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視拜拜•我從求神背後找到自我實現的力量 (電子書)

靈視拜拜•我從求神背後找到自我實現的力量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宇色Osel
图书标签:
  • 靈視
  • 通靈
  • 自我實現
  • 信仰
  • 心靈成長
  • 命理
  • 神靈
  • 台灣文化
  • 宗教
  • 靈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拜出心想事成,也拜出意義來!
 
  ◆拿香跟財神爺哭窮有用嗎?
  ◆不小心拜到陰廟就會被鬼附身?
  ◆宮壇神明的力量比家神還要大?
  ◆拜哪尊神能超渡往生者到更好的投生世界?
  ◆拜拜是人與靈互助互利的因果關係?
 
  你是否有感覺到,拜拜心誠不一定靈,到底啟動拜拜力量的那把關鍵鑰匙在哪裡呢?
 
  「人無法依香、依金紙、依祖先牌位而安住。」神明的存在真實而不虛,但祂們無法扭轉因果與業力,唯一改變得了的,還是我們的心與當下的力量。繼《透視靈驗‧我從拜拜背後發現改變命運的祕密》,靈修作家宇色進一步以《靈視拜拜•我從求神背後找到自我實現的力量》與大家分享──想要拜出心想事成、拜出意義,你只能「依心而安住、依功德而安住」。
 
  別一味跟神明抱怨,
  請用肯定句說出你的願望……
 
  鼓勵、讚美、抱怨和批評,都是一種心念的力量,神明的世界以心念溝通,你向祂們投射何種心念,最終都會回到我們身上,如果你一直跟神明發牢騷,就等於不斷暗示自己將永遠陷在抱怨之事的輪迴當中!舉例來說,別拿起香就跟財神爺哭窮,你應該明確說出祈求財神爺增加財運的方法,例如工作更順利、投資能賺錢、找到副業增加收入……等等。
 
  是你的心和所造之業決定死後的去處,
  再厲害的僧侶、通靈人、大法師也無法改變!
 
  神明是在宇宙法則下辦事,再神通廣大的正神也無法扭轉因果,更不用說神職人員或靈媒了。其實,地獄、天堂並不在其他地方,而在我們的心中──當一個人往生前的心念純淨、身口意良善,死後所處的世界也將與此相應。我們能給往生者最大的禮物,除了福報、功德,最重要的還有在世者「快樂」的心,忌日拜拜時,可告知家中的一切,但不要抱怨,也不要訴說太多不捨和思念,以免讓往生者不安……
 
  別只顧拜拜,
  學習神明的精神更重要。
 
  拜拜不一定能常保生活順遂,但若能學習所膜拜神明的精神,並將之融入生活當中,就等於是在打下「善」的基礎,如此一來,即使惡業現前時,神明無法違反自然法則幫助我們躲過,但你增加的善業和善念將能帶來善因緣……
 
  靜下心感受神明的力量,
  拜拜完就急著離開,難以跟神明願力接上線!
 
  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的神祇,每一尊正信的神明都是一種願力的表現,想要透過拜拜連結神明的願力,膜拜插完香後千萬不要急著走人,請站在神明面前,把心靜下來,感受祂們的力量──心無雜念的寧靜,是連結神明願力最大的來源。
 
  反省拜拜迷思,
  打開求神拜佛的另一扇窗!
 
  ◆「45個拜拜Point」,要找到拜拜的力量,要先對人間和靈界有認識,不瞭解信仰的對象,是迷信:廟寺氣場的好壞,跟仙佛菩薩的靈格沒有絕對的關係;財神爺其實沒有賜財的力量;有人的地方就有無形眾生,靈動並不會特別招惹鬼靈;人在往生時看到的種種都是內心化出來的境,別太期盼真有仙佛菩薩來接引;一個未修行的往生者,離世後的力量很難改變陽間的人事物……
 
  ◆「How To Do心法」不藏私提醒,拜神、拜祖先時這些眉角要注意:經與咒是仙佛菩薩的精神所在,持誦經咒就是在憶念神明的願力;神靈助人不只是為了得到香火,也希望人們行善於人間,在拜拜同時,不妨許願將自己的功德回饋社會跟神明的願力作交換;家裡若有供奉祖先或家神,每天祭拜時也別忘了同時感謝地基主;別過度詮釋與揣測往生者死後的世界……。
 
  ◆「16個意猶未盡的常見Q&A」,解開求神拜佛未說完的祕密,拜拜不疑神疑鬼:行善後要向玉帝稟告才有功徳?其實人間功德福報是城隍爺在管的。拜陰廟容易被鬼附身?心正意純,邪惡的靈也難以影響你。拜拜所求之事又沒實現?不妨問問自己有沒有「口是心非」先,心與祈求之事相違背,神明的力量難以在你身上彰顯……
 
  藉由一個個真實的案例,以及一段段與神明的對話,宇色將以反求諸己的拜拜哲學,引導你邁向「神性合一」,找到並發揮拜拜真正的力量!
 
  敬拜神是敬其精神,
  自己不努力,
  卻想靠求神拜佛去要,
  這種信仰,比沒有信仰更可怕!
 
好評推薦
 
  宇色是個通靈的修行者,又接受了現代學術的專業訓練,幾年前他在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心理諮商組」(訓練考心理師證照)就讀期間,又鑽研各大宗教、新時代思潮與超個人心理學的奧義,對於宗教性(宗教之所以為宗教的核心)有十分深刻的體驗,能夠擺脫宗教的表象(宗教相),而直接深入宗教的本質,頗為難得。
  這表現在他的新書《靈視拜拜‧我從求神背後找到自我實現的力量》──神與人之間的分際非常清晰,而不會產生日月明功事件之類的後遺症。
  比方說,他深諳道教、靈修、密宗中所強調的練氣脈明點的重要,而非一味的求神問卜,所以他也說到:「當你本身的能量不足,就算跑遍全省的財神爺廟依然很難有錢。這裡所指的能量,指的是本身的修持、助人之心、福報、善念、積極的心和健康的身體。」不清楚道教或密宗財神法口訣心要,是很難看到這點的,這也是道教、密宗、靈修派在修心之餘,要鍛鍊氣脈明點的緣故。在正心的原則下,氣強、能量強,才容易心想事成,容易與法界相應而達成目的。
  在這樣的原則下,我們才能了解他所說的,拜拜最初拜的是神,但最終卻發現神就是人內在的神性、絕對性、永恆性的部分,神就是冥冥中內在的自我。如此,我們可以改變命運、掌握乾坤。
  願讀者能從本書得益,而成為生命的主人,感受生命的自由自在與幸福。──廖俊裕,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副教授
好的,以下是一本关于自我成长、心理调适与现代生活哲学的图书简介,此书名为《内在的罗盘:迷航时代的自我定位与持续驱动力》。 --- 图书名称:《内在的罗盘:迷航时代的自我定位与持续驱动力》 作者: 晨曦 著 装帧: 精装 / 电子书 字数: 约 18 万字 --- 简介: 在这个信息爆炸、选择过载的时代,我们似乎拥有前所未有的自由,却也常常感到前所未有的迷惘。我们被无数条“成功之路”指引,却忘记了自己真正想去的方向。我们追求效率、追求外在的肯定,却在不经意间,将“自我”这个最核心的导航系统调至静音。我们渴望稳定,却又害怕停滞;我们追求意义,却在忙碌中遗失了追问的耐心。 《内在的罗盘:迷航时代的自我定位与持续驱动力》并非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成功公式,它是一次深入自我的探险,一趟重塑内心秩序的旅程。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剥离社会期望、他人评价和短期刺激构筑的“外部噪音”,重新校准属于自己的内在频率,建立一套可持续、真正能驱动人生的核心价值观与行动体系。 第一部分:时代的迷雾与自我失焦 (The Fog of Modernity) 现代生活的高速运转,往往是一种结构性的“注意力稀释”。我们的大脑被碎片化的信息持续轰炸,导致深度思考能力退化,情绪的波动也愈发难以掌控。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现代人常见的“认知偏差”与“意义缺失”的根源: 1. “比较的陷阱”与“完美主义的枷锁”: 分析社交媒体驱动下的“向上参照”如何扭曲了我们对“足够好”的认知。我们并非追求进步,而是追求超越他人,这种基于外部对比的动力是脆弱且消耗巨大的。 2. “忙碌的自我欺骗”: 探讨“生产力崇拜”背后的空虚感。很多时候,我们用忙碌来填补内心的不确定性,把完成任务等同于实现价值。本书将剖析这种“假性充实”的结构。 3. “目标与价值的错位”: 区分“目标(Goal)”与“价值(Value)”。目标是路径上的里程碑,而价值是地图上的指南针。当路径改变时,没有坚固价值支撑的目标将瞬间崩塌。本书引入“价值基线测试”,帮助读者识别真正驱动自己的五大核心价值。 第二部分:校准罗盘——深度自我审视的工具箱 (Recalibrating the Inner Compass) 要找到方向,首先要确定起点。本部分提供了一系列结构化的思维框架和练习,旨在穿透表层的欲望,直达深层的驱动力。 1. “内在故事”的重写: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关于自己是谁、世界如何运转的叙事。这些叙事(通常形成于童年或关键转折点)往往限制了我们的可能性。本书引导读者识别并解构那些不再服务于当前自我的“限制性信念系统”。 2. “能量地图”的绘制: 许多人对自己的能量流向一无所知。本书提供了一种“精力日志”方法,区分哪些活动是“耗能的消耗”,哪些是“回馈式的投入”。识别并最大化那些能带来“心流体验”的活动,将其纳入日常结构。 3. “失败的再定义”: 现代社会对失败的恐惧是巨大的。本书将失败重新定义为“未经检验的假设”和“成本高昂的学习机会”。重点不在于避免错误,而在于缩短从错误中获取经验教训的周期。我们如何从“受害者心态”过渡到“实验者心态”。 第三部分:持续驱动力的构建——从意图到行动的桥梁 (From Intention to Sustainable Action) 设定了方向和价值观之后,挑战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将其转化为一致性的行动,并保持这种动力不因外界风浪而衰减。 1. “微小行动的复利效应”: 抛弃“一步登天”的幻想。本书强调“最小可行性进步(MVP – Minimum Viable Progress)”原则在个人发展中的应用。通过设定极易执行的每日习惯(Habit Stacking),利用行为科学的力量,实现长期、稳定的积累。 2. “边界的艺术与能量的保护”: 驱动力并非无限资源。如何设置清晰、坚定的个人边界,是保护核心精力不被不必要的需求侵占的关键。这包括时间边界、情感边界和数字边界的设立与维护策略。 3. “弹性与韧性(Resilience)”的训练: 生活必然充满变数。真正的驱动力不是永不被打倒,而是被打倒后能迅速恢复并吸收教训的能力。本部分探讨了正念、接纳承诺疗法(ACT)中的“心理灵活性”概念,帮助读者在面对不可控因素时,保持价值导向的行动力。 结语:成为自己的“原点” 《内在的罗盘》的核心论点是:真正的实现,来源于对自己内在世界的深刻理解和信任,而非对外在成就的盲目追逐。 当我们清晰地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看重什么时,外部的噪音就会自动降级为背景音。这本书是献给所有感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犹豫不决、渴望找回内在掌控感的现代人的实用指南。它邀请你放慢脚步,不再向外探寻答案,而是转向内心,重新绘制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人生航线图。 --- 适用读者: 感到职业倦怠、人际关系中界限模糊、经常陷入“内耗”状态,渴望建立更清晰、更持久的个人成长框架的职场人士、学生以及所有寻求深度自我了解的读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宇色Osel
 
  靈元院創辦人
  生死教育與諮商研究所碩士 
 
  在先天啟靈之下走入靈乩修練之路。在無極瑤池金母與眾靈山派神祇親自教導下,逐步地了知前世與今世種種因緣,以自身的實修揭露了靈界與生命的奧妙。一生精進於靈山派修持,以母娘的靈修心法與古印度瑜伽士的精神,勇敢走出生活舒適圈,用自己的雙眼與腳認識宗教、文明與不同的國家,重新定義靈修意義與聚焦生命。
 
  著作
  《我在人間與靈界對話》
  《我在人間的靈界事件簿》
  《我在人間的靈修迷藏》
  《靈修訓體與瑜伽的精采對話》
  《靈修人關鍵報告》
  《請問輪迴•無極瑤池金母的28堂生死課》
  《透視靈驗‧我從拜拜背後發現改變命運的祕密》
  《靈視拜拜•我從求神背後找到自我實現的力量》

图书目录

好評推薦
再版序
前言

Part1 拜拜教你成為生命的主人
Chapter1 以邪心求神,相應的自然邪魔居多

知名寺廟被妖魔盤踞?──誰有足夠智慧區別神靈?
神將的「癒人」大願──是神助人?還是人助神?
遇見土地公、二郎神、三太子──信神,不是依賴神
神像入魔讓全家卡了二十多隻鬼魅?──人云亦云,日子難過
拜過城隍爺後被鬼上身?──一般人並不容易被邪靈看上
聚集無形眾生的佛寺和天神護法的佛寺──連結仙佛願力的三大要素
【How To Do 宇色靈修拜拜心法】祭神如神在的四大重點
〔Q&A Time〕認真活在當下,是神是鬼便沒那麼重要
1什麼樣的宮壇、寺廟,其神像較容易招來負面能量的外靈?
2如何避免家中神像入魔、卡陰?
3如何拜才能讓家神與真正的本尊神祇連結?
4神像一定要有點光儀式,才能確保依附的靈是聖靈?

Chapter2 向神求財有用嗎?看你是否有和祂們相同的願力
助人投資賺大錢自己卻慘賠──你活出這輩子應有的富足了嗎?
逆轉無子命運VS.富有到只剩錢──植福田,用錢讓世界更美好
每年繳稅七位數卻留不住錢──神明不會真的讓你變有錢
一睜眼就是付錢──心開,財庫就開
執善成人間神──重點在於相應財神爺的財富願力
持誦黃財神咒數十年卻沒用?──淨空內心,才能相應財神願力
【How To Do 宇色靈修拜拜心法】拜財神增加富足能量的四大關鍵
〔Q&A Time〕你的意念和能量夠富足更重要
1為什麼拜財神都要燒金紙、財庫金?
2人有沒有可能是註定好一輩子有錢或沒有錢呢?
3財神爺真的可以賜給我們財富嗎? 

Chapter3 地基主是神是鬼還是地縛靈?就當它是資深住戶
新居出現素白男性靈體──不恐懼,它和你就沒啥兩樣
神明引領淨灑新居?──入厝儀式不能有失對房子和萬物的尊重
高敏感男孩二度在家遇靈記──靈界不只有鬼神
半夜被「好兄弟」碰觸──你如何看待同世間的無形眾生?
關聖帝君入夢欲移神像──因無形眾生而不順的是少數人
家裡多了一位無形房客──學不會放下,你可能也會成地基主
靈界朋友也愛聽課──它們和人一樣有好奇心
是家神,也是地基主?──拜地基主是幾千年信仰大融合
如何讓地基主保佑你?──不管有沒有幫助都要心存敬意和感恩
【How To Do 宇色靈修拜拜心法】感恩的心是對地基主最大的敬意
〔Q&A Time〕家神、地基主不是給你來拜求心願的
1可以向家神祈求願望嗎?
2家神和宮壇神明,哪一個力量大?
3如何觀察一間宮廟的神明力量強與弱? 
4有人說家中不順是因為不拜地基主,是真的嗎?

Chapter4 求神超度往生親人一定要懂的眉眉角角
用天主教儀式為佛教徒送行?! ──尊重往生親人的信仰才是終極關懷
神明會來接我去投生的世界嗎?──是我們的念影響了往生後的去處
往生母親一直在跳舞──地獄、天堂已在我們心中
為什麼往生兄長不跟他說話了?──離世愈久,對陽間的執著愈淡
善良又信佛的弟弟卻只活到三十歲──決定壽命的是人自己
離世的婆婆報復害死我老公?──世界沒有任何事出於突然
撐不過母娘說的生死關卡──在世親友難改變往生者的死後去處
夢到離世父親和等身大蟑螂?! ──夢到往生者不應立刻對號入座
【How To Do 宇色靈修拜拜心法】給往生者最大的禮物是……
〔Q&A Time〕死後的世界跟你想的不一樣
1離世親人與陽間親人相見時,真的都是哭哭啼啼的嗎?
2在世親人所見的靈界是真實的嗎?
3為什麼在臨終前一刻常能看見逝世多年的親人前來探望?
4人往生後在靈界做什麼?
5探討靈界往生者的意義是什麼?

Part2 拜拜背後未說完的祕密
Q1行善後要向玉帝稟告才有功德?
Q2只能拜住家附近的土地公?
Q3拜拜要燒金紙,但現在很多宮廟都規定不燒金紙了,該怎麼辦?
Q4網路報名消災法會與祈福,真的有用嗎?
Q5聽說拜神明要拜對水果,真的如此嗎?
Q6要拜有緣的主神,人生才會一帆風順?
Q7擲筊可以問神明是不是我們的主神嗎?
Q8到寺廟與宮壇拜拜時,常會不自覺打嗝,這是怎麼一回事?
Q9拜陰廟會不會被鬼附身?
Q10拜公媽時觀察香的長短,可以判斷祖先要透露的訊息嗎?
Q11神托夢之事可不可信?我們又該如何做?
Q12拜拜要說什麼?神明聽得到我的心聲嗎?
Q13在拜拜時,該如何檢查請求神明的內容能夠實現?
Q14該持何種經、咒給往生親人,它們才會收到功德,受到仙佛菩薩的庇佑?
Q15人生有疑問,我應該要相信哪一位通靈人所說的話?
Q16大難中逃過一劫,是不是有神明幫助?

後記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496845
  • EISBN:9789865496975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4MB

图书试读

新版序
 
信仰擦掉意識界線,生活由此展開無限可能
 
  本書初版於二○一五年,光陰似箭,距離現今已過七年。
 
  當初撰寫完《我在人間的靈界事件簿》之後,覺得靈修故事已然告一段落。雖然靈修無終止的一日,但若從「作家」的角度思索「寫作」這一個議題,總是希望能有機會呈現不同樣貌的作品給讀者。冥想,是我擷取創作靈感的唯一途徑,誠如我在《請問輪迴•無極瑤池金母的28堂生死課》一書所言:
 
  許多大企業家、藝術創作家、思想家、哲學家,到了人生頂峰後會開始靜坐冥想。學習靜坐冥想,看似與現實世界一點關連也沒有,但很多人都清楚地體會到,當從冥想的意識中離開回到有形世界時,在思想上會獲得某一種意想不到的靈感。
 
  如前所述,在《我在人間的靈界事件簿》出版後,我便開始苦思下一本著作該以何種題材呈現,無奈思索多日仍未有著落。某日冥思時,一道訊息乍現:「臺灣身心靈世界充斥著西方的靈性語言,難道我們就沒有屬於本土的靈性思維嗎?」就這樣,「我在人間系列」便有了討論拜拜議題的兩本書。
 
  臺灣是一個多靈的信仰國度,其靈性思維以各種方式隱身於宗教文化、廟宇建築、拜拜習俗、神明信仰等等背後,因它與我們的生活早已融為一體,自然會對它習以為常到視若無睹的地步。我這兩本討論拜拜的書,與其說是揭露拜拜與神靈之間的神祕連結,倒不如說是將多年寶貴的問事實錄、靈修故事與實修經驗,焠煉出其菁華奧義,讓讀者有機會窺探隱藏在臺灣信仰文化中「靈驗背後的神靈力量」。
 
  儘管初版至今已過七年,其中也陸續出版不同題材的靈修著作,但當我為本書再版寫書而重拾書目大綱時,仍覺得本書當中關乎你我的民俗信仰、神靈奧祕、問事實錄,仍可對治你現今關於神明信仰、祭祀習俗、求神文化等相關議題上的種種疑難雜症。 
 
  自本書初版過後,我在靈修與生活方面都起了莫大的變化,對於靈界、輪迴、信仰有著更不一樣的體悟。最大的突破,是於二○二二年正式在臺中成立了靈山派的靈修道場──靈元院。
 
  「靈元院」三字看似簡單,我卻等它等了近二十年,靈山派一切的儀軌、陣法、辦事皆依循著神尊的教導,神尊如不願賜開宮之名,就算將頭叩破也無可奈何,二十年來向無極瑤池金母數次祈求宮名未果,直至二○二一年祂終於賜名──「靈元院」:
 
  靈,元靈本源;元,自性本始;院,謐靜空間。
 
  「院」,是一個空間,不分宗教、人種、信仰,有心進來此「院」,皆是觀照心的人,即是靈修。我也期許有更多人體悟到靈修之美、臺灣拜拜之美。
 
  「體悟到靈修之美、臺灣拜拜之美」是無極瑤池金母賜名之精神主軸,亦是我著作兩本拜拜書籍之終極意涵。
 
  對於著作,我有兩項外人看似怪誕之事,一是出版後甚少再回頭全書閱讀,二是不去改訂舊作原文(但不限制出版社編輯做當下這合適本書的微調)──每一段話、每一個故事都是我靈修歲月的珍貴痕跡。本書有幸再版,我依然保持此初衷──因為每一本著作在我的生命當下皆是最精華的展現。 
 
  若想從無形界擷取力量改變生命,就不得不努力去了解神明與靈界之事,如此你才能在此充滿媒體訊息的世代,找到一絲絲的立足之地。拜拜一點都不迷信,只要你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從中爬梳出一套有利於奠基生命價值的實修法,貫徹於生命當中,你的靈魂便能傳承臺灣百年的神靈信仰文化。
 
  本書再版更名為「靈視拜拜,我從求神背後找到自我實現的力量」,希望它能為你帶來智慧之光,破除生命迷障與無明,願無極瑤池金母之圓滿之智,庇佑你平安吉祥。
 
  宇色,靈元院創辦人,二〇二二年於臺中家中書房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對這本書的編排結構很有興趣,它並不是那種傳統的章節線性發展,感覺上更像是一系列的心靈筆記被串聯起來。這種寫法的好處是,讀者可以隨時翻開任何一頁閱讀,都不太會影響理解,非常適合碎片化的時間閱讀。但相對地,對於習慣完整脈絡的讀者來說,可能會覺得故事的連貫性稍嫌不足。不過,或許這本來就不是要講一個完整故事,而是提供一個「視角轉換器」吧。 尤其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焦慮」的描寫,非常貼切。它沒有用太過學術性的詞彙去包裝,而是直接點出了現代人在面對不確定性時那種如坐針氈的感受。然後,作者接著提出的解決方案,也不是那種「只要你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空洞口號,而是提出了一些可以實際操作的「心法」。這些心法雖然看似簡單,但要真正做到,我看需要下一番功夫練習。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內心好像被輕輕地「撥了一下」,雖然還沒有立刻看到巨大的變化,但至少看事情的角度確實有了一點微妙的轉變。

评分

這本書在探討「自我實現」這個主題時,用了一個非常生活化的角度切入,這點讓我蠻驚訝的。我原以為會是一本很「玄」的書,充滿了各種神祕學的術語,但讀起來卻發現,它其實更像是作者在整理自己的人生經驗,然後試圖將這些經驗用一種比較宏觀的視角來解釋。書中描述的許多情境,其實我在日常生活中也曾遇到過,只是我當時可能把它歸結於運氣不好,或是單純的巧合。看到作者用不同的角度去詮釋這些「巧合」,讓我覺得,也許我過去的某些困惑,其實都有更深層次的意義存在。 特別是書裡有幾段關於「選擇」的論述,讀起來真的讓人拍案叫絕。它不只是教你怎麼「許願」或是「祈求」,而是更著重於你內在的狀態如何影響你的外在處境。這種將內在修為和外在結果連結起來的論述,我覺得非常務實。雖然我們都希望有神明保佑,但書中似乎在暗示,真正的力量其實源自於我們對自身的理解和肯定。這跟很多坊間的成功學書籍強調的「積極心態」又不完全一樣,它多了一層「覺察」的厚度,讓整個論述顯得更有層次感。

评分

從台灣讀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在文化上的連結性處理得相當細膩。它沒有刻意去迴避我們社會中那些根深蒂固的信仰習慣,反而像是從這些習慣中提煉出一些共通的人性需求。很多時候,我們拜拜、求神,其實求的不是神靈本身,而是一種「確定性」和「被理解」的感覺。作者似乎很精準地捕捉到了這一點,並將這個「尋求確定性」的內在驅動力,導向了另一個更穩固的基礎——也就是我們自己。 這本書的語氣很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輩,用一種既溫和又堅定的方式跟你對話。它不會強迫你放棄原有的信仰習慣,而是邀請你思考,在這些外在的儀式之外,有沒有更持久的力量可以依託?我喜歡它那種「尊重傳統,但不被傳統束縛」的態度。這對於生活在一個傳統與現代快速拉扯的環境中的台灣人來說,是一種很舒服的閱讀體驗,不會有被說教的壓迫感,更多的是一種被引導的感覺,去探索自己內心深處真正的渴望是什麼。

评分

唉,最近手邊這本書實在是讓人有種說不出的複雜感受。坦白講,光是書名就夠吸引人了,「靈視拜拜」這幾個字,聽起來就很有意思,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其實是抱著一種既期待又有點懷疑的心態。畢竟現在市面上談心靈成長、談宗教信仰的書實在太多了,很多內容都大同小異,讀起來總覺得少了一點「火花」。不過這本書的封面設計還蠻有設計感的,那種帶點神秘又不會過度商業化的風格,讓人覺得作者似乎是真的有兩把刷子,不是隨便湊合出來的。 翻開書頁,一開始的文字節奏還蠻快的,作者的敘事方式很直接,沒有太多拐彎抹角,直接就把他想傳達的核心概念丟出來。這點我很欣賞,畢竟現代人時間有限,誰有空慢慢品味那些冗長的鋪陳?不過,老實說,有些段落我會需要多看幾次才能真正消化。感覺作者用了不少比較個人化的詞彙或意象,雖然很有畫面感,但對於像我這種偶爾會比較「理性思考」的讀者來說,偶爾會覺得抓不太到那個「點」。但整體來說,閱讀的體驗還算順暢,文字的流動性不錯,讓人願意一直往下翻,看看接下來還會拋出什麼樣的觀點。

评分

整體來說,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很有趣的對話空間。它並不是一本看完就會讓你立刻飛黃騰達的工具書,而更像是一張邀請函,邀請你去重新審視自己過去面對困境時的反應模式。書中對於「力量」的定義也相當獨到,它把力量從外在的庇佑,慢慢轉移到內在的韌性上。這種「內求」的思路,在現今社會尤其重要,因為外在環境的變動太快,唯一能抓住的,似乎只剩下自己的心性修為了。 我會推薦給那些曾經在信仰或心靈探索的路上走過,但總覺得少了那麼一點「踏實感」的朋友們。如果你只是想找一本輕鬆的、純粹講述神祕學的書,這本可能不完全是你的菜。但如果你願意花點心思,去拆解作者如何從看似迷信的行為中,提煉出深刻的自我覺察工具,那麼這本書絕對值得你花時間細細品味。它不會給你標準答案,但會給你一套更清晰的提問方式,讓你能夠更深入地認識自己,找到那個真正能夠依靠的力量所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