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經濟大崩盤:通膨海嘯後崩盤的市場與新商機 (電子書)

疫後經濟大崩盤:通膨海嘯後崩盤的市場與新商機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韓相完
图书标签:
  • 经济危机
  • 通货膨胀
  • 后疫情时代
  • 市场分析
  • 投资机会
  • 商业模式
  • 金融风险
  • 经济预测
  • 新商机
  • 经济复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2022年,前所未有的惡性通膨即將出現,
為了不讓貨幣價值崩壞,各國央行必須升息,而房地產將首當其衝。
2008年次貸危機後未被修正的房地產市場如今將加倍奉還,
2023年經濟的巨大泡沫即將全面崩潰!
留住資產、未來獲利,此時此刻你一定要看的書。

  2020~2021年,全球股市歷經大怒神般的自由落體,接著又乘著雲霄飛車直衝天際,你是不是有搭上這波甜蜜衝刺呢?

  當全世界都在享受這場獲利派對,就是該、離、開的時候了!

  本書從2008年發生的次貸危機和歐洲財政危機開始分析全球市場,從不動產開始,延伸至股市、利率,以多種角度審度局勢。

  作者統整出,因次貸危機實行的量化寬鬆,到了要升息回收的時刻卻遇到covid-19大流行,全世界經濟負成長,為了挽救經濟,只能繼續採取量化寬鬆政策。連續的量化寬鬆導致熱錢過多,房地產和股市爆漲,又遇上十年一次的原物料超級循環,作者大膽預測,2023年全世界將會迎來惡性通貨膨脹,造成房地產和股市泡沫化。

  如何在這場泡沫危機中成為贏家?

  了解升息策略,執行不動產避險    
  小心投資比特幣
  以三個原則選擇產業個股
  丟棄舊時代錯誤的金錢觀
  投資美國市場有利無害

  世界經濟會反覆出現泡沫化,經濟循環像鞦韆一樣,五到十年一循環,如果懂得利用,20年後就可以晉升為富人之列。

專家學者一致推薦

  孫明德主任/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
  謝金河/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
  謝劍平/台灣科技大學財金所教授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全球經濟風暴前夕:新興市場的隱憂與轉型契機》的图书简介: 《全球經濟風暴前夕:新興市場的隱憂與轉型契機》 一、 核心洞察:迷霧中的全球經濟航向 自二十一世紀初以來,全球經濟體系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複雜變革。從技術革命的浪潮到地緣政治的角力,再到後疫情時代供應鏈的重塑,世界經濟的運行邏輯正在發生深刻的質變。本書深入剖析當前宏觀經濟圖景中潛藏的結構性危機與轉型動力,特別聚焦於那些在過去數十年中快速崛起、如今卻面臨嚴峻考驗的新興市場國家。 本書摒棄了單純的危機預警敘事,轉而採用一種更為細緻和多維度的分析框架,探討在全球化趨勢放緩、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新興經濟體如何應對資本外流、債務高企以及內部不平衡的挑戰。我們將考察不同區域(如東南亞、拉丁美洲、撒哈拉以南非洲)在應對外部衝擊時所展現出的韌性差異,並揭示驅動這些差異背後的政策選擇、制度質量與產業結構。 二、 深度剖析:新興市場面臨的四大核心挑戰 全球經濟的碎片化趨勢,對依賴外部需求的國家構成了直接威脅。本書將這類挑戰歸納為四個關鍵領域,並進行了詳盡的案例研究: 1. 結構性債務危機的邊緣: 在過去的低利率環境中積累的龐大主權債務和企業債務,在當前全球利率環境劇烈波動時,暴露出極大的脆弱性。本書不僅量化了不同國家債務可持續性的臨界點,更探討了債務重組的政治經濟學——為何某些國家能成功談判,而另一些則陷入長期停滯?我們特別關注「隱性債務」的擴張,即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與國有企業對外借款的風險敞口,這往往是引爆系統性金融危機的隱藏導火索。 2. 供應鏈「去風險化」的衝擊波: 隨著主要經濟體推動關鍵產業回流或「友岸外包」,高度依賴國際分工的新興工業國正經歷訂單轉移的陣痛。本書分析了這種重構對「世界工廠」地位的長期影響,並探討了那些成功抓住「近岸外包」或「中國+N」戰略機遇的國家,它們具備哪些共同的基礎設施和人力資本優勢。這不僅是貿易戰的結果,更是國家安全戰略與產業政策深度交織的體現。 3. 人口結構的兩面刃: 許多新興市場正處於人口紅利的尾聲或正在步入快速老齡化的階段。本書深入研究了「中等收入陷阱」與人口結構轉變的內在聯繫。當年輕勞動力紅利逐漸消退,如何通過提升全要素生產率(TFP)來維持增長動能,成為迫在眉睫的難題。我們考察了巴西、印度尼西亞和越南在教育投資、技能培訓方面的差異化路徑,以及這些努力如何影響其未來的勞動力競爭力。 4. 氣候變遷與綠色轉型的經濟成本: 氣候變遷對新興市場的衝擊往往是直接且破壞性的,從極端天氣對農業的影響到沿海基礎設施的損耗。與此同時,全球推動的能源轉型要求這些國家投入巨額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升級和能源結構調整。本書探討了如何利用「綠色金融」來彌補資金缺口,以及哪些國家能夠將氣候挑戰轉化為發展「綠色技術」和吸引可再生能源投資的契機。 三、 轉型契機:構建韌性經濟的實證路徑 儘管挑戰重重,本書並未陷入悲觀。我們認為,當前的全球動盪恰恰為那些具備清晰戰略遠見的國家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歷史性窗口。本書的後半部分集中於分析成功轉型的關鍵要素: 1. 數位化基礎設施的戰略投資: 成功的案例表明,在金融服務、政府效率和中小企業連接性方面進行大規模的數位化投資,能夠顯著提升經濟的運行效率和應對衝擊的能力。我們分析了數位支付系統的普及如何繞過傳統銀行體系的限制,直接推動普惠金融發展的實例。 2. 提升國內市場的深度與廣度: 過度依賴出口的經濟體系在外部需求疲軟時極易受挫。本書強調培育強大且有競爭力的內需市場的重要性。這需要通過收入分配的優化、中產階級的擴大以及針對性的消費刺激政策來實現。 3. 制度質量與政策的可預測性: 在不確定的全球環境中,投資者最看重的是本國政策的穩定性和法治的透明度。本書通過比較性分析,揭示了那些成功吸引長期資本流入的國家,其政府在產權保護、合約執行和反腐敗方面所做的結構性改革。 4. 區域合作的新模式: 在全球大國博弈加劇的背景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必要性凸顯。本書探討了如東盟(ASEAN)內部供應鏈的整合、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AfCFTA)的潛在效益,以及這些區域組織如何為成員國提供一個緩衝外部衝擊的共同市場。 四、 結論:通往長期繁榮的路線圖 《全球經濟風暴前夕》旨在為政策制定者、企業領袖和投資者提供一套清晰的分析工具和實用指南。它堅信,未來的經濟領跑者將是那些能夠在結構性逆風中,勇敢進行內部改革、果斷調整產業佈局、並有效利用新興技術驅動生產力提升的國家。本書不是一份預測未來崩潰的報告,而是一份指導如何在變局中尋找立足點、規劃長期發展的實踐手冊。它邀請讀者共同審視,在一個更加分裂和波動的世界中,如何為新興市場的持續發展鋪設堅實的基礎。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韓相完


  2.1 永續研究所所長。

  是經濟學家,也是民間研究所所長。延世大學畢業後,赴美深造取得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從1992年開始,接近30年期間在現代經濟研究院,致力於韓國及世界經濟的研究。之後曾任現代經濟研究院的代表,目前身為2.1永續研究所所長,專心研究日益嚴重的韓國人口問題和世界經濟。這段時間曾擔任知識經產業業部的顧問、外交通商部的顧問、企劃財政部稅制發展審議委員會審議委員、聯合新聞TV顧問等,還出過數十本的書籍和翻譯作品。

趙炳鶴

  fninnoedu副代表。是暢銷書作家,也是企業家。延世大學教育學系畢業,曾在現代集團綜合企劃室和現代經濟研究院進行研究工作,韓國介紹美國ETF第一人,並經營youtube頻道,目前是fninnoedu副代表,也是Technology Convergence Forum的理事。著有「天才們的學習法」、「2040分期」、「金錢的秘密」等暢銷書籍。
 

图书目录

前言 面臨三重泡沫,崩潰的經濟與新機會

第1 章 不動產市場第一道與第二道波浪
韓國的不動產泡沫七
次貸危機:2023 年大型泡沫的胚胎
文在寅政府加速不動產過熱
鍍金時代與進步時代
不動產公有論與自由市場經濟的衝突
和Covid-19 一起的一年
羅馬著火了嗎

第2 章 不動產市場泡沫診斷
蜂窩循環模型
大勢究竟是上漲還是泡沫化?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零接觸時代是新常態價格水準嗎?
又是另一個新常態:零工經濟
泡沫就是新常態

第3 章 三重泡沫的崩潰
不會崩潰的泡沫
2023 年,物價暴漲的三角波來襲
21 世紀最糟的泡沫崩潰
你只看新聞,而專家看的是機會
短期不動產市場要以賣出來應對
短中期須參考的政策議題
附買回條款、地上權住宅的政策效果
不動產市場長期展望:關於人口結構論的誤解與真實
未來偏好的住居型態
市中心好還是田園好?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選擇標的
對於其他不動產的隨想
掌握買進時機
掌握賣出時機

第4 章 股市的反思
貨幣數量論 ,惡性通膨以及資產市場泡沫
次貸危機,歐洲財政危機以及病毒大流行
短期內股市可獲利
比特幣將是鬱金香泡沫的翻版
股市大崩跌的前兆
由東學螞蟻展開3,000 點時代的意義
家庭資產投資組合之再平衡
東學vs 西學,誰是贏家?

第5 章 美股在泡沫中是機會
泡沫、泡沫崩潰與崩潰後
在時間的遊戲中獲勝的方法
贏家才懂的市場之道
高手投資的是10 年後的未來
在股票市場成功的三種方法
拋棄跟金錢有關的錯誤想法

第6 章 泡沫崩潰與美國霸權
瑪麗安東妮的斷頭台
泡沫崩潰,無法逃脫的宿命
泡沫崩潰對美國並無不利

結語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063580
  • EISBN:9789865063566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0.3MB

图书试读

前言

  2023年三重泡沫的崩潰

  時間的扭曲會讓2023 年成為21 世紀崩潰程度最大的一年,這個種子早在2008 年已經種下。當時經歷次貸危機事件與歐洲財政危機,釋放到市場的流動資產未好好收回,在次貸危機後十年形成的大型泡沫還未完全消散前,Covid-19 又點燃火花,資產再度開始產生流動性。2021 年雖然看得到遠方的出口,但疫情仍在持續,經濟崩潰仍在萌芽,各國中央銀行只能繼續維持零利率,繼續採取量化寬鬆,甚至面對不見好轉的疫情,還可能擴大量化寬鬆。2021 年將接續2020 年,會不斷釋出流動資產到市場,資產找不到能去的地方,就會讓所有資產價格上漲到從未經歷過的水準。另外,存款帳戶的餘額會一點一點繼續累積,為被延宕到疫情結束後的消費做準備。

  2021 年底因各國爭相投入疫苗,將會看到疫情緩和的現象,伴隨而來的消費復甦將帶動通貨膨脹壓力。另外,2020 年底開始出現的原物料超級循環期,也將作用反映在供給物價上升,考量有六個月的時間差,從2021 年下半年起,會開始反映在消費物價上。2021 年底會開始出現兩種通貨膨脹:一、因消費需求增加造成的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二、因原物料價格急漲造成的供給推動型通貨膨脹。但這還不是通貨膨脹正式開始的現象,這僅僅是稍稍加溫的程度,對於各國中央銀行來說,考慮升息為時尚早。

  因為此時好不容易開始復甦的景氣若被澆上冷水後,害怕會導致二次蕭條Double Dip,所以不敢輕易進行升息。這完全符合川普總統選出史上最鴿派的聯準會主席傑洛姆.鮑爾Jerome Powell 與信奉高壓經濟High Pressure Economy 的財政部長珍妮特.葉倫Janet I. Yellen 的結果。

  2022 年是臨近景氣正式復甦的時期,人們過去兩年間被關押的欲望將一次爆發,開啟商品供不應求的狀況。在這之前,經濟層面過於豐富的流動性會穿梭全球每個角落、進到各種資產與原物料價格中,持續給予壓力,原物料價格負擔離爆發僅一步之遙。

  到了2022 年底,兩股壓力碰撞下,物價會如同活火山般一觸即發。2023 年將由三重泡沫的黑暗所支配:快速增加的需求、原物料的超級循環期以及鮑爾.葉倫政策組合的三重泡沫,將帶來2000 年之後從未經歷過的通膨。因為物價飛漲,金錢再也無法維持金錢的價值,就像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比起買燒暖爐用的木材,倒不如直接把成堆的錢拿去燒還更划算。各國中央銀行會急著站出來維護自家貨幣的價值,開始升息策略。一開始可能是25bp(一碼)的「邁小步Baby Step」策略,或是立刻轉換成50bp 的「邁大步Big Step」策略,當速度戰開始後,可能一個早上全球就會轉變為高利率的世界,快速回收之前因量化寬鬆釋出的貨幣,同時刺激市場利率。

  市場的崩潰總是會從不動產開始。不動產無法戰勝貨幣回收與高利率,低信用者房屋抵押貸款滯納比率快速增加,因不良債權遭法拍foreclosure 的不動產持續累積,急著出售的不動產又與另一個急著出售的不動產相牽連,放眼看過去,每家都貼著待出售的紅紙,次貸危機後從未經過修正,價格持續飆漲的不動產市場就此陷入黑暗中。這是山越高,谷就越深的道理,2000 年代以來最糟的不動產崩潰將壟罩全球。緊隨不動產崩潰而來的是股市崩跌,房貸金融不良後開始造成信用堵塞,各金融機構因此搖搖欲墜,投資人爭相出售持股、申請贖回基金,如同蓄水池破裂般湧出,股價暴跌導致發生追繳保證金margin call,追繳保證金後又再次招致股價下跌。

  下跌的資產價格讓消費心理萎縮,企業開始重整組織,失業率迅速攀升至10%,保不住月薪的人們又再次減少消費,不動產→金融→實體經濟,綜合性不景氣的海嘯隨之來襲。Covid-19 疫情扭曲的時間將造成史上最大的泡沫,緊接著會出現史上最糟的世界大蕭條,無數的人會失業、失去房子。與2020 ∼ 2021 年的疫情不同,這時零接觸企業也無法躲過這場海嘯襲擊,在之前越是節節高升、稱霸市場的企業,受到的打擊也就越大,因為快速下滑的營業額與過高的成本結構,讓已成長為巨大恐龍的零接觸企業出現動搖,大量的員工開始接到解雇通知。

  黑暗孕育新生命的種子

  美國第三十五任總統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 能成為總統的背景,是因為他的父親約瑟夫.甘迺迪Joseph P. Kennedy。約瑟夫.甘迺迪身為愛爾蘭移民之子,是1920 年代禁酒法令背景下所成就的富翁。如果說艾爾.卡彭Al Capone是靠銷售私酒賺錢的黑幫首腦,約瑟夫.甘迺迪就是使用酒類合法進口的方式累積財富,而且他還把錢投資在股市,緊緊抓住更多的財富,同時他也避掉1927 年的經濟大蕭條,因為他在大蕭條前出售手中所有的股票全換成現金。也因為有了父親的財富,約翰.甘迺迪才能成為美國總統。

  大家應該已經很熟悉約瑟夫.甘迺迪因為一個擦鞋匠而大舉出售股票,順利避開大蕭條的故事(擦鞋童理論)。他每天早上上班都會去華爾街上找一名擦鞋匠擦皮鞋,擦鞋匠有一天突然向他推薦股票,在那瞬間,約瑟夫.甘迺迪就判斷股市已成泡沫,當天把手中持股全數賣出,就這樣保住了他的資產。但是如果是各位,也會做出像約瑟夫.甘迺迪一樣的舉動嗎?從擦鞋匠都開始參與股市,就可直接聯想到股市崩盤,能在連連看漲的盤勢中,果敢將持股全數賣出嗎?如果是各位的話,會做怎樣的決定?這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約瑟夫.甘迺迪能夠做出這樣的決斷,是因為他蒐集資訊成癮的個性,蒐集資訊成癮到甚至讓他獲得資訊狂的綽號,他從公司內部資訊到各種公開資訊無一不涉獵,對於股市過熱現象也是本來就知曉的,擦鞋匠的出現只是畫龍點睛的效果罷了。

  貪心是人類的天性,市場的崩潰是自然的現象,人類的大腦只由生存與繁殖所組成,社會不斷進化,甚至能達到讓人工智慧主宰世界,但人類的大腦在過去數十萬年間完全沒有進化,仍然只由生存與繁殖掌控。生存與繁殖以經濟學用語來說就是消費,現在的生存是消費,未來的生存是財產,財產的繼承就是所繁衍的後代子孫的生存,人類貪求更多的消費和更多的財產,貪心導致泡沫,而泡沫無法避免會崩潰,然後在那片廢墟中,會看到新的種子冒出芽,新的秩序就會誕生。

  韓國也避不掉這波海嘯,而且會比其他國家更劇烈,因為韓國經濟是開放型經濟,而且家庭的財政健全性又比很多國家還要不良。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成為這波海嘯的犧牲者,有所準備來聰明因應的人才可以避開。只有像約瑟夫.甘迺迪一樣不斷地蒐集資訊,以這些資訊為基礎,正確地遊走市場的人才能避掉崩盤,並且在下一個新市場更上一層樓;無法做到的人就會連過去這段期間存下的僅有資產全都失去,只能在廢墟中從零開始。如果是各位的話,想成為哪一種人呢?這本書是為了那些想要避開崩盤,前往下一個階段的人所寫的書,提供市場的預測走勢,能夠避開崩盤並且在泡沫出現時順勢而上的聰明方案,希望閱讀本書的讀者全都能順利度過即將襲來的大崩跌,擁有能更上一層樓的幸運。
 

用户评价

评分

從文學或閱讀體驗的角度來看,一本關於「崩盤」的書,如果內容過於學術或枯燥,讀起來也會很吃力。我希望這本書的敘事風格能夠引人入勝,能夠將複雜的經濟模型用清晰易懂的語言闡述出來。畢竟,面對一個「大崩盤」的主題,情緒上的準備和知識上的武裝同樣重要。如果作者能用一些生動的歷史對比,或者現實中的案例,來烘托出當前局勢的嚴峻性與轉機所在,那讀起來會更有感覺。總之,我期待這本書能成為一本有警世意味,但同時也充滿建設性指引的讀物。它不該只是告訴我們「世界末日要來了」,更應該告訴我們「在末日來臨時,聰明的人應該如何佈局,以迎接下一個春天」。這種兼具深度分析與實用指導的平衡感,是我最看重的。

评分

這本《疫後經濟大崩盤:通膨海嘯後崩盤的市場與新商機》光是書名就讓人感到一股寒意,但又帶著一絲好奇。畢竟,經歷了這幾年的全球動盪,誰不擔心下一個大危機什麼時候會來?我個人對財經類的書籍一直都有關注,特別是那些探討結構性轉變的深度分析。這本書看起來不像那種只會報報數字、講講短期波動的淺薄之作,它似乎想深入挖掘疫情催生出的那些「結構性裂痕」,以及通膨這股巨浪沖刷過後,哪些產業會被徹底摧毀,又有哪些新生的機會會浮現。光是想像那個「崩盤」的場景,就覺得需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和實質規劃。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不同於主流媒體論調的獨到見解,畢竟現在的市場氛圍太容易被恐慌情緒主導,若能有一本理性的、有遠見的分析,那絕對是疫情後投資人不可或缺的指南。我希望它能點出那些潛在的灰犀牛事件,而不是只在事後諸葛。

评分

我總覺得,台灣的商業環境對於全球經濟的風吹草動特別敏感,我們既是製造業的樞紐,也是消費市場的關鍵節點。因此,一本好的財經書,必須要能「接地氣」。這本《疫後經濟大崩盤》如果能多一些針對亞洲,特別是東亞供應鏈角色轉變的分析,那就更貼近我的需求了。例如,在供應鏈外移的浪潮中,台灣的中小企業該如何自處?當全球對於能源和糧食安全的重視程度提升時,哪些產業會因為地緣政治風險而受益或受害?我對那種將國際宏觀經濟數據,轉譯成台灣企業未來十年營運藍圖的論述最感興趣。這種將全球變局與在地實務結合的能力,往往是區分一本財經書的深度與否的重要標準。我期盼它能提供足夠的戰略思考,而非僅僅是戰術性的操作建議。

评分

坦白說,市面上這類探討「崩盤」的書多如牛毛,但真正能打動我的,往往是作者如何將宏觀的經濟理論,巧妙地落地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消費決策和投資選擇上。這本書的書名給我的感覺,是試圖建立一個從「疫情衝擊」到「通膨海嘯」,再到「全面崩盤」的完整因果鏈條。我比較在乎的是,它對「新商機」的論述是否具有實戰性?所謂的新商機,是指那些在舊秩序瓦解後,能迅速填補市場空白的領域,還是指那些需要長期耕耘才能看到成果的基礎建設或技術突破?如果能有具體的案例分析,比如某個產業鏈如何重組,或者某種新型態的商業模式如何在逆風中成長茁壯,那就太好了。我對那些只會空泛地說「數位轉型」的內容已經感到疲乏了,我需要的是更具體、更具備台灣在地市場參考價值的分析框架,畢竟我們的經濟結構和西方社會還是有顯著的差異。

评分

最近這幾年的市場波動,讓我深刻體會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遠大於「追求高報酬」。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時,第一個想法是:它會不會提供一套更穩健的資產配置策略?畢竟,在通膨高企、升息循環尚未結束的陰影下,傳統的股債平衡模型可能已經失效了。我希望作者能深入探討「去全球化」或「供應鏈重組」這些大趨勢,對不同資產類別的長期影響。例如,對於我們這些習慣了低利率環境的投資人來說,如何調整心態去面對一個「高成本、高風險」的新常態?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避開那些看似熱門但實則泡沫化的投資標的,那價值就更高了。我關注的點在於,它能否幫助讀者在「恐懼」和「貪婪」之間找到一個更為平衡的決策中軸線,而不是單純地煽動恐慌情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