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森江的建築工作  清水模傢的質感 (電子書)

毛森江的建築工作 清水模傢的質感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毛森江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空間的內涵,需要使用者裝填希望與夢想,
隨著時光流轉和傢一起成長,這樣的房子更顯價值,
也達到建築真正的意義。
 
  新的建築價值:
  無磁磚、不油漆、原木、綠建築,設計自然,
  建築理所當然  完美,漂亮、舒適。
 
  ※特別收錄:
  颱北王宅(深澤直人颱灣住宅)
  三間堂(榮獲倫敦設計獎London Design Awards-建築類-住宅建築-國際組-金獎)
 
  收藏建築哲人 毛森江清水模新作
 
  •清水模工法與洗石子工法加乘的和諧灰調
  •開窗於天、細膩調控室內流動的建築
  •挑戰法令的90度及45度角圓形建築
  •跨文化閤作,深澤直人的風格質感空間
  •以空中廊梯的變化發揮空間最大機能
  •蘊含樹木意象的三角建築
  •建構「新祖厝」概念,成就建築物的意義
  •活用三角型空間劃分,讓畸零地重生
  •保有生活隱私,也包容自然光線的住宅
  •以新式建築工法實現擁有永恆建築的機會

本書特色

  ◆ 閤作規劃日本設計大師深澤直人的颱灣住傢,提齣傢的質感與意義。
  ◆ 突破既定思維,三角形建築也能打造成與自然結閤的退休養老宅。
  ◆ 將坡地、狹長屋、畸零地的阻礙一一轉為住宅特色。
  ◆ 利用不同建材,打造和諧與層次感的住傢。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毛森江
 

  自由建築人
 
  ·1958   齣生颱南市
  ·1983-1990   式澳服裝有限公司負責人。並與日本伊藤欽、伊藤忠服裝株式會社閤作
  ·1991   入行建築
  ·1991   創設式澳營造、式澳建設
  ·1997   日本大林組修業
  ·1998   日本竹中工務店修業
  ·1998   成立毛森江建築工作室、式澳清水混凝土
  ·1999   成大建築研究所旁聽
  ·2001   成大研究所義大利研習
  ·2002   成大建築研究所演講 主題:清水混凝土
  ·2003-2006   與東京大學建築係教授小島一浩、麯淵英邦、C+A建築師赤鬆佳珠子及東京大學博士生謝宗哲閤作
  ·2003-2006   參與安藤忠雄交通大學人文與藝術館工程
  ·2006   成立森/CASA.颱南
  ·2008   崑山科技大學空間設計係兼任講師
  ·2009   第二屆颱灣建築單棟住宅獎
  ·2011   入圍第三屆颱灣建築單棟住宅
  ·2011   成立毛屋
  ·2012   第二屆臺中市都市空間設計「生活臺中」獲獎
  ·2012   作品集齣版《清水模灰的極緻》
  ·2017   作品集齣版《清水模傢的實踐》
  ·2020   倫敦設計獎London Design Awards-建築類-住宅建築-國際組-金獎
  ·2021   IPA英國國際房地產獎 International Property Awards-建築類-住宅建築-獲獎
 

 

圖書目錄

01 高雄•楊宅
以鏡頭框景的概念布局室內外,剪裁城市樣貌
 
02 颱南•蔡宅
襯托著一傢日常與記憶的白橡實木質材
 
03 颱南•楊宅
保有生活隱私,也包容自然光線的住宅
 
04 颱南•郭宅
開窗於天、細膩調控室內流動的建築
 
05 深 藍
挑戰法令的90度及45度角圓形建築
 
06 颱北•王宅 深澤直人 Naoto Fukasawa
跨文化的閤作,深澤直人風格的質感空間
 
07 颱南•洪宅
活用三角型空間劃分的挑戰
 
08 颱北•森/CASA展示空間
空間設計與產品彼此呼應,詮釋傢的意義
 
09 颱南•毛捨
與自然共生的等邊三角宅
 
10 高雄•大唐生活美學館
精算結構打造如實如虛的哲學意境
 
11 颱南•陳宅
建構「新祖厝」概念,成就建築物的意義
 
12 桃園•葉宅
清水模工法與洗石子工法加乘的和諧灰調
 
13 颱南•竹溪民宿
以空中廊梯的變化發揮空間最大機能
 
14 颱南•毛捨餐廳
融入大自然的透明餐廳
 
15 新竹•鍾宅
與自然共生,打造一處都市叢林中的樸質居所
 
16 颱北•IW藝廊暨傢飾雜誌社
和「時間」一起見證設計作品的蛻變
 
17 颱南•漁光三間堂
以新式建築工法實現擁有永恆建築的機會
 
18 颱南•周宅
獨特的手作玻璃框景外觀,與城市對話
 
19 林口•陳宅
極具挑戰的四層樓蛋糕宅
 

圖書序言

作者序

  建築對於我自己來講,是對一件事能義無反顧的投入「熱情」。
 
  人類的歷史文化,是人用建築將人的生活記憶下來,經過時間成為傢族的文化、經過時間成為時代的歷史。我們的今日建築,是必須承載著文化歷史成為明日的古蹟,所以恆久是我們建築的首要觀念。
 
  我緻力於研究人、建築和時代城市的關係,學習過去,融閤現代,攜手走嚮未來,在未來迴顧過去時,我們纔有存在。
 
  建築是因人而產生的,我的理想是創建一種新的建築價值,無磁磚、不油漆、原木、綠建築,設計自然,建築理所當然的完美、漂亮、舒適。我每五年會對建築反省進而創新,來探討人和建築、生活的關係,營建齣舒適生活的建築。
 
  建築的歷程對我是驚奇的、有趣的,我從對建築的一份熱情,一頭栽進建築來學習,到現在齣第三本書,建築的目的在於留存我存在的證明,嚮大傢報告我在做什麼樣的建築。
 
  我自認為是有勇氣的建築人,更是勇敢的建築人,接受任何的挑戰,盡全力的去做。而建築的發錶、錶達想法和心境,固然是階段性的成果驗收,但總會受到批判的體無完膚,但這過後會給自己帶來更強大的力量。
 
  做建築要有勇氣,盡全力去做,纔能成就好建築,名為勇氣的建築。
 
  人的想法,能穿越岩石,撼動高山。
 
  常問自己:

  這個時代我來瞭!
  我做瞭些什麼?
  又留下些什麼?
 
毛森江謹誌2021.02.02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