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中的世界秩序:橋水基金應對國家興衰的原則 (電子書)

變化中的世界秩序:橋水基金應對國家興衰的原則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瑞‧達利歐
图书标签:
  • 世界秩序
  • 地缘政治
  • 经济周期
  • 桥水基金
  • 瑞·达利欧
  • 国家兴衰
  • 投资策略
  • 全球化
  • 风险管理
  • 宏观经济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原則》作者達利歐最新力作,唯一中文完整版!
  ★在變動世界裡找到不變的「大週期」,


  定位現在、推測未來、預作準備

  ★美中爭霸、誰上誰下?橋水基金用演算法打分數!
  算出衝突2026年在台海爆發?

  ★比爾‧蓋茲、三任美國財長、華爾街巨擘一致推薦必讀
  「刺激思考,超級重要的必讀之書,書中列出很多事實,創造出一幅難以反駁的驚人圖像。我希望更多人閱讀和討論這本書。」——比爾‧蓋茲 (微軟創辦人)

  幾年前,橋水基金創辦人達利歐發現一生未曾發生過,但歷史上曾多次發生的重大發展正開始醞釀,包括三大週期循環進入緊張狀態:1)長期債務與資本市場週期:鉅額債務與零利率促使世界三大準備通貨國大量印製鈔票;2)內部有序與混亂週期:各國的財富、政治與價值觀鴻溝擴大到百年來最嚴重狀態,並導致各國國內大規模政治與社會衝突,尤其美國;3)外部有序與混亂週期;以及世界新強權(中國)的崛起對當前世界強權(美國)與現有世界秩序所造成的挑戰等。在歷史上,前一次的類似情境是在1930年至1945年期間(即二次大戰前)發生。這個相似性促使達利歐開始深入研究歷史上的類似時期,以理解那幾年所發生的一切,揣摩未來幾年的可能發展,進而為迎面而來的各種狀況預作準備。

  這就是本書的緣起。

  達利歐開始探討過去五百年間三大準備通貨帝國(荷蘭、英國與美國)以及六個其他顯赫帝國(德國、法國、俄羅斯、印度、日本與中國)的歷史,從中描繪出「大循環」(Big Cycle):偉大的帝國通常延續大約250年,大型經濟、債務與政治週期,則延續大約50至100年。衡量帝國實力有十八項關鍵指標(教育、創新與科技、成本競爭力、軍事實力、貿易、經濟產出、市場與金融中心、準備通貨地位、地質、資源分配效率、自然災害、基礎建設與投資、性格/決心/文明、治理/法治、貧富/價值觀差距),國家在和平與繁榮時期←→蕭條、革命與戰爭時期之間來回擺盪。在和平與繁榮時期,偉大的創造力與生產力使生活水準大幅提升,而在蕭條、革命與戰爭時期,則會爆發許多因財富與勢力而起的征戰,例如荷蘭取代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於1581年獨立;英國崛起擊敗荷蘭,在19世紀成為日不落帝國;二戰後美國成為霸權,扮演全球警察角色,在21世紀則遭遇中國挑戰。

  那麼,現在的美國、中國國力各自如何?

  達利歐及橋水團隊以演算法為工具,以發展數據為基礎打分數:美國是一個正在逐漸衰退的強國(在當今主要國家中仍排名第一),主要優勢在於其強大的資本市場和金融中心、創新/技術、高水準教育、強大軍力、儲備貨幣地位,以及較高經濟產出。中國是一個快速崛起的強國(在當今主要國家中排名第二),尤其對全球貿易、創新和技術以及作為金融中心的重要性都在增加,可能(或即將)引起的戰爭有1)貿易/經濟戰、2)科技戰、3)地緣政治戰、4)資本戰、5)軍事戰、文化戰、7)自我戰,美中的財富、政治和價值觀迥異,最有爆炸性的衝突是美中之間對於台灣議題的抵觸:中國想統一台灣,美國希望維持現狀,中國不惜一戰,美國則「不一定」保衛台灣。若兩國不自制,衝突勢必升高。下一個大的風險爆發點大約是在五年後。

  如何因應?達利歐建議投資人該做的事是了解所有的可能性,考慮最壞的情況:在投資面,基於成長、通貨膨脹、風險溢價和貼現率這四個驅動因素,建構一個多元化的投資組合,將風險降低;對政策制定者來說,可以使用十八個衡量標準為國家做健檢,衡量國家是欣欣向榮還是日益衰落,對未來的決定因素做出改變,以獲得更好的未來。

  財富、權力以及世界秩序的變遷,深刻影響所有國家、每一個人。美國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閱畢說:「無論你同意或不同意,達利歐的書是了解我們時代的必備讀物。」無論你同不同意,這本書都將給你一個展望未來的全新角度。

本書特色

  1.達利歐開時光機,帶你走一趟五百年來大國興衰歷程
  本書考察史上最動盪的經濟和政治時期,研究主要帝國包括荷蘭、英國、中國歷朝歷代和美國,透視推動帝國興衰的「大週期」(Big Cycle)。從這個極度宏觀的大局視角來看強權的興起與衰敗,你會更了解這個世界的運作原則,以及國家/自身在歷史中的定位。

  2. 演算法可以算國運?評估美中及世界大國財富和權力現狀與前景打分數
  橋水基金團隊藉由演算法對11國實力健檢,以此判斷各國未來走向及資金流向,預先擬定因應之道。

  3.世界局勢動盪,如何保護你的財富?
  財富、權力和世界秩序變局之下,所有國家、每個人都必然受其左右,唯有了解週期、進而因應週期調整投資組合以分散風險,才能避開不利影響, 甚至從中獲利。

  4.美中角力,達利歐怎麼看:美國處於下降段、中國處於上升段
  從大週期角度看美中相對位置:美國內部有債務負擔、成長放緩之憂及政治社會亂象;中國則實力遽增,挑戰美國強權。由歷史觀之,兩強相爭終需一戰,美國目前雖然領先,但勝算將愈來愈低。

  5.衝突爆發點:2026年在台海、南海發生
  身在國際熱點上的台灣和台灣人,你可以不同意、卻不能不知道美國的一派觀點:美中主要分歧在於台灣,美國要維持東海、南海的戰略利益,而中國堅持「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雙方正測試彼此的底線,軍事敵對持續升高,約五年後可能爆發衝突……

專業推薦

  比爾‧蓋茲 (微軟創辦人)∣亨利‧季辛吉(美國前國務卿)∣格雷厄姆‧艾利森(哈佛大學教授,《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作者 )∣亨利‧保爾森(美國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美國前財政部長)∣馬克‧庫班(NBA達拉斯獨行俠隊老闆)∣蒂姆‧蓋特納(美國前財政部長)∣傑米‧戴蒙(摩根大通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 )雅莉安娜‧赫芬頓∣《赫芬頓郵報》創辦人

  「刺激思考,超級重要的必讀之書,書中列出很多事實,創造出一幅難以反駁的驚人圖像。我希望更多人閱讀和討論這本書。」 ——比爾‧蓋茲 (微軟創辦人)

「這本關照全局新書中匯集了各種經濟、社會和政治指標來追蹤國家的興衰軌跡。這是一項重大貢獻,也是對西方的緊急警告。」——亨利‧季辛吉(美國前國務卿)

「一本關於過去五百年以來帝國興衰的大膽而實用的指南——為今天的美國和中國提供了重要的經驗教訓。」——格雷厄姆‧艾利森(哈佛大學教授,《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作者 )

「本書對推動過去五百年歷史的因果關係的描述,以及這如何為處理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提供實用指導,我深受吸引。這很可能是今年最重要的書,如果不是十年的話。本書必讀。」 ——雅莉安娜‧赫芬頓(《赫芬頓郵報》創辦人 )

  「本書範圍很廣——揭示了國家在全球經濟和政治舞台上獲勝的最大原因,並將其應用於當今的中國和美國。讀完本書,你可能不會再看到同樣的世界了。」——亨利‧保爾森(美國前財政部長)

  「歷史太重要了,不能留給歷史學家。只有達利歐才敢如此大膽地嘗試對世界金融、經濟和政治歷史進行這樣的統合工作。無論你同意或不同意,達利歐的書是了解我們時代的必備讀物。」——勞倫斯‧薩默斯(美國前財政部長)

  「我們如何從歷史中吸取教訓,以免重蹈覆轍而導致國家衰敗?請讀這本書。達利歐展示了歷史如何提供了模型,以指導我們如何思考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馬克‧庫班(NBA達拉斯獨行俠隊老闆)

  「達利歐的著述對投資者和政策制定者而言都是引人入勝的讀物。本書對推動經濟週期和帝國興衰的原因有出色又深思熟慮的研究。」——蒂姆‧蓋特納(美國前財政部長)

  「達利歐透過觀察帝國的興衰,展示了經濟、文化、軍事實力、創新、不平等和其他因素如何相互作用,為我們提供了鼓舞人心和發人深省的體驗,讓人驚艷萬分。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更好的視角來思考非常令人煩惱的問題,例如美國與中國的狀況。」——傑米‧戴蒙(摩根大通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 )
《全球權力轉移與地緣政治的未來:新時代的戰略選擇》 在二十一世紀的開端,世界正經歷一場深刻而複雜的結構性轉變。這場轉變不僅關乎經濟重心的轉移,更涉及意識形態、技術創新,以及國家之間權力平衡的根本性重塑。本書旨在深入剖析當前全球秩序變化的核心驅動力、主要參與者的戰略調整,並探討在一個多極化、高不確定性環境下,國家、企業乃至個體應如何制定前瞻性的策略以應對挑戰、把握機遇。 第一部:舊秩序的瓦解與新秩序的雛形 全球化的高峰期似乎已然成為歷史。冷戰後由單一霸權主導的「穩定」結構正在被更加碎片化、更具競爭性的多極體系所取代。本部分將從歷史縱深處回溯,探討二戰後布雷頓森林體系及冷戰結束後“一超多強”格局的形成與內在矛盾。 一、全球化的再定義:效率與韌性的權衡 過去數十年的全球化主要基於效率最大化原則,形成了極度依賴單一供應鏈和特定區域的經濟體系。然而,新冠疫情、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事件,以及地緣政治衝突的加劇,暴露了這種體系的脆弱性。本書將探討“去風險化”(De-risking)與“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等新興概念,分析全球供應鏈重組的趨勢,以及各主要經濟體在關鍵技術(如半導體、綠色能源)領域的戰略競爭,如何重塑貿易流向與產業佈局。我們將檢視全球化是否會走向區域化、集團化,以及這種轉變對新興市場的深遠影響。 二、意識形態的張力與治理模式的競賽 自冷戰結束以來,自由民主制度曾被視為不可避免的終極模式。然而,當前,不同治理模式之間的競爭正日益公開化。本書將分析威權體制在全球治理領域的影響力擴張,特別是在利用數位技術進行社會控制與監控方面的能力提升。同時,我們也將審視西方民主體系內部所面臨的民粹主義興起、社會極化加劇等結構性挑戰,探討這些內部壓力如何削弱其對外影響力。全球南方國家日益增長的自主性,使得他們不再輕易選邊站隊,而是尋求更靈活、更務實的外交路線,這對傳統的聯盟體系構成了嚴峻考驗。 三、數位主權與技術的軍事化 資訊科技的突破性進展是當前權力轉移的核心催化劑。人工智慧、量子計算、生物科技等前沿領域的競爭,已遠遠超出了單純的經濟範疇,直接關係到國家安全和軍事優勢。本書將詳細考察各國如何將數據視為新的戰略資源,推動數據本地化和數位基礎設施的自主可控。網路空間已成為繼陸、海、空、天之後的第五大戰場,國家支持的網路攻擊日益頻繁且複雜化。我們將分析「技術鐵幕」的形成風險,以及科技標準和規範制定權爭奪戰的激烈程度。 第二部:關鍵地緣政治板塊的動態變化 世界的權力真空並非均勻分佈,而是通過特定地區的活力與衝突來體現。本部分著重分析塑造未來世界秩序的幾個關鍵戰略熱點區域。 一、大國間的結構性競爭與“戰略模糊”的邊界 中美關係無疑是界定當前國際環境的首要因素。本書將從經濟相互依賴性、軍事現代化進程、以及核心利益衝突(如台灣問題、南海爭議)等多維度,深入剖析雙邊關係的複雜性。我們試圖區分“競爭”與“對抗”之間的灰色地帶,探討雙方如何在一邊保持溝通渠道的同時,力圖在技術和軍事上取得領先地位。同時,俄羅斯在地緣政治中的角色變化,特別是其對歐洲安全格局的衝擊,也將被納入分析框架,探討其與其他大國關係的重新校準。 二、印太地區的崛起與平衡藝術 印太地區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和軍事部署的焦點。印度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其經濟潛力和戰略自主性正使其成為不可忽視的變數。本書將分析印度如何巧妙地在與美國的戰略夥伴關係和與俄羅斯及中國的傳統聯繫之間尋求平衡。此外,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在夾縫中求生存的“中心地位”,以及日本、韓國等傳統盟友如何應對日益加劇的安全壓力,也將被詳細闡述。該地區的海洋安全、資源爭奪和基礎設施投資競賽,是權力轉移的縮影。 三、能源轉型與中東的新定位 氣候變化不僅是環境問題,更是地緣政治的決定性力量。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度下降,正在深刻改變傳統能源出口國的影響力。本書將分析中東國家(特別是波斯灣君主國)如何推動經濟多元化戰略,並利用其龐大的資本實力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戰略性投資。同時,該地區因伊朗核問題、沙特與以色列的關係正常化潛力、以及區域代理人衝突所帶來的不穩定性,依然是全球能源市場和安全的重要風險源。 第三部:應對不確定性的韌性與策略 面對一個既不完全自由化、也不完全對立化的“選擇性脫鉤”時代,決策者需要全新的思維框架。 一、韌性經濟學:超越效率的考量 本書將探討“韌性”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哲學。這意味著政策制定者必須將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置於純粹的短期經濟效益之上。這涉及到關鍵戰略物資的儲備、國內生產能力的重建、以及對衝擊的快速恢復能力。我們將研究政府補貼、產業政策的復興,以及跨國企業如何建立更具彈性的“衛星供應鏈”來分散單點故障的風險。 二、多邊主義的碎片化與“小多邊”的興起 傳統的全球治理機制(如聯合國、WTO)在應對快速變化的危機時顯得力不從心。取而代之的是更靈活、目標更明確的“小多邊”合作機制,如Quad、AUKUS以及各種氣候與技術聯盟。本書將分析這些非正式集團的形成邏輯、運作模式,以及它們如何填補現有全球治理體系的空白,同時也可能加劇全球秩序的碎片化。外交的重點將從宏大的國際條約轉向具體的、以能力建設為導向的合作項目。 三、認知戰與社會凝聚力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對公眾輿論和認知空間的爭奪,與傳統的軍事和經濟競爭同等重要。本書將探討外國情報機構和非國家行為體如何利用社交媒體、深度偽造技術(Deepfakes)散播虛假信息,以侵蝕特定國家的社會信任和政治穩定。成功的國家戰略不僅需要強大的硬實力,更需要提升公民對抗虛假信息的能力,維護健康的公共話語空間,從而確保社會的內在凝聚力以抵禦外部干預。 總體而言,《全球權力轉移與地緣政治的未來:新時代的戰略選擇》提供了一套全面的分析工具,幫助讀者理解當前世界秩序的結構性壓力點,並為在一個充滿摩擦、快速變化的世界中導航,提供實用的戰略思考框架。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瑞‧達利歐Ray Dalio 
 
  瑞.達利歐從事全球宏觀投資近五十年。他是橋水公司(Bridgewater Associates)的創辦人和聯合首席執行長,橋水公司是機構投資公司的翹楚,也是世界最大的避險基金。
 
  達利歐生長在長島一個普通的中產階級家庭,十二歲時開始投資,二十六歲時在一間兩房公寓裡創立了橋水公司,並將它發展成為《財星》雜誌評估的美國第五大私人公司。在這個過程中,他為政策制定者提供諮詢,《時代》週刊也將他評為「世界百大影響力人物」。因為他具有獨特的創造性和改變行業的思維方式,《經理人》(CIO)和《連線》(Wired)雜誌稱他為「投資界的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他還被《富比士》(Forbes)評為美國五十位最慷慨的慈善家之一。
 
  2017年,他決定用一系列書籍和影片來傳授他成功背後的原則。他的第一本書《原則:生活和工作》是《紐約時報》暢銷冠軍和亞馬遜年度商業書冠軍,全球銷量超過三百萬本,翻譯成三十多種語言。他的三十分鐘YouTube影片《經濟機器如何運作》和《成功的原則》總共被觀看一億多次,他的《大債危機》一書同樣受到經濟學家、政策制定者和投資人的好評。
 
  在這本新書《變化中的世界秩序》中,達利歐將用他看待世界的獨特方式來研究主要儲備貨幣帝國的興衰。他希望在這本書中分享的模型能夠幫助讀者為接下來不斷變化的時代做好準備。
欲知更多訊息,請參見www.principles.com 
 
譯者簡介
 
陳儀
 
  目前為專業投資公司高階主管,曾任投信基金經理人,財經與投資實務經驗豐富。譯作有《史迪格里茲改革宣言》、《大債危機》、《物聯網革命》、《索羅斯金融煉金術》(中文新譯版)、《貿易戰就是階級戰》、《大查帳》與《不公不義的勝利》等,譯著甚豐。 
 
鍾玉玨
 
  台大外文系畢,夏威夷大學傳播系碩士。譯作涵蓋政治、經濟、心理、管理,譯有《應許之地:歐巴馬回憶錄》、《跑出全世界的人》、《長勝心態》等。 
 
顧淑馨
 
  從事翻譯多年,已出版譯作七十餘種,主要有與《成功有約》、《樂在溝通》、《季辛吉理想主義者》、《逆齡社會》、《最嗆的貿易史》等。 
 
陳世杰
 
  國立成功大學統計系畢業,美國林肯大學企管碩士。金融業工作資歷二十年,曾跨足證券、銀行及國內外資產管理公司。著有《小資向錢衝:用錢賺錢加倍奉還》、《100張圖輕鬆變成股市大亨》、《找一個真正會幫你賺錢的理專》等書;譯作《FinTech金融科技聖經》、《原則》。 

图书目录

導讀
引言
 
第1部  世界是如何運轉的
第1章 帝國興衰大週期概述
第2章 興起與衰落的決定因素
第3章 貨幣、信貸、債務和經濟活動大週期
第4章 貨幣價值的演變
第5章 內部有序和混亂大週期
第6章 外部有序和混亂大週期
第7章 順應大週期進行投資
 
第2部  五百年世界發展史
第8章 過去五百年概述
第9章 荷蘭帝國與荷蘭盾的興衰大週期
第10章 大英帝國和英鎊的興衰大週期
第11章 美國和美元的興衰大週期
第12章 中國和人民幣的興起大週期
第13章 中美關係和戰爭
 
第3部  未來
第14章 未來
 
附錄 對世界主要國家現況與前景的電腦分析
致謝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099292
  • EISBN:9786267099384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9.3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幾年,坊間充出很多關於「去全球化」或「新冷戰」的論述,但往往都流於表層的現象描述,少有能提出一個「結構性解答」的。我個人對於探討「秩序重組」這類主題的書籍,最看重的是其「歷史縱深」。如果這本書只是停留在川普時代或拜登時代的政策分析,那未免格局太小了。真正高明的分析,應該能將眼光拉回到二戰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與瓦解,乃至於更早期的均勢理論。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將橋水那種追求「長期穩定回報」的思維,套用到國家戰略層面。國家不是一個追求短期利益的法人,它的「投資回報」往往是以世代計的。那麼,當國家面臨「興盛週期」的頂峰和「衰退週期」的開端時,哪些決策會加速其衰落,哪些「逆勢操作」又能穩住陣腳?這種跨越不同時間尺度的洞察力,才是判斷一本財經/國際關係書籍是否「重量級」的標準。

评分

閱讀國際政治經濟學的書籍,最怕遇到的就是那種將複雜世界簡化為「善惡對立」的敘事模式。那樣的書只能用來滿足一時的道德優越感,對實際的生存毫無助益。我希望這本書能展現出高度的「價值中立」,也就是說,它應該將「國家利益最大化」視為所有參與者的共同目標,然後去解析在既有規則下,各方如何博弈。這種「無情但理性」的分析視角,往往才是最接近真實世界運作的。如果書中能成功地解構傳統的「霸權穩定論」與當前「多極化競爭」之間的邏輯斷裂點,並且闡述橋水基金在評估這種結構性風險時,他們內部運作的「風險評估矩陣」是如何被重新校準的,那將會是一次極具啟發性的閱讀體驗。這不單是關於「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的問題,更是關於「我們如何用更科學、更少偏見的方式去理解這個正在發生的變化」的提問。

评分

身為一個在台灣土生土長的讀者,看這類探討「大國博弈」的書時,難免會自動開啟「翻譯濾鏡」——也就是不斷在想:「這對台灣的意義在哪裡?」如果這本書只是單純介紹橋水如何看待中美關係,而沒有進一步引導讀者思考,在這種宏觀變動下,台灣的「戰略定位」該如何調整,那它的實用價值就會大打折扣。我希望作者能更深入地探討「中等強權」或「關鍵節點國家」在世界秩序變遷中的生存智慧。台灣的困境在於,我們沒有傳統大國那種「單邊行動」的選項,我們的所有決策都必須建立在「槓桿」之上——槓桿國際法、槓桿我們的產業優勢、槓桿地緣戰略價值。因此,我非常期待書中能提供一套思考模型,讓我們能更清晰地辨識出,哪些是我們能控制的變數,哪些是我們必須順應的趨勢,從而避免做出「一廂情願」或「過度反應」的決策,真正做到在亂局中找到自己的最佳「利差」。

评分

坦白講,現在市面上的國際關係書籍,十本有八本都給人一種「說教感」,彷彿作者站在道德高點對世局指指點點,但真到了要動真格的時候,卻提不出半點可操作性的建議。我特別好奇,這本提到「橋水基金」的書,會不會帶有一種實戰的金融思維進去。畢竟,橋水(Bridgewater)的達利歐(Ray Dalio)是以極度結構化、系統性的方式在分析經濟週期和地緣政治的,那種「從大趨勢中找出重複的規律」的做法,跟傳統的外交政策分析很不一樣。如果這本書能成功地將達利歐那種冰冷的、數據驅動的決策邏輯,應用到國家層級的「興衰」觀察上,那閱讀體驗一定非常過癮。我希望它能超越一般媒體的片面報導,深入探討權力轉移的「內在機制」,例如,當一個舊秩序的維護者(如美國)開始疲軟,而一個新興強權(如中國)崛起時,中間的摩擦力是如何被量化的?這種量化分析,對我們這些身處風暴眼的小島來說,才是真正能幫助我們「對沖風險」的知識。

评分

這本書光是書名就夠讓人精神一振了,「變化中的世界秩序」這幾個字,簡直就是為我們這塊土地上的人量身打造的。每次看國際新聞,那種腳下地基似乎都在移動的感覺,是多麼真實又令人焦慮。我想,很多台灣讀者,特別是那些每天都在關注兩岸關係、美中博弈的商界人士或關心時事的普通人,都會像我一樣,迫切地想知道,在這樣一個巨變的時代,到底有沒有什麼可以依循的「原則」。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套冷靜、務實的分析框架,而不是淪為空泛的政治口號,那絕對是值得投資時間去細讀的。畢竟,我們需要的不是情緒化的反應,而是能幫助我們在這個不確定的棋盤上找到生存之道的高手級智慧。我個人最期待看到的是,它如何將宏觀的國家興衰理論,落地到實際的投資與風險管理策略上,畢竟,在台灣這個地理位置上,經濟的穩定往往是社會安定的基石,而經濟的韌性,絕對離不開對國際局勢的精準判讀。如果書裡能剖析幾個歷史上成功的「轉型期」案例,對照當前我們面臨的困境,或許能帶來一些撥雲見霧的啟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