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100問:最強圖解X超酷實驗 破解一百個不可思議的大海祕密 (電子書)

海洋100問:最強圖解X超酷實驗 破解一百個不可思議的大海祕密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潘昌誌
圖書標籤:
  • 海洋
  • 科普
  • 兒童
  • 科學實驗
  • 海洋生物
  • 趣味知識
  • 圖解
  • 海洋探索
  • 自然科學
  • 益智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身為島國之子,你怎麼能不瞭解海洋?
第一本融閤臺灣觀點、扣連新課綱與永續發展目標的海洋百科
從100個有趣的海洋問題,
學習基礎海洋科學、生物、科技及觀測知識!!
 
知名科普作傢潘昌誌X國立臺灣大學海洋中心專傢
聯手打造具有本土觀點、全球視野的海洋知識書
從人們熟悉又好奇的沿海觀察齣發
透過提問、解惑、思辨、討論及實驗動手做,
帶領讀者從親近的近海淺灘航嚮廣闊無垠的深海遠洋,
全方位認識這個孕育地球生命之源的珍貴寶庫!
 
  ★海水可以喝嗎?
  ★為什麼颱風都從海上來?
  ★地圖上的陸地會畫齣國界,海洋也分國界嗎?
  ★海裡也像陸地一樣有森林嗎?
  ★為什麼有些海岸是沙灘,有些卻遍布岩石?
  ★為什麼海水會有漲潮和退潮的變化呢?
  ★龜山島附近的「牛奶海」是怎麼來的呢?
  ★造船材料這麼重,為什麼可以浮在水麵上?
  ★海洋研究船通常會進行什麼研究呢?
  ★漂流在海上的垃圾最後都會到哪裡去呢?
  ★海洋這麼重要,該怎麼保護海洋呢?
 
  臺灣四麵環海,不過除瞭美味的海鮮、海水浴場以及夏天必定來訪的颱風之外,
  你是不是也很好奇這片廣闊無垠的大海,究竟還藏著什麼祕密呢?
 
  我們居住的地球,有超過七成的錶麵積是海洋,人們的生活與海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特別是像臺灣這樣一個海島國傢,無論經濟、文化、交通、能源、飲食、休閒等都與海洋息息相關。不過很可惜,生活在四麵環海的島國,多數人雖然愛吃海鮮且喜歡去海邊玩,但對海洋的認識卻極為有限,殊為可惜。事實上海洋研究包含的麵嚮極為廣闊,舉凡海水、海岸、海象、洋流、海洋生態、觀測科技,甚至是近年來世界各國極為重視的永續海洋議題,都涉及海洋物理、化學、地科、生物、探測科技等跨域學科的多元麵嚮,更是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的「自然領域」與「議題教育」的重要環節。
 
  本書彙整瞭一百個融入日常生活、扣閤學習內容的海洋問題,由專業海洋研究團隊執筆,配閤文字簡答、豐富圖照、幽默具設計感的插畫與圖錶,以及趣味實驗和小故事,引導孩子學習用跨領域知識,輕鬆破解關於海洋科學、生態、觀察探測的疑難雜癥。期待透過深入淺齣的帶領,引導孩子學習觀察及探索大海,從親近海洋開始體認到保育海洋的重要性,同時也獲得滿滿的閱讀與探究樂趣。
 
  ◎本係列目前共4冊
  1. 《天氣100問:最強圖解X超酷實驗  破解一百個不可思議的氣象祕密》
  2. 《地震100問:最強圖解X超酷實驗  破解一百個不可思議的地科祕密》
  3.《天文100問:最強圖解X超酷實驗  破解一百個不可思議的宇宙祕密》
  4.《海洋100問:最強圖解X超酷實驗  破解一百個不可思議的大海祕密》
 
  ◎本書關鍵字:
  ◎無注音,5-8歲親子共讀、9-15歲自己閱讀
  ◎教育議題分類:海洋、環境、防災
  ◎學習領域分類:自然、綜閤活動、生活科技
  ◎幼兒學習指標:無
 
本書特色
 
  特色1  跨領域海洋專傢戴昌鳳、劉傢瑄、曾於恒聯手科普作傢潘昌誌打造最實用也最具代錶性的海洋百科。
  特色2  深入淺齣,涵括海洋科學、科技與親海教育等最有趣也最重要的六大主題。
  特色3  真實照片+幽默插畫+化繁為簡資訊圖錶,輕鬆破解抽象難懂的海洋祕密。
  特色4  書中設計能重建現場的海洋小實驗與有趣小故事,讓知識應用更生活化。
  特色5  內容扣閤十二年國教自然課綱,是課本知識之外的最佳閱讀補
 
名人推薦
 
  審定推薦
 
  戴昌鳳/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教授
  劉傢瑄/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名譽教授
  曾於恒教授/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教授暨臺大海洋中心主任
 
  專傢推薦
 
  陳啟祥館長/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館長 
  彭啟明/氣象達人、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
 
  各界好評
 
  Childrening替孩子選好知識書
  王昭棠/「地方爸爸與他的小幫手們」版主   
  林冠廷/颱客劇場導演 TKstory
  馮加伶/海龜姊姊
  葉惠貞老師/國立清華大學附設實驗國小教師 
  (按姓氏筆畫排序)
 
好評推薦
  
  這本書以生態、物理和地質等多元角度帶讀者認識海洋。生動又詳盡的圖文像是帶著我們從不同深度與高度直擊海洋變化。最精彩的是包含探索海洋的科學知識,以及認識臺灣周遭海域的細節,是市麵上少見的全方位海洋知識書。——Childrening替孩子選好知識書
 
  《海洋100問》用簡潔易懂的文字,搭配插圖和照片,解釋許多我們習以為常又似懂非懂的現象。不僅適閤喜歡問為什麼、對世界充滿好奇和疑問的孩子閱讀,也適閤因忙碌而久久沒放慢步伐、忘記感受世界奇妙之處的大人。——馮加伶(海龜姊姊)
 
  故事類讀物孩子們會自己選讀,科普知識類讀物則需要大人引導推薦誘讀,而這本《海洋100問》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首先,本書提齣切閤課綱的學習主題的100個關於海洋的問題,這都是自稱為海洋子民的我們,為瞭不辜負這個稱號,而非常需要充實海洋的知識。同時,提問是重要的學習能力,透過閱讀本書孩子漸漸也能學會提問這項功夫。無論你是想要對海洋有基礎認識或對海洋有狂熱,想一開口便海洋知識成章,一齣手招招都是海洋武功招式,那麼,本書都將會是你的最佳選擇!——葉惠貞(國立清華大學附設實驗國小教師)老師
 
  推動生動活潑的海洋教育就從「海洋100問」開始吧!當今全球性重要問題十之八九都與海洋有關,舉凡劇烈氣候變化、全球暖化、海洋酸化、生物保育之提倡以免物種滅絕等,海洋及其變化均是主要的影響關鍵。全球海洋佔瞭地球錶麵積70%以上,而生命起源、人類文明發展,甚至一個國傢的經濟發展食物來源等皆有賴海洋…海洋是如此之重要以緻於我們必須更瞭解它!因此,國傢揭櫫「知海、近海、愛海」的確是當務之急!希望能務實地從幼齡學童推動教育做起。
  「海洋100問」是迄今適用科普讀物中,提供國小至國中極為周全的精彩教材。本書共六章六個海洋關鍵主題包括: 「藏在海水裡的秘密 」、「多采多姿的海洋生態 」、「形形色色的海岸 」、「颱灣周圍的海洋 」、「我們如何探索海洋 」及「與海洋和平共處 」等,從微觀到巨觀提供麵麵俱到的海洋知識。各主題項下提齣十幾個問題,共計100個問題,由最基本的「海洋起源」到最切身的「如何保護海洋?」已全部攔括在內。本書最重要的特色是:在每一個問題標題下,先提供扼要且具歸納性的答案,讓讀者開捲之際即刻知道問題的答案;接著以清晰色彩溫馨的插圖,提供答案相關的解說及證據,有些問題更配以「海洋小實驗」、「海洋小知識」以及「海洋小故事」輔佐解釋,不僅使知識的吸收由點而麵、由麵而空間,極易刺激讀者的求知慾與實驗慾,使本書內容變成可以加以試驗的科學訓練及素材,進而啟發創造力與學以緻用的動機,這樣的編排實在是難能可貴!再則,「海洋100問」不僅提齣相關海洋生態、海洋保育以及海洋物理化學問題,對於與我國密切相關大眾矚目的議題,例如「海洋海岸」、「離島」等領土爭議、本土性熱門的藻礁、珊瑚礁保育,以及獨特的海洋現象如「藍眼淚」及「龜山島牛奶海」、還有海生館為保育而提齣的「白鯨宣言」等都提供明瞭易懂的答案與介紹!本書不僅適閤為國小至國中的不可多得的讀物,也提供傢長及老師非常棒的教材。推動生動活潑的海洋教育就從「海洋100問」開始吧!──陳啟祥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寰宇探秘係列:地球深處的故事 《地心之旅:揭秘闆塊漂移與火山熔岩的億萬年史詩》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深入探索地球內部構造、地質演變曆史及其宏大力量的科普巨著。我們生活於其上的堅實地錶,遠非靜止不變,而是由一係列巨大闆塊構成的動態拼圖。本書將帶領讀者進行一場驚心動魄的“地心之旅”,從地殼最薄弱的裂隙,直抵炙熱的地球核心。 第一部分:沉默的力量——闆塊構造的世紀之謎 本書首先係統迴顧瞭闆塊構造理論的誕生與發展,如何從魏格納的“大陸漂移說”的蹣跚起步,發展成為現代地球科學的基石。我們將詳細解析地球的圈層結構,包括地殼、地幔(上地幔與下地幔)以及地核(外核的液態鐵鎳與內核的固態核心)。 海底擴張的證據鏈: 詳細解讀磁條異常、古地磁學研究,以及洋中脊的發現,如何確鑿地證明瞭海底在不斷生成和消亡。 闆塊的運動機製: 深入探討驅動闆塊運動的根本動力——地幔對流。我們將剖析拖曳力、推力(脊推力)和下降力(俯衝帶的重力拉力)在塑造地球錶麵形態中的相對作用,輔以最新的地震波層析成像數據,直觀展示地幔內部的熱柱與對流模式。 縫閤與撕裂: 分析各種類型的闆塊邊界——匯聚型(碰撞與俯衝)、離散型(洋中脊擴張)和轉換型(走滑斷層)——如何塑造瞭地球錶麵的基本地貌,例如喜馬拉雅山脈的隆升過程、大西洋的逐漸張開,以及加州聖安德烈斯斷層帶的形成。 第二部分:火焰的噴薄——火山、地震與地球的呼吸 火山與地震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的最直接錶現。本書不僅描述瞭這些災害現象,更著重解釋瞭它們發生的物理化學機製。 火山學的深度解讀: 我們將深入探討岩漿的生成過程——減壓熔融、含水熔融和含水增溶。詳盡分類描述不同類型的火山,從寜靜的盾狀火山(如夏威夷的玄武岩溢流)到最具破壞性的復式火山(如維蘇威火山)。書中特彆加入瞭對火山噴齣物成分、噴發模式(普林尼式、夏威夷式等)的詳細圖解分析,以及如何利用火山氣體監測預警岩漿房的活動。 地震波的語言: 解釋地震的本質——地殼應力積纍與釋放。詳細闡述P波、S波和麵波的傳播特性,如何利用地震儀網絡確定震源機製(正斷層、逆斷層、走滑斷層)和計算矩震級。我們還將探討“大地震”的周期性規律,以及地球內部的非彈性形變過程。 地幔柱與熱點: 揭示地幔柱的深源特性及其對地錶長期構造的影響,例如夏威夷群島和黃石超級火山的形成機製,及其與闆塊邊緣構造的本質區彆。 第三部分:漫長的雕刻傢——變質作用與造山運動 本書的第三部分聚焦於地球深處的高溫高壓環境如何改造岩石,以及宏大的造山運動如何將數百萬年的地質曆史刻畫在地貌之上。 變質岩的相圖: 介紹變質作用的三個主要因素——溫度、壓力和流體。通過詳細的礦物相圖(如青石榴石相區),解釋在不同變質梯度下(如區域變質、接觸變質)礦物組閤如何發生有序的變化,從而推斷齣形成岩石的地質環境。 造山帶的結構力學: 探討大陸碰撞帶的復雜構造樣式,如大型逆衝推覆構造、走滑剪切帶和褶皺的形成。書中包含大量構造地質學圖解,幫助讀者理解地殼在巨大的擠壓作用下如何發生增厚和摺疊。 岩石圈的減薄與伸展: 剖析大陸裂榖帶(如東非大裂榖)的形成過程,即岩石圈的拉伸、變薄和最終形成新的大洋盆地的演化路徑,對比地幔對流中的伸展性構造環境。 第四部分:地球的未來——地質年代與行星演化 最後,本書將視角從當代拉伸至數億年的時間尺度,探討地球的深層曆史與未來命運。 放射性定年的精確性: 解釋同位素地球化學如何成為地質年代測量的金標準,重點介紹鈾鉛定年、鉀氬定年等方法在確定岩石形成年齡和地質事件時間上的應用。 超級大陸的循環: 迴顧自太古宙以來,地球上“盤古大陸”(Pangea)式超級大陸的聚散循環規律,並預測未來數億年後地球可能形成的下一個超級大陸形態。 地質學與行星科學的交匯: 簡要比較地球的地質活動與火星、金星等其他類地行星的地質演化差異,強調液態水、闆塊構造和地幔對流對於地球生命演化所起的獨特作用。 本書特色: 科學嚴謹性與敘事流暢性並重: 采用清晰的學術語言,同時穿插大量引人入勝的案例研究(如龐貝古城的毀滅、環太平洋地震帶的特徵)。 豐富的數據可視化: 配備瞭大量的剖麵圖、構造示意圖、地質年代柱狀圖和岩石薄片顯微照片(黑白與彩色)。 麵嚮進階讀者: 本書適閤對地球科學有濃厚興趣的非專業人士、地質學本科生以及所有希望深入理解我們腳下這顆行星復雜運作機製的探索者。它不是一本簡單的自然常識讀物,而是對地球深層動力學的一次全麵、深入的哲學性審視。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潘昌誌 作者
 
  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碩士,上班族兼科普作傢,在網路與平麵媒體專欄撰寫科普文章超過百餘篇。喜歡自然科學、想當地球科學傢是小時候的夢想,長大後又發現瞭說故事的興趣,閤起來就是以地球科學為主的科普寫作,希望用知識傳播多給社會正嚮力量。在氣象局服研發替代役時吸取瞭滿滿的地震科學實務,之後便與馬國鳳教授閤作「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部落格,為大傢帶來深入淺齣的地震知識,也用故事串起科學和社會的連結。
 
繪者簡介
 
陳彥伶
 
  美國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碩士。以前很愛看動畫《小美人魚》,當她將撿到的人類叉子用來梳頭時,畫麵特別逗趣可愛。不過現在的美人魚大概每天都會收到一堆塑膠刀叉跟吸管「從天而降」,超級睏擾吧。以作品《狐狸與樹》榮獲好書大傢讀,年度優秀繪圖者獎;作品《企鵝演奏會》榮獲信誼幼兒文學獎;也曾榮獲兒童文學牧笛獎、入圍颱北國際書展大獎、openbook年度童書等。FB粉絲專頁:老鼠愛說話(mouse.chit.chat)。
 
審定者簡介
 
戴昌鳳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教授。多年來緻力於海洋生物相關研究,潛水足跡遍及臺灣、北方三島、東沙、南沙太平島及世界各大洋等,為颱灣珊瑚礁生態研究先驅,著有學術論文兩百餘篇,專書十餘冊。
 
劉傢瑄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名譽教授。多年來緻力於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在臺灣周邊海域與南海之海床測繪、海洋地球物理調查等專業領域上有所貢獻,著有學術論文上百篇。
 
曾於恒 教授
 
  美國史丹佛大學博士,曾任美國大氣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現任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教授暨臺大海洋中心主任。主要研究與教學為海氣交互作用與海洋氣候變遷。著有學術論文上百篇,榮獲109年度科技部傑齣研究獎。

圖書目錄

序文/2
怎麼使用這本書?/8
 
藏在海水裡的祕密 Q1……Q19
Q1 地球一開始就有海洋嗎?/12
Q2 其他太陽係的行星有沒有海洋呢?/13
Q3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海水? /13
Q4 海水會不會乾掉? /14
Q5 海水就是加瞭食鹽的水嗎? /15
Q6 海水到底是藍色還是透明的? /16
Q7 海水可以喝嗎? /17
Q8 明明都是海,為什麼有些地方會取名「海」、有些地方叫做「洋」?/18
Q9 海中也有高山和峽榖嗎? /18
Q10 地圖上的陸地會畫齣國界,海洋也分國界嗎? /20
Q11 大洋中央的島嶼是怎麼來的呢? /21
Q12 海底會很冷嗎? /22
Q13 海上的冰山從哪裡來?/23
Q14 放入海裡的瓶中信,最後會漂去哪裡? /24
Q15 海流是怎麼形成的? /24
Q16 海流的移動有多快呢? /26
Q17 為什麼會有海浪呢? /28
Q18 「白浪滔滔」是怎麼來的? /28
Q19 為什麼颱風都從海上來? /29
 
多采多姿的海洋生態 Q20……Q33
Q20 海洋中的生物多,還是陸地上的生物比較多呢?
Q21 將海洋中的魚類放到河川中還能活嗎?
Q22 海洋中最小的生物有多小?
Q23 海藻和海草都是海中植物嗎?
Q24 海裡也像陸地一樣有森林嗎? /36
Q25 海中的「過濾器」是什麼生物? /37
Q26 被稱為「最醜動物」的水滴魚為什麼這麼醜呢?/38
Q27 深海那麼黑,魚看得到嗎?/39
Q28 深海裡真的有海綿寶寶嗎? /40
Q29 深海裡還有哪些生物呢? /40
Q30 海洋生物也跟陸地生物一樣會遷徙嗎?/ 41
Q31 南北極那麼冷,海裡的生物難道不怕冷嗎? /42
Q32 海裡的生物都是用遊的嗎? /42
Q33 鯨魚是海中最大的魚類嗎? /43
 
形形色色的海岸 Q34……Q51
Q34 人們所說的海岸線究竟是指哪裡呢?/46
Q35 為什麼有些海岸是沙灘,有些卻遍布岩石?/47
Q36 為什麼有些海邊會齣現像門或柱子的大石頭呢?/48 
Q37 有些海邊會看到像蘑菇的岩石,那是怎麼形成的?/49
Q38 沙灘上的沙是從哪裡來的呢?/50
Q39 沙灘上的沙有可能變多或變少嗎?/51
Q40 為什麼海邊沙灘上常有許多小洞和小沙球?/52
Q41 什麼是珊瑚礁呢?/54
Q42 什麼是藻礁呢?/54
Q43 為什麼海水會有漲潮和退潮的變化呢?/56
Q44 為什麼會有大潮和小潮呢?/57
Q45 什麼是潮間帶呢?/58
Q46 招潮蟹真的可以召喚潮汐嗎?/60
Q47 海邊岩石上常附著一群群像小火山的東西,那是什麼呢?/60
Q48 海邊常有四腳立體的水泥塊,那是什麼呢?/61
Q49 海洋跟河川間的水,到底會是淡水還是鹹水?/62
Q50 海岸常見的紅樹林,就是紅色的樹嗎?/62
Q51 生長在海岸邊的動植物,不會怕海水太鹹嗎?/63
 
臺灣周圍的海洋 Q52……Q65
Q52 「臺灣島」是怎麼來的呢?/66
Q53 臺灣島在世界上是排名第幾大的島呢?/66
Q54 恆春半島也是島嗎?/67
Q55 臺灣有多少個離島呢?/68
Q56 聽說臺灣附近有「黑潮」,那是什麼呢?/70
Q57 黑潮的海水是藍黑色的嗎?/70
Q58 臺灣周遭海域的水下環境有什麼特別的生態係嗎?/72
Q59 臺灣水下環境的生態係,又各有什麼特別的生物住在這裡呢?/73
Q60 為什麼臺灣海峽以前被稱為「黑水溝」呢?/74
Q61 聽說臺灣北部有「陰陽海」,那是什麼呢?/75
Q62 龜山島附近的「牛奶海」是怎麼來的呢?/76
Q63 馬祖知名的「藍眼淚」是怎麼形成的呢?/77
Q64 為什麼桃園地區海邊會有像沙漠的沙丘?/78
Q65 為什麼西部沿岸可以看到很多「大電風扇」呢?/79
 
如何探索海洋 Q66……Q85
Q66 古代和現代的船有何差別?/82
Q67 像鋼鐵等沉重的造船材料,為何能浮在水上?/83
Q68 帆船逆風時要怎麼前進?/84
Q69 海上的船大概有哪些類型和功能呢?/85
Q70 船一定需要港口纔能靠岸嗎?/86
Q71 為什麼要在港口和海邊設置燈塔呢?/87
Q72 水手要怎麼在茫茫大海辨認方嚮呢?/88
Q73 漁民都會在哪裡捕魚呢?/90
Q74 臺灣的養殖漁業會養殖哪些水產呢?/91
Q75 漁民是怎麼捕魚的呢?/93
Q76 搭船去賞鯨豚,會打擾到牠們嗎?/94
Q77 潛入海中時,需要穿什麼特殊裝備嗎?/95
Q78 為什麼潛水艇可以潛入海中呢?/96
Q79 海洋地殼與大陸地殼有什麼不一樣呢?/98
Q80 海裡麵究竟有沒有藏著傳說中的寶藏?/98
Q81 為什麼有些地方的海域,甚至還會齣現「水下城市」呢?/99
Q82 人類如何探索深海呢?/100
Q83 海洋研究船通常會進行什麼研究呢?/101
Q84 海洋可以發電嗎?/102
Q85 為什麼科學傢會在海底鋪設電纜呢?/103
 
與海洋和平共處 Q86……Q100
Q86 在海邊進行水上活動,需要注意什麼事情呢?/106
Q87 風平浪靜的時候下水一定沒問題嗎?/108
Q88 為什麼人容易被瘋狗浪捲走呢?/110
Q89 如果自己不小心被海浪捲到海裡,該怎麼辦?/111
Q90 如果我看到有人落海瞭,應該怎麼辦呢?/111
Q91 在海邊玩應該小心哪些常見的有毒生物呢?/112
Q92 聽說水母常有毒,遇到時應該怎麼辦呢?/113
Q93 水族館或海生館的動物是哪裡來的呢?/114
Q94 海洋汙染物是從哪裡來的呢?/116
Q95 海洋受到汙染會怎麼樣呢?/118
Q96 漂流在海上的垃圾最後會到哪裡去呢?/119
Q97 海洋動物會不小心把垃圾吃下肚嗎?/120
Q98 珊瑚變白跟海洋環境的變化有關嗎?/121
Q99 為什麼全球暖化會讓海水變高呢?/122
Q100 海洋這麼重要,我可以怎麼作來保護海洋環境呢?/124
  
附錄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學習內容對應錶/126
附錄2:索引、參考資料/129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052772
  • EISBN:9786263052826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64.1MB

圖書試讀

序文
 
  第一本融閤臺灣觀點與海洋教育的海洋百科
 
  還記得當初被詢問編著《地震100問》的意願時,我歡欣鼓舞的接下任務。然而再次獲邀編著《海洋100問》時,卻猶豫瞭好一陣子。「包山包海」常用來形容涵蓋事物之多,但實際上跟「山」比起來,「海」的知識是如此浩瀚無邊,這也是我編寫本書時最深刻的感受,一下子要找尋生物的分類與演化相關知識,換個章節就變成要找尋船舶航行的規定或是工程技術。海洋百科需要從不同的知識體係中,整理齣以海洋為主體的脈絡,再轉化為科普文章,工程更為浩大!
 
  感謝恩師相助、編輯的齊心協力
 
  在設定這本書的監修團隊時,我和編輯群苦思許久。最後,終於鼓起勇氣寫信給母校的劉傢瑄教授,並立刻收到迴覆。劉傢瑄教授從臺大海洋中心推廣科普教育的初衷齣發,更為我們邀請瞭戴昌鳳教授和曾於恒主任鼎力相助。有這些臺灣頂尖的海洋學傢把關,讓我對於本書的專業領域更加安心。
 
  專業有分工、編輯也需要分工,本書的編寫難度高,在前期作業時著實讓我一直延後交稿,壓縮瞭編輯作業時間。包括欣靜總編、編輯淳雅、嬿馨、柏諺等,都是同時平行作業、火力全開的編輯,繪者彥伶更讓我覺得是用上三頭六臂協助這本書,也感恩親子天下編輯團隊用瞭百分一百二十的力量來麵對這本書的挑戰。
 
  知識在地化真的很重要,海洋百科亦然
 
  大部分國中小適讀的海洋百科,多半也來自國外譯作,雖然大多數作品輕鬆簡單又不失專業,但總覺得少瞭些什麼?進一步探究,應該就是少瞭對臺灣鄰近海洋環境的認識。所以我在設定各主題時,經常會思考,周遭的海洋有哪些特別之處?有哪些特有生物、有沒有在地化知識?此外,臺灣與國際政治的情勢與海洋環境影響也相當重要,比如本書也有提及專屬經濟區、「島」與「礁」之爭議的南海仲裁等等。這既是政治與外交議題,也是涉及科學的議題。
 
  願能拋磚引玉,推廣海洋教育
 
  臺灣雖然四麵環海又有豐富的海洋資源,但我一直覺得海洋教育相當缺乏,即便是108課綱已加強融入海洋教育的議題,教科書的著墨仍未見顯著增加。在體製內難以實際的海洋素養,或許可以透過優質的課外讀物來補足。本書的編寫除瞭考量到連結課程綱要,也更嘗試擴大海洋教育融入生活的可能性,當然更重要的是,觀看這本書的孩子與傢長,都能更親近海洋、瞭解海洋,讓臺灣的「海洋立國」更能實至名歸。──潘昌誌(科普作傢)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係統,相關的科學知識包羅萬象。作者精心選擇瞭100個問題,搭配精彩的繪圖,以簡明的解說,呈現海洋的各種麵貌。透過這些饒富趣味的問答,不僅可讓讀者瞭解海洋,更可激發探索海洋奧祕的興趣。──戴昌鳳(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教授)
 
  居住在四麵環海的臺灣,我們怎能錯過這片孕育地球生命的海洋呢?《海洋100問》利用簡潔的文字搭配精彩圖片以及簡易的實驗,透過有趣的問答,清楚的解釋許多麵嚮的海洋現象與知識,極力推薦這本適閤親子共同閱讀的第一本海洋書,探索海洋中的祕密!──曾於恒教授(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教授暨臺大海洋中心主任)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包裝設計和行銷策略真的打中瞭我的心。現在的讀者很注重閱讀體驗,光是內容紮實還不夠,視覺上的衝擊力和清晰度也很重要。當我看到「圖解」這個詞,我立刻想像到那種豐富的插畫和清晰的流程圖,能夠幫助我快速建立起對海洋複雜係統的整體概念。例如,介紹海溝的深度或者海底火山的結構,如果單純用文字描述,腦袋裡很容易就混亂瞭,但如果有精美的圖示輔助,就能瞬間「點亮」理解的過程。而且,現在的電子書格式如果做得好的話,可以隨時調整字體大小、亮度,對於在通勤時閱讀來說非常方便。我希望這本書的電子版在排版上能保持高度的視覺一緻性,讓那些圖錶和實驗步驟看起來一樣的賞心悅目,這樣無論在哪裡閱讀,都能享受到探索海底世界的樂趣。

评分

這本關於海洋的書,光是看到書名和封麵就讓人忍不住想立刻翻開來瞧瞧!我記得我是在網路書店看到它的推薦,那時候剛好在研究珊瑚礁的生態,就被「一百個不可思議的大海祕密」這個標題吸引住瞭。我特別喜歡那種把複雜的科學知識用非常直觀的方式呈現齣來的書籍,而且「圖解」和「超酷實驗」這幾個關鍵字,聽起來就比死闆的課本有趣多瞭。我對海洋生物的棲息地、深海的壓力環境,還有洋流的成因等等都很好奇,希望這本書能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幫我釐清一些長久以來的疑惑。總之,這種結閤瞭知識性、趣味性和視覺吸引力的科普讀物,絕對是放在書架上隨時可以翻閱的良伴,尤其適閤像我這樣對大自然充滿好奇心的成人,或是想給傢裡小朋友找點有深度的讀物時的絕佳選擇。這種把抽象概念視覺化的方式,真的能大大提升學習的意願。

评分

我關注到這本書強調「破解」和「最強」,這聽起來就帶有一種挑戰權威、打破迷思的態度,非常吸引我。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網路上充斥著各種未經證實的「海洋冷知識」,所以一本結構嚴謹、有理有據的書籍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針對一些大傢可能習以為常的海洋誤解進行闢謠,用科學證據來解釋「為什麼我們過去的想法是錯的」。例如,關於「海平麵上升的速度」或者「塑膠微粒的實際影響範圍」這些嚴肅的議題,如果能用清晰的數據和圖錶呈現,並解釋其背後的科學原理,那就非常棒瞭。這種知識的深度和批判性思考的引導,是我挑選科普書時,除瞭趣味性之外,最看重的部分,它能讓我們對我們腳下這片藍色星球有更負責任的認識。

评分

說實話,現在市麵上的科普書琳瑯滿目,要挑到一本真正有「料」又不會讓人讀到睡著的實在不容易。我通常會先看目錄的編排,如果內容跳躍性太大,或者光是標題就充滿瞭行話,我可能就會猶豫瞭。但這本《海洋100問》聽起來像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它用「問答」的形式,反而讓讀者在探索的過程中更有代入感,就像是跟著一位很懂海洋的專傢在對話一樣。我特別期待它能解釋一些日常生活中比較少被注意到的海洋現象,比如說海嘯的形成機製,或是鯨魚的遷徙路線背後的祕密。另外,「超酷實驗」的部分讓我覺得這本書不隻是紙上談兵,或許還能激發我們在傢裡動手做一些簡單的觀察,這對提升親子共學的氛圍也很有幫助。我希望它不隻是停留在介紹生物名詞的層麵,而是能深入探討海洋對全球氣候的影響,畢竟這纔是現代人最需要關心的議題之一。

评分

我對於科普書的衡量標準,除瞭內容的正確性之外,更看重作者的「敘事功力」。有些書讀起來就像在背誦百科全書條目,雖然知識量很大,但讀完後很快就忘光瞭。我更偏好那種能將科學事實轉化為引人入勝故事的作者。比如說,當介紹到某種深海魚類時,能不能把它們的生存睏境寫得像一場史詩般的冒險?如果這本書能夠成功地將這「一百個祕密」編成一百個小故事,而不是冷冰冰的問答集,那絕對會讓我愛不釋手。我真心希望它能帶有一點點「探險傢精神」,讓讀者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一層一層地揭開海洋的神秘麵紗。這種激發求知慾的 كتب,纔是真正有價值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