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帶路,台中舊城街道散步 (電子書)

畫家帶路,台中舊城街道散步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啟助
图书标签:
  • 台中
  • 旧城
  • 街道
  • 散步
  • 画家
  • 艺术
  • 文化
  • 旅行
  • 台湾
  •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旅行時,他一定會畫畫,
  一個背包、一張矮凳,蹲坐下來,就完成一幅風景。
  朋友欣羨的目光,讓他開啟了帶著一群人四處速寫的生活。

  就這樣,台中舊城的每一個角落他都走遍了,也許你也曾瞧見他的身影。
  4年時間,他以畫筆代替相機,持續走畫記錄,速寫的同時,也寫下了這些地方動人的故事。
  那些被時代遺忘的角落、陪台中走過近一世紀的街道與建築,
  在他的筆下,宛然復生,從斑駁腐朽中重現容顏。

  因為著迷於舊時代的老派浪漫,對老建築有著不曾消退的一腔熱忱,
  而台中舊城正是一個充滿著老宅美景的寶藏之地,彷彿來到另一個時空遊玩探索,處處是驚喜!
  就讓這本書,帶領你重溫往昔的美好,走一趟時間的奇幻旅程。

本書特色

  ★ 舊城的深度,從徒步漫遊開始體驗
  本書將舊城分成四條路線,分享許多老台中人共同的回憶,包括景物、飲食與生活,並收錄了已沒落的舊城建築風貌,以及老宅新生的建築佳話,除了帶你走訪老宅美景,更是體會城市文化的最佳途徑。

  細看老銀行建築的設計風采,然後逛進台中州廳,畫張明信片寄給遠方好友,再到第二市場,品嘗阿嬤時代的古早好滋味......請跟著朱啟助,一起漫遊台中舊城。

  路線一:綠川新生
  感受街區裡新舊並存的熱鬧氛圍,沿著綠川,細數巷弄美食,走訪一個個讓老靈魂得以延續的美麗心意。

  路線二:台中州廳與銀行建築
  深究老銀行建築的設計風采,逛進台中州廳,親手畫一張明信片,將獨一無二的作品寄給遠方好友。

  路線三:第二市場到柳川廊道
  品嘗阿嬤時代的古早好滋味,穿過百年第二市場,漫步柳川廊道,見證數十年歷史興衰的建築逐一映入眼簾。

  路線四:台中公園及柳原教會周邊
  重溫七〇年代划著小船的浪漫雅興,鑽入巷弄進入時光機,讓凍結時空、留守舊年代的一景一物敲響心靈。

  ★ 收錄詳盡的速寫技巧與示範教學,帶你體驗旅行速寫的樂趣
  「旅行畫圖可以很輕鬆,是每個人都會,都能做的事。不論任何風格,都是個人最有特色和最好的紀念。」——朱啟助

  作者以經典古蹟建築台中州廳,分解13個步驟,從描繪到上色,詳細示範如何速寫,並且分享各種技巧與撇步,解開你不敢在街上畫畫的心結。即使毫無繪畫經驗與基礎,也能一次上手,輕鬆體會旅行畫畫的樂趣與滿滿的成就感!

  ★ 全書景物、地圖皆由作者手繪與速寫,包含多年累積之珍藏以及最新作品。

  ★ 加入「繪旅行」社團,上傳你透過本書學畫的作品,與作者、同好直接交流。
臺灣老城時光旅行:歷史紋理與生活風味的深度漫步 這本精選集旨在帶領讀者穿越時空,深入探索臺灣多個歷史悠久城鎮的內層肌理。我們聚焦於那些在快速現代化浪潮中,仍舊堅守著獨特歲月痕跡的街區,不僅僅是記錄建築的樣貌,更著重於描摹這些空間中所凝結的生活哲學、地方記憶與人文氣息。全書結構嚴謹,層次分明,旨在提供一場既有學術深度又不失親切感的城市漫遊體驗。 全書共分為四個主要部分,每一個部分都代表著對臺灣老城不同維度的探索: --- 第一部:時間的沉澱——老城區的建築語言與空間記憶 本部分著重於分析臺灣舊城區的空間結構與建築風格的演變,探討歷史事件如何形塑今日的街巷景觀。 第一章:殖民地遺產與在地轉化 日治時期市街規劃的遺緒: 深入分析都市計畫如何引入現代化的道路系統,以及在這些系統中,舊有的聚落如何被重新組織。探討官署、銀行、學校等公共建築風格的標準化與在地材料的結合。 街屋的立面密碼: 詳盡剖析臺灣傳統街屋(如閩南式、巴洛克式、折衷主義風格)的立面裝飾語彙,包括泥塑、剪黏、英文字母的運用及其象徵意義。研究騎樓結構在熱帶氣候下的功能性與社會性。 空間的垂直與水平軸線: 分析傳統店鋪與住宅合一的空間佈局,從面向街道的「門面」到深入內部的「天井」,探討光線、空氣對流與家族生活的關聯。 第二章:記憶的殘片——物質文化與非物質遺產的交織 老五金行與日常器物: 追蹤那些仍在營運的傳統五金行、布行、醬油工坊,它們如何保留了舊時代的生產工具與交易模式。這些實體空間是活的博物館。 地方神祇與信仰節點: 考察老城區內規模雖小但歷史悠久的廟宇、公會堂、義莊等非主流祭祀空間,它們在社區結構中所扮演的社會黏合劑角色。 門牌、路名與地景變遷: 探討舊地名(如「大井頭」、「番仔園」)的語源學意義,以及現代化路名更迭背後所隱藏的歷史斷裂與重塑。 --- 第二部:巷弄深處的聲響——傳統產業與職人精神的繼承 本章節將目光投向那些堅持在老城中延續手藝與技藝的工匠群體,展現職人精神如何抵抗市場的單一化趨勢。 第三章:慢工細活的工藝傳承 傳統製香與紙紮的藝術: 記錄特定地區(如廟宇周邊)對宗教用品的專業化生產,分析手工製程中對材料選擇與季節變化的敏感度。 糕餅與米食的風味地圖: 專題探討數代經營的糕餅店,它們的產品配方如何隨著地方節慶、移民遷徙而微調,成為一種可食用的歷史。 修補的智慧: 採訪傳統的鞋匠、鐘錶修理師傅,解析他們在面對現代工業化產品時,如何運用舊有技術進行維修與再利用,體現資源的極致利用觀念。 第四章:市場的脈動——地方交易的微觀社會學 公有市場的活態分析: 不僅描寫市場的熱鬧景象,更深入探究攤商之間的階層關係、固定席位的世代繼承規則,以及市場周邊的周轉與物流網絡。 早市與黃昏市的時空錯位: 比較不同時段市場的客群結構、叫賣方式與商品結構的差異,揭示城市生活節奏的多元性。 農產品的地域性品牌: 追蹤從周邊鄉鎮運送到老城區的特定農產品(如特色蔬菜、漁獲),分析它們如何在城市中心建立起長期的信任鏈。 --- 第三部:都市的感官地圖——味道、氣味與生活節奏 這一部分著重於通過非視覺的感官體驗,重建老城區的氛圍,這是任何標準化的旅遊指南難以捕捉的。 第五章:味覺的歷史軌跡 從街邊小吃到地方宴席: 系統梳理數種代表性的小吃(如米粉湯、肉羹、粉圓),分析其湯頭基底中使用的水質、醬油、醋的地域差異。 冰涼世界的變遷: 探討傳統剉冰店、冬瓜茶攤的歷史,以及它們在不同世代消費者心目中的「解暑」符號意義。 咖啡館前的茶館時代: 回溯老城區中西式飲品店的交替歷史,從傳統茶館到現代文創咖啡店的空間承接與文化置換。 第六章:氛圍的構築 日常的聲景: 記錄清晨的鐵皮聲、黃昏時的叫賣聲、工廠的規律運轉聲,探討這些聲音在城市記憶中扮演的角色。 材質的觸感: 描述磨石子地板的冰涼、紅磚牆的粗糙、木製門板的溫潤,這些觸感如何定義了「家」與「店」的區別。 季節性的氣味風景: 捕捉不同月份空氣中瀰漫的特殊氣味,例如廟會時的香火味、端午節的艾草味,以及特定工廠排出的化學或有機氣味。 --- 第四部:邊界與重塑——老城區的當代課題與未來想像 本章探討老城區在面對觀光化、都更壓力時所產生的拉扯與再生力量。 第七章:新舊交融的空間實驗 文創進駐與原住民的張力: 分析獨立書店、設計工作室等新興業者如何租賃或改造老舊空間,以及這種轉變對原住戶生活模式的衝擊。 危老重建與集體記憶的消逝: 檢視少數成功案例中,居民如何透過法律途徑或社區共識,在更新過程中試圖保留建築立面或內部結構的記憶元素。 地方創生的策略與陷阱: 剖析地方政府或民間團體推動的「老城復興」計畫,評估其對地方經濟的實質效益,以及避免淪為「主題公園化」的努力。 第八章:留存的姿態 社區口述歷史的收集: 介紹幾位堅持記錄鄰里軼事的長者,他們的口述如何填補文獻的不足,成為最生動的歷史檔案。 未被規劃的角落: 描繪那些在都市計畫中被遺漏、卻充滿生命力的後巷、廢棄空間,它們是城市肌理中最具韌性的部分。 市民的在場權: 總結老城區居民面對快速變化時,所展現出的主動參與、協商與適應的能力,強調城市不應只是被觀賞的標本,而是持續生活著的有機體。 全書以細膩的田野調查為基礎,結合歷史文獻的考證,以文學性的筆觸描寫城市景象,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深入理解臺灣老城文化的多元視角,超越表面的「懷舊」情愫,直抵其深層次的文化與社會價值。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朱啟助


  喜歡對景寫生,比起「一開始的簡單」,更著迷於一種「從繁入簡」的過程。透過畫筆記錄當下,保留與分享歷史的點滴及影像。因熱愛速寫與分享,成立「繪旅行」個人品牌,從事旅行速寫教學,擅長利用簡單的工具與技巧,讓不會畫畫的人也能享受旅行速寫的樂趣。

  曾策劃舉辦第一屆魚池藝術家、日月潭民宿藝術季、2017台中舊城百年畫話、第三屆亞洲速寫年會在台中。2014年發起畫家接力作畫活動〈Urban Sketchers in Taiwan 〉,將繞行台灣319個城鄉,透過畫家手繪作品來分享台灣城市之美,目前正熱情作畫傳遞中。(為2012年由法國畫家Gerald Guerlaris及日本畫家Dice Tsutsumi兩人完成一項藝術家作畫的接力活動,透過不同國家的71位畫家親手傳遞,完成〈SKETCH TRAVEL〉畫冊。)

  生於台中市旱溪,畢業於台中教育大學美術系研究所,921地震後遷居埔里。

  instagram:artschu
  繪旅行網站:www.arts-go.com/
  繪旅行Facebook社團:www.facebook.com/groups/artsgo/

图书目录

作者序—我的旅行背包和畫本
【速寫分享】日日手繪好風景
臥虎藏龍的台中舊城

路線一
綠川新生
延續老靈魂玩遍新創意
宮原眼科和第四信用合作社
中山73影視藝文空間
千越大樓
新盛橋行旅 刈包和麵線
正老牌香菇肉羹麵
東協廣場
豐中戲院
老濟生蔘藥行和青草巷
成功路上的日治商店街景
繼光街美食—譚家和尹媽媽手工麵疙瘩|繼光香香雞創始店|幸發亭本店和幸發亭本舖|火金姑茶堂
繼光工務所和第一旅社
中區再生基地和廣末和菓子
全安堂太陽餅博物館

路線二
台中州廳與銀行建築
歷久更經典百年建築風華
彰化銀行
自由路 太陽餅一條街
台中州圖(合作金庫)
想想人文空間
台中市役所
台中州廳
三信商業銀行
日式木造街屋
未名上海麵點
吳眼科
洪瑞珍三明治
1969藍天飯店
中山路上
鵝城
老樹咖啡
雅文齋印鋪
中韓蔘茸行和丸吉
張耀東婦產科
台中市民族路基督長老教會
端容眼科
白福順律師事務所(好伴工作室)
紅地氈西餐廳
【速寫教學】畫張州廳帶回家

路線三
第二市場到柳川廊道
細數阿嬤時代的點滴回憶
中央書局
鄭氏家屋
顏文會商會
奇香麵店
樂丸大眾酒場
藍興媽祖萬春宮
永利行和異香齋餅舖
中英育樂大樓
三民路婚紗街
興中街武德館
何藥房(黝脈咖啡)
小次男咖哩所
金之園草袋飯
慶生診所和連棟街屋
耶穌救主總教堂
第二市場—六角樓|菜尾|丁山肉丸|王記菜頭粿糯米腸|江保商行|味無味
柳川藍帶水岸—紅點文旅和澤村|時光咖啡館|陳雕刻處|保興米行|米商會館
輔順將軍廟
陋巷之春 老家牛肉麵

路線四
台中公園及柳原教會周邊
穿梭回60年代的浪漫情懷
幸福焦點
植光花園酒店
合作大樓
阿坤麵
台中公園
阿水獅豬腳大王
大麵羹
從柳原教會走入時光隧道—鉛片建築|摩登年代|石棉瓦牆|天空之城|三時茶房|連棟民宅|農糧署中區辦公室|隱藏的巷道
興中街豆乳紅茶店
台中氣象站
一中街口
有智老麵店
市長官邸
台中放送局
台中刑務所和演武場

後記—與眾不同,才是最棒的!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3363446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96.4MB

图书试读

作者序

我的旅行背包和畫本


  年輕時,因為經常往返兩岸,所以考了領隊執照,偶爾帶團穿梭在東南亞國家,看的是各國歷史建築,聽的也是當地歷史人文。我隨身總會帶著畫本和畫筆,心血來潮就隨意地記錄一下,不少團友會傳來羨慕的眼神,發出讚歎:「一樣是出來玩,我們是一路嘻嘻哈哈和拍照,你還多了手繪紀錄,真的好羨慕喔!」而後,幾次與朋友旅行,我也都堅持用畫筆記錄旅行的過程,每當行程結束,畫本便成了大家最好的話題,也是最佳的回憶。因著旅行畫畫,讓我開始著迷於巷弄老建築,越舊越老就越有味道,像是在回憶兒時的記憶,也是在找尋那美好的年代。

  我出生在台中,台中舊城裡滿滿都是我兒時的記憶。媽媽推著車從東區穿過公園,到第一市場擺攤做生意;年節時,全家在湖心亭中山橋上,看年輕情侶划船、放鞭炮;或是和爺爺一起到台中公園做早操。那時候還流行到百貨公司坐流籠吹冷氣,我們也總是在開門營業的剎那,搶著衝第一個搭電梯。

  我從4年前成立「繪旅行」,開始教旅行速寫,用一張紙、一枝筆畫出自己生活的環境,當時我選擇了台中舊城,帶著學生一條街一條街慢慢畫,如今,我們踏遍中區舊城的每個角落,用畫面訴說每一次的故事與感動,深深著迷於舊城的景物與人文。隨著鐵路的高架與舊城新生,搭火車或搭巴士,便捷的大眾運輸讓我們很容易就開始一天的旅程。

  「如果我也能畫畫,一定要和你一樣邊旅行邊畫畫」、「我沒有天分,就是不會畫」、「要怎麼開始,才能像你一樣呢?」我想,大家的心裡一定都住著這樣的精靈,不斷地呼喊著「我要是會畫畫,該多好啊。」

  我想和大家分享中區舊城的美好,寫一本有圖、有文字的旅遊繪本書,讓大家可以輕鬆地帶著書徒步走在舊城,這會是一個很好的旅遊選擇,因為中區真的不大,從我最熟悉的城市台中開始,希望您可以帶著這本書,和我一起來一趟深度的舊城小旅行,體驗一趟自己也可以動筆留下紀錄的特別經驗。

  相信我,只要有第一本旅行速寫的紀錄,您將很快地再次擁有第二本、第三本……,愛上旅行畫畫就是這麼簡單,來吧!一起來走走。

朱啟助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