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宗法─羅盤易理揭秘(基礎班) (電子書)

中華民族宗法─羅盤易理揭秘(基礎班)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世賢
图书标签:
  • 宗法
  • 罗盘
  • 易理
  • 风水
  • 中华文化
  • 传统文化
  • 命理
  • 玄学
  • 电子书
  • 基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坊間的羅盤有多種版本,含三合、三元、玄空…等盤,各門各派論述不盡相同,有些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昊天羅盤(金氏世界紀錄最大羅盤)內容含地盤、天盤、無極盤。其曆卦編易講求「易之圓、經之用」;本門「數術宗」傳授易理邏輯,各圈的曆卦運用皆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為將華人祖先的羅盤智慧得以永續傳承,彙整雲林科技大學推廣教育「易經羅盤研究班」的教學投影片編成《中華民族宗法──羅盤易理揭秘》,基礎班以講授地盤為主,中級班講授天盤、無極盤,教學影片已上傳YouTube,請搜尋/羅盤講座,並對照本書研習,將收事半功倍之效。
《周禮》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由此可知《易經》有三個版本;昊天羅盤採用伏羲八卦(經線兩端陰陽平衡),而非文王八卦(經線兩端陰陽未平衡),羅盤編易「曆卦合一」就是不外傳的《連山易》和《歸藏易》,而非《周易》。
昊天羅盤「數術宗」的編易數理邏輯如下:
曆的15天=卦的16天。月亮曆,60曆÷4象=15曆;64卦÷4象=16卦。
曆的16倍=卦的15倍。無極盤,60曆×16倍=960曆;64卦×15倍=960卦。
曆的16周=卦的16周。太陽曆,960曆÷60曆=16周天;64卦÷4卦=16周天。
俗云:「羅盤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天文者,曆也,係時間的四柱(年、月、日、時);地理者,卦也,即磁場的八卦方位(坐向),其運用講求曆卦合一,方知羅盤哲理之奧祕,學習羅盤免背誦,因為曆、卦均詳載於盤面上,理解後即可體悟易學之妙。
華夏文化溯源:探尋古老智慧的傳承與演繹 這部深度探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的著作,旨在引領讀者穿越時光的長河,深入理解數千年來影響中華文明發展的核心思想與實踐體系。全書不拘泥於單一學科的範疇,而是以宏觀的視野,將歷史演進、哲學思辨、社會結構乃至日常倫理緊密結合,力求勾勒出一幅完整而細膩的文化圖景。 第一部分:歷史的長軸——中華文明的基石與形塑 本部分著重梳理中華文明的源起與早期發展階段,探討奠定民族精神特質的關鍵歷史節點。 一、 文明的曙光與早期社會形態 我們從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講起,考察早期部落聯盟的形成、生產力的初步發展,以及早期圖騰崇拜與原始宗教信仰的雛形。重點分析良渚文化、紅山文化的禮器制度,探討其如何預示了後世「禮」的雛形。 二、 禮樂文明的確立與周代社會結構 詳述周公制禮作樂的歷史意義,這一環節是理解中華政治倫理的關鍵。深入剖析西周的宗法制度(此處僅從社會組織層面探討,不涉及術數應用),論述「分封制」與「宗法制」如何構成穩定的社會金字塔,以及「德」與「天命」觀念的辯證關係。探討等級制度、血緣維繫與倫理規範在維持數百年統治中的作用。 三、 諸子百家的思想激盪與文化定型 戰國至秦漢時期,是中華思想最為活躍的時期。本部分將聚焦於幾大主流學派的核心思想: 1. 儒家思想的內核: 強調「仁、義、禮、智、信」,探討孔孟荀三家在理想人格塑造與政治主張上的異同。特別關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實踐路徑。 2. 道家哲學的宇宙觀: 闡釋老莊哲學中對「道」的體悟,探討其自然無為的政治智慧與個體精神的自由追求,及其對後世藝術、醫學的深遠影響。 3. 法家與墨家的社會功能: 分析法家如何從根本上革新國家治理體系,以及墨家「兼愛」、「非攻」的社會理想與其實踐性。 四、 融合與轉化:兩漢至魏晉南北朝的文化調適 探討漢代「獨尊儒術」後,儒家思想如何吸收陰陽五行學說,從純粹的倫理學過渡到涵蓋宇宙論的宏大體系。同時,論述佛教自東漢傳入後,與本土思想的相互影響,特別是佛教禪宗如何與道家思想相互滲透,重塑了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 第二部分:倫理的內核——家族、宗族與社會秩序 本部分深入探討支撐中華社會運作的最基本單元——家族與宗族,闡釋其在道德傳承中的核心地位。 一、 孝道倫理的建構與實踐 「孝」被視為百善之先,本部分將探討孝道如何從家庭倫理延伸為國家政治倫理(「移孝作忠」)。分析不同歷史時期對「孝」的詮釋變化,以及「慎終追遠」、「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等觀念對個人行為準則的約束力。 二、 宗族制度的組織與功能 剖析宗族(Clan)作為社會穩定器的作用。論述族譜(家乘)的編修意義,它不僅是血緣的記錄,更是道德規範的載體。探討祠堂(家廟)在教育、儲蓄、仲裁糾紛中的實際功能,以及宗族義務對個體權利的制約。 三、 婚姻與繼嗣:家族延續的法理 解析傳統社會中婚姻的本質——「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後世」。探討一夫一妻多妾制下的家庭權力結構,以及繼嗣制度如何保障家族財產的穩定傳承和血脈的延續性。 第三部分:宇宙觀與生命哲學——傳統的整體論視野 此部分聚焦於古代知識分子對人與自然、人與宇宙關係的理解,探討傳統哲學如何形成一種兼容並蓄的整體觀。 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體系 詳細闡述「天人合一」的哲學意涵,強調人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而非主宰者。分析古代天文觀測、曆法制定如何服務於農業社會的時序安排,體現了順應自然規律的務實精神。 二、 陰陽五行的基本概念及其應用範疇 介紹陰陽學說的對立統一法則,以及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剋關係,作為理解事物運行變化的基礎模型。著重探討這些概念如何被廣泛應用於醫學、文學、曆法乃至士人的日常品評之中,體現了古人試圖用一套統一的符號系統來解釋萬物的努力。 三、 易學思想的哲學底蘊(非術數應用層面) 探討《周易》作為「群經之首」的地位,重點闡釋其核心哲學——變易、不易、簡易。分析卦爻辭中蘊含的處世智慧,如「時中」的把握、君子自強不息的精神,以及對世事無常的深刻洞察。強調其對中華民族審慎樂觀、知進退的處世態度的影響。 第四部分:藝術、教育與民間信仰的文化載體 最後一部分考察中華傳統思想如何在藝術形式與日常生活中得以體現和傳播。 一、 詩詞歌賦中的倫理投射 分析唐詩宋詞中常見的主題,如懷古傷今、山水寄情、邊塞憂思等,如何反映出特定歷史時期知識分子的政治抱負與道德操守。例如,山水田園詩中對簡樸生活的嚮往,是對官場傾軋的一種精神避世。 二、 傳統教育中的人格塑造 考察科舉制度下,蒙學讀物如《三字經》、《百家姓》等如何系統性地傳播核心價值觀。探討私塾教育中「尊師重道」的確立,以及「學而優則仕」的社會動力。 三、 民間信仰與節慶儀式 介紹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重要節日背後的文化意涵,它們是維繫家族情感和地域共同體的重要儀式。探討土地公、灶神等地方神祇在規範社區道德行為中的潛在作用。 --- 結語: 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多維度的視角,讓讀者得以全面領略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積澱下來的智慧結晶。它不僅是歷史的陳述,更是對民族精神氣質的深層次解讀。通過理解這些根植於土地和血脈之中的思想體系,方能更清晰地認識當代中華社會的底色與未來發展的文化張力。

著者信息

陳世賢1961年生,先祖「潁川堂」自大陸移居台灣;其在教育界服務39年,曾任職北港高中、台灣省教育廳、中國醫藥大學、雲林科技大學等單位。因緣際會擔任「中華昊天易經羅盤學會」理事長,與雲林科技大學合作開授推廣教育「易經羅盤研究班」。
昊天羅盤原不外傳,今能外傳係得自羅經學會創辦人彭暐榮師尊(黃帝156代孫)允諾,冀望將華人祖先智慧得以永續傳承,彙整羅盤推廣教育班的教學投影片編成《中華民族宗法──羅盤易理揭秘》,俾供易學研究之參考。
2004年陪同夫人返江蘇睢寧探親;2018年與江西財經大學研究員宏聞老師赴江西雲居山真如禪寺進行羅盤文化交流,俾為前中國佛教會長一誠大師圓寂舍利塔選址,祈將華人祖先羅盤智慧發揚光大。

图书目录


自序
第一章 昊天羅盤簡介(上)
第二章 昊天羅盤簡介(下)
第三章 羅經盤發展史
第四章 起曆點、起卦點
第五章 編曆邏輯(萬年曆)
第六章 曆沖
第七章 曆合
第八章 交年
第九章 三合、三沖
第十章 編卦邏輯
第十一章 易入邏輯(一)
第十二章 易入邏輯(二)
第十三章 易入邏輯(三)
第十四章 易入邏輯(四)
第十五章 120 陰陽曆
第十六章 正經
第十七章 天人地祈福日
第十八章 曆行四柱
第十九章 地盤擇日
第二十章 地理風水
第二十一章 八動開工
結語
誌謝
附件
附件一. 雲林科技大學推廣教育易經羅盤研究班(基礎班)講授大綱
附件二. 雲林科技大學推廣教育易經羅盤研究班(基礎班)教學影片
附件三. 太陽行曆 60甲子曆
附件四. 萬年曆/720曆
附件五. 行曆沖合對照表
附件六. 伏羲八卦/連山64卦
附件七. 昊天羅盤108圈名詞
附件八. 陰陽曆/60陽/60陰
附件九. 120甲子陰陽曆
附件十. 陰陽曆/換算對照表
附件十一. 無極盤~1(子方位)
附件十一. 無極盤~2(丑方位)
附件十一. 無極盤~3(寅方位)
附件十一. 無極盤~4(卯方位)
附件十一. 無極盤~5(辰方位)
附件十一. 無極盤~6(巳方位)
附件十一. 無極盤~7(午方位)
附件十一. 無極盤~8(未方位)
附件十一. 無極盤~9(申方位)
附件十一. 無極盤~10(酉方位)
附件十一. 無極盤~11(戌方位)
附件十一. 無極盤~12(亥方位)
附件十二. 經線行曆沖對照表
附件十三. 參考文獻
附圖
附圖一. 昊天羅盤圖
附圖二. 天闕圖
羅盤揭秘特展~活動照片剪輯

图书序言

  • EISBN:9789864713004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0 K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看到这本书的书名,立刻就被吸引住了。“揭秘”这两个字,让我感受到一种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易理的精髓在于其变易性,它不是一套僵硬的规则,而是一种动态的思维模式。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在我学习的过程中,激发我更多的思考,而不是简单地让我去死记硬背。我希望它能引导我去思考“天人合一”的观念是如何通过罗盘的刻度体现出来的。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练习册或者互动式的学习单元,那就太棒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内化这些知识,而不是看完了就忘了。对我来说,学习易理更像是一种自我修行的过程,期望这本书能成为一个好的引路人。

评分

说实话,现在市面上的这类书籍,很多都是为了迎合市场而出版的,内容上常常缺乏深度和系统性。我比较注重的是作者的专业背景和行文的严谨性。我希望这本书在讲解“宗法”这个概念时,不仅仅是停留在家族血缘的层面,而是能将其与易理中的“秩序”和“传承”联系起来。这对我理解传统社会结构和个人在其中的定位非常重要。如果能深入剖析不同流派的观点差异,并给出作者自己的独到见解,那就更好了。另外,我很关注书中对现代社会的反思,毕竟我们的生活环境已经和古代大不相同,如何将古老的智慧应用到现代的都市生活中,是这本书能否真正“立足”的关键。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个既尊重传统又面向未来的视角。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很有份量,涵盖了“中华民族”、“宗法”、“罗盘”、“易理”这几个大主题,感觉内容会很扎实。我最感兴趣的是“宗法”和“罗盘”的结合点,这通常是市面上很少被深入探讨的环节。宗法代表的是一种社会秩序和伦理规范,而罗盘是用来勘测地理和时间能量的工具,这两者如何相互作用,共同构筑起一个和谐的居住环境,是我非常想了解的。我希望作者能提供一些历史文献的引用,或者不同时期对罗盘使用规范的演变过程的介绍,这能让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更高。如果能在一本“基础班”的教材中就触及到如此宏大的体系,那这本书的价值绝对超乎想象。

评分

我最近在整理家里的旧书,发现很多关于风水的书都写得太“玄”,很多术语都让人望而生畏。我希望这本书在“基础班”的定位上,能真正做到平易近人。比如,在解释五行、八卦这些基础概念时,能不能用更清晰的图表和类比来辅助说明?我特别关注如何将抽象的数理逻辑转化为直观的感受。如果作者能分享一些他自己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顿悟”时刻,那就更好了,这能增加书籍的亲和力,让我们觉得学习这些知识是可达成的目标。我希望它能帮我建立一个稳固的知识框架,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那种古朴中又不失现代感的排版,真的很有吸引力。我一直对传统文化中的风水、易经这些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市面上的书籍往往不是过于艰涩难懂,就是流于表面,讲得云里雾里。我期待这本书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能从基础开始,循序渐进地带领我们进入这个深奥的领域。特别是“罗盘”这个核心元素,我希望能看到更深入的解析,不仅仅是工具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其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空间布局的智慧。期待它能提供一个扎实的入门基础,让初学者也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智慧的魅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迷信的层面。希望作者能用生活化的语言,结合实际案例,将这些复杂的概念阐释清楚,让我们可以学以致用,理解我们生活周遭环境的能量流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