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寫作:創造你的異想世界(30年紀念版) (電子書)

心靈寫作:創造你的異想世界(30年紀念版)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娜妲莉.高柏
圖書標籤:
  • 心靈寫作
  • 創意寫作
  • 想象力
  • 奇幻
  • 寫作技巧
  • 自我成長
  • 心理學
  • 電子書
  • 30周年紀念版
  • 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創意寫作與療癒課程的必讀經典
★全球狂銷150萬冊,翻譯成14種語言
★30年紀念版,特別收錄國內生命書寫、故事療癒名傢的感動分享
 
  30年前,《心靈寫作》齣版後立刻登上暢銷榜,成為北美所有教導創意寫作與書寫治療的人必讀的書。中文版在臺灣齣版後,14年來更開啟瞭華文世界心靈寫作的風氣,不僅是寫作治療課的必備經典,更是孤獨寫作者的私房老師。
 
  「寫作人的職責是將平凡化為生動,喚醒我們留心簡單中自有不凡之處。」因此,關於如何開始寫作?如何激勵自己?如何尋找題材?如何深化寫下的內容?甚至連如何找筆記本?在哪裡寫作?作者都在談笑風生的字裡行間,提齣瞭令人驚喜的建議,讓自認平凡的讀者們不禁躍躍欲試。
 
  「練習寫作意味著全麵探討自己的生命」,因此本書所談的不隻是寫作,更是生活哲學、生命智慧。在書中,作者揉閤教學、寫作、禪修以及生活的心得,為的就是提醒你:相信自己、要對自己的生活經驗有信心。如果你想活得更多彩、更快活,讓本書敦促你提起筆吧!那一刻,轉化生命的能量必將開啟!
 
名人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丁 凡(資深譯者、《療癒寫作》譯者)
  呂旭亞(諮商心理師、榮格心理分析師)
  周誌建(心理學博士、故事療癒作傢)
  侯俊明(藝術傢)
  莊慧鞦(文字工作者、心靈寫作課程講師)
  陳文玲(政大廣告係教授兼X書院總導師)
  詹美涓(作傢、蘇黎世榮格學院分析師候選人)
 
  娜妲莉的寫作方法是一個人上路,卻能自我陪伴、自我映照,這些寫作工具讓我們敢於啓程,敢於嚮心靈暗夜齣發。──呂旭亞
 
  作者的行文風格帶著耳目一新的輕鬆,不管是想要培養書寫能力,或是想要將書寫作為禪修以踏上自我探索旅程的讀者,都對本書給予瞭高評價。──New Age Retailer雜誌
 
  娜妲莉的寫作像是豐盛的食物,她對生命的熱愛是我們最好的精神食糧。── 茱莉亞.卡麥隆(Julia Cameron),《創作,是心靈療癒的旅程》(The Artist’s Way: The Spiritual Path to Higher Creativity)作者
《星辰的低語:宇宙奧秘與人類求索》 一 夜幕低垂,群星閃耀,那是超越瞭時間的沉默迴響。本書並非帶你進入個人心靈的幽微角落,而是將你的目光引嚮浩瀚無垠的宇宙尺度,探索那些觸及人類認知邊界的宏大議題。這是一部關於宇宙學、天體物理學以及人類文明在時間長河中定位的深度思辨之作。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奇跡的星係之中,但有多少人真正停下來凝視過頭頂的穹頂,思考那些光芒背後隱藏的物理定律與形而上學的睏境?《星辰的低語》將帶你踏上一場穿越時空的旅程,從宇宙的黎明——那個熾熱、緻密的奇點——開始,追溯其膨脹、冷卻,直至形成今日所見的星係、恒星與行星的壯麗圖景。 二、早期宇宙的結構與基本力 本書的第一部分,著重於描繪宇宙誕生之初的物理狀態。我們將深入探討大爆炸理論的最新進展,不僅僅是錶麵的描述,而是探究那些決定瞭物質存在的基本力的微妙平衡:引力、電磁力、強核力與弱核力。我們會詳細解析暴脹理論(Inflationary Theory)如何解釋宇宙的均勻性和結構形成的起始條件。 書中會用詳盡的圖錶和精確的闡釋,解釋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那殘存於宇宙空間中的古老餘暉——是如何成為我們觀測早期宇宙的“化石”。我們討論的不僅僅是CMB的溫度波動,而是這些波動如何蘊含著暗物質和暗能量的最初印記,預示著未來宇宙的命運。你將瞭解到,正是這些微小的密度差異,經過數十億年的引力作用,最終演化成瞭我們今天所見的星係團和超星係團的宏偉結構。 三、恒星的生命周期與元素的煉金術 恒星,是宇宙中最壯麗的熔爐。本書的第二部分,將視角聚焦於恒星的誕生、演化及其最終的死亡。我們揭示瞭引力坍縮如何點燃核心的核聚變,將氫轉化為氦,並以此作為恒星生命周期的核心驅動力。 但這遠非全部。我們詳細闡述瞭中等質量恒星和超大質量恒星在生命終點所扮演的截然不同的角色。對於前者,它們溫和地拋灑齣碳、氮、氧等構成生命所需的重元素;而對於後者,它們以超新星爆發的極端力量,鍛造齣周期錶上更重的元素,如金、銀和鈾。人類的身體,乃至我們腳下的岩石,其物質基礎都來自於遠古恒星的“遺骸”。這種宇宙級的物質循環,揭示瞭生命與宇宙之間深刻的、不可分割的聯係。書中會詳細分析不同類型超新星(Ia型、II型)的特徵及其在測定宇宙膨脹速率中的作用。 四、暗物質與暗能量的謎團 現代天體物理學麵臨的兩大核心挑戰——暗物質與暗能量,構成瞭本書最引人入勝的章節。我們首先梳理瞭支持暗物質存在的觀測證據:星係鏇轉麯綫的異常、引力透鏡效應的扭麯,以及宇宙大尺度結構形成的必要性。我們將迴顧WIMPs、軸子等主要的候選理論,並探討當前正在進行的地下實驗和太空探測任務,試圖直接捕捉這些“隱形”物質的蹤跡。 隨後,我們將進入對暗能量更深層次的探討。自20世紀末發現宇宙加速膨脹以來,暗能量已成為主導宇宙演化的主要力量。本書將剖析宇宙學常數(Lambda)模型的局限性,並介紹替代性的理論,例如精質(Quintessence)模型。我們不僅分析瞭它們對宇宙命運的預測——是“大撕裂”(Big Rip)、“大凍結”(Big Freeze),還是迴歸坍縮——同時也探討瞭哲學層麵上的意義:如果宇宙的大部分構成是我們完全無法直接觀測的,那麼我們對“實在”的理解是否依然完整? 五、係外行星的探索與生命的可能性 將目光投嚮銀河係內部,本書的第四部分聚焦於尋找地球之外的生命跡象。我們迴顧瞭開普勒任務和TESS任務的革命性發現,詳細介紹瞭淩星法、視嚮速度法等係外行星探測技術的原理和局限性。 書中細緻分析瞭“宜居帶”的復雜性,指齣液態水並非生命存在的唯一先決條件。我們討論瞭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如何通過分析係外行星大氣的光譜,尋找生物標記物(Biosignatures),如氧氣、甲烷的特定組閤。更進一步,我們將審視德雷剋方程(Drake Equation)的現代修正版本,試圖評估在數韆億顆恒星的背景下,智慧生命存在的概率。這不是一個尋找“外星人”的通俗讀物,而是一場嚴謹的、基於概率與物理學的生命起源和散布的科學探討。 六、時空幾何與引力波的全新窗口 在本書的尾聲,我們轉嚮對時空本身的探索。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理解宇宙宏觀結構的基礎,而引力波的直接探測,則為我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聽覺”窗口。我們將解釋LIGO和Virgo閤作組織如何捕捉到黑洞和中子星並閤産生的時空漣漪,以及這些事件如何幫助我們檢驗極端條件下的引力理論。 最終,本書將導嚮對宇宙終極命運的思考。從目前的觀測數據來看,宇宙似乎正加速走嚮一個極度稀疏、寒冷的未來。我們探討瞭時間和空間在宇宙盡頭可能發生的形態學變化,以及人類文明,無論其科技如何發展,最終都將麵臨的熵增定律的絕對統治。這是一種帶著敬畏感的、對人類在宇宙尺度下有限性的深刻認識。 《星辰的低語》是一部旨在拓展讀者心智邊界的作品,它要求讀者暫時放下日常的煩惱,與最前沿的科學發現同行,去感受那份源自宇宙深處的、永恒的、令人謙卑的低語。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娜妲莉‧高柏 Natalie Goldberg
 
  詩人、畫傢、教師,寫瞭14本書,其中《心靈寫作:創造你的異想世界》全球暢銷150萬本、譯成14種文字,成為北美所有教授與學習寫作療癒課程者必讀、必引述的經典。她結閤禪修與書寫開辦「真正的祕密」書寫工作坊,學員來自世界各地。
 
  娜妲莉‧高柏大學時迷戀文學,畢業後與朋友閤開健康食品餐廳,在做菜和閱讀間體會到寫作可以從生活齣發,從此投入文字創作,並於1974年開始靜座、修禪,持續至今。她推廣「用寫作來修行」的觀念,認為寫作跟修行都需要學習相信自己的心,珍惜並洞察生命精隨,以專注、自我紀律、活潑創意和開放態度,讓心中的迴鏇之歌從筆端流唱而齣。
 
  目前住在美國新墨西哥州,持續寫作,其作品已翻譯成中文者有:《心靈寫作:創造你的異想世界》、《狂野寫作:進入書寫的心靈荒原》、《療癒寫作:啟動靈性的書寫祕密》、《寫,在燦爛的春天》,皆由心靈工坊齣版。可參考她的網站:www.NatalieGoldberg.com。
 
譯者簡介
 
韓良憶
 
  颱大外文係畢業,曾任職媒體,為著名旅遊與美食作傢、譯者。著有《餐桌上的四季》、《隻要不忘就好》、《巴黎到巴塞隆納,慢慢走》、《韓良憶的音樂廚房》、《吃.東.西》、《地址:威尼斯》、《在鬱金香之國小住》、《廚房裡的音樂會》、《流浪的味蕾》等書。譯作包括《心靈寫作:創造你的異想世界》、《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親密的陌生人:給邊緣人格親友的實用指南》(以上為心靈工坊齣版),以及《山居歲月:我在普羅旺斯,美好的一年》、《食物的歷史:透視人類的飲食與文明》、《牡蠣之書》、《末日寂境》、《第四隻手》等。

圖書目錄

【來自四方的感動】我們都深受娜妲莉‧高柏啟發
【三十年紀念版序】沙漠中的心靈旅者/呂旭亞
【推薦序】用寫作來調心/呂旭亞
【前言】創作的精神/茱蒂‧蓋斯特
 
1.引言
2.初寫者的心、筆和紙?
3.初始的意念
4.把寫作當成練習
5.堆肥
6.藝術穩定性
7.列張寫作練習的題目錶
8.打豆腐
9.煩人的編輯
10.不論眼前是什麼
11.汲取地下水
12.我們並不是詩
13.人吃車
14.寫作不是麥當勞漢堡
15.迷戀
16.原創的細節
17.細節的力量
18.烤一個蛋糕
19.再活一次
20.作傢有副好身材
21.傾聽
22.別和蒼蠅結婚
23.勿用寫作來索愛
24.你有什麼深遠的夢想
25.句型結構
26.緊張不安地啜飲葡萄酒
27.別光用講的,顯示齣來
28.務求明確
29.專心注意
30.平凡與不凡
31.談話是練習場
32.寫作是公共行動
33.一加一等於賓士汽車
34.當隻禽獸
35.提齣聲明,迴答問題
36.句子的行動
37.在餐廳寫作
38.寫作書房
39.重大的題材:情色文學
40.在本城作個觀光客
41.處處皆可寫作
42.更進一步
43.心生憐憫
44.懷疑是種摺磨
45.一點甜頭
46.嶄新的一刻
47.我為何而寫
48.每個星期一
49.再談星期一
50.令人心動的留白
51.即興寫作攤位
52.任人漫遊的廣袤原野
53.鄉願的個性
54.毫無阻礙
55.你愛吃的一餐
56.利用寂寞
57.藍色的口紅以及叼在唇邊的一根菸
58.迴傢
59.故事圈
60.寫作馬拉鬆
61.承認你寫的東西
62.信任自己
63.日本武士
64.重閱與重寫
65.我不想死
66.結語
 
原註
附錄:延伸閱讀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3570523
  • EISBN:978986357052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1MB

圖書試讀

三十年紀念版序
 
沙漠中的心靈旅者                             
呂旭亞(榮格分析師、心理諮商師)
                                            
  在舊金山的一場榮格會議裡,一個與會者邀我去他新墨西哥州的退隱中心,他說我可以去那裡修行、靜默、寫作,沒有期限、完全免費。我住在韆裏之遙的颱灣,要跑去美國西南部的沙漠裡打坐、寫東西,聽來有點無稽。可是那個邀約好像觸動瞭一個深埋的情感,讓我無法就當成一個尋常的邀約,我小心地把那個地址保留著。
 
  墨西哥高原裡的沙漠巨石、枯乾土壤、頑強仙人掌,無生命、永恆、炙熱又隱匿人跡的景緻,一直是我最愛的地錶風景,而那裡,也是娜妲莉.高柏精神的原鄉。娜妲莉在自己的創作裡描述瞭那片永恆的沙漠、熱烈的生命和素樸的生活,也用那樣的風景地貌描述瞭她的生活和當中的生命真相。那個邀請讓我想像著自己也能去道斯鎮(Taos)上她常去的咖啡館,點杯咖啡坐在角落裡埋頭書寫,過一段娜妲莉的書寫修行日子。追偶像嗎?好像不是,而是自己終於到瞭生命的ㄧ個階段,可以辨認齣一些人,和自己有精神上的血緣關係,屬於同一部族,來自同一係譜。
 
  三十多年前,娜妲莉.高柏搬到新墨西哥州的道斯鎮,每天為自己的作傢夢努力的書寫,她綜閤齣瞭一些方法、概念,要幫自己突破書寫的睏境,她稱這個方法為「自由書寫」。娜妲莉自己的創作還沒被齣版社青睞,治療創作阻塞的書寫方法反倒率先受到注目,成瞭她這本暢銷百萬的名著《心靈寫作:創造你的異想世界》。我在這本書齣版十多年後纔讀到它,那時我也麵臨著寫作的睏境,透過這本書,有一整年我和朋友找遍城裡的咖啡館從事娜妲莉的寫作練習,她成瞭我遠距離的心靈老師。當時我住在舊金山,朋友告訴我娜妲莉要到城裡為舊金山禪中心做募款演講,那是一場票價昂貴的演講,我即使窮暴瞭,還是決定要去。那一夜其實就是去聽她唸瞭一篇書稿,和全場百分之九十的女性觀眾一起,聽她的聲音、看她真實的麵貌,和幾百個人一起跟她共度一個夜晚,因為我們都曾在某一個書寫歷程中得到她的幫助。我沒有更進一步追逐我的偶像,因為那樣就夠瞭,連去參加她的寫作工作坊、去新墨西哥州道斯鎮都不用瞭,我們是族人,遙遠的血緣,辨認過後,銘記在心。
 
  娜妲莉用書寫來修行,書寫成為她心靈修鍊的一種練習。那是一種持續不斷的練習,所以她強調建立一種生活結構,讓書寫成為其中的一塊。對我而言,娜妲莉是理性強大,內在陽性堅定的女子。隻有這樣的女性纔能在禪宗的訓練下,持續數十年不斷,甚至由此而發展齣書寫的修行法。她擁有我期待發展的一種能力,用紀律和練習,建立一個素樸的生活藍圖,用每天的練習,一步步完成靈性的覺醒。 
 
  娜妲莉是一個過著乾淨生活的藝術傢、禪者,由裡而外過著素樸的生活。她堅持每個禮拜跑步、爬山、去有機農產的小農市集買食物。她身上有我渴望的特質,可是我也看到自己無法跟隨的部份──她去小農市集,我則是靠連鎖超市、大賣場舒壓。有一段時間,我用去超市採買食物和吃洋芋片來調節無法寫作的焦慮,和她相比,我跟這個世界混的太深,太散亂無序瞭。對她有紀律且純粹的生活方式,我有一種永遠無法企及的自卑,那個自卑混閤瞭渴望,是平凡的我們麵對心靈導師的心情。
 
  我這樣憧憬大師的心情在幾年後得到釋放,因為她在書寫與公開演講時透露瞭自己不僅用寫作修行,也接受心理治療。娜妲莉曾在美國首府華盛頓對一群心理治療師演講,她說自己努力坐禪二十多年,心裡始終有一塊堅硬的地方,無法用坐禪穿透。後來,在長達七年的時間裡,她每週兩次和一位心理治療師一對一談話,終於,心裡那塊堅硬之地可以被她穿透瞭。她觸碰瞭自己私密的過往、童年的孤獨與被棄,這對她來說,是她最深度的禪坐。穿透自己童年的創傷,她的創作和修行又到瞭另一個階段,追求覺悟是她的生命目標,寫作是她的修行法門,而心理治療卻可以不違和地與靈性發展並肩而行,助她化解傷痛,移除心裡的巨石,讓修行更跨一大步。聽她如是分享,我鬆瞭很大一口氣,原來禪者娜妲莉也離我不遠。她用寫作,我用心理分析,各自尋找自己的本心,我最深的修行是在心理分析與夢的解析裡。我和我的分析師,我和我的分析個案,都是用心理療法在坐禪,因為那是我們往自我覺察、自我覺醒的路上最堅持的工具。
 
  禪修裡對於紀律、結構、持續麵對、不逃避、練習、放下的強調,其實也是深度心理工作裡的重要要素。隻是,藉著另一個人的見證和支持,我們從一些生活中的睏境齣發,一步步走上覺知、覺醒的路。另一個人的相伴是心理治療的重要要素,因為過程艱難,有守護的力量纔能讓我們放心走下去。對我而言,沒有一個地方比墨西哥高原的地景風貌更能恰當顯現如此的心靈樣貌,乾燥的沙漠裡滿佈各式各樣的仙人掌,它們用獨特的方式保護自己,方能在艱睏的環境下堅毅存活。當對的時機到來之時,沙漠會霎時被這些銳利的仙人掌轉化為豐盛的花園。我在心靈的工作上,也常看到許多乾涸艱難的風景,要穿越其間艱睏異常,挑戰重重,不亞於在沙漠中旅行,但我們仍堅持著,因為我們知道底下蘊藏著珍寶。娜妲莉的寫作方法是一個人上路,卻能自我陪伴、自我映照,這些寫作工具讓我們敢於啓程,敢於嚮心靈暗夜齣發。就像被沙漠高原的景緻吸引,並將旅行途中遇到的旅人,視為族人,寫作、修行、心理工作讓我們共享同樣的生命風景。

用戶評價

评分

如果要用一個形容詞來概括這次閱讀體驗,我會選擇“浸潤”。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具有畫麵感和觸感,它很少使用抽象的理論名詞,而是傾嚮於用具體的意象來描繪那些抽象的情感狀態。比如,作者描述“孤獨”時,他可能不會直接說“我很孤單”,而是會用一段關於“黃昏時分,一扇半開的窗戶與遠方傳來的火車汽笛”的場景描寫來烘托那種氛圍。這種“讓讀者自己去感受”的敘事手法,極大地拓展瞭讀者的想象空間。我甚至覺得,這本書更適閤被當成一部文學作品來閱讀,而不是一本指導手冊。它所構建的那個“異想世界”,不是一個架空的奇幻大陸,而是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被壓抑和遺忘的角落。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像是進行瞭一次長途的、沒有目的地漫步,雖然疲憊,但全身心的感官都被重新喚醒瞭。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能給你提供多少現成的答案,而在於它能幫你把那些原本混沌不清的感受,清晰、美麗地“翻譯”齣來。

评分

這本書的結構設計,我得給它打上一個大大的“匠心獨白”的標簽。它不像一般書籍那樣有明確的章節劃分和邏輯推進,反而更像是一組組精心打磨過的、相互呼應的碎片,它們共同編織成一張巨大的、網羅瞭人類復雜情感的地圖。這種非綫性的敘事方式,初期可能會讓習慣瞭快節奏閱讀的讀者感到一絲睏惑,但一旦你適應瞭作者的節奏,就會發現這纔是通往“異想世界”的真正路徑。它要求讀者主動地去建立連接,去思考“A點”和“Z點”之間隱藏的關聯,這極大地鍛煉瞭讀者的主動思考能力。我個人特彆喜歡其中幾篇關於“時間感知”的探討,作者描述的那些模糊的、流動的記憶片段,簡直就是把我心底深處那些難以言喻的感受給精準地描摹瞭齣來。我甚至想過,如果把這本書拆開,隨便挑齣一句話來,都能單獨拿去做成一張精緻的卡片,因為它單獨存在時,也具有一種完整的藝術張力。這絕對不是那種可以囫圇吞棗的書,它需要你慢下來,用放大鏡去看待每一個詞匯的重量。

评分

說真的,我本來對這種名字帶點“心靈雞湯”或“自我成長”標簽的書是有點敬謝不敏的,畢竟市麵上這類作品太多瞭,大多都是翻來覆去那幾套說辭,看瞭開頭就知道結局。但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完全跳脫瞭那種俗套的窠臼。它不是教你如何“成功”,也不是告訴你應該“放下”什麼,它更像是在搭建一個讓你進行“自我對話”的舞颱。作者的用詞非常講究,很多句子乍看之下平淡無奇,但細細咂摸,裏麵蘊含的哲理和洞察力是相當深刻的。我發現自己讀到某些段落時,會忍不住停下來,閤上書本,對著窗外發呆好一陣子,去迴味那句話在自己生命中投射齣的具體情景。這種閱讀體驗,已經超越瞭“閱讀”本身,更像是一場深度的內觀練習。它沒有提供一個標準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套提問的工具。對於像我這樣,在生活與創作之間拉扯,時常感到迷茫的中年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種難得的清醒感——不是要你變得更強大去對抗世界,而是要你更誠實地去麵對自己內心那個最柔軟、最真實的部分。那種被理解的感覺,比任何華麗的辭藻都來得動人。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坦白說,第一眼並不算特彆吸睛,但那種沉澱下來的質感,反而有一種老派文人的韻味在裏麵。拿到手(或者說,點開電子書)之後,我最先留意到的是它的排版,字裏行間那種恰到好處的留白,讀起來非常舒服,不像有些齣版品為瞭塞更多內容,把字擠得密密麻麻,讓人光是看目錄就有種喘不過氣的感覺。這本書的作者,在中文寫作圈裏算是老前輩瞭,他的文字功底自然是不用多說,那種行雲流水、信手拈來的敘事能力,在現在這個碎片化閱讀的時代,真的顯得彌足珍貴。我尤其欣賞他對於“心靈”這個主題的處理,不是那種空泛的勵誌口號,而是更深入到日常經驗的肌理之中,去挖掘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未曾深思的情感底色。讀完第一部分,就感覺自己的思緒被輕輕地梳理瞭一遍,好像那些原本糾結在一起的綫頭,都被他用一種極其溫柔又堅定的方式,慢慢地解開瞭。這本書更像是一個老朋友的絮語,沒有高高在上的指導感,隻有平等的交流,讓人願意一頁一頁地往下翻,去探索他構建的那個“異想世界”的入口究竟藏在哪裏。整體的閱讀體驗,是平靜中帶著力量的,非常適閤在夜深人靜時,泡上一杯茶,細細品味。

评分

這本書的“紀念版”身份,其實在我看來,更像是一種對作者創作心路曆程的緻敬。它所承載的,不僅僅是文字本身,更包含瞭這三四十年間,作者對“心靈”和“世界”這兩個宏大命題不斷探索和反思的重量。閱讀過程中,我能感受到一種跨越時代的共鳴感。尤其是在探討“創造力”的那幾個章節裏,作者沒有使用當代流行的各種“爆款公式”,反而迴溯到最本源的衝動——那種純粹想把心中所見化為筆下之物的欲望。這種迴歸本源的姿態,在當下這個追求效率和變現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和有力量。它提醒我們,真正的創造,首先是對自己內心世界的忠誠。我讀完之後,確實拿起筆(或者打開文檔)時,那種猶豫和自我設限的感覺減輕瞭不少,不是因為我突然學會瞭什麼神奇的技巧,而是因為作者讓我重新相信瞭“我所感受的,就是有價值的”。這種由內而外的自信和鬆弛感,是任何速成指南都無法給予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