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旋翼無人機系統與應用 (電子書)

多旋翼無人機系統與應用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彭誠
图书标签:
  • 多旋翼无人机
  • 无人机系统
  • 无人机应用
  • 飞行控制
  • 嵌入式系统
  • 传感器
  • 图像处理
  • 航拍
  • 机器人
  • 无人系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從技術與應用相結合的角度,系統地介紹了多旋翼無人機系統的基本理論、設計方法與應用示範。全書内容包括多旋翼無人機的基本概念、飛行原理與動力學建模、系統搆成與實現、空氣動力學、導航資訊融合、姿態穩定與航跡跟踪控制、故障容錯控制、載荷系統以及應用示範。

  本書適合多旋翼無人機領域的技術人員閲讀,也可以作爲高等院校無人機專業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參考。
好的,以下是一本与《多旋翼无人机系统与应用(电子书)》主题无关,但内容详实的图书简介。 --- 深入探索:现代光学成像技术与数据融合 导言:重新定义我们观察世界的方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对“视觉”的理解已经远远超越了人眼的生理极限。从高空遥感监测到微观生物成像,从深空探索到医学诊断,光学成像技术作为信息获取的核心手段,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技术飞跃。本书旨在系统而深入地剖析当代最前沿的光学成像原理、关键器件、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实现信息效能的最大化。 我们不再满足于静态、单一波段的图像采集;现代科学和工程领域要求的是实时、多维、高精度、高鲁棒性的三维乃至四维(包含时间维度)信息重建。本书将聚焦于如何构建和优化这样一套完整的“感知-处理-理解”系统。 第一部分:光学成像系统的基础理论与先进器件 本部分将为读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介绍构成高性能成像系统的核心硬件。 1.1 经典与现代光学成像原理的再审视 我们将从夫琅禾费衍射理论出发,深入探讨光学系统的分辨率、调制传递函数(MTF)的精确计算,以及如何通过像差校正技术(如泽尼克多项式)来优化成像质量。重点关注超分辨成像的理论基础,包括点扩散函数(PSF)的建模及其在计算摄影中的应用。讨论如何设计和分析非球面透镜组以实现宽视场、高清晰度的成像目标。 1.2 关键光电传感器的演进与性能分析 现代成像的瓶颈往往在于传感器。本书详尽分析了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的像素结构、噪声模型(暗电流、读取噪声、散粒噪声)以及量子效率(QE)的优化策略。特别引入了事件驱动相机(Event-Based Cameras,如DVS)的工作原理,阐述其在高动态范围和高速运动场景下的革命性优势,以及如何处理其非标准化的数据流。同时,对红外成像(MWIR, LWIR)中的探测器材料选择和热噪声抑制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1.3 滤光片、光谱分离与波段选择 成像的维度往往通过光谱来扩展。详细介绍窄带干涉滤光片的精密设计,以及AOTF(声光可调谐滤光片)在快速光谱切换中的应用。对比分析傅里叶变换光谱仪(FTS)与传统色散元件在光谱分辨率和扫描速度上的优劣,为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波段选择提供理论指导。 第二部分:高维数据获取与三维重建技术 本部分将视角从二维图像拓展到三维空间信息的获取,这是现代测量和感知领域的核心挑战。 2.1 主动光学测量:激光雷达(LiDAR)与结构光 系统阐述飞行时间(ToF)原理的LiDAR系统,包括直接测量法(Direct Time-of-Flight)和间接测量法,重点分析脉冲展宽和时间分辨能力对点云精度的影响。对于调频连续波(FMCW)LiDAR,深入解析其基于多普勒效应的测距和速度测量能力。在结构光方面,细致讲解相位展开算法在处理多义性问题上的关键技术,并评估其对环境光噪声的敏感性。 2.2 被动式立体视觉与多视几何 从经典的对极几何(Epipolar Geometry)约束出发,详细推导本质矩阵(Essential Matrix)和基础矩阵(Fundamental Matrix)的计算方法。重点介绍特征点提取与描述符(如SIFT, ORB)的鲁棒性分析,以及如何应用Bundle Adjustment(光束法平差)对多视角图像进行全局最优解的精细校正。本书将专门辟章节讨论稀疏到稠密深度图的转换,特别是深度学习方法在遮挡和纹理稀疏区域的处理策略。 2.3 全息成像与计算摄影的边界探索 探讨数字全息显微镜(DHM)的成像模型,及其在无透镜成像中的潜力。在计算摄影部分,重点介绍光场相机(Light Field Camera)的采样子空间理论,以及如何利用其采集到的角分辨率信息实现后聚焦(Refocusing)和视差渲染。 第三部分:异构数据融合与智能解译 数据的价值在于融合与理解。本部分关注如何将不同模态的光学数据与非光学数据进行有效集成,并利用高级算法从中提取高级语义信息。 3.1 多模态数据配准与传感器标定 高质量融合的前提是精确的几何配准。深入探讨内在标定(Intrinsic Calibration)和外在标定(Extrinsic Calibration)的自动化流程,特别是针对运动平台(如机载或车载)的在线自标定技术。对图像到图像、图像到点云的非刚性配准算法,如基于特征的迭代最近点(ICP)变体及基于流场的变形模型,进行详尽的对比和性能分析。 3.2 概率框架下的信息融合 以卡尔曼滤波(KF)及其扩展形式(EKF, UKF)为核心,阐述如何在时序数据中融合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测量信息,以实现状态估计的最优递推。引入贝叶斯网络和证据理论(Dempster-Shafer Theory)在处理不确定性和冲突信息时的优势,构建高可靠性的决策支持系统。 3.3 深度学习在光学数据解译中的应用 本书不再停留在基础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层面,而是聚焦于Transformer架构在长距离依赖建模上的优势,如何应用于高光谱分类和语义分割。特别关注自监督学习在缺乏大规模标注数据时的应用,例如利用物理先验知识指导网络的预训练。讨论如何设计可解释的(Explainable AI, XAI)模型,以确保在关键应用(如遥感判读、医疗影像分析)中的决策透明度。 结论:面向未来的光学感知系统 《深入探索:现代光学成像技术与数据融合》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份对未来感知技术发展趋势的展望。从纳米尺度的光子行为控制,到宏观尺度的全球环境监测,光学系统正与人工智能、先进计算深度融合。本书旨在为从事光学工程、遥感科学、机器人视觉和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人员、工程师和高级学生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知识体系。掌握这些技术,意味着掌握了构建下一代智能感知系统的核心能力。 --- 目标读者: 光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及以上,从事传感器设计、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遥感测绘及相关领域的高级工程师。 预计页码: 约 750 页 关键词: 光场成像、LiDAR、事件相机、多光谱、三维重建、传感器融合、超分辨、计算摄影、深度学习在光学中的应用。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1章 緒論
參考文獻

第2章 多旋翼無人機的飛行原理與動力學建模
2.1 多旋翼無人機的飛行原理
2.2 多旋翼無人機的動力學建模
2.2.1 坐標及坐標轉換關係
2.2.2 多旋翼無人機動力學方程
2.2.3 多旋翼無人機運動學方程
2.2.4 多旋翼無人機控制關係方程
2.2.5 多旋翼無人機運動方程組
2.2.6 多旋翼無人機的機動性能分析
2.3 多旋翼無人機穩定飛行基本條件
2.3.1 無人機硬件可靠性
2.3.2 無人機軟件可靠性
參考文獻

第3章 多旋翼無人機系統構成與實現
3.1 執行單元
3.1.1 螺旋槳
3.1.2 電機與電調
3.2 飛行控制系統
3.3 地面站系統
3.4 導航系統
3.5 測控鏈路
3.5.1 長距離遙控遙測裝置
3.5.2 高清無線數字視頻發射機
3.5.3 手持高清無線視頻接收機
3.6 多旋翼無人機系統自主控制體系結構
參考文獻

第4章 多旋翼無人機空氣動力學
4.1 概述
4.2 低雷諾數下的多旋翼系統
4.2.1 考慮空氣黏度的旋翼氣動理論計算
4.2.2 考慮旋翼間干擾的多旋翼系統
4.2.3 黏性效應和翼間干擾的影響
4.3 數值模擬方法及驗證
4.3.1 旋翼數值模擬方法
4.3.2 單旋翼數值模擬
4.3.3 單旋翼實驗驗證
4.4 共軸雙旋翼單元氣動特性分析
4.5 非平面式雙旋翼單元氣動特性分析
4.5.1 非平面雙旋翼實驗研究
4.5.2 非平面雙旋翼氣動特性數值模擬
4.6 非平面式雙旋翼單元來流實驗研究
4.6.1 實驗設計
4.6.2 非平面旋翼實驗結果分析
參考文獻

第5章 多旋翼無人機導航資訊融合
5.1 引言
5.2 傳感器特性分析與數據預處理
5.2.1 傳感器介紹與特性分析
5.2.2 傳感器誤差分析與校正
5.3 多旋翼無人機姿態資訊融合
5.3.1 非線性姿態角資訊融合系統建模
5.3.2 姿態資訊融合算法設計
5.3.3 姿態資訊融合實驗與分析
5.4 多旋翼無人機位置、速度資訊融合
5.4.1 水平方向速度和位置資訊融合
5.4.2 垂直方向速度和位置資訊融合
5.5 低成本組合導航傳感器特性分析與預處理
5.5.1 組合導航傳感器特性分析
5.5.2 INS誤差源分析及預處理
5.5.3 磁力計/氣壓高度計/GNSS誤差建模和預處理
5.6 低成本組合導航資訊融合
5.6.1 組合導航資訊算法選定
5.6.2 高維數EKF算法設計
5.6.3 組合導航EKF初始對準及方差自適應整定
5.6.4 EKF-CPF動態容錯算法
5.6.5 組合導航EKF-CPF仿真設計與驗證
5.6.6 組合導航EKF-CPF算法實測分析
5.7 多旋翼無人機狀態感知
參考文獻

第6章 多旋翼無人機姿態穩定與航跡跟踪控制
6.1 概述
6.2 多旋翼無人機姿態穩定控制器設計與實驗
6.2.1 多旋翼無人機姿態穩定控制模型
6.2.2 自適應徑向基神經網絡的反步滑模姿態穩定控制器設計
6.2.3 自適應徑向基神經網絡的反步滑模姿態穩定控制仿真驗證
6.3 多旋翼無人機航跡跟踪控制器設計與實驗
6.3.1 自抗擾航跡跟踪控制器
6.3.2 線性自抗擾航跡跟踪控制器
6.3.3 傾斜轉彎模式自主軌跡跟踪控制器
6.4 多旋翼無人機姿態抗飽和控制器設計與實驗
6.4.1 無人機偏航靜態抗飽和控制
6.4.2 無人機偏航抗積分飽和控制
參考文獻

第7章 多旋翼無人機的故障容錯控制
7.1 概述
7.2 多旋翼無人機執行單元的故障模型
7.2.1 直流電動機的數學模型
7.2.2 驅動電路板故障
7.2.3 旋翼的升力模型
7.2.4 執行單元升力故障模型
7.3 十二旋翼無人機增益型故障容錯控制
7.3.1 增益型故障情況下十二旋翼無人機的數學模型
7.3.2 十二旋翼無人機增益型故障檢測算法設計
7.3.3 多旋翼無人機增益型故障重構容錯控制器設計
7.3.4 十二旋翼無人機增益型故障容錯控制仿真實驗
7.3.5 對比四旋翼無人機增益型故障容錯控制
7.4 十二旋翼無人機執行單元失效型故障容錯控制
7.4.1 四旋翼無人機故障下的動力學特性
7.4.2 十二旋翼無人機的失效型故障下的動力學分析
7.4.3 十二旋翼無人機失效型故障的故障檢測算法
7.4.4 十二旋翼無人機失效型故障容錯控制仿真實驗
7.5 六旋翼無人機容錯控制
7.5.1 執行單元故障檢測與診斷系統
7.5.2 基於最優分類面的故障診斷算法
7.5.3 基於擴展卡爾曼濾波算法的故障觀測器
7.5.4 自重構控制算法
參考文獻

第8章 多旋翼無人機載荷系統
8.1 光電載荷雲台設計
8.1.1 光電載荷雲台
8.1.2 光電載荷雲台靜力學分析
8.1.3 光電載荷雲台振動分析
8.1.4 光電載荷雲台結構優化
8.1.5 光電載荷雲台控制系統設計
8.1.6 光電載荷雲台複合補償控制方法
8.1.7 系統設計與實驗分析
8.2 生物製劑投放裝置設計
8.3 農藥噴灑裝置設計
參考文獻

第9章 多旋翼無人機應用示範
9.1 生物防治應用
9.1.1 基於多旋翼無人機的智能投放系統應用示範
9.1.2 基於多旋翼無人機的智能投放系統標準化操作流程
9.2 精準農業應用
9.2.1 多旋翼無人機光譜遙感系統
9.2.2 水稻氮元素光譜實驗分析
9.2.3 水稻葉片資訊獲取與分析
9.2.4 基於多旋翼無人機的遙感數據採集系統標準化操作流程
參考文獻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321069
  • EISBN:978626332225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76.1MB

图书试读



  多旋翼無人機作為一個具有巨大市場潜力的新興産品,得到了中國內外研究者的廣泛重視。作者所在研究團隊自2007年成立以來,進行了一系列多旋翼無人機相關關鍵技術突破和整機的研發工作,經過11年的研究積累,研製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H6、CQ8、CH12、CQ16、CQH36系列10餘款的工業無人機産品,完成了實驗室技術研發及批量試用,目前正在農牧業、警察、電力、應急搶險等領域進行産業化推廣。

  本書是作者在多旋翼無人機研究工作的基礎上,結合所在團隊的研究成果及中國內外研究進展編著而成的,系統地介紹了多旋翼無人機系統基本理論、設計方法與應用示範。

  本書在介紹多旋翼無人機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對當前多旋翼無人機相關領域的先進研究、熱點問題進行了分析。第1章主要介紹了多旋翼無人機的基本概念、發展歷程、研究概況與應用。第2章主要介紹了多旋翼無人機的飛行原理與動力學建模,給出了多旋翼無人機穩定飛行的基本條件。第3章主要介紹了多旋翼無人機系統構成與實現,針對多旋翼無人機系統中的執行單元、飛行控制系統、地面站系統、導航系統、測控鏈路及其自主控制體系結構分別加以闡述。第4章主要討論了多旋翼無人機的空氣動力學,分別分析了在低雷諾數條件下的共軸雙旋翼單元氣動特性與非平面式雙旋翼單元氣動特性。第5章主要研究了多旋翼無人機導航資訊融合,設計了多旋翼無人機的姿態資訊融合算法與位置、速度資訊融合算法。考慮到多旋翼無人機的低成本化趨勢,進一步設計了低成本組合導航系統及具有主動容錯能力的數據融合算法。最後簡要介紹了多旋翼無人機的狀態感知理論。第6章主要研究了多旋翼無人機的姿態穩定與航跡跟蹤控制,為保證無人機達到姿態穩定,設計了姿態穩定控制器。在執行器飽和情況下,設計了姿態抗飽和控制器。進一步為實現精確航跡跟蹤目標,設計了航跡跟蹤控制器。第7章主要介紹了多旋翼無人機故障容錯控制。針對十二旋翼無人機與六旋翼無人機分別設計了增益型故障的容錯控制策略與執行單元失效故障容錯控制策略。第8章主要介紹了多旋翼無人機載荷系統。重點介紹了作者團隊自主研發的機載光電載荷裝置、機載雲臺及其穩像控制、生物製劑投放載荷裝置以及農藥噴灑載荷裝置。第9章主要介紹了作者團隊自主研發的多旋翼無人機相關應用示範,重點介紹了在生物防治與精準農業上的應用。

  本書的研究内容總結了作者團隊的研究成果,特別感謝與作者共同研究並對這些研究成果做出貢獻的研究人員:宫勛、雷瑶、趙常均、張欣、王日俊、徐東甫、裴信彪、王純陽、裴彦華。

  近年來,多旋翼無人機研究發展迅速,不斷取得新的進展。作者雖然力圖在本書中能夠體現多旋翼無人機的主要進展,但由於多旋翼無人機技術不斷發展,再加之作者水平有限,難以全面、完整地對當前研究前沿及熱點問題一一探討。書中存在的不妥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在此不勝感激。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