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長大哉問:海軍基礎知識與歷史事典 (電子書)

艦長大哉問:海軍基礎知識與歷史事典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海擘
图书标签:
  • 海軍
  • 軍事
  • 歷史
  • 艦船
  • 戰鬥
  • 海洋
  • 日本海軍
  • 基礎知識
  • 事典
  • 電子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海軍相較於陸軍、空軍,是一個截然不同的軍種,曾經在海軍服務過的人更能夠體會軍種的獨特性!人類有了船隻之後,海上運輸與海上作戰的需求隨之而來,不但演化出與陸地不同的船上生活,在作戰方面也衍生出不同的方式,更孕育出這一支專門在海上運輸與作戰的艦隊,當然這個海上實力的背後是更高層級的國家利益。

  由於西方海軍歷史悠久,我國海軍在效法西方海軍的過程中,許多的傳統、歷史與文化也隨之引進,百年來融合了我國本身的傳統與文化,而有了屬於我們自己的海軍文化。

  相信許多讀者看了這本書後,一定會有人質疑或提出不同的看法!不過,先不要急著對這本書提出錯誤與質疑!許多海軍的規定、甚至傳統,在每個時空因素之下難免會有差異,許多以前的做法也會改變,規定也不盡相同,甚至每艘船都有些微的差異性,因此讀者看到書中所寫的與你所認知不同時,也不要太訝異。

  有個海軍長官告訴晚期學弟的一句話就可以道盡為何會有這些差異性了:「陸軍軍官照規定寫的去做就對了!而海軍軍官呢?只要是規定沒有寫的,都可去做!」這樣的思維,絕對會產生與規定制度之間的差異出現,更何況「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海軍艦長領導風格,許多瀟灑而有意思的文化便油然而生。

  不要預設立場或帶著成見,放鬆心情來看這本書吧!!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假设的、与《艦長大哉問:海軍基礎知識與歷史事典》内容无关的图书简介。 --- 《迷霧中的航標:十七世紀歐洲大西洋貿易與國家權力轉移》 內容簡介 一窺波濤洶湧的商業網絡與帝國興衰的關鍵時代 本書深入探討了十七世紀——一個被譽為「革命的世紀」——歐洲在北大西洋地區所經歷的劇烈經濟結構變革與地緣政治重塑。不同於僅關注海戰或艦隊規模的傳統敘事,本研究聚焦於支撐起新興殖民帝國的複雜商業體系、金融創新,以及貿易路線的激烈爭奪,如何深刻地影響了歐洲權力平衡的最終走向。 十七世紀,是舊有地中海商業霸權逐漸式微,而以荷蘭、英格蘭和法國為首的國家開始主導跨大西洋經濟活動的關鍵轉捩點。這段時期,貿易不再僅是國家行為的附庸,而是成為了國家財富與軍事潛力的核心來源。本書旨在揭示,正是通過對新世界物產(如糖、菸草、白銀)的控制和對新航路的開拓,才使得歐洲國家得以積累資本,支持長期的軍事擴張與行政集權。 第一部分:商業革命的引擎——新興商業實體與金融體系的誕生 本卷首先剖析了在國家許可下蓬勃發展的特許貿易公司,特別是荷蘭東印度公司(VOC)和英國的東印度公司(EIC)。我們不僅探討了這些公司在亞洲和美洲建立的貿易站與種植園體系,更著重分析了它們在金融創新上的貢獻,例如股份制、遠期合約與證券化交易的雛形。這些創新如何有效地分散了風險,並將廣大社會的閒置資本轉化為驅動帝國擴張的動力,是本部分的核心議題。我們將仔細比對不同國家的公司治理結構,分析它們在面對政治干預和市場波動時的韌性與局限性。 此外,本書深入研究了「重商主義」思想在這一時期的理論發展及其在國家政策中的實踐。從法國的柯爾貝爾主義到英國的《航海法》,貿易保護主義如何被用來鞏固本土工業並削弱競爭對手,以及這些政策對殖民地經濟發展所造成的深遠影響,都將得到詳細的闡述。 第二部分:地理的重塑——跨大西洋貿易網絡的建立與衝突 十七世紀的貿易版圖是動態且充滿暴力的。本書的第二部分將焦點轉向具體的航線、港口與貨物。我們詳細描繪了從加勒比海的糖島到北美東岸的菸草種植園,再到西非海岸的奴隸貿易鏈條是如何被系統性地組織起來的。這不僅是經濟活動的描繪,更是人類社會結構被重塑的過程。 我們特別關注了英、法、荷三國在北美與加勒比地區的競爭。這些競爭不僅體現在殖民地的直接軍事衝突,更體現在對戰略性補給港口和關鍵資源的控制權爭奪上。透過對海關記錄、商業信函和航海日誌的交叉比對,本書重建了當時的物價波動、船隻噸位分佈以及保險費率的變化,從微觀層面展現了貿易戰的真實面貌。 第三部分:權力結構的轉移——國家財政與海事權力的耦合 貿易積累的財富如何轉化為持久的國家權力?本書的第三部分探討了國家財政的現代化進程。十七世紀中葉的幾場主要戰爭,如英荷戰爭,不僅是海軍之間的較量,更是財政動員能力的對決。擁有更高效稅收體系和更穩定信貸來源的國家(如英格蘭在光榮革命後),在長期消耗戰中展現出壓倒性的優勢。 我們分析了國家如何通過壟斷關鍵產業(如皇家造船廠的物資採購)、發行國債以及建立國家銀行,將商業資本吸納進國家機器。這種「軍事財政複合體」的雛形,奠定了現代民族國家財政動員的基礎,並直接影響了國家在後續的歐洲均勢戰爭中的表現。 結論:超越海洋,理解現代世界的起源 《迷霧中的航標》試圖證明,十七世紀的大西洋貿易衝突,並非零星的商業冒險行為,而是一場由金融創新、國家戰略與殖民剝削共同驅動的、系統性的權力轉移過程。理解這一時期的商業邏輯與國家干預模式,是解析後續歐洲霸權乃至全球資本主義早期形態的關鍵鑰匙。本書適合所有對早期現代歐洲歷史、經濟史、國際關係史感興趣的讀者,它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框架,用以考察經濟力量如何在海洋的驅動下,重塑了世界的政治地理。 --- 關鍵詞: 十七世紀、大西洋貿易、重商主義、特許公司、金融創新、殖民擴張、英荷戰爭、國家財政。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海擘


  海軍軍官學校、國防大學海軍指揮參謀學院、淡江大學國際關係與戰略研究所、國防大學戰爭學院;曾歷練過海軍水面艦部門主管、副艦長、一二級艦艦長。
 

图书目录

第一篇、海軍及海軍歷史
1、甚麼是「海軍」?為什麼稱之為「海軍」?
2、海軍和海巡署有甚麼不同?
3、海軍陸戰隊是海軍還是陸軍?
4、軍艦怎麼分類?
5、海軍有哪些主要的作戰艦艇?
6、軍艦如何命名?舷號的祕密為何?
7、潛艦的用途是甚麼?

第二篇、海洋與船藝
8、軍艦與商船有何不同?
9、軍艦或船有多重?什麼是吃水?
10、左舷和右舷的英文為什麼不用left與right?
11、海軍艦艇外觀一定是漆成灰色的嗎?
12、軍艦的速度怎麼計算?
13、甲板怎麼區分?
14、影響軍艦的操縱有哪些?
15、桅杆有哪些用途?
16、纜繩的名稱與用途各是甚麼?
17、「結索」是現代船舶上水手必備的技藝嗎?
18、海上航行如何知道船位?(海上定位的方式,天文、地文及儀器定位)
19、海圖是誰印行的?
20、海上艦船怎麼遵守交通規則?
21、船舶在海上如何通信?

第三篇、海軍文化與傳統
22、海軍的Captain與陸、空軍的Captain說法有何不同?
23、海軍軍官、士官與士兵有何不同?
24、為什麼要向艦艉敬禮?為什麼有些船上有媽祖神龕?
25、全艦飾與全燈飾
26、甚麼是船艏像?軍艦也會有嗎?
27、過赤道有哪些儀式?
28、軍艦與軍艦之間如何敬禮?海軍禮節有哪些?什麼是21響砲?
29、甚麼是站𦨭?
30、口笛是做甚麼用的?
31、海軍登艦的傳統禮節──梯侍
32、敦睦遠航
33、駕駛台內的椅子是給誰坐的?

第四篇、海軍旗幟服制徽章
34、海軍的兵科怎麼識別?
35、中華民國海軍的制服有哪些?
36、海軍水手服上的黑領結與藍披肩的由來是甚麼?
37、怎麼分辨海軍的階級?
38、百年歷史的印記
39、海軍的服務年資紀念徽章是甚麼?
40、海軍制服上的紀念徽章代表甚麼資格呢?
41、屬於海軍的獎章有哪些?
42、海軍旗、艦艏旗是甚麼?有甚麼特別的歷史淵源?
43、如何從桅杆上的旗幟分辨駐艦長官的最高階級?
44、桅杆上代表艦長的旗幟長甚麼樣?

第五篇、海軍海上生活
45、艦上的組織與工作部門有哪些?
46、軍艦上的艦長與副艦長分別負責甚麼?
47、航行期間如何值班?船鐘的用途?
48、海軍甚麼時間升旗、何時降旗?   
49、在早期日本海軍有「先任艦艇」的說法,我國海軍也有類似的說法嗎?代表甚麼意義?
50、泊港時有安排當值艦艇嗎?     
51、需要幫軍艦洗澡嗎
52、航泊日誌與艦長夜令簿是做甚麼用的?   
53、軍艦上的官兵在哪裡用餐?官廳是甚麼?進入上下官廳有哪些禮儀?
54、甚麼是「熱鋪」?為什麼有些海軍人員要睡熱鋪?
55、軍艦上的官兵睡吊床嗎?為什麼現代軍艦的床暱稱為「便當盒」?
56、軍艦上需要將棉被折成豆腐乾嗎?
57、什麼是艦上官兵口中的「損管」?指的是什麼?
58、除役後的軍艦都到哪裡去了呢?
59、左營軍區的「四海一家」與海軍軍事教育的歷史淵源
60、海軍軍史館在哪?有其他海軍的紀念館或博物館嗎?

第六篇、後記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9972796
  • EISBN:978986068254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22.3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說,我對市面上很多強調「基礎」的書籍常抱持懷疑態度,因為它們往往在講完基礎後就戛然而止,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艦長大哉問》這個「事典」的定位,讓我看到了一絲曙光。我期盼這本書的編排方式是高度實用的,可以作為一本隨手翻閱的「海軍百科全書」。想像一下,如果有人在討論某艘歷史名艦的火力配置時,我可以立刻翻到對應的章節,確認它的主砲口徑、副砲數量,以及它在不同時期的改良紀錄。這需要極高的資料整合能力和精準的標註系統。我尤其重視「條目化」的清晰度,希望每個艦種、每項技術都有獨立且詳盡的解釋,讓讀者可以獨立地吸收每一塊知識積木。如果這本書能做到像一本專業詞典一樣,讓我能夠輕鬆地在龐大的海軍知識體系中游刃有餘,那麼它就遠遠超出了「科普書」的範疇,而成為了一本值得收藏的案頭良伴。

评分

最近天氣熱,待在室內的時間變長,正好是把那些塵封已久的軍事疑問一次解決掉的好時機。我對《艦長大哉問》最感興趣的點,是它會如何梳理不同國家海軍體系的差異。譬如說,大英帝國的皇家海軍(RN)強調遠洋遠征與全球佈局,而日本帝國海軍(IJN)則更聚焦於決戰思維下的艦隊對抗。如果這本書能細膩地比較這些哲學上的差異,並用實際的艦艇設計來佐證,那價值可就不可估量了。我特別希望它能深入探討「艦隊航空化」這個轉捩點——當航空母艦崛起後,傳統的水面戰艦(如戰列艦)在戰術地位上的失落與重塑。這不光是技術問題,更是戰略思維的顛覆。我希望作者能用清晰的邏輯,將這段曲折的歷史脈絡梳理清楚。電子書的檢索功能對我這種愛跳躍式閱讀的人來說是救星,我可以隨時跳到「雷達技術發展史」或「魚雷戰術演變」這些特定章節去鑽研。

评分

身為一個對海事歷史有濃厚興趣的台灣讀者,我總是特別關注那些與我們周邊海域歷史相關的論述。雖然這本書的書名聽起來很宏大,涵蓋了世界海軍史,但我衷心期盼它在提到特定戰役或裝備時,能稍微提及一些與西太平洋、尤其與我們這塊土地歷史交織的點滴。例如,日治時期,日本在台灣沿海佈署的海軍設施,或是戰後美軍在周邊海域的活動。當然,我明白這主要是一本「基礎知識與歷史事典」,重點應放在基礎架構上,但如果能在適當的地方「點到為止」,那種親切感會瞬間拉近讀者與書本的距離。電子書的好處是,如果內容真如我預期般紮實,我一定會把它下載到平板上,邊聽著一些古典軍樂,邊對照著裡面的圖表,來進行一場知識上的「海上巡弋」。我希望它能讓我感受到那種舊時代海軍的紀律與浪漫,而不是只有冰冷的鋼鐵數據。

评分

這本《艦長大哉問:海軍基礎知識與歷史事典》光是看到書名,我就忍不住嘴角上揚,這根本就是我這種硬核軍事迷的福音嘛!最近剛好在追一部關於二戰海戰的日劇,裡面提到的很多戰術名詞和艦艇分類,看得我一頭霧水,正愁找不到一本紮實的工具書來補課。網路上那些零散的維基百科條目看多了,反而有種拼湊感,不夠系統。我期待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船長一樣,把那些複雜的海軍術語、艦隊編組邏輯,甚至不同時代的戰略思想,用一種既專業又不會讓人覺得枯燥的方式娓娓道來。特別是「歷史事典」這幾個字,讓我聯想到裡面或許會收錄許多鮮為人知的艦艇軼事,或是某場關鍵海戰背後的人為決策過程,那種帶有「人味」的歷史,遠比單純的數據堆砌來得引人入勝。希望作者在處理這些知識時,能保持台灣本土視角的獨特性,而不是單純翻譯國外的資料,畢竟我們在歷史上與海洋的連結,有自己獨特的風景。我已經準備好拿著螢光筆,把這本電子書塞滿註解了!

评分

說實在的,現在市面上的軍事科普書,十之八九都是走「輕小說」或「萌化」路線,雖然對剛入門的讀者友善,但對於我們這些從小就對軍艦模型情有獨鍾的老屁股來說,簡直是搔不到癢處。我對《艦長大哉問》的期待,在於它的「深度」和「嚴謹性」。我希望它不是那種只停留在「戰列艦火力最強」這種表面描述的書。我真正想了解的是,為什麼在某些特定的歷史節點,海軍決策者會選擇發展特定類型的艦艇?例如,輕巡洋艦在不同時期的功能演變,或是反潛作戰(ASW)技術如何隨著潛艇威脅的增加而突飛猛進。如果書中能加入一些比較進階的戰術分析圖表,像是不同海域下的艦隊機動模擬,那就太棒了。電子書的形式很方便,我可以在通勤時隨時查閱,尤其是在咖啡廳想找個「知識點」來跟朋友「炫技」的時候(笑)。總之,我需要的是一本能讓我感覺自己正在「接受海軍學院基礎訓練」的教材,而不是一本擺在客廳茶几上好看的圖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