結合的產物。本章節採取時間軸敘事,從農曆年的起始,貫穿至年尾的送神。 農曆年前後的「清與潔」: 著墨於傳統的「謝灶」(送灶神)與「清囤」(大掃除)儀式。探究這些儀式中,對舊物處理的禁忌與要求,例如何時可以丟棄舊家具,以及對「福氣」如何進行物理上的轉移與保留。 清明節的「尋根」與「祭祖」: 區分台灣北部與南部在掃墓禮俗上的差異。重點描繪府城地區特有的「金銀紙」的種類(如甲馬、百足等)及其燒化順序,並闡述「有土有後代」觀念在祖墳風水學中的實際應用。 中元節的「戲棚」與「平安宴」: 探討中元普渡中,搭設臨時戲台(「戲棚」)的文化意涵。為何必須演戲酬神?戲曲的內容選擇有何講究?解析這場盛大宴會背後,由「大戶」主導的社會責任與「好兄弟」的「受享」過程。 第三板塊:巷弄裡的百年技藝與生活智慧 此部分將視角從宏大的宗教儀式轉向日常生活的微觀層面,探討那些即將失傳的傳統工藝、飲食文化中的儀式性,以及口語傳說中的倫理道德。 傳統宗教工藝的傳承危機: 聚焦於金箔匠人、神像雕刻師以及廟宇彩繪師傅的技藝。本書記錄了幾位碩果僅存的老師傅的工作日常,他們如何運用傳統的顏料配方與工具,以及在數位時代下,年輕一代對這些古老技藝的疏離與看法。 飲食中的儀式化: 分析傳統辦桌文化中,菜單的編排邏輯。為何特定的菜色必須在特定的場合(如婚禮、壽宴)出現?例如,甜湯的種類(紅豆、芋圓、湯圓)在不同慶典中的象徵意義,以及「連桌」(連續幾天宴客)的社會壓力與禮數。 口述歷史與家族禁忌: 收集了數個府城老家族的口頭傳說,這些傳說往往是關於祖先如何克服困境、或因觸犯禁忌而遭受厄運的故事。透過這些故事,探討傳統社會中,規範行為的非正式機制是如何運作的。 本書特色: 本書的價值在於其豐富的田野資料與細膩的文本描寫。它避免了僵硬的學術術語,而是採用一種親近的、文學性的敘事方式,讓讀者彷彿親身參與了這些儀式。每一個章節都附有作者在現場拍攝的、未曾公開的紀實照片(僅描述文字,不包含圖片內容),用以輔佐對空間感和儀式氛圍的營造。這是一本獻給所有對台灣文化底蘊懷抱熱情讀者的深度探索之作。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秀娥


  臺灣省雲林縣人,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

  ◆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所等研究助理、真理大學宗教系兼任講師、大葉大學兼任講師。
  ◆現職民俗文化研究者,從事臺灣漢人曲藝文化、民間信仰文化、歲時節慶、生命禮俗等研究多年。
  ◆著有《蘇府大二三王爺開基祖廟鹿港奉天宮志》、《祀天祭地—現代祭拜禮俗》、《台灣傳統生命禮儀》、《台灣民俗節慶》、《鹿港的信仰與曲館研究》、《台灣的生命禮俗:漢人篇》、《圖解台灣傳統生命禮儀》、《圖解台灣民俗節慶》、《圖解台灣喪禮小百科》、《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等專書。

 

图书目录

推薦序:入境問俗、社會和諧、身心安頓
自序:民俗寶地,豐厚文化
前言:問俗百種,求解釋疑

問「求財(事業)」
1.雖然努力工作賺錢,為何還需要祈求財神爺降臨?
1-1.你知道民間俗信吃芋頭可以找到好工作嗎?
1-2.你知道民間俗信柿子可以帶來事事如意嗎?
2.財神爺是怎麼來的,究竟祂是誰?
3.財神爺不只台灣有?不同宗教也求財神?
4.台灣有好多財神爺,為何又有「文財神」、「武財神」之分?
4-1.哪些是文財神?
4-2.哪些是武財神?
5.五路財神、八路財神,到底怎麼分?
6.動物神也會招來財富?
7.財神爺來不來,風水也能知道?
8.不要小看春聯與年畫,原來它們也可招財?
9.過新年迎新春,求財有撇步,但一些禁忌還是不能鐵齒?
9-1.歲末至年初忌諱討債或還債?
9-2.新春期間忌諱掃地、倒垃圾?
9-3.歲末兜售財神年畫的禁忌?
9-4.新春拜土地公可求財?
9-5.商家開市迎祭財神需留意何事?
10.發財金怎麼來?又有哪些種類的發財金?
11.如何跟神明求發財金當錢母?
12.如何跟神明求財寶袋?
 
問「求功名考運」
13.求功名、考運要拜什麼神?
14.文昌帝君的由來與傳說?
15.五文昌是指什麼神?
16.魁星踢斗與功名有何關連?
17.你知道傳說古代拜魁星爺用狗肉嗎?
18.求考運要用什麼供品來祭拜?
19.手握文昌筆等於智慧筆?
20.為何祭孔大典後,民眾熱衷於拔牛毛?
21.求考運拜什麼供品就可以「包中」?
22.想要「三元及第」的好兆頭要拜什麼供品?
 
問「求姻緣」
23.為什麼月下老人是掌管未婚男女姻緣的神祇?
24.台北霞海城隍廟主祀城隍爺,為何廟裡的月下老人卻名聞遐邇祭拜踴躍?
25.各家宮廟有不同儀式,如何向月老祈求好姻緣?
25-1.台北霞海城隍廟的祈求方式?
25-2.萬華龍山寺的祈求方式?
25-3.芝山巖惠濟宮的祈求方式?
25-4.松山霞海城隍廟的祈求方式?
26.你知道台灣有哪十大月老廟嗎?

問「婚俗禁忌」
27.不宜結婚月份的禁忌:
28.迎親時,忌諱給哪些人觀看?
29.迎親隊伍中若逢「喜沖喜」,該如何處理?
30.迎親隊伍中若逢「凶沖喜」,該如何化解?
31.為何新娘入門時忌諱踩夫家的門檻?
32.新娘入門時,哪些人要先閃避一下?原因為何?
33.新娘房忌諱給哪些人進入?
34.什麼是城隍夫人的幸福鞋?
35.為何要攪動台南重慶寺月老尊神的醋矸?
 
問「求子」
36.民間信仰中為何稱女性神祇為「夫人媽」?
37.「夫人媽」在台灣包括哪些女神?
38.生育求子為何要求註生娘娘?
39.要轉大人為何要拜七娘媽?
40.七娘媽亭有什麼作用?
41.為何要寫契子書?
42.乞龜為什麼還分喜龜、丁龜、平安龜、財氣龜等,代表什麼意義?為何要乞龜還龜?
43.夫人媽也可以收驚?
44.求子可以「躦燈腳」、「求燈」、「探花欉」?
45.換肚可以求子?要如何換肚?
46.白花代表什麼?紅花代表什麼?
47.久婚未孕可以祈求花公花婆?花公花婆又是誰?
48.本命花園、本命花欉、本命樹欉是什麼?
49.「栽花換斗」可以生男丁?
 
問「求平安團圓」
50.台灣人拜神明求平安賜福?
51.拜神明時要準備什麼祭品?
52.如何跟神明求取信物保平安?
53.如何成為神明的契子,讓神明長久保佑平安?
54.如何成為神明的效勞生?
55.為何「三元節」要拜湯圓?湯圓又代表什麼意思?
56.為何半年節要拜湯圓?半年圓是什麼?
57.為何民眾要補「年中運」?
58.為何台灣民間習慣年底要「謝平安」?
 
問「求壽」
59.民間習俗為何以烏龜為長壽的象徵?
60.「乞龜」是什麼?代表什麼意思?
61.「還龜」是什麼?
62.「龜上壁」是指什麼意思?
63.傳統習俗幾歲以上才可以做壽?
64.小壽是幾歲?
65.中壽是幾歲?
66.大壽是幾歲?米壽是幾歲?耆壽是幾歲?
67.百歲之壽又稱什麼?
68.丈母娘要幫女婿做壽,幾歲時要做呢?
69.民間做壽會贈送什麼為賀禮?
70.壽桃為何可以帶來長壽?
71.王母的蟠桃會為何如此受歡迎?
72.祝福「松柏長青」也可以帶來長壽?
73.祝福「龜壽鶴齡」也可以帶來長壽?
74.為何道教儀式「祝燈延壽」時敬獻燈燭可以延壽?
75.「祝燈」時主要是祈請天尊來祝旺元辰?
76.一般道教斗燈的斗筒會擺放哪些辟邪吉祥的器物?這些器物又代表什麼含意?
77.「燈」在傳統民俗與信仰上有哪些象徵意義?
 
問「求神明指引」
78.如何向神明卜筶請示問題?
79.筶杯的起源是什麼?聖杯、伏杯、笑杯是什麼?
80.如何向神明求籤詩指引迷津?
81.你知道籤詩有分「運籤」和「藥籤」?「藥籤」還有分大人科、小兒科嗎?
82.什麼是抽中「籤王」?什麼是「籤頭」?什麼是「上上籤」?什麼是「下下籤」?
83.你知道上三炷香可以得到神明香譜的指示嗎?
84.什麼是「添油香」?
85.有事請求時,如何向神明許願?為何許願後一定要記得還願?
86.什麼是神明所賜的「藥引」?
87.什麼是神明賜予的「爐丹」?
88.怎麼求神明的「中甌茶」?
89.平安符是什麼?符是怎麼畫出來的?符的基本結構是什麼?
90.不小心卡陰或卡到靈時,可以怎麼護身保平安?
91.到廟宇拜拜有何禁忌與規矩要注意?
92.為什麼傳統信仰中女性的經血會被視為禁忌與不潔?
93.為何坐月子的產婦與踏入月內房者,不要碰觸廟裡的法器?
93.家有喪事為何會在一年內,最好不要到廟裡拜拜?
94.為何家有喪事,一年內最好不要去朋友家裡拜訪?
 
問「喪禮的禁忌」
95.為何陰曆七月通常不辦出殯喪禮?
96.為何包喪禮的白包奠儀,錢或鈔票要用奇數?
97.參加喪禮後,為何要用淨水灑身體?
98.參加火葬場的火化喪禮後,為何要跳過火堆來過火?
99.參加喪禮告別式後,道長為何要給「清淨符」?怎麼使用?
100.喪禮結束,為何要吃「散筵桌」?主家送給來幫忙的親友「散筵(緣)金」又是什麼?
 
參考書目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529505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42.7MB

图书试读

前言

問俗百種,求解釋疑


  本書以台灣民眾日常生活最息息相關的民俗生活題材為主,將民間盛行的生命禮俗與信仰習俗列為提問焦點,分別以問「求財(事業)」、「求功名考運」、「 求姻緣」、「 婚俗禁忌」 、「 求子」、「 求平安團圓」、「 求壽」、「 求神明指引」、「 喪禮的禁忌」等類別點題,總共列出一百個問題,再一一解答。 另以一般人最常求問的問題,即希望獲得生命中各個成長階段與生命關卡的平安順遂與祈祝滿願,並針對這些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民俗提問,介紹其歷史典故、信仰儀式與相關禁忌,試圖為有興趣的讀者解惑。

  人們希望獲得富裕的生活,以避困頓的經濟條件,所以台灣民間發展出許多文財神和武財神的崇奉信仰與習俗,跟著普遍大眾求財的願望,也產生許多滿足民眾求財求錢母、金雞母、求財寶袋等的相關活動與習俗。若有考試需求的學子和士子,則盛行一些求功名的信仰習俗,拜文昌帝君或五文昌等,或是拜魁星夫子、拜孔老夫子求智慧毛、智慧筆等,都是一些很有趣的習俗。要順利高中,則要準備相關的供品,蔥、蒜、芹菜等,又分別寓意聰明、會計算、勤快等,這也是華人文化所發展出來的特殊民俗信仰活動。

  至於有求姻緣的人,則盛行拜月下老人,國內月老殿日益流行,媒體也爭相報導,每家崇奉月老的相關祭品或求拜習俗也略有不同,國內媒體還盛行十大月老廟的排行,提供給有需要的民眾參考。婚配成功後,民眾也懂得感恩,會答謝喜餅,或贈送喜糖到廟方,好分享給其他民眾,一同沾沾新人的喜氣。

  新人結婚期間,因為雙方來自不同家庭背景要聯姻結合成家,古代傳統也產生一些相關的民俗禁忌,避免沖煞,危害新人,所以有煞氣的生肖,如肖虎的,往往是避諱探望新娘房的,而新娘迎入門時,也為防「姑鬥」的閩南語諧音「孤獨」,有不好的兆頭,因此翁姑、小姑等都要暫時避開一下。

  順利成婚後,人們最希冀的便是生得一男半女,加上傳統中國宗法社會的強調,所以台灣地區傳習的風俗,也是重男輕女的觀念,導致新人結婚後,承受傳宗接代的莫大壓力,因而民間也發展出因應求子的許多習俗,如到寺廟求取紅花(想生女者),或是求取白花(想生男者);或是元宵時到寺廟卜筶求取神明的指示,想生女者(求紅燈籠),或想生男者(求藍燈籠或黃燈籠),皆可祈求;也有元宵躦燈腳,好求得生男嗣好兆頭等風俗;也有求道教法師幫忙行「栽花換斗」儀式,好如願生兒育女。

  組成家庭後,往往也希望超自然的神明和祖先可以庇佑平安團圓,所以在日常的祝禱中,也會希求獲得神明的特別庇佑,而有祈求神明平安符、香火袋、信物隨身保平安等習俗。三元節或特殊節日祭拜中,也強調拜湯圓,以湯圓圓圓滿滿的形狀,祈求帶來闔家團圓,圓圓滿滿的美好願望。

  民間還盛行補運習俗,好脫去厄運換來運途順遂,道教信徒還有年頭補年頭運,年中補年中運,年尾補年尾運的說法。其中漳州人後裔年中吃「 半年圓」的時節,也正是補年中運的好時節。

  民眾的諸多願望中,期望獲得長壽、延壽者,也比比皆是,否則有諸多榮華富貴也享用不到。所以民間也因應產生許多祝壽的習俗,傳統習俗未滿五十歲者,無法稱壽,以前只能過小生日,必須滿虛歲五十歲,才能做壽,有六十歲的小壽,七十歲的中壽,八十歲的大壽,而長命百歲的人瑞,又能子孫滿堂者,往往被眾人所稱羨。也因此,民間以各式食材或錢幣所製作成的壽龜或金錢龜,便深受民眾所喜愛,而有乞龜還龜之俗。道教北部正一派儀式中,又有祝燈延壽的科儀,祈請燈光普照大天尊等,祝願信眾元辰光彩,消災延壽,也是民間宮廟中每行建醮所必行的科儀,關乎許多信眾祈求延壽賜福的願望。而民間盛行為壽星送祝壽賀禮,也發展出許多美好的賀詞,如壽比南山、萬壽無疆、松柏長青、松鶴延齡等,而民間也往往會以眾仙齊赴王母娘娘的蟠桃會,來搬演祝壽的扮仙戲。

  當人們在生活與工作過程中,可能遇到各種困境或挑戰,或是疑難雜症之頑疾,導致家庭一時陷入困境,因而有信仰的人,可能會尋求宗教方式的協助,而有「 求神明指引」的相關信仰和習俗的產生,其中如何卜筶、如何求神明的信物、如何求神明的中甌茶、什麼是神明的「爐丹」、什麼是神明信物所做的「藥引」等等,都是有傳統宗教信仰行為的民眾所熟悉的。

  而民間也盛行求籤詩指引,籤詩又有一般的運籤、藥籤之別,一般運籤中又有特殊的籤王(籤頭)、籤尾之別,或是上上籤和下下籤之別。藥籤則有成人科藥籤和小兒科之別,都是因應民眾的需求而設。

  此外,要進入神明神聖的殿宇,又有何基本的禁忌需要遵守,這也是一般信眾所必須瞭解的,才不會因為不瞭解而誤觸禁忌,導致無意中破壞廟宇中神聖的法器或法物,以免遭致不祥。民間常強調月經期婦女、坐月子者(入產房者)、家有喪事者,這三類人在傳統觀念中被視為不潔的,盡量不要踏入廟中,最好避免碰觸神聖的法器或物品。

  上述中又以喪事的不潔最為嚴重,而台灣民間也相對的產生出有關喪禮的禁忌,諸如陰曆七月最好不要辦喪事,白包的奠儀又要怎麼包才符合禮數? 為何參加喪禮後,要以淨符水淨身? 為何喪禮結束前要過火除穢? 喪禮結束後的平安宴,為何又稱「 散筵桌」? 為何吃了「 散筵桌」,還要給前來幫助的親友,一戶一份散筵(緣)金? 若對上述這些民俗問題感到好奇,靜靜閱讀本書,當會獲得釋疑。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說,一開始看到「問俗小百科」這個書名,我還擔心內容會不會太過於百科全書式的條列,讀起來會很沉悶。結果實際翻閱後,發現我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這本書的編排非常聰明,它把一百個問題拆解得非常細碎,每一個小單元都像是一個獨立的故事,讓人忍不住想一頁接一頁看下去。對於我這種工作忙碌、沒什麼時間做深度閱讀的人來說,這種設計簡直是救星。 尤其是一些生活中的小細節,像是「為什麼南部有些地方拜拜不用準備碗筷」這類超級地方性的知識,竟然也能被涵蓋進來,讓我感到非常驚喜。這顯示作者在田野調查上是下足了功夫的,而不是只擷取一些通俗廣為流傳的說法。它讓我意識到,即便是同在台灣,不同縣市、不同族群間的民俗習慣其實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這本書不只傳遞了知識,更像是在引導我們去觀察、去發現自己身處的社會環境中,那些被忽略的文化脈絡。

评分

翻開這本書,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清爽」。編排乾淨俐落,配色溫和,完全不像傳統的民俗書籍那樣給人沉重或嚴肅的印象。這種視覺上的舒適感,大大降低了接觸這些傳統知識的門檻。對於那些覺得民俗文化很「距離遙遠」的人來說,這本書絕對是個友善的入口。我特別喜歡它處理敏感話題的方式,像是關於禁忌和「好兄弟」的描述,都拿捏得非常得體,既尊重了傳統信仰的嚴肅性,又不會讓非信徒感到壓力。 總之,這本書成功地將一百個零散的民俗知識點,串成了一條清晰的文化路徑。它不是那種要你刻意去「傳承」什麼的壓力,而是提供給你一種「理解」的工具。讀完後,我會更留意身邊發生的各種儀式,也會更願意跟長輩多聊幾句,因為現在我知道該問什麼,也更懂得如何去欣賞那些細微的文化痕跡。這是一本可以放在客廳、隨手翻閱,每次都會有新收穫的好書,非常推薦給想輕鬆了解台灣生活底蘊的朋友。

评分

對於我們這種「半新不舊」的世代來說,很多傳統習俗已經變得有些陌生,但心裡又隱隱希望能夠了解一點根源。這本《圖解台灣問俗小百科》恰好填補了這個空缺。它不是要你回到過去,而是要幫助你在現在的生活中,更好地理解你身邊發生的事情。書中對於「時節」的解釋特別有感觸,像是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或是中元普渡的儀式,透過問答,讓我們更清楚知道這些節日背後的情感投射。 我個人是偏愛那些帶有生活智慧的解釋。例如,書中提到某些習俗其實是早期社會為了維繫人際關係或資源分配而發展出來的技巧。這樣一解構,那些看似迷信的行為,頓時就帶有了實用的社會功能色彩,變得很容易理解,甚至讓人會心一笑。它讓我感覺到,我們的祖先其實是非常務實的,他們用這些儀式來管理生活中的不確定性。閱讀的過程,就像是重新整理了自己對「台灣人」這個身份的認知地圖,變得更踏實、更有底氣。

评分

這本《圖解台灣問俗小百科:100個日常民俗生活的問答題》真是太有意思了,我最近剛把它看完,發現裡面好多內容都跟我們從小到大接觸到的習俗有連結,但以前都只是「照做」,沒想過背後到底藏著什麼意義。舉例來說,過年拜拜的順序、清明掃墓的眉角,甚至是婚喪喜慶中的一些小細節,書裡都用很輕鬆的方式帶過。最讓我驚喜的是,它不只是單純的知識羅列,而是透過問答的形式,讓讀者自己去思考和連結生活經驗。 我個人覺得,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很「接地氣」。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民俗學研究,而是紮紮實實地貼近台灣庶民的生活。像是提到「為什麼嫁妝車要繞幾圈」或是「送客時為何要給糖果」,這些都是我們在親友婚禮上常常看到的場景,但很少有人會去深究。作者很會抓這種「好像很常見,但其實不太懂」的癢處,然後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解釋清楚。我覺得這對於年輕一輩來說,是個很好的文化入門書,至少在親戚朋友問起時,不會一問三不知。而且,圖解的部分真的有加分,讓原本可能有點枯燥的解釋變得生動有趣,讓人讀起來沒有壓力。

评分

我向來對傳統文化有種既親近又疏離的感覺,總覺得要深入了解得去啃那些厚重的學術著作,但看到這本《圖解台灣問俗小百科》,完全顛覆了我的印象。它給我的感覺就像是跟一位很懂生活哲學的長輩在聊天,輕鬆隨性,但每一句話都藏著學問。我特別欣賞它在描述這些民俗時,並沒有用一種「非黑即白」的絕對態度,而是會帶到隨著時代變遷,有些習俗其實已經在轉化、在淡化。 書中對一些禁忌的探討也相當細膩,它不會只告訴你「不能這樣做」,而是會去探討這個禁忌背後的社會心理基礎,以及在現代社會中,我們該如何看待和調適這些傳統規範。例如,關於風水和地理的觀念,它不是迷信地推崇,而是探討古人如何試圖在環境中尋求秩序感和安全感。這種開放的討論方式,讓我讀完後,對很多以前覺得「莫名其妙」的規矩,有了更寬容的理解。這本書在文化傳承與現代生活的拉扯中,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平衡點,值得推薦給所有對台灣文化有好奇心的朋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