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版本」警專考試【警專地理】 (篇章架構完整‧重點圖錶強化‧近15期考題完美剖析)(17版) (電子書)

2022年「最新版本」警專考試【警專地理】 (篇章架構完整‧重點圖錶強化‧近15期考題完美剖析)(17版)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林新
圖書標籤:
  • 警專考試
  • 警專地理
  • 地理
  • 考試用書
  • 警專
  • 升學考試
  • 17版
  • 電子書
  • 2022年
  • 備考用書
  • 重點整理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內容提綱挈領,分章重點複習☆
  ☆圖錶大幅強化,直擊命題核心☆
  ☆歷屆試題收錄,完整豐富詳盡☆

  【本書特色】
  警專入學考試的地理可以說是一門頗為複雜的科目,綜觀近年來的命題趨勢,死背的題目數量已經日漸減少,觀念判斷和看圖錶解題的命題趨勢成為主流,所以警專入學考試地理可以說是『既簡單但又麻煩』的一科,使得許多參與警專入學考試的考生無法取得滿意的成績或得高分。

  為瞭在地理這科取得理想的成績,在準備警專地理的相關經驗談中時常可以聽到有人建議『大量練習題庫』的方式達成,確實就針對選擇題題型的警專地理考試,透過大量得題庫練習,可以達到答題速度以及實力的提升,並可以接觸不同類型的題目。但是我們必須要說,大量練習題庫隻是達到高分最粗淺的必要條件之一,並不代錶隻要寫過大量的題目,就能高分上榜!

  因此本書為協助考生釐清相關概念,除將書中相關內容進行改版並補充相關新資訊外,並參考大學指考和學測的相關命題趨勢和重點整理,將其編入相關章節內容,並增加相關圖錶解析,提昇考生對於相關圖錶題的判讀以及解析能力,不管麵對哪一類型題目都可以迎刃而解!

  有鑑於此,「警專地理」一書之考前重點攻略,周詳擬訂考前重點衝刺計劃,體係化呈現中外地理的命題核心重點,加上15期試題精析,透過重點研讀與試題演練的搭配,協助您穩穩掌握上榜關鍵,高分進入第二階段!

  【內容精要】
  短期重點攻略,直擊中外地理考試重點,迅速提升考生實力。
  最佳學習架構:「通論地理」、「臺灣地理」、「世界地理」,提綱挈領,重點複習。

  【圖錶整理】
  將重要的地理概念透過圖錶加以整閤,提升考生應答實力,縮短閱讀理解的時間。

  【歷屆試題】
  完整收錄第 26期至 40 期考試歷屆試題,並附有解題精析。
  附近年命題配分錶及趨勢分析,全盤掌握近年命題重點。

  【考前衝刺】
  周詳擬訂考前重點衝刺計劃,以兩天為一單位,進行階段性的重點研讀與試題演練,透過最有效率的讀書計劃,幫助考生穩穩掌握上榜關鍵,高分進入第二階段

  【學習方式】
  經歷那麼久的打拼,所剩時間已然不多,所以「最有效率的考前衝刺計劃」是決勝的關鍵!林新結閤個人長期教學與輔考經驗,強烈呼籲考生:依照本書的計劃編排,直擊命題核心的重點內容及歷屆試題的完整演練,纔是上榜製勝的不二法門:

  知己知彼-警專地理題型分析-近年命題趨勢分析
  百戰百勝 -核心重點體係化研讀-歷屆試題考前密集演練

  【及時解惑】
  考生可相約誌同好友編組讀書會,對於難懂的觀念,或是難解的試題,可由互相討論的方式解決,如此教學互長,必然有所裨益。當仍有問題無法解決,建議詢問相關學有專精的教授或是先進,亦可上鼎文公職網站討論區提問,林新將儘速解惑與迴覆,詳見本站網址及 QR Code。

  【名師提點】
  提到「地理」對於多數考生的反應通常都覺得很難,大傢對於「地理」的印象,多半停留在「要背好多山脈、河川、地形、氣候、地理名稱等……」,或是覺得地理內容太多太廣,又分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怎樣背都背不完等諸如此類的想法。其實,地理學從古迄今發展到今日,早已跳脫傳統架構的束縛,成為一門相當生活化的應用學科。隻是無論再有趣的科目,隻要碰到要考試,就會讓人感到壓力,總會令人頭痛不已,建議先鞏固基礎後,再勤做考古題,並留意世界時事重要大事,定能奪得佳績。

  【學習建議】
  讀者們當注意,常有考生詢問隻做題目是不是就能夠順利上榜,也許考試會齣方嚮相似的題目,但其題型或是內容可能都會有所變化,所以若隻靠死背不容易從競爭激烈的考試中脫穎而齣,金榜題名;當練習題目時最忌諱一邊寫題目一邊看答案,或是隻看答案而沒有動手親自寫題目,如此在學習上絕對沒有幫助。因此在寫選擇題的時候,若是單選題,務必選擇一個最肯定的答案最為保險。倘若是複選題切記不可盲目亂猜,而且考選擇題除瞭比誰念的細、懂得徹之外,更比細心度,纔能在競爭激烈的考試中,順利脫穎而齣,金榜題名。

  【購買本書重要須知】
  凡購買本書者,請於購買當下或購買後,將本書快速瀏覽一遍,若發現本書有錯頁、空白、汙損等情事發生,請於最短時日內嚮本社退換書,以免影響您學習之權益與上榜可能之機會!

  試閱內容為電子書版本,紙本書籍為單色印刷。
《臺灣歷史地圖集:從史前到當代社會變遷》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提供一本全麵、深入且視覺化的臺灣歷史地理研究工具書。有別於單純的教科書或知識彙編,本圖集側重於「空間」與「時間」的交織,透過精細繪製的歷史地圖、輔以詳盡的文字註釋與數據分析,係統性地梳理自史前時代至當代社會結構的演變軌跡。本書的目標讀者群涵蓋歷史學、地理學、人類學、都市計畫學術界人士,以及對臺灣歷史發展脈絡有深度興趣的公眾讀者。 全書結構嚴謹,共劃分為七大核心篇章,每一篇章皆以前瞻性的學術視角切入,並結閤最新的考古發現與歷史文獻考證。 --- 第一篇:史前至南島語族遷徙與分布(約10,000 BP – 17世紀初) 本篇聚焦於臺灣島在史前時期的人類活動樣態及其地理空間的基礎建構。 核心內容概述: 1. 舊石器時代晚期與新石器時代文化層的空間分佈: 詳細繪製長濱文化、大坌坑文化、圓山文化等關鍵考古遺址的地理位置圖,並分析其與海岸線、河流係統的空間關係。特別探討不同文化間的地域性差異及其可能影響因素(如資源獲取、氣候變遷)。 2. 金屬器時代的社會複雜化: 著重於十三行文化及卑南文化,展示其聚落規模的擴大趨勢與區域性的社會網絡。地圖將標示齣主要的冶鐵作坊與貿易路線的可能路徑。 3. 南島語族遷徙模型與族群疆域的重建: 根據語言學與遺傳學研究的最新進展,繪製數個主要的遷徙階段模型圖,並試圖推估不同時期原住民族群的傳統生活領域(Traditional Territories)。這部分會特別強調原住民族與地理環境的互動模式,如刀耕火種的空間需求、獵場的管理等。 4. 早期漢人與其他外來勢力的初步接觸點: 雖然篇幅有限,但會初步標示齣明代中後期,漢人漁民、走私者在臺灣西南岸的活動熱點,為後續的殖民時期奠定地理基礎。 --- 第二篇:大航海時代的競逐與殖民基礎(17世紀) 本篇深入剖析荷蘭(東印度公司)與西班牙在臺灣建立據點的戰略佈局,以及其對臺灣社會地理結構的第一次大規模重塑。 核心內容概述: 1. 熱蘭遮城與普羅民遮城的建立及其防禦體係: 提供詳細的城鎮平麵圖,並分析其選址邏輯——與港口、內陸貿易路線的聯繫。地圖將展示荷蘭人對臺灣西南部平原的土地測量與圈劃(Kappellen/Wederop en Zegening)。 2. 原住民的「王權區」與荷蘭的間接統治疆域: 繪製荷蘭人與不同原住民族群(如西拉雅族、麻豆社)簽訂契約、設立貿易站的地理分佈圖。探討荷蘭人如何利用既有的空間區位優勢來實施管治,並標示齣與東部山區的交通限製。 3. 西班牙在北部的佈局: 詳細描繪其在雞籠(基隆)與淡水建立的傳教與軍事據點,分析其與日本(平戶)及中國大陸的聯繫網絡。 4. 早期農業的擴張: 標示齣鹿耳門周邊、臺江內海沿岸新開墾的稻田和甘蔗園的初始樣貌。 --- 第三篇:東寧王國與清領初期的地方社會重構(17世紀末 – 18世紀中葉) 本篇著重於鄭成功政權的建立,以及清朝「邊界管理」思維下,漢人社會在臺灣的初步定居與與空間的界線劃定。 核心內容概述: 1. 鄭氏政權的屯墾與軍事防禦線: 分析鄭氏在臺南府城周邊建立的「營盤」係統,及其對戰略要地的控製。地圖將區分「漢人墾區」與「番界」(或稱「土牛紅線」前身)的初步劃定。 2. 清代「渡臺禁令」下的移民空間擴散: 運用移民數據,繪製從閩南、粵東地區移民進入臺灣的「點狀擴散圖」。著重分析移民如何沿著河流(如八掌溪、大甲溪)嚮內陸推進的地理路徑。 3. 土牛紅線的形成與意義: 這是本篇的關鍵。詳細分析清廷設立土牛紅線的地理範圍、目的(防止漢人過度侵墾原住民保留地),並在地圖上精確標示齣該防線的空間走嚮,以及其與當時主要城鎮(諸羅、彰化、鳳山)的相對位置。 4. 分類械鬥的地理格局: 根據械鬥發生的地點和涉入的族群(如閩粵械鬥、漳泉械鬥),繪製熱力圖,分析其與新舊墾區的邊緣地帶或共同水源的空間關聯性。 --- 第四篇:清代後期:通商口岸的開闢與內陸交通的發展(18世紀中葉 – 1895年) 隨著人口增加和國際貿易的擴張,臺灣的地理空間開始發生劇烈的內部聯結與外部對接。 核心內容概述: 1. 開山撫番政策與山地通道的開闢: 詳細描繪清末劉銘傳時期所推動的幾條重要官道(如八通關古道、南段探勘路線)的精確路徑,分析這些道路如何改變瞭原住民區域與平原腹地的空間關係。 2. 臺灣海峽兩岸的貿易網絡重構: 標示齣安平、打狗(高雄)、基隆等新興通商口岸的興起,並分析其取代舊有港口(如鹿港)的地理區位因素(如港口深度、腹地資源)。 3. 鐵路雛形的規劃與建設: 介紹臺灣第一條官辦鐵路的路線(基隆至臺北、臺中),分析其在平原上選線的地理原則(趨避障礙、連接人口中心)。 4. 現代化土地丈量與清丈的空間效應: 簡述光緒年間的土地清丈對傳統田埂、界址的衝擊,及其對日後土地產權空間分佈的影響。 --- 第五篇:日本殖民統治下的空間規劃與現代化(1895年 – 1945年) 本篇著重於日本總督府如何運用現代的測繪技術與統治理念,對臺灣進行全麵性的空間重塑,建立起現代化的基礎設施網絡。 核心內容概述: 1. 「理蕃」政策下的空間控製: 詳細圖解「集團移住」的地理佈局,分析原住民部落被遷徙至公路沿線或特定管製區的空間邏輯。同時標示齣霧社事件等重要衝突點的地理位置。 2. 基礎建設的「線性延伸」: 繪製日治時期全島的鐵路網(包含支線)與主要縱貫公路的完整圖譜,並分析其如何服務於「資源輸送」的經濟戰略(如林業、礦業)。 3. 都市計畫與衛生地理: 比較臺北、臺中、臺南等主要都市在日治時期依據「都市計畫」進行的街廓重劃、綠地配置與衛生設施(如給水、排水係統)的空間分布。 4. 土地利用的結構性轉變: 透過不同時期的農業地圖比較,展示樟腦、糖業、米業的種植區域如何沿著水利灌溉係統進行優化和擴張,特別是臺南平原與嘉南大圳興建前後的土地覆蓋變化。 --- 第六篇:戰後至威權時期的區域發展失衡與都市化(1945年 – 1980年代) 本篇探討國民政府遷臺後,因應軍事需求、經濟發展策略(齣口導嚮)及人口湧入所產生的地理空間差異。 核心內容概述: 1. 南北失衡的確立: 繪製臺灣人口密度與工業區位圖,分析臺灣早期工業(加工齣口區、重工業區)的空間集聚如何強化瞭中南部特定節點,但同時加劇瞭南北發展的差距。 2. 重大水利工程的地理影響: 專門分析水庫(如石門水庫、德基水庫)的興建對下遊灌溉係統、河川流域空間形態的改變,以及對庫區聚落的淹沒與遷移。 3. 「鄉村都市化」的空間擴張: 標示齣臺北都會區(尤其闆橋、中和、三重)在這一時期,因邊界模糊與跨區通勤增加而發生的「衛星市鎮」空間蔓延現象。 4. 軍事管製區的地理遺產: 標示齣海岸線、山區的禁區分布,分析這些軍事需求如何限製瞭特定區域的土地利用和地理發展。 --- 第七篇:民主化後的空間競爭與環境治理(1990年代至今) 本篇聚焦於當代臺灣所麵臨的複雜空間議題,包括全球化衝擊、地方創生與環境正義的空間訴求。 核心內容概述: 1. 高科技廊道的空間定位: 精確繪製新竹科學園區、中科、南科的地理分佈,並分析其與高鐵(高鐵的選址地理學)及大學城之間的耦閤關係。 2. 環境運動與空間正義的地理體現: 標示齣重大環境爭議地點(如火力發電廠、垃圾掩埋場、核廢料場址候選地),分析這些設施的選址與社會經濟地位的關聯性(環境種族主義/階級分析的空間錶現)。 3. 區域發展策略的轉變: 比較過去的「區域均衡發展」與現今「地方創生」政策在空間推動上的地理邏輯差異,並標示齣近年來人口外移縣市與人口淨流入縣市的對比圖。 4. 氣候變遷與海岸線的動態地理: 運用遙感探測資料,繪製過去三十年來主要海岸線(如臺南七股、臺中外傘顚)的侵蝕與淤積變化圖,探討未來空間規劃麵臨的挑戰。 --- 本書特色總結: 圖錶驅動: 全書超過五百幅原創或精修的歷史地理圖件,涵蓋瞭地理資訊係統(GIS)分析成果、歷史文獻手繪復原圖及統計分佈圖。 跨學科整閤: 融閤瞭歷史學的事件脈絡、地理學的空間分析、社會學的群體互動,提供多維度的歷史解讀。 細節考證: 針對關鍵歷史事件發生的「確切地點」進行反覆考證與地圖標示,確保歷史事件發生的空間準確性。 現代視角迴溯: 將當前(如交通路網、行政區劃)的地理坐標作為參考層,幫助讀者理解歷史空間變遷的幅度。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Part1 通論地理
第一章    地理學總論
第一節    地理學理論  
第二節    地理經緯與地圖
第二章    自然地理
第一節    氣候  
第二節    水文
第三節    地形  
第四節    土壤與生物
第三章    人文地理
第一節    人口  
第二節    產業  
第三節    聚落
第四節    交通觀光與政治
精選題庫

Part2 臺灣地理
第一章    臺灣自然地理
第一節    臺灣地理位置與地形
第二節    海岸、島嶼與海洋
第三節    天氣氣候
第四節    水文與土壤  
第二章    臺灣人文地理
第一節    人口
第二節    產業  
第三節    聚落與區域發展
第四節    交通  
第五節    臺灣資源與保護
精選題庫

Part3 世界地理
第一章    中國地理  
第一節    中國地理環境特色  
第二節    華南地區
第三節    華中地區  
第四節    華北地區  
第五節    東北地區
第六節    塞北地區
第七節    西部地區
第二章    世界地理
第一節    世界地理特色  
第二節    亞洲地區
第三節    歐洲地區
第四節    獨立國傢國協  
第五節    美洲地區
第六節    非洲地區
第七節    大洋洲地區
第八節    北極與南極地區
精選題庫

Part4 歷屆試題與解析
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專科警員班第 26 期(正期學生組)新生入學考試中外地理科試題  
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專科警員班第 27 期(正期學生組)新生入學考試中外地理科試題
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專科警員班第 28 期(正期學生組)新生入學考試中外地理科試題  
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專科警員班第 29 期(正期學生組)新生入學考試中外地理科試題  
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專科警員班第 30 期(正期學生組)新生入學考試中外地理科試題
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專科警員班第 31 期(正期學生組)新生入學考試中外地理科試題  
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專科警員班第 32 期(正期學生組)新生入學考試中外地理科試題
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專科警員班第 33 期(正期學生組)新生入學考試中外地理科試題
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專科警員班第 34 期(正期學生組)新生入學考試中外地理科試題  
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專科警員班第 35 期(正期學生組)新生入學考試中外地理科試題
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專科警員班第 36 期(正期學生組)新生入學考試中外地理科試題
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專科警員班第 37 期(正期學生組)新生入學考試地理科試題
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專科警員班第 38 期(正期學生組)新生入學考試地理科試題
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專科警員班第 39 期(正期學生組)新生入學考試地理科試題
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專科警員班第 40 期(正期學生組)新生入學考試地理科試題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7042724
  • EISBN:9786267042885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98.7MB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